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1981发布日期:2021-06-18 16:1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整体式移动空调的底部装有滑轮,需要移动的时候,用户可以推动空调四处移动,然而,这种整体移动式空调体积过大,只能放置于地面上四处移动,无法放置在台面上或者带到户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体式空调器,该一体式空调器整体体积较小,便于移动、放置和携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风轮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内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在水平方向上排布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的第二风轮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风轮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内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在所述一体式空调器工作时,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为蒸发器且另一个为冷凝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通过将风道组件设置为在水平方向上排布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并且将第一风道组件的第一风轮和第一换热器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将第二风道组件的第二风轮和第二换热器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使得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排布较为紧凑,而且降低了一体式空调器的高度,从而使得一体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较小,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的移动、放置和携带更加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轮为离心风轮,和/或所述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为离心风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为直排型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一风轮的远离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二风轮的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轮的上游侧,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轮的上游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风轮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沿第一方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为离心风轮,且所述第一风轮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风轮的中心轴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一体式空调器的压缩机设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或第二风道组件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为正方体形或长方体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组件,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内限定出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蜗壳组件,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风道隔开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具有分散气流作用的整流板,在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所述整流板时,所述整流板邻近或位于所述第一蜗壳组件的蜗舌处;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所述整流板时,所述整流板邻近或位于所述第二蜗壳组件的蜗舌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整流板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整流板在所述第一风道或所述第二风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布,在由所述整流板的上游端至所述整流板的下游端的方向上,所述整流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风道或第二风道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组件,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内限定出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蜗壳组件,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风道隔开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和所述第二蜗壳组件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和所述第二蜗壳组件之间限定出隔热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包括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蜗壳,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包括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限定出所述第二风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的邻近所述第二蜗壳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蜗壳的邻近所述第一蜗壳的侧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一个上形成有间隔凸筋,所述间隔凸筋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中的另一个抵接,以使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限定出所述隔热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组件,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内限定出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蜗壳组件,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风道隔开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风道,所述机壳包括箱体和设在所述箱体的底面的底盘,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和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均与所述底盘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包括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蜗壳,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包括第二蜗壳,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限定出所述第二风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底盘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底盘通过紧固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一导流圈,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底盘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导流圈及所述底盘相连,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包括第二蜗壳和第二导流圈,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底盘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导流圈及所述底盘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本体和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板,所述第一边板包括第一边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第一边板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导流圈一侧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边板本体与所述第一导流圈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底盘通过紧固件相连;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换热器本体和设在所述第二换热器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二边板,所述第二边板包括第二边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第二边板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二导流圈一侧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边板本体与所述第二导流圈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底盘通过紧固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的上端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又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7是图6中的第一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机壳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机壳组件的箱体和提手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提手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箱体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机壳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机壳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角度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4中b处的放大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箱体的侧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其中一体式空调器放置在外罩内;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其中一体式空调器与外罩分离;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其中一体式空调器支撑在外罩上端;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将一体式空调器取出外罩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将一体式空调器取出并支撑在外罩上端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子开关门和第四子开关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子开关门处于打开状态,第四子开关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子开关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子开关门均处于打开状态;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子开关门和第四子开关门均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机壳组件10;

机壳1;箱体11;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2;第二进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4;第三子开关门1141;第四子开关门1142;底盘12;收纳槽13;滑槽14;导入段141;导向段142;第二导向限位段15;排水口16;

第一风道组件2;第一风轮21;第一换热器22;第一换热器本体221;第一边板222;第一边板本体2221;第一翻边2222;第一蜗壳231;第一侧面2311;间隔凸筋23111;蜗舌2312;第一导流圈232;第一电机233;第一风道24;第一出口241;导风百叶242;

第二风道组件3;第二风轮31;第二换热器32;第二蜗壳331;第二侧面3311;第二导流圈332;第二电机333;第二风道34;第三出口341;第四出口342;

压缩机4;

整流板5;

隔热腔6;

提手7;滑块71;滑块本体711;限位凸起712;第一导向限位段72;

导向限位槽8;

外罩20;导向限位筋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可选地,该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放置在室内的地面上、台面上等使用,实现局部快速降温或升温;该一体式空调器100也可以携带至室外使用,实现局部快速降温或升温;该一体式空调器100也可以作为放置在窗口处作为窗式空调器100使用。

参照图1-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

机壳1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2、第二进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使得气流可以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并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气流也可以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并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

第一风道组件2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第一风轮21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由于第一风道组件2的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风道组件2的排布较为紧凑,而且可以使第一风道组件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明显降低,从而可以使第一风道组件2的体积减小,从而可以减小一体式空调器100的体积。

例如第一风道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233,第一电机233可以与第一风轮21连接,并带动第一风轮21转动。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电机233可以带动第一风轮21转动,使得第一风轮21可以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并经过第一风道组件2内的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

第二风道组件3和第一风道组件2在水平方向上排布且相对设置,使得风道组件的排布较为紧凑,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明显降低,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明显降低。第二风道组件3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的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第二风轮31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与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由于第二风道组件3的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可以使得第二风道组件3的排布较为紧凑,而且可以使第二风道组件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明显降低,从而可以使第二风道组件3的体积减小,从而可以减小一体式空调器100的体积。

例如第二风道组件3包括第二电机333,第二电机333可以与第二风轮31连接,并带动第二风轮31转动。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二电机333可以带动第二风轮31转动,使得第二风轮31可以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并经过第二风道组件3内的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

由于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的排布均十分紧凑,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而且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明显降低,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体积较小,可以减少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方便地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或者将一体式空调器100放置在台面上或者将一体式空调器100带去户外。

