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节水性能的电厂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5262发布日期:2021-03-16 22:2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具有节水性能的电厂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节水性能的电厂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将循环冷却水在其中喷淋,使之与空气直接接触,通过蒸发和对流把携带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冷却装置。由于冷却塔利用水的蒸发带走热量,具有造价低、换热效率高、冷却极限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发电、纺织化工等行业。

冷却塔运行时,进入冷却塔的空气与冷却水在塔内进行热湿交换,冷却水的温度降低,并由于蒸发现象丧失部分水分;空气温度升高并吸收蒸发的水蒸气,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排出到空气中,在冬季这种表象最明显,冷却塔发生羽雾现象。一方面是大量的水资源排出到空气中,另一方面是羽雾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干扰,比如附近的环境被烟雾笼罩,周围地面结冰、周围空气的湿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节水性能的电厂冷却塔,能够大大减小冷却塔的蒸发量的损失,消除羽雾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节水性能的电厂冷却塔,包括:

塔体;

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除雾装置、第二除雾装置、第一布水器、第一填料层、第二布水器和第二填料层;

填料层下方的塔体一侧设置有进气口,第二填料层下方的塔体底部设置有水槽;塔体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第一除雾装置包括固定在塔体内壁上的支架,支架底部均匀地依次设置有若干第一折流板,若干第一折流板纵向设置;第一折流板呈s型;第一折流板的两个拱部均设置有倒钩,倒钩均由第一折流板的拱部处向外延伸,且端部呈向下的圆弧状;

第二除雾装置包括固定在塔体内壁上的框架,框架内设置有若干第二折流板和若干第三折流板,若干第二折流板与若干第三折流板横向设置;第二折流板与第三折流板上下交错设置;第二折流板为阶梯式折流板,第三折流板为正弦型折流板;第二折流板一端与塔体左侧内壁连接,另一端悬浮;第三折流板一端与塔体右侧内壁连接,另一端悬浮;

第一填料层包括固定在塔体内壁上的框架,框架内设置有第一填料;

第二填料层包括固定在塔体内壁上的框架,框架内设置有第二填料。

进一步地,水槽呈漏斗状。

进一步地,第一填料包括多个第二填料单元相互粘结而成;第一填料单元由多个波纹板互相粘接而成,波纹板包括凸面,凸面呈螺旋状,凸面粘接后形成立体网状的、横切面为正六边形蜂窝状孔。

进一步地,波折板的底部均匀地设置有三角齿。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填料单元,填料单元由多个波折板互相粘结而成;第一填料单元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上下贯穿第二填料单元,圆形通孔内设置有环形支撑杆,沿环形支撑杆的外周均匀地设置有多个连接板,连接板一端与环形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圆形通孔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波折段。

进一步地,连接板与环形筒的底部均设置有矩形齿

进一步地,第一填料与第二填料的材质相同,均为pvc。

进一步地,第一布水器与第二布水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螺旋管和进水管,螺旋管以进水管为轴心呈螺旋平面渐开状;处于轴心处的螺旋管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封闭端,进水端与进水管连接;

螺旋管底部设置有开口,开口设置有喷嘴。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节水性能的电厂冷却塔,两个布水器的设置一方面起到冷却、降温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水均匀喷淋到填料上,增大水汽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能够延长冷却水停留时间,增加换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第一除雾装置和第二除雾装置能够将气体中水分进行冷凝收集,从而消除喷淋冷却水蒸发损失,达到节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大大减小了冷却塔的蒸发量的损失,起到了节水环保的作用,消除羽雾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厂除尘器的除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倒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填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二填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1、塔体;2、第一除雾装置;3、第二除雾装置;4、第一布水器;5、第一填料层;6、第二布水器;7、第二填料层;8、第一折流板;9、倒钩;10、第二折流板;11、第三折流板;12、第一填料单元;13、正六边形蜂窝状孔;14、三角齿;15、第二填料单元;16、圆形通孔;17、环形支撑杆;18、连接板;19、矩形齿;20、螺旋管;21、进水管;22、喷嘴;23、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对于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对相同或相似结构,或者起相似功能的对应结构的称谓区分,不是对这些结构重要性的排列,也没有排序、或比较大小、或其他含义。

结合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节水性能的电厂冷却塔,包括:

塔体1;

塔体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除雾装置2、第二除雾装置3、第一布水器4、第一填料层5、第二布水器6和第二填料层7;

