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矿粉活炉烧结的增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8420发布日期:2021-04-30 09:2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矿粉活炉烧结的增氧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活炉烧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矿粉活炉烧结的增氧机构。



背景技术:

烧结炉是指使粉末压坯通过烧结获得所需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专用设备。烧结炉用于将原料烧结成人造块矿,并去除一部分有害杂质,从而使原料的成分稳定,有利于进行下一步精炼。

目前,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123780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带配氧的烟气环吸柴炉,包括底座,底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排灰段、增氧段、进柴段和加热段,增氧段上设有通风管道,加热段开设有烟气孔,排烟管与拔气管连通;通风管道采用涡轮式分布,并通过导向坡面导向,便于形成涡式旋风,可大大提高增氧效率,提高柴炉加热效能和燃烧效率。但上述方案中,灰尘或杂物有落入通风管道内的可能性,杂物过多时会对通风管道造成堵塞,从而对进氧效率造成影响,进而降低烧结炉的燃烧效率。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灰尘或杂物有落入通风管道内的可能性,杂物过多时会对通风管道造成堵塞,从而对进氧效率造成影响,进而降低烧结炉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灰尘杂物对通风管道造成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矿粉活炉烧结的增氧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矿粉活炉烧结的增氧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矿粉活炉烧结的增氧机构,包括固定于烧结炉外周面的通风管道、铰接于通风管道远离烧结炉一侧的挡门以及设置于通风管道内且用于固定连接挡门和通风管道的锁紧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装置固定挡门,使杂物无法进入通风管道,从而降低灰尘和杂物堵塞通风管道的可能性,减少灰尘杂物对烧结炉增氧效率的影响。

可选的,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滑杆以及固定于第一滑杆远离挡门一侧的第一弹簧;通风管道远离烧结炉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一滑杆通过第一插槽沿通风管道长度方向与通风管道滑移连接,第一弹簧远离第一滑杆一端与第一插槽远离挡门一侧固定连接;挡门靠近第一插槽一侧开设有用于与第一滑杆插接的第六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杆与第六插槽插接后,第一滑杆可以为挡门提供固定效果,降低挡门与通风管道之间出现缝隙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灰尘杂物进入通风管道的情况。

可选的,第一插槽远离挡门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一滑杆远离挡门一侧固定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通过第二插槽沿通风管道长度方向与通风管道滑移连接;通风管道一侧开设有条形槽;第二滑杆远离第一滑杆一端固定有推杆,推杆通过条形槽沿通风管道长度方向与通风管道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推杆,便于分离第一滑杆和挡门,解除第一滑杆对挡门的固定效果,从而便于打开挡门。

可选的,通风管道靠近挡门一侧开设有第三插槽,通风管道通过第三插槽沿通风管道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三滑杆;第三插槽靠近第一插槽一侧开设有第四插槽,通风管道通过第四插槽沿通风管道宽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四滑杆,第四滑杆靠近第一弹簧一侧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滑杆的通孔。通孔远离第三滑杆一侧固定有用于与第一滑杆插接的插块;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四滑杆向远离第三滑杆一侧而移动的传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滑杆受到门的抵压作用移动,第三滑杆会抵压第四滑杆,并推动第四滑杆移动;第四滑杆移动时插块与第一滑杆分离,从而解除对第一滑杆的限位作用;便于挡门与通风管道端面不接触时,第一滑杆处于收缩状态。

可选的,第四插槽远离第三插槽一侧开设有第五插槽,第四滑杆远离第三插槽一侧固定有第五滑杆,第五滑杆通过第五插槽沿通风管道宽度方向与通风管道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插槽为第五滑杆提供导向作用,降低第四滑杆沿通风管宽度方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

可选的,第四滑杆靠近第五插槽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远离第四滑杆一端与第四插槽远离第三插槽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滑杆向远离第三滑杆一侧移动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向第四滑杆施加向靠近第三滑杆一侧的弹力,便于第四滑杆向靠近第三滑杆一侧复位。

可选的,第三插槽远离第一插槽一侧开设有燕尾槽,第三滑杆靠近燕尾槽一侧固定有燕尾块,燕尾块通过燕尾槽沿通风管道长度方向与通风管道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为燕尾块提供导向作用,降低第三滑杆沿通风管道长度方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

可选的,传动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相对内侧的两个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斜面,便于第三滑杆沿通风管道长度方向移动时通过斜面推动第四滑杆沿通风管道宽度方向移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锁紧装置固定挡门,使杂物无法进入通风管道,从而降低灰尘和杂物堵塞通风管道的可能性,减少灰尘杂物对烧结炉增氧效率的影响;