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32中的一个为蒸发器且另一个为冷凝器。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换热器22可以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2可以作为冷凝器;或者,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换热器22可以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32可以作为蒸发器。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在第一换热器22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2作为冷凝器时,气流在第一风道组件2的第一风轮21的驱动下,经过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气流的温度会降低,气流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从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12吹出冷风;气流在第二风轮31的驱动下,经过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气流的温度会升高,气流可以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从而可以使第二出风口114吹出热风,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第一出风口112或者第二出风口114向自己吹风,实现快速的局部降温或升温,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使用十分灵活方便。

在该一体式空调器100在较小室内空间使用时,该一体式空调器100也可以放置在窗口处使用,用户可从空调器100正中隔开,将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中的一个留在室内,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中的另一个留外室外,做到冷热分离,类似于窗式空调器100,室内冷空气或热空气始终在室内和空调器100之间内循环,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效率或制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可以位于机壳1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相离较远,可以减少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之间的出风影响,例如在第一出风口112吹出冷风且第二出风口114吹出热风时,用户朝向第一出风口112以实现局部降温效果,通过将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相对设置,可以减少第二出风口114吹出的热风对第一出风口112吹出的冷风的影响。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一进风口111可以位于机壳1的同一侧,第一出风口112可以位于第一进风口111的上侧,第二出风口114和第二进风口113可以位于机壳1的同一侧,第二出风口114可以位于第二进风口113的上侧,可以实现第一风道组件2在同一侧进风以及出风,第二风道组件3在同一侧进风以及出风,减少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之间的进出风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通过将风道组件设置为在水平方向上排布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并且将第一风道组件2的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将第二风道组件3的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沿水平方向排布且相对设置,使得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的排布较为紧凑,而且降低了一体式空调器100的高度,从而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体积较小,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移动、放置和携带更加方便。

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轮21为离心风轮,在第一风轮21转动时可以从同一侧吸风、吹风,通过将第一风轮21设置为离心风轮,节约了第一风轮21在轴向方向上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少第一风道组件2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较小且重量较轻。

参照图6、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风轮31为离心风轮,在第二风轮31转动时可以从同一侧吸风、吹风,通过将第二风轮31设置为离心风轮,节约了第二风轮31在轴向方向上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少第二风道组件3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体积较小且重量较轻。

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轮21为离心风轮,且第二风轮31为离心风轮,通过采用双离心风轮,在第一风轮21、第二风轮31转动时,第一风轮21可以从同一侧吸风及吹风,同时第二风轮31也可以从同一侧吸风和进风,并且极大地节约了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31在轴向方向上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少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体积较小且重量较轻。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6,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31均为离心风轮,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32均为直排型换热器,第一换热器22设在第一风轮21的远离第二风道组件3的一侧,第二换热器32设在第二风轮31的远离第一风道组件2的一侧。由此,可以使得整个一体式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较小且重量较轻。

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换热器22位于第一风轮21的上游侧,第一风轮21驱动外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后,先经过第一换热器22再经过第一风轮21,相当于第一风轮21从第一换热器22吸风设置,这样可以降低气流流动时产生的噪音,并且可以使第一换热器22换热更加均匀。

参照图6、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换热器32位于第二风轮31的上游侧,第二风轮31驱动外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后,先经过第二换热器32再经过第二风轮31,相当于第二风轮31从第二换热器32吸风设置,这样可以降低气流流动时产生的噪音,并且可以使第二换热器32换热更加均匀。

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换热器22位于第一风轮21的上游侧,且第二换热器32位于第二风轮31的上游侧,由此,在第一风轮21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并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时,以及在第二风轮31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并与换第二热器换热时,可以使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32换热都比较均匀,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整体换热较为均匀,且噪音较小。

参照图2、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以及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均沿第一方向(参照图2中的a方向)排布。也就是说,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沿第一方向排布。由此,可以使得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以及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的排布紧凑,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布局紧凑,并且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明显降低,从而可以减小一体式空调器100的体积。

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31均为离心风轮,且第一风轮2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风轮31的中心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由此,可以节约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31在轴向方向上的空间,而且可以使得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31的排布较为紧凑,且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体积较小。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压缩机4设在第一风道组件2或第二风道组件3的第二方向(参照图2中的b方向)上的一侧,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第一方向。例如,压缩机4可以设在第一风道组件2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压缩机4也可以设在第二风道组件3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压缩机4上可以设有螺钉孔,使压缩机4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上。由此,可以减小一体式空调器100在风轮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在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的部件排布更加合理、紧凑,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体积较小。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为正方体形或长方体形,由此,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的结构简单,便于放置在台面上或携带至户外。

参照图2-图4、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道组件2包括第一蜗壳组件,第一蜗壳组件内限定出连通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风道24,第一风轮21设于第一风道24内,气流在第一风轮21的驱动下,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24内,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经过第一蜗壳组件的第一风道24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第二风道组件3包括第二蜗壳组件,第二蜗壳组件内限定出与第一风道24隔开的第二风道34,第二风道34连通第二进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第二风轮31设于第二风道34,气流在第二风轮31的驱动下,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34内,与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经过第二蜗壳组件的第二风道34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

其中,第一风道24和第二风道34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具有分散气流作用的整流板5,例如第一风道24内可以设有具有分散气流作用的整流板5,使得气流在流经第一风道24时,整流板5可以将气流分散,使气流可以均匀地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或者,第二风道34内可以设有具有分散气流作用的整流板5,使得气流在流经第二风道34时,整流板5可以将气流分散,使气流可以均匀地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或者,第一风道24和第二风道34内均可以设有具有分散气流作用的整流板5,使得气流在流经第一风道24和第二风道34时,整流板5可以将气流分散,使气流可以均匀地从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排出。

