一种便于更换的填料板及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0378发布日期:2021-04-02 09:2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的填料板及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的填料板及冷却塔。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冷却塔中的填料板,如专利cn201410489144公开了一种偏移垂直逆流防堵逆流式填料片,通常采用第一填料片单元1-1和第二填料片单元1-2分别设有粘结点6。粘结点6为凸起的圆柱状结构,且等间距直线排列。粘结点6处利用胶水实现填料片的组合的方式来固定两个填料板的,这样的方式固定之后给拆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的填料板及冷却塔,以解决填料板单片破坏更换不易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的填料板,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的上下两侧依次交错开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贯水槽,上下相邻两个板体通过连接部插接;

相邻两个贯水槽之间形成凸起;

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贯水槽底部的连接凹槽和设置在凸起端面的连接凸块,一板体的连接凸块插接在另一板体的连接凹槽内,以插接固定;

所述连接凸块的任一侧面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为伸缩杆;

所述连接凹槽内设置有按压复位弹簧;

所述连接凹槽位于与滑动槽对应的一侧面开设有适于限位杆滑动的环道;以及

位于所述环道的底部设置有锁紧槽;

一次按压板体,以使连接凸块插入连接凹槽内并压缩按压复位弹簧,即限位杆滑入环道内并沿环道滑动至通过按压复位弹簧顶紧在锁紧槽内,以插接固定两板体;

二次按压板体,以使限位杆从锁紧槽内脱离并沿着环道滑动至从环道脱轨,以使两板体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包括:通过限位复位弹簧连接的滑动杆和限位头;其中

一次按压板体,所述限位头压缩限位复位弹簧后滑入环道内;

所述滑动槽的底部开设有一槽体,所述槽体与滑动槽形成t形;

所述滑动杆的端部设置有适于在槽体内滑动的滑块;

所述滑动槽内位于滑动杆两侧设置有水平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头位于远离限位复位弹簧的一端开设有弧形导向槽,以便于限位头滑入环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凹槽的开口处位于环道的一侧面开设有斜槽,以便于限位头滑入环道。

进一步的,所述斜槽的底部开设有与环道连通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倾斜设置,以使限位槽与环道的连接处偏离环道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上开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贯风槽,以及

在每个所述贯风槽与所述贯水槽的铰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阻风部和第二阻风部,其中

当新风依次吹击所述贯风槽的入风口、出风口时,位于入风口的所述第一阻风部、位于出风口的所述第二阻风部被打开以实现所述贯风槽的流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风部包括第一折板,以及

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贯风槽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折板的顶部形成第一尖端,所述第一尖端伸入所述贯风槽;

所述第二阻风部包括第二折板,以及

所述第二折板与所述贯风槽的槽底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折板的顶部为第二尖端,所述第二尖端伸出所述贯风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尖端至所述贯风槽的距离为与所述贯水槽的槽宽之比为1~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折板的根部开设有流通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冷却塔,包括如上所述的填料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填料板及冷却塔,在需要更换板体时,先按压所需更换的板体,使得限位杆从锁紧槽内滑出后沿着环道滑出的一侧滑出后从环道脱轨,可以使得需要更换的板体与下面一板体分离,同样的按压需要更换的板体上面一板体就可以将需要更换的板体与上面一板体分离,从而需要更换的整个板体被拆下了,再将上面一板体按压在下面一板体上,以使限位杆滑入环道内并沿着环道的滑入侧滑动至锁紧草下方,松开外力,按压复位弹簧回弹推动限位杆卡入锁紧槽内以完成两板体的安装,这样的方式拆卸安装都比较简单,节约了更换板体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更换的填料板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c截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阻风部和第二阻风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

板体1、贯水槽11、凸起12、贯风槽13、第一阻风部14、第一折板141、第一尖端142、第二阻风部15、第二折板151、第二尖端152、流通口16;

连接部2、连接凹槽21、斜槽211、限位槽212、连接凸块22、滑动槽221、限位杆222、限位复位弹簧2221、滑动杆2222、限位头2223、滑块2224、弧形导向槽2225、槽体223、水平复位弹簧224、按压复位弹簧23、环道24、锁紧槽2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便于更换的填料板,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上下两侧依次交错开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贯水槽11,上下相邻两个板体1通过连接部2插接;相邻两个贯水槽11之间形成凸起12;所述连接部2包括:设置在贯水槽11底部的连接凹槽21和设置在凸起12端面的连接凸块22,一板体1的连接凸块22插接在另一板体1的连接凹槽21内,以插接固定;所述连接凸块12的任一侧面设置有滑动槽221,所述滑动槽221内滑动设置有限位杆222,且所述限位杆222为伸缩杆;所述连接凹槽21内设置有按压复位弹簧23;所述连接凹槽21位于与滑动槽221对应的一侧面开设有适于限位杆222滑动的环道24;以及位于所述环道24的底部设置有锁紧槽241;一次按压板体1,以使连接凸块22插入连接凹槽21内并压缩按压复位弹簧23,即限位杆222滑入环道24内并沿环道24滑动至通过按压复位弹簧23顶紧在锁紧槽241内,以插接固定两板体1;二次按压板体1,以使限位杆222从锁紧槽241内脱离并沿着环道24滑动至从环道24脱轨,以使两板体1分离。