填料层下方的塔体1一侧设置有进气口,第二填料层7下方的塔体1底部设置有水槽23;塔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第一除雾装置2包括固定在塔体1内壁上的支架,支架底部均匀地依次设置有若干第一折流板8,若干第一折流板8纵向设置;第一折流板8呈s型;第一折流板8的两个拱部均设置有倒钩9,倒钩9均由第一折流板8的拱部处向外延伸,且端部呈向下的圆弧状;

第二除雾装置3包括固定在塔体1内壁上的框架,框架内设置有若干第二折流板10和若干第三折流板11,若干第二折流板10与若干第三折流板11横向设置;第二折流板10与第三折流板11上下交错设置;第二折流板10为阶梯式折流板,第三折流板11为正弦型折流板;第二折流板10一端与塔体1左侧内壁连接,另一端悬浮;第三折流板11一端与塔体1右侧内壁连接,另一端悬浮;

第一填料层5包括固定在塔体1内壁上的框架,框架内设置有第一填料;

第二填料层7包括固定在塔体1内壁上的框架,框架内设置有第二填料。

上述,两个布水器的设置一方面起到冷却、降温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水均匀喷淋到填料上,增大水汽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第一填料层5与第二填料层7能够延长冷却水停留时间,增加换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第一除雾装置2和第二除雾装置3能够将气体中水分进行冷凝收集,从而消除喷淋冷却水蒸发损失,达到节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大大减小了冷却塔的蒸发量的损失,起到了节水环保的作用。

其中,两个布水器及两个填料层上下间隔设置,即第一布水器4、第一填料层5、第二布水器6和第二填料层7自上而下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布水器4将水均匀喷淋到第一填料层5上,第二布水器6将均匀喷淋到第二填料层7上,延长了气体与冷却水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布水均匀,使得水均匀喷淋到填料层上,第一布水器4与第二布水器6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螺旋管20和进水管21,螺旋管20以进水管21为轴心呈螺旋平面渐开状;处于轴心处的螺旋管20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封闭端,进水端与进水管21连接;螺旋管20底部设置有开口,开口设置有喷嘴22。

进一步的,第一填料包括多个第二填料单元15相互粘结而成;第一填料单元12由多个波纹板互相粘接而成,波纹板包括凸面,凸面呈螺旋状,凸面粘接后形成立体网状的、横切面为正六边形蜂窝状孔13。上述,正六边形蜂窝状的第一填料,能够增加比表面积,使得气体与波纹板的接触时间延长,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更进一步的,波折板的底部均匀地设置有三角齿14。三角齿14将水分配成多个小液滴,从而消除因冷却水整体不均匀分布而引起的“放大效应”。

进一步的,第二填料包括多个互相粘结的第二填料单元15,第二填料单元15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孔16,圆形通孔16上下贯穿第二填料单元15,圆形通孔16内设置有环形支撑杆17,沿环形支撑杆17的外周均匀地设置有多个连接板18,连接板18一端与环形支撑杆17连接,另一端与圆形通孔16的内内壁连接。第二填料能够将气体分流,提高气体与填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效果。

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气体与填料的接触面积,连接板18上设置有多个波折段。

进一步地,连接板18与环形筒的底部均设置有矩形齿19,矩形齿19将水分配成多个小液滴,从而消除因冷却水整体不均匀分布而引起的“放大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填料与第二填料的材质相同,均为pvc。

其中,纵向设置的第一折流板8呈s型;第一折流板8的两个拱部均设置有倒钩9,倒钩9均由第一折流板8的拱部处向外延伸,且端部呈向下的圆弧状;倒钩9能够将气体中的液体进行捕集,且使得第一折流板8之间的流道变窄,增加了气体与折流板碰撞的几率,提高了液滴被捕集的几率,进而起到了提高除雾效率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倒钩9与第一折流板8一体成型。

另外,第二折流板10与第三折流板11上下交错设置;第二折流板10为阶梯式折流板,第三折流板11为正弦型折流板;第二折流板10一端与塔体1左侧内壁连接,另一端悬浮;第三折流板11一端与塔体1右侧内壁连接,另一端悬浮;第二折流板10与第三折流板11延长了气体的迂回,使得气体与折流板的接触时间延长,接触面积增大,提高除雾效率。

进一步的,水槽23呈漏斗状。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