在第一风道24内设有上述整流板5时,整流板5可以邻近或位于第一蜗壳组件的蜗舌2312处,将气流分散,气流沿着整流板5吹出,防止气流只沿着蜗舌2312切线方向吹出,导致气流偏流,可以使得流经第一风道24的气流被整流板5分散,从而使得排出第一出风口112的气流均匀。在第二风道34内设有上述整流板5时,整流板5可以邻近或位于第二蜗壳组件的蜗舌2312处,将气流分散,气流沿着整流板5吹出,防止气流只沿着蜗舌2312切线方向吹出,导致气流偏流,可以使得流经第二风道34的气流被整流板5分散,从而使得排出第二出风口114的气流均匀。

参照图3、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整流板5为多个(例如两个)且多个整流板5在第一风道24或第二风道34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布,从而使得整流板5可以将气流更均匀地分散。在由整流板5的上游端至整流板5的下游端的方向上,整流板5朝向远离第一风道24或第二风道34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由此,在气流流经第一风道24或第二风道34时,气流可以沿着整流板5的方向从排出第一出风口112或第二出风口114均匀地吹出,从而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出风更加均匀,防止气流只沿着蜗舌2312的方向吹出,导致气流偏流,从而可以提高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例如,在第一风道24内设有多个整流板5时,多个整流板5在第一风道24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布,从而使得整流板5可以将气流更均匀地分散。在由整流板5的上游端至整流板5的下游端的方向上,整流板5朝向远离第一风道24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由此,在气流流经第一风道24时,气流可以沿着整流板5的方向从排出第一出风口112均匀地吹出,从而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出风更加均匀,防止气流只沿着蜗舌2312的方向吹出,导致气流偏流,从而可以提高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例如,在第二风道34内设有多个整流板5时,多个整流板5在第二风道34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布,从而使得整流板5可以将气流更均匀地分散。在由整流板5的上游端至整流板5的下游端的方向上,整流板5朝向远离第二风道34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由此,在气流流经第二风道34时,气流可以沿着整流板5的方向从排出第二出风口114均匀地吹出,从而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出风更加均匀,防止气流只沿着蜗舌2312的方向吹出,导致气流偏流,从而可以提高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述“上游”、“下游”均是相对于气流的流动方向而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参照图2,第一风道24和第二风道34中的至少一个内可以设有导风百叶242,导风百叶242可以是可转动地设于第一风道24的邻近第一出风口112的位置,或者是导风百叶242可以是可转动地设于第二风道34的邻近第二出风口114的位置,导风百叶242可以起到导风的作用。

参照图2-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道组件2包括第一蜗壳组件,第一蜗壳组件内限定出连通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风道24,第一风轮21设于第一风道24内,气流在第一风轮21的驱动下,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的第一风道24内,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经过第一风道24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第二风道组件3包括第二蜗壳组件,第二蜗壳组件内限定出与第一风道24隔开的第二风道34,第二风道34连通第二进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第二风轮31设于第二风道34,气流在第二风轮31的驱动下,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的第二风道34内,与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经过第二风道34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

其中,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相邻设置且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之间限定出隔热腔6,由于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中的一个制冷且另一个制热,在第一蜗壳231组件和第二蜗壳331组件之间限定出隔热腔6,可以有效地将冷热气流分隔开,防止冷热气流互相影响,从而可以提高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更好。

参照图2-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蜗壳231组件包括第一蜗壳231,第一蜗壳231限定出第一风道24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风轮21设于第一蜗壳231。第二蜗壳331组件包括第二蜗壳331,第二蜗壳331限定出第二风道34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风轮31设于第二蜗壳331。

其中,第一蜗壳231的邻近第二蜗壳331的侧面为第一侧面2311,第二蜗壳331的邻近第一蜗壳231的侧面为第二侧面,第一侧面2311和第二侧面中的一个上形成有间隔凸筋23111,间隔凸筋23111与第一侧面2311和第二侧面中的另一个抵接,以使第一侧面2311和第二侧面之间限定出隔热腔6。例如第一侧面2311上可以形成有间隔凸筋23111,间隔凸筋23111与第二侧面抵接,从而使得第一侧面2311和第二侧面之间可以限定出隔热腔6;或者,第二侧面上可以形成有间隔凸筋23111,间隔凸筋23111与第一侧面2311抵接,从而使得第一侧面2311和第二侧面之间可以限定出隔热腔6。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中的一个制冷且另一个制热,隔热腔6可以很好地将冷热气流分隔开,从而使得冷热气流不会相互影响,从而可以提高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更好。

参照图1-图4、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道组件2包括第一蜗壳231组件,第一蜗壳231组件内限定出连通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风道24,第一风轮21设于第一风道24内,气流在第一风轮21的驱动下,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的第一风道24内,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经第一风道24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第二风道组件3包括第二蜗壳331组件,第二蜗壳331组件内限定出与第一风道24隔开的第二风道34,第二风道34连通第二进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第二风轮31设于第二风道34,气流在第二风轮31的驱动下,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的第二风道34内,与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经第二风道34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

其中,机壳1包括箱体11和设在箱体11的底面的底盘12,箱体11的底部敞开,底盘12设在箱体11的底部以封盖箱体11的底部。第一蜗壳231组件和第二蜗壳331组件均与底盘12相连,例如底盘12、第一蜗壳231组件和第二蜗壳331组件上均可以设有螺钉孔,第一蜗壳231组件和第二蜗壳331组件可以通过螺钉与底盘12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蜗壳231组件和第二蜗壳331组件的连接方式简单可靠,箱体11可以罩设在底盘12上,并对底盘12上的第一蜗壳231组件和第二蜗壳331组件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紧凑,安全可靠。

