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专用通风与加热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3734发布日期:2021-04-14 02:0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专用通风与加热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的干燥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专用通风与加热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燃料一般特指农林废弃物,包括各种农作物秸秆、稻壳、花生壳等农业废弃物;还包括树枝、树皮、树根、锯末、林业加工边角料等林业废弃物;还包括甘蔗渣、酒糟、糠醛渣等工业废弃物。生物质来源广泛、种类众多;广义的生物质还包括城市生活垃圾。
3.生物质燃料广泛运用于供热、发电、气化和热解等领域。许多生物质燃料,例如树皮、树枝、玉米芯、甘蔗渣、酒糟、糠醛渣、牛粪等,自然含水量高达50%~85%。高水分燃料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如经济性不高、安全隐患大、腐败损失大、影响操作环境卫生、堵塞输送设备、影响锅炉等设备正常运行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专用通风与加热一体化装置,其既可以作为送风装置,向待干燥生物质燃料层提供热风和传导热量,又可以作为排风装置,从生物质燃料层抽走湿空气。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专用通风与加热一体化装置,包括锥顶通风管、进风管、排风管、导热装置和密封端板,锥顶通风管的顶部呈锥形,所述锥顶通风管的进风端设置进风管,所述锥顶通风管的排风端设置排风管;所述导热装置包括连接板、蛇形管、通风板和齿形板,所述连接板与锥顶通风管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板下端与通风板连接,所述通风板上设有蛇形管,所述通风板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板的端部设有密封端板,连接板、通风板和密封端板围成上下开口的通风空腔。
6.上述方案中,所述蛇形管与循环泵连接,所述蛇形管内通过高温液体。
7.上述方案中,所述进风管内设有进风管阀门,所述进风管与送风机连接。
8.上述方案中,所述排风管内设有排风管阀门,所述排风管与引风机连接。
9.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专用通风与加热一体化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作为送风装置,又可以作为排风装置。作为送风装置时,该装置可以向燃料层(堆)低阻力地提供大量干燥空气,并通过导热装置提供辅助热量。作为排风装置时,该装置可以从燃料层(堆)低阻力地吸取大量潮湿空气。
11.2、锥形顶通风管利于燃料依靠重力顺畅地沿通风管两侧向下滑落;
12.3、本实用新型既保证较高的通风量与传热效率和低通风阻力,又避免通风不均匀
问题。
附图说明
1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专用通风与加热一体化装置的主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专用通风与加热一体化装置的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专用通风与加热一体化装置,包括锥顶通风管1、进风管2、排风管4、导热装置6和密封端板7。
18.锥顶通风管1的顶部呈锥形,锥顶通风管1的进风端设置进风管2,锥顶通风管1的排风端设置排风管4。进风管2内设有进风管阀门3,进风管2与送风机连接。排风管4内设有排风管阀门5,排风管4与引风机连接。
19.导热装置6包括连接板6.1、蛇形管6.2、通风板6.3和齿形板6.4。导热装置6安装于锥顶通风管1下部,并和锥顶通风管1一起埋设于生物质燃料层内。连接板6.1与锥顶通风管1的底部连接,连接板6.1下端与通风板6.3连接,通风板6.3上设有蛇形管6.2,蛇形管6.2与循环泵连接,蛇形管6.2内通过高温液体。通风板6.3上设有通风孔,通风板6.3的端部设有密封端板7,连接板6.1、通风板6.3和密封端板7围成上下开口的通风空腔。导热装置6也可采用板式夹套型,夹套壁板之间可安装若干通风管道。
20.本实用新型作为送风装置时,关闭排风管阀门5,开启进风管阀门3,启动热风机和导热装置循环水泵。热风通过进风管2进入锥顶通风管1,并从其底部进入多个导热装置6和密封端板7形成的腔体中,然后通过导热装置6上的小孔(或槽)及底部均匀进入燃料层。热水(或热油)进入导热装置6,导热装置6向燃料层传导热量,水(或油)冷却后送回电厂换热器加热。
21.本实用新型作为排风装置时,开启排风管阀门5,关闭进风管阀门3,启动引风机。吸收了生物质燃料中水分的湿空气,先通过导热装置上6的小孔(或槽)及其底部,进入多个导热装置6和密封端板7形成的腔体中,然后通过锥顶通风管1底部孔槽进入锥顶通风管1,最后从排风管4离开燃料层(堆)。
22.如图2箭头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作为送风装置时的空气走向示意;当本实用新型作为排风装置时,箭头走向为反向。
2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