在需要更换板体1时,先按压所需更换的板体1,使得限位杆222从锁紧槽241内滑出后沿着环道24滑出的一侧滑出后从环道24脱轨,可以使得需要更换的板体1与下面一板体1分离,同样的按压需要更换的板体1上面一板体1就可以将需要更换的板体1与上面一板体1分离,从而需要更换的整个板体1被拆下了,再将上面一板体1按压在下面一板体1上,以使限位杆222滑入环道24内并沿着环道24的滑入侧滑动至锁紧草下方,松开外力,按压复位弹簧23回弹推动限位杆222卡入锁紧槽241内以完成两板体1的安装,这样的方式拆卸安装都比较简单,节约了更换板体1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限位杆222包括:通过限位复位弹簧2221连接的滑动杆2222和限位头2223;其中一次按压板体1,所述限位头2223压缩限位复位弹簧2221后滑入环道24内;所述滑动槽221的底部开设有一槽体223,所述槽体223与滑动槽221形成t形;所述滑动杆2222的端部设置有适于在槽体223内滑动的滑块2224;所述滑动槽221内位于滑动杆2222两侧设置有水平复位弹簧224,滑动槽221的设计提供了限位杆222的水平位移,水平复位弹簧224的设置在限位杆222沿着环道24滑动过程中,提供了限位杆222的水平位移之后的回弹力,保证了限位杆222在环道24内导向滑动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一般来说限位头2223的端部为端面,通过端面在环道24内滑动摩擦力较大,可控性较差,所述限位头2223位于远离限位复位弹簧2221的一端开设有弧形导向槽2225,以便于限位头2223滑入环道24内,将面接触变为点接触,减少了限位头2223与环道24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也能便于限位头2223压缩限位复位弹簧2221后滑入和滑出环道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凹槽21的开口处位于环道24的一侧面开设有斜槽211,以便于限位头2223滑入环道24,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限位头2223不对准环道24,则限位头2223是无法滑入环道24进行卡接锁紧的,故设置斜槽211起到导向作用,将锁紧头导入对准环道24后滑入环道2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便于限位头2223在环道24内滑动,所述斜槽211的底部开设有与环道24连通的限位槽212,且所述限位槽212倾斜设置,以使限位槽212与环道24的连接处偏离环道24的中心轴线,故通过限位槽212滑入环道24的限位头2223能够经由环道24的一侧进入并从另一侧滑出,以实现环道24内单进单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12上开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贯风槽13,以及在每个所述贯风槽13与所述贯水槽11的铰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阻风部14和第二阻风部15,其中当新风依次吹击所述贯风槽13的入风口、出风口时,位于入风口的所述第一阻风部14、位于出风口的所述第二阻风部15被打开以实现所述贯风槽13的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此种板体1与板体1上的贯水槽11配合,实现水束的上下流通效果;并且配合贯风槽13,实现新风的左右流通的效果,通过第一阻风部14配合第二阻风部15的设置,当新风依次吹击所述贯风槽13的入风口、出风口时,位于入风口的所述第一阻风部14、位于出风口的所述第二阻风部15被打开以实现所述贯风槽13的流通,延长了新风、冷凝水在在填料片中的时间,增强了交换效果。

其中,第一阻风部14和第二阻风部15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第一阻风部14包括第一折板141,以及所述第一折板141与所述贯风槽13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板141的顶部为第一尖端142,所述第一尖端142伸入所述贯风槽13;所述第二阻风部15包括第二折板151,以及所述第二折板151与所述贯风槽13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板151的顶部为第二尖端152,所述第二尖端152伸出所述贯风槽13。

通过第一阻风部14和第二阻风部15的设置,当新风随着贯风槽13注入以后,首先会挤压第一折板141,从而使其打开,在继续流动的过程中,会打开第二折板151,通过此过程,新风滞留在填料片中的时间大大提高,从而极大的加强了整体的冷却效果;同时第二折板151的存在,对于冷凝水起到滞留阻碍的效果,进一步的延长了被加热之后的水在填料片中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尖端152至所述贯风槽13的距离为与所述贯水槽11的槽宽之比为1~2:3,此处是指第二尖端152至所述贯风槽13的距离为与所述贯水槽11的槽宽之比为1/3~2/3之间不等,优选的为1/3。

作为优选,在新风打开第一折板141,以及第二折板151的时候,新风中会依然裹挟着被加热过后的冷凝水,并且该部分的冷凝水,会在贯风槽13内形成积聚,为了能够使积聚的冷凝水能够排出,所述第一折板141、所述第二折板151的根部开设有流通口16,以实现排出冷凝水的。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包括如上所述的填料板,以减少冷却塔维护所耗费的时间。

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