参照图2-图4、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蜗壳231组件包括第一蜗壳231,第一蜗壳231限定出第一风道24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风轮21设于第一蜗壳231。第二蜗壳331组件包括第二蜗壳331,第二蜗壳331限定出第二风道34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风轮31设于第二蜗壳331。第一蜗壳231与底盘12通过紧固件相连,第二蜗壳331与底盘12通过紧固件相连,例如第一蜗壳231和第二蜗壳331上可以设有螺栓孔,第一蜗壳231和第二蜗壳331均可以通过螺栓与底盘12相连,从而使第一蜗壳231和第二蜗壳331的连接方式简单可靠。

参照图2-图4、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蜗壳231组件包括第一蜗壳231和第一导流圈232,第一风轮21设于第一蜗壳231,第一导流圈232设于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之间,第一蜗壳231与底盘12相连,第一换热器22与第一导流圈232及底盘12相连,例如第一蜗壳231和底盘12上可以分别设有螺钉孔,使得第一蜗壳231与底盘12可以通过螺钉相连,且连接方式简单可靠,第一换热器22、第一导流圈232和底盘12上分别设有螺钉孔,使得第一换热器22与第一导流圈232及底盘12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且连接方式简单可靠,由此,第一蜗壳231组件可以稳固地连接在底盘12上,从而使第一风道组件2可以稳固地连接在底盘12上。

第二蜗壳331组件包括第二蜗壳331和第二导流圈332,第二风轮31设于第二蜗壳331,第二导流圈332设于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之间,第二蜗壳331与底盘12相连,第二换热器32与第二导流圈332及底盘12相连,例如第二蜗壳331和底盘12上可以分别设有螺钉孔,使得第二蜗壳331与底盘12可以通过螺钉相连,且连接方式简单可靠,第二换热器32、第二导流圈332和底盘12上分别设有螺钉孔,使得第二换热器32与第二导流圈332及底盘12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且连接方式简单可靠,由此,第二蜗壳331组件可以稳固地连接在底盘12上,从而使第二风道组件3可以稳固地连接在底盘12上。

可选地,参照图7,第一换热器22包括第一换热器本体221和设在第一换热器本体221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板222,第一边板222包括第一边板222本体2221和形成在第一边板222本体2221的远离第一导流圈232一侧的第一翻边2222,第一边板222本体2221与第一导流圈232通过紧固件相连,第一翻边2222与底盘12通过紧固件相连。例如第一边板222本体2221和第一导流圈232上可以分别设有螺栓孔,使得第一边板222本体2221和第一导流圈232可以通过螺栓相连,第一翻边2222和底盘12上可以分别设有螺栓孔,使得第一翻边2222与底盘12可以通过螺栓相连。由此,通过第一边板222本体2221与第一导流圈232相连,第一翻边2222与底盘12相连,使得第一换热器22的连接稳固可靠。

可选地,参照图6,第二换热器32包括第二换热器32本体和设在第二换热器32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二边板,第二边板包括第二边板本体和形成在第二边板本体的远离第二导流圈332一侧的第二翻边,第二边板本体与第二导流圈332通过紧固件相连,第二翻边与底盘12通过紧固件相连。例如第二边板本体和第二导流圈332上可以分别设有螺栓孔,使得第二边板本体和第二导流圈332可以通过螺栓相连,第二翻边和底盘12上可以分别设有螺栓孔,使得第二翻边与底盘12可以通过螺栓相连。由此,通过第二边板本体与第二导流圈332相连,第二翻边与底盘12相连,使得第二换热器32的连接稳固可靠。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的上端设有提手7,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提手7方便地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摆脱了一体式空调器100移动时对轮子的依赖,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方便地放置在台面上或者携带至户外,从而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参照图1、图9、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机壳组件10,包括:机壳1和提手7,提手7可以设置在机壳1的上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提手7方便地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摆脱了一体式空调器100移动时对轮子的依赖,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方便地放置在台面上或者携带至户外,从而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提手7在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机壳1上,从而可以通过上下移动提手7,使提手7在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切换,例如在由上至下地移动提手7时,可以使提手7处于收纳位置,在由下至上地拉动提手7时,可以使提手7处于使用位置。

在提手7位于收纳位置时,提手7收纳在机壳1上,从而在不使用提手7时可以节约空间,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占用的空间较小。在提手7位于使用位置时,提手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机壳1的上方且与机壳1间隔开,例如可以是提手7的一部分位于机壳1的上方且与机壳1间隔开,也可以是提手7的全部位于机壳1的上方且与机壳1间隔开,从而使用户的手部可以穿过提手7与机壳1之间的空隙并方便地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机壳组件10,通过设置提手7,并且将提手7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机壳1上,使用户可以通过提手7方便地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的位置,并且在不使用提手7时可以方便地将提手7收纳在机壳1上,从而减少一体式空调器100占用的空间。

参照图12、图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的外壁上形成有收纳槽13,在提手7位于收纳位置时,提手7收纳在收纳槽13内,例如在不使用提手7时,可以由上至下地移动提手7,使提手7位于收纳位置并收纳在收纳槽13内,从而使提手7的收纳简单方便并且可以节省空间,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占用的空间较小。

参照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在提手7位于收纳位置时,提手7的外表面与机壳1的外表面平齐,由此,在不使用提手7时,可以将提手7收纳在机壳1的收纳槽13内以节约空间,且提手7的外表面与机壳1的外表面平齐,使得机壳1的外观整齐美观。

参照图12、图13、图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和提手7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14,机壳1和提手7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滑槽14配合的滑块71。例如可以是机壳1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14,且滑槽14形成在机壳1的箱体11上,提手7上形成有与滑槽14配合的滑块71,也可以是提手7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14,机壳1上形成有与滑槽14配合的滑块71,从而可以通过移动提手7使滑块71在滑槽14内滑动,从而使提手7可以在机壳1上上下稳定滑动,且可以在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稳定可靠地切换。