第一滑杆与第六插槽插接后,第一滑杆可以为挡门提供固定效果,降低挡门与通风管道之间出现缝隙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灰尘杂物进入通风管道的情况;

第三滑杆受到门的抵压作用移动,第三滑杆会抵压第四滑杆,并推动第四滑杆移动;第四滑杆移动时插块与第一滑杆分离,从而解除对第一滑杆的限位作用;便于挡门与通风管道端面不接触时,第一滑杆处于收缩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增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烧结炉;2、增氧机构;21、通风管道;22、挡门;3、第一插槽;31、第二插槽;32、第一滑杆;33、第二滑杆;34、条形槽;35、推杆;36、第一弹簧;37、第三插槽;38、燕尾槽;39、第三滑杆;4、燕尾块;41、第四插槽;42、第五插槽;43、第四滑杆;44、第五滑杆;45、第二弹簧;46、斜面;47、通孔;48、第六插槽;49、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矿粉活炉烧结的增氧机构,参照图1,增氧机构2包括固定于烧结炉1外周面的四个通风管道21,四个通风管道21沿烧结炉1周向均布于烧结炉1周侧。每个通风管道21远离烧结炉1一端均铰接有挡门22。

参照图2和图3,每个通风管道21远离烧结炉1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插槽3,第一插槽3远离挡门22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31;第一滑杆32通过第一插槽3沿通风管道21长度方向与通风管道21滑移连接。第一滑杆32远离挡门22一侧固定有第二滑杆33,第二滑杆33通过第二插槽31沿通风管道21长度方向与通风管道21滑移连接;第二插槽31为第二滑杆33提供导向作用,降低第一滑杆32沿通风管道21长度方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挡门22靠近第一插槽3一侧开设有用于与第一滑杆32插接的第六插槽48。第一滑杆32与第六插槽48插接后,为挡门22提供固定作用。

参照图2和图3,通风管道21一侧开设有条形槽34,条形槽34与第二插槽31连通;第二滑杆33远离第一滑杆32一端垂直固定有推杆35,推杆35通过条形槽34沿通风管道21长度方向与通风管道21滑移连接。第一滑杆32靠近第二滑杆33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簧36,第一弹簧36远离第一滑杆32一端与第一插槽3远离挡门22一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推杆35,便于分离第一滑杆32和第六插槽48。

参照图2和图3,通风管道21靠近挡门22一侧开设有第三插槽37,第三插槽37远离第一插槽3一侧开设有燕尾槽38;通风管道21通过第三插槽37沿通风管道2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三滑杆39,第三滑杆39靠近燕尾槽38一侧固定有燕尾块4,燕尾块4通过燕尾槽38沿通风管道21长度方向与通风管道21滑移连接;燕尾槽38为燕尾块4提供导向作用,降低第三滑杆39沿通风管道21长度方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第三插槽37靠近第一插槽3一侧垂直开设有第四插槽41,第四插槽41远离第三插槽37一侧开设有第五插槽42;通风管道21通过第四插槽41沿通风管道21宽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四滑杆43,第四滑杆43远离第三插槽37一侧固定有第五滑杆44,第五滑杆44通过第五插槽42沿通风管道21宽度方向与通风管道21滑移连接;第五插槽42为第五滑杆44提供导向作用,降低第四滑杆43沿通风管宽度方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第四滑杆43靠近第五插槽42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簧45,第二弹簧45远离第四滑杆43一端与第四插槽41远离第三插槽37一侧固定连接;第四滑杆43向远离第三滑杆39一侧移动时,第二弹簧45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45向第四滑杆43施加向靠近第三滑杆39一侧弹力,便于第四滑杆43向靠近第三滑杆39一侧复位。第三滑杆39和第四滑杆43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斜面46。第四滑杆43靠近第一弹簧36一侧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滑杆32的通孔47。通孔47远离第三滑杆39一侧固定有用于与第一滑杆32插接的插块49。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矿粉活炉烧结的增氧机构的实施原理为:

挡门22关阖后会与第三滑杆39接触,挡门22抵压第三滑杆39并推动第三滑杆39向远离挡门22一侧移动。第三滑杆39通过斜面46推动第四滑杆43沿通风管道21宽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插块49与第一滑杆32分离;第一滑杆32在第一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与挡门22插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