参照图11-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滑块71可以形成在提手7上,滑槽14可以形成在机壳1上,例如提手7可以形成在机壳1的上端,滑块71可以在滑槽14内滑动,从而使提手7可以在机壳1上移动,在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时,可以使滑块71沿着滑槽14由下至上地运动,使提手7位于机壳1的上方且与机壳1间隔开,从而可以提拉提手7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在不使用提手7时,可以使滑块71沿着滑槽14由上至下地运动,从而可以将提手7收纳在机壳1上,节约空间。其中,机壳1的外壁上形成有收纳槽13,在提手7位于收纳位置时,提手7收纳在收纳槽13内,滑槽14形成在收纳槽13的与收纳槽13的敞开口相对的内壁上。在不使用提手7时,提手7可以收纳在机壳1的收纳槽13内,从而可以节省空间,由于滑槽14形成在收纳槽13的与收纳槽13的敞开口相对的内壁上,滑槽14不会影响提手7的收纳,并且在将提手7收纳在收纳槽13内时,提手7可以遮挡住滑槽14,从而可以防止灰尘等从滑槽14进入机壳1内部,并且可以使机壳1的外观整齐美观。

参照图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滑块71可以形成在提手7上,滑槽14可以形成在机壳1上,例如提手7可以形成在机壳1的上端,滑块71可以在滑槽14内滑动,从而使提手7可以在机壳1上移动,在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时,可以使滑块71沿着滑槽14由下至上地运动,使提手7位于机壳1的上方且与机壳1间隔开,从而可以提拉提手7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在不使用提手7时,可以使滑块71沿着滑槽14由上至下地运动,从而可以将提手7收纳在机壳1上,节约空间。其中,滑槽14沿机壳1的厚度方向贯穿机壳1的侧壁,滑块71包括滑块本体711和形成在滑块本体711的外周壁上的限位凸起712,滑块本体711与滑槽14配合,从而使滑块本体711可以沿着滑槽14滑动,也就可以使滑块71可以沿着滑槽14滑动。限位凸起712位于机壳1内且限位凸起712适于与机壳1的内壁抵接,从而使滑块71沿着滑槽14滑动的过程中,不会脱离滑槽14,可以防止提手7从滑槽14内脱落,从而可以在使用提手7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时更加安全可靠。

可选地,参照图12、图13,滑槽14包括导入段141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段142,导向段142连接在导入段141的上方,导入段141的最大宽度大于导向段142的最大宽度,限位凸起712适于通过导入段141导入至机壳1内,限位凸起712在导向段142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导向段142的最大宽度。在将提手7安装至机壳1上时,可以将提手7上的滑块71推入导入段141,由于导入段141的尺寸较大,导入段141可以将滑块71的限位凸起712导入至机壳1内,滑块本体711与滑槽14配合,导入段141可以将滑块71导入滑槽14,导向段142可以对滑块71的上下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在导入段141将滑块71导入滑槽14,滑块71可以沿着导向段142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提手7可以在机壳1上移动。由于限位凸起712在导向段142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导向段142的最大宽度,使得滑块71在滑动过程中不会脱离滑槽14,从而使提手7不会从机壳1上脱落,从而在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时可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1、图12、图13,导入段141为圆形,限位凸起712的外轮廓为圆形,例如导向段142可以为长条形,由此,使得导入段141与限位凸起712的结构较为简单,且限位凸起712可以方便地通过导入段141导入机壳1内,且不容易脱落。

参照图1、图1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机壳组件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通过设置上述的机壳组件10,可以使得该一体式空调器100的移动十分便捷,且节约空间。

参照图17-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组件,包括:一体式空调器100和外罩20,一体式空调器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外罩20的顶部敞开,一体式空调器100适于放置在外罩20内或外罩20外或是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从外罩20内取出,将一体式空调器100放置在外罩20的外侧,例如可以将一体式空调器100放置在台面上等;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一体式空调器100也可以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满足更高的出风高度的需求,并且一体式空调器100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直接排放到外罩20内,避免了外接水管造成不便。在一体式空调器100不工作时,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放置在外罩20内,从而可以防止一体式空调器100积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组件,通过设置上述的一体式空调器100,使得该一体式空调器100的移动十分便捷,且节约空间;并且,通过设置的外罩20,在不使用该使得该一体式空调器100时,该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放置在该外罩20内,外罩20可以起到防尘保护作用;在使用一体式空调器100时,可以将一体式空调器100放置在外罩20外或将该一体式空调器100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在将一体式空调器100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时,外罩20既可承接一体式空调器100产生的冷凝水,又可起到空调底拖的作用,提高该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出风高度。

参照图17、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体式空调器100相对于外罩20具有第一放置方位和第二放置方位,第一放置方位和第二放置方位在外罩20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夹角,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在第一放置方位和第二放置方位之间切换。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处在第一放置方位时,一体式空调器100适于放置在外罩20内,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处在第二放置方位时,一体式空调器100适于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

例如第一放置方位和第二放置方位在外罩20的周向方向上的夹角可以为90°,在一体式空调器100不工作时,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放置在外罩20内,此时一体式空调器100处于第一放置方位,从而可以防止灰尘进入一体式空调器100内部。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可以抽拉提手7将一体式空调器100从外罩20内取出,同时将一体式空调器100或外罩20旋转90°,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此时一体式空调器100处于第二放置方位,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出风高度的需求,并且一体式空调器100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直接排放到外罩20内,无需在一体式空调器100上设置外接水管。

参照图9、图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组件10的外侧壁和外罩20的内侧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限位槽8,机壳组件10的外侧壁和外罩20的内侧壁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限位筋201。例如机壳组件10的外侧壁上可以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限位槽8,外罩20的内侧壁上可以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限位筋201。导向限位筋201可以配合在导向限位槽8内,在导向限位筋201沿着导向限位槽8由上至下地运动时,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容纳在外罩20内,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放置在外罩20内。在导向限位筋201沿着导向限位槽8由下至上地运动时,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向上运动至与外罩20分离,而后可以旋转一体式空调器100或外罩20,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

在一体式空调器100放置在外罩20内时,导向限位筋201配合在导向限位槽8内,可以对一体式空调器100进行限位,从而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稳定地容纳在外罩20内,在需要将一体式空调器100向上提起时,通过导向限位筋201与导向限位槽8的配合所起到的导向作用,可以方便地将一体式空调器100向上提起。在一体式空调器100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时,导向限位筋201与导向限位槽8脱离配合,且导向限位槽8与导向限位筋201在机壳组件10的周向方向上错开,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底部可以支撑在导向限位筋201的顶部,同时外罩20的上端的内周壁可以与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外周壁配合,从而可以将一体式空调器100可靠地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

参照图17-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外罩20的横截面和机壳组件10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例如外罩20的横截面略大于机壳组件10的横截面,从而便于将机壳组件10放置在外罩20内,且结构简单、方便配合。机壳组件10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凹槽,凹槽构成导向限位槽8,外罩20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凸筋,凸筋构成导向限位筋201。机壳组件10上的导向限位槽8可以与外罩20上的导向限位筋201配合,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稳定地放置在外罩20内,防止灰尘进入一体式空调器100内。在一体式空调器100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时,机壳组件10上的导向限位槽8与外罩20上的导向限位筋201在机壳组件10的周向方向上错开,此时导向限位筋201无法与导向限位槽8配合,导向限位筋201造成干涉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无法向下落入外罩20内,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稳定地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

参照图20、图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机壳组件10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导向限位槽8,外罩20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导向限位筋201,机壳组件10上的导向限位槽8可以与外罩20上的导向限位筋201配合。导向限位槽8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导向限位段72和第二导向限位段15,其中第一导向限位段72形成在提手7上,第二导向限位段15形成在机壳1上。

在一体式空调器100不工作时,使导向限位筋201与第二导向限位段15配合,并推压提手7使导向限位筋201同时与第一导向限位段72配合,从而可以将一体式空调器100放置在外罩20内。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抽拉提手7使第一导向限位段72与导向限位筋201脱离配合,继续拉动提手7使第二导向限位段15与导向限位筋201脱离配合,从而使机壳1脱离外罩20,可以将一体式空调器100放置在地面或者台面上,或者可以旋转一体式空调器100或外罩20,使导向限位筋201与导向限位槽8在机壳组件10的周向方向上错开,从而可以防止一体式空调器100向下运动,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

参照图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外罩20为透明件,从而在将一体式空调器100放置在外罩20内时,不会影响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外观呈现,且便于观察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情况。

参照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的底部设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向外罩20内的排水管或排水口16,由此,在一体式空调器100支撑在外罩20的上端时,可以通过机壳1底部的排水管或排水口16将产生的冷凝水排向外罩20内,从而便于冷凝水的收集,并且可以防止冷凝水流到其他地方损坏空调器100或影响室内环境。

参照图1、图2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第一风道组件2、第二风道组件3、第一子开关门和第二子开关门。

机壳1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2、第二进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使得气流可以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并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气流也可以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并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

第一风道组件2包括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第一风轮21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第一出风口112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第一子开关门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子出风口,第二子开关门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子出风口。

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可以控制第一子开关门打开第一子出风口且控制第二子开关门打开第二子出风口,从而在第一风轮21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可以从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排出,从而可以使气流吹向不同的方向,使气流覆盖的范围较大,例如在第一换热器22为蒸发器时,可以扩大制冷的范围。也可以仅打开第一子出风口或第二子出风口,从而在第一风轮21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可以从第一子出风口或第二子出风口排出,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集中朝向一个方向出风,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子开关门和第二子开关门,使得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的出风进行切换,例如可以使得第一子出风口打开且第二子出风口关闭,实现第一子出风口出风,通过控制切换可以使得第一子出风口关闭且第二子出风口打开,实现第二子出风口出风,从而实现不同方向出风的切换。在一体式空调器100不工作时,可以关闭第一子开关门和第二子开关门,从而可以防止灰尘进入一体式空调器100内部。

第二风道组件3和第一风道组件2在水平方向上排布且相对设置,使得风道组件的排布较为紧凑,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明显降低,从而可以减小一体式空调器100的体积。第二风道组件3包括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第二风轮31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与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

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32中的一个为蒸发器且另一个为冷凝器。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换热器22可以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2可以作为冷凝器;或者,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换热器22可以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32可以作为蒸发器。

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在第一换热器22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2作为冷凝器时,气流在第一风道组件2的第一风轮21的驱动下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经过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气流的温度会降低,在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均打开时,气流可以从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排出,从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12朝向不同的方向吹出冷风,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制冷的范围较大,从而可以使得冷风具有包围感,或者可以使得冷风吹向位于不同方向的用户;在第一子出风口打开且第二子出风口关闭时,气流从第一子出风口排出,使得冷风朝向一个方向集中出风,使得冷风集中向一个用户出风;在第二子出风口打开且第一子出风口关闭时,气流从第二子出风口排出,使得冷风朝向另一个方向集中出风,使得冷风集中向另一个用户出风。同时,外部气流在第二风轮31的驱动下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经过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气流的温度会升高,气流可以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从而可以使第二出风口114吹出热风。

其中,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第一出风口112或者第二出风口114向自己吹风,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使用十分灵活方便。在用户选择第二出风口114向自己吹风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的出风,减少第一出风口112对于第二出风口114的影响,或者根据需要可以避免第一出风口112朝向位于该一体式空调器100附近的人吹风。

可选地,第一子开关门可以通过运动实现打开和关闭第一子出风口,可以通过手动方式使得第一子开关门运动例如转动,也可以设置驱动机构例如电机驱动第一子开关门运动;第二子开关门可以通过运动实现打开和关闭第二子出风口,可以通过手动方式使得第二子开关门运动例如转动,也可以设置驱动机构例如电机驱动第一子开关门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通过将第一出风口112设置为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并且通过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子出风口的第一子开关门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子出风口的第二子开关门,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开关门控制对应的子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可以根据需求控制不同的子出风口出风,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112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出风,从而使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实现切换出风方向和多向出风。

参照图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子开关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风道组件2,例如第一子开关门可以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2,从而可以通过转动第一子开关门实现第一子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且操作便捷。

参照图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子开关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风道组件2,例如第二子开关门可以通过转轴连接于第一风道组件2,从而可以通过转动第二子开关门实现第二子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且操作便捷。

参照图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子开关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风道组件2,且第二子开关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风道组件2,例如第一子开关门和第二子开关门均可以通过转轴分别连接于第一风道组件2,从而可以通过转动第一子开关门和第二子开关门实现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且操作便捷。

参照图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一子开关门处在完全打开第一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一子开关门位于第一风道组件2内,由此可以减少第一子开关门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

参照图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二子开关门处在完全打开第二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二子开关门位于第一风道组件2内,由此可以减少第二子开关门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

参照图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一子开关门处在完全打开第一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一子开关门位于第一风道组件2内,且在第二子开关门处在完全打开第二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二子开关门位于第一风道组件2内。由此,可以减少第一子开关门以及第二子开关门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

参照图23、图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风道组件2包括第一蜗壳组件,第一蜗壳组件内限定出连通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风道24,第一风轮21设于第一风道24内,第一风道24具有与第一子出风口相对且连通的第一出口241以及与第二子出风口相对且连通的第二出口。气流在第一风轮21的驱动下,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的第一风道24内,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经过第一蜗壳组件的第一风道24,在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均打开时,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41从第一子出风口的方向排出,另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二出口朝向第二子出风口的方向排出(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的流向),从而使气流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吹出,使气流覆盖的范围较大;在第一子出风口打开且第二子出风口关闭时,经过第一风道24内的气流均从第一出口241流向第一子出风口并排出,从而使得出风朝向集中一个方向出风;在第二子出风口打开且第一子出风口关闭时,经过第一风道24内的气流均从第二出口流向第二子出风口并排出,从而使得出风朝向集中一个方向出风。

可选地,参照图22-图24,第一子开关门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一蜗壳组件,例如第一子开关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蜗壳组件,在第一子开关门处在完全打开第一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一子开关门位于第一风道24内且邻近第一风道24的内壁,由此可以减少第一子开关门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并且使得第一子出风口的开度较大,出风量较多。在第一子开关门处在完全关闭第一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一子开关门位于第一出口241处以隔断第一子出风口与第一风道24,由此可以方便实现第一子开关门关闭第一子出风口。

可选地,参照图22、图23、图25,第二子开关门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一蜗壳组件,例如第二子开关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蜗壳组件,在第二子开关门处在完全打开第二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二子开关门位于第一风道24内且邻近第一风道24的内壁,由此可以减少第一子开关门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并且使得第一子出风口的开度较大,出风量较多。在第二子开关门处在完全关闭第二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二子开关门位于第二出口处以隔断第二子出风口与第一风道24,由此可以方便实现第二子开关门关闭第二子出风口。

参照图1、图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沿第一方向(参照图2中的a方向)排布,第一子出风口形成在机壳1的第一方向上的侧壁上且邻近第一风道组件2,第二子出风口形成在机壳1的第二方向(参照图2中的b方向)上的侧壁上且邻近第一风道组件2,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子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第二子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垂直设置,使得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范围较大,且可以在两个垂直方向上切换出风。由此,可以使得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的排布紧凑,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布局紧凑,且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分别形成在机壳1的不同方向上,从而使气流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吹出。

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沿第一方向排布,从而使得第一风轮21和第一换热器22的排布紧凑,第一风轮21为离心风轮,且第一风轮21的中心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节约了第一风轮21在轴向方向上的空间,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布局紧凑。

参照图1、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3位于机壳1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一子出风口位于机壳1的同一侧。由此,使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113的排布合理,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气流可以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并从第一子出风口排出,减少第二进风口113与第一进风口111以及第一子出风口之间的相互影响。

参照图22-图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出风口114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三子出风口和第四子出风口,一体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子开关门1141和第四子开关门1142,第三子开关门1141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三子出风口,第四子开关门1142用于打开和关闭第四子出风口。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可以控制第三子开关门1141打开第三子出风口且控制第四子开关门1142打开第四子出风口,从而在第二风轮31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与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可以从第三子出风口和第四子出风口排出,从而可以使气流吹向不同的方向,使气流覆盖的范围较大,例如在第一换热器22为蒸发器且第二换热器32为冷凝器时,可以扩大制热的范围。用户也可以仅打开第三子出风口或第四子出风口,从而在第二风轮31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与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可以从第三子出风口或第四子出风口排出,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集中朝向一个方向出风,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第三子开关门1141和第四子开关门1142,使得第三子出风口和第四子出风口的出风进行切换,例如可以使得第三子出风口打开且第四子出风口关闭,实现第三子出风口出风,通过控制切换可以使得第三子出风口关闭且第四子出风口打开,实现第四子出风口出风,从而实现不同方向出风的切换。在一体式空调器100不工作时,可以关闭第三子开关门1141和第四子开关门1142,从而可以防止灰尘进入一体式空调器100内部。

通过将第一出风口112设置为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且将第二出风口114设置为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三子出风口和第四子出风口,同时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子出风口的第一子开关门、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子出风口的第二子开关门、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三子出风口的第三子开关门1141、用于打开和关闭第四子出风口的第四子开关门1142。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无论是第一换热器22作为蒸发器且第二换热器32作为冷凝器时,还是第二换热器32作为蒸发器且第一换热器22作为冷凝器时,无论是用户选择第一出风口112或第二出风口114朝向自己出风以快速实现局部升温或降温,通过控制第一子开关门、第二子开关门、第三子开关门1141和第四子开关门1142,既可以实现朝向用户吹风的风向的切换以及朝向用户吹风的范围的调整,也可以实现减少另一个出风口对朝向用户吹风的出风口的影响,也可以实现避免另一出风口朝向一体式空调器100附近的人体吹风而产生不适。

可选地,参照图22,第三子开关门1141可以通过运动实现打开和关闭第三子出风口,可以通过手动方式使得第三子开关门1141运动例如转动,也可以设置驱动机构例如电机驱动第三子开关门1141运动;第四子开关门1142可以通过运动实现打开和关闭第四子出风口,可以通过手动方式使得第四子开关门1142运动例如转动,也可以设置驱动机构例如电机驱动第四子开关门1142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三子开关门114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风道组件3,例如第三子开关门1141可以通过转轴连接于第二风道组件3,从而可以通过转动第三子开关门1141实现第三子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且操作便捷。

参照图22-图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四子开关门114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风道组件3,例如第四子开关门1142可以通过转轴连接于第二风道组件3,从而可以通过转动第四子开关门1142实现第四子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且操作便捷。

参照图22、图23、图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三子开关门114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风道组件3,且第四子开关门114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风道组件3,例如第三子开关门1141和第四子开关门1142可以通过转轴分别连接于第二风道组件3,从而可以通过转动第三子开关门1141和第四子开关门1142实现第三子出风口和第四子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且操作便捷。

参照图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在第三子开关门1141处在完全打开第三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三子开关门1141位于第二风道组件3内,由此可以减少第三子开关门1141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

参照图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在第四子开关门1142处在完全打开第四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四子开关门1142位于第二风道组件3内,由此可以减少第四子开关门1142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

参照图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在第三子开关门1141处在完全打开第三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三子开关门1141位于第二风道组件3内,且在第四子开关门1142处在完全打开第四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四子开关门1142位于第二风道组件3内。由此,可以减少第三子开关门1141以及第四子开关门1142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参照图22-图24、图26,第二风道组件3包括第二蜗壳组件,第二蜗壳组件内限定出连通第二进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的第二风道34,第二风轮31设于第二风道34内,第二风道34具有与第三子出风口相对且连通的第三出口341以及与第四子出风口相对且连通的第四出口342。气流在第二风轮31的驱动下,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的第二风道34内,与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经过第二蜗壳组件的第二风道34,在第三子出风口和第四子出风口均打开时,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三出口341朝向第三子出风口的方向排出,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四出口342朝向第四子出风口的方向排出,从而使气流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吹出,使气流覆盖的范围较大;在第三子出风口打开且第四子出风口关闭时,经过第二风道34内的气流均从第三出口341流向第三子出风口并排出,从而使得出风朝向集中一个方向出风;在第四子出风口打开且第三子出风口关闭时,经过第二风道34内的气流均从第四出口342流向第四子出风口并排出,从而使得出风朝向集中一个方向出风。

可选地,参照图22-图24,第三子开关门1141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二蜗壳组件,第三子开关门114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蜗壳组件,在第三子开关门1141处在完全打开第三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三子开关门1141位于第二风道34内且邻近第二风道34的内壁,由此可以减少第三子开关门1141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并且使得第三子出风口的开度较大,出风量较多。在第三子开关门1141处在完全关闭第三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三子开关门1141位于第三出口341处以隔断第三子出风口与第二风道34,由此可以方便实现第三子开关门1141关闭第三子出风口。

可选地,参照图22、图23、图25,第四子开关门1142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二蜗壳组件,例如第四子开关门1142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二蜗壳组件,在第四子开关门1142处在完全打开第四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四子开关门1142位于第二风道34内且邻近第二风道34的内壁,由此可以减少第四子开关门1142的占用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结构更加紧凑,并且使得第四子出风口的开度较大,出风量较多。在第四子开关门1142处在完全关闭第四子出风口的位置时,第四子开关门1142位于第四出口342处以隔断第四子出风口与第二风道34,由此可以方便实现第四子开关门1142关闭第四子出风口。

参照图1、图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三子出风口形成在机壳1的第一方向上的侧壁上且邻近第二风道组件3,第四子出风口形成在机壳1的第二方向上的侧壁上且邻近第二风道组件3,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子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第四子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垂直设置,使得第二出风口114的出风范围较大,且可以在两个垂直方向上切换出风。由此,可以使得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的排布紧凑,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布局紧凑,且第三子出风口和第四子出风口分别形成在机壳1的不同方向上,从而使气流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吹出。

可选地,参照图6,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沿第一方向排布,从而使得第二风轮31和第二换热器32的排布紧凑,第二风轮31为离心风轮,且第二风轮31的中心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节约了第二风轮31在轴向方向上的空间,从而可以使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布局紧凑。

可选地,参照图1、图9,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3位于机壳1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第二进风口113与第三子出风口位于机壳1的同一侧。由此,使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3和第三子出风口的排布合理,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气流可以从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并从第三子出风口排出,减少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二进风口113以及第三子出风口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