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板快速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0841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板快速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板快速硬化装置。



背景技术:

竹家具一个新兴的低碳产业,竹材因其无需栽植,生长快速,材质硬度高,超强的韧性,是取代实木的理想家具用材,对于森林的保护作用效果明显,竹产业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竹筒通常在展开压平后需要进行烘干硬化处理,用于提升竹板的强度。

2020年6月26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108621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竹制家具原料加工用烘干硬化装置,然而在利用该装置对竹板进行烘干硬化时平整的竹板容易在横向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产生卷曲变形,并且烘干出的水分无法及时排出,导致烘干时间较长,费工且费时,因此急需一种能够防止竹板在硬化过程中卷曲变形,并且能够及时的将烘干出的水分排出,减短烘干时间,省工且省时的硬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板快速硬化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竹板快速硬化装置,包括壳体、压持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所述压持机构,所述压持机构与所述加热机构相连接;

所述压持机构包括驱动件、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上压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部,所述下压板相对设置于所述上压板下方,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下压板远离所述上压板的一面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凹槽相连接;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热风件、第二热风件、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热风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上压板相连接,所述第二热风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下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下压板相连接;

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均为空心结构,并且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相邻的面上均设置有加热孔;

所述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除湿室,所述除湿室内设置有除湿剂。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室与所述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除湿室下部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室上还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过滤网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室外表面铰接有料门,所述料门通过卡扣与所述除湿室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室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排水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远离所述上压板的一面相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并且采用可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相邻的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条状凸起,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加热孔,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凸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壳体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支撑脚。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热风件和所述第二热风件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需要硬化的竹板放置于下压板上,随后驱动件控制上压板下压,使上压板压持于竹板上,同时弹性件溃缩,上压板将竹板和下压板压入凹槽内,随后第一热风件与第二热风件开始运行,并将热风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灌入上压板和下压板内,随后热风通过加热孔吹至竹板上,并对竹板进行烘干硬化,随后带有湿气的热风进入除湿室内,并通过除湿剂进行除湿,由此能够防止竹板在硬化过程中卷曲变形,并且能够及时的将烘干出的水分排出,减短烘干时间,省工且省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竹板快速硬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竹板快速硬化装置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竹板快速硬化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竹板快速硬化装置中上压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驱动件,3-控制板,4-料门,5-出气口,6-排水管,7-上压板,8-第一热风件,9-进气口,10-除湿室,11-过滤网,12-第二连接管,13-第二热风件,14-弹性件,15-导杆,16-下压板,17-第一连接管,18-竹板,19-条状凸起,20-支撑凸块,21-加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竹板快速硬化装置,包括壳体1、压持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所述压持机构,所述压持机构与所述加热机构相连接;

所述压持机构包括驱动件2、上压板7和下压板16,所述驱动件2与所述上压板7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部,所述下压板16相对设置于所述上压板7下方,所述壳体1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下压板16远离所述上压板7的一面通过弹性件14与所述凹槽相连接;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热风件8、第二热风件13、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一热风件8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17与所述上压板7相连接,所述第二热风件1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下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12与所述下压板16相连接;

所述上压板7与所述下压板16均为空心结构,并且所述上压板7与所述下压板16相邻的面上均设置有加热孔21;

所述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除湿室10,所述除湿室10内设置有除湿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需要硬化的竹板18放置于下压板16上,随后驱动件2控制上压板7下压,使上压板7压持于竹板18上,同时弹性件14溃缩,上压板7将竹板18和下压板16压入凹槽内,随后第一热风件8与第二热风件13开始运行,并将热风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2灌入上压板7和下压板16内,随后热风通过加热孔21吹至竹板18上,并对竹板18进行烘干硬化,随后带有湿气的热风进入除湿室10内,并通过除湿剂进行除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需要硬化的竹板18放置于下压板16上,随后驱动件2控制上压板7下压,使上压板7压持于竹板18上,同时弹性件14溃缩,上压板7将竹板18和下压板16压入凹槽内,随后第一热风件8与第二热风件13开始运行,并将热风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2灌入上压板7和下压板16内,随后热风通过加热孔21吹至竹板18上,并对竹板18进行烘干硬化,随后带有湿气的热风进入除湿室10内,并通过除湿剂进行除湿,由此能够防止竹板18在硬化过程中卷曲变形,并且能够及时的将烘干出的水分排出,减短烘干时间,省工且省时。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室10与所述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气口9,所述除湿室10下部安装有过滤网11。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除湿室10与所述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气口9,所述除湿室10下部安装有过滤网11,有利于更好的将湿热的空气导入除湿室10内,并且通过过滤网11将吸附到的水与除湿剂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室10上还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出气口5设置于所述过滤网11的下方。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除湿室10上还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出气口5设置于所述过滤网11的下方,有利于更好的将除湿后的热气通过出气口5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室10外表面铰接有料门4,所述料门4通过卡扣与所述除湿室10可拆卸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除湿室10外表面铰接有料门4,所述料门4通过卡扣与所述除湿室10可拆卸连接,有利于更好的更换除湿剂。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室10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排水管6。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除湿室10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排水管6,有利于更好的将吸附到的水排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杆15,所述导杆15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16远离所述上压板7的一面相连接,所述导杆15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并且采用可活动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导杆15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16远离所述上压板7的一面相连接,所述导杆15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并且采用可活动连接,有利于下压板16在移动时更加的稳定,防止下压板16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7与所述下压板16相邻的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条状凸起19,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19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加热孔21,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19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凸块20。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上压板7与所述下压板16相邻的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条状凸起19,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19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加热孔21,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19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凸块20,有利于通过条状凸起19与支撑凸块20增加上压板7和下压板16与竹板18接触面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使热气更好的排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壳体1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支撑脚。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支撑脚壳体1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支撑脚,有利于避免整体装置直接与地面相接触,防止整体装置受潮损坏。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板3,所述控制板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上部,所述控制板3分别与所述驱动件2、所述第一热风件8和所述第二热风件13电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控制板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上部,所述控制板3分别与所述驱动件2、所述第一热风件8和所述第二热风件13电连接,有利于使用者在控制整体装置时更加的便捷。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竹板快速硬化装置,包括壳体1、压持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所述压持机构,所述压持机构与所述加热机构相连接;

所述壳体1由上部与下部组成,所述上部通过支撑杆与所述下部相连接;

所述压持机构包括驱动件2、上压板7和下压板16,所述驱动件2与所述上压板7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部,所述下压板16相对设置于所述上压板7下方,所述壳体1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下压板16远离所述上压板7的一面通过弹性件14与所述凹槽相连接;

所述驱动件2为气缸;

所述弹性件14为缓冲弹簧;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热风件8、第二热风件13、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一热风件8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17与所述上压板7相连接,所述第二热风件1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下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12与所述下压板16相连接;

所述第一热风件8与所述第二热风件13均为热风机;

所述第一连接管17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2均为波纹管;

所述上压板7与所述下压板16均为空心结构,并且所述上压板7与所述下压板16相邻的面上均设置有加热孔21;

所述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除湿室10,所述除湿室10内设置有除湿剂;

所述除湿室10与所述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气口9,所述除湿室10下部安装有过滤网11;

所述除湿室10设置于所述下部内部;

所述除湿剂为分子筛干燥剂;

所述除湿室10上还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出气口5设置于所述过滤网11的下方;

所述除湿室10外表面铰接有料门4,所述料门4通过卡扣与所述除湿室10可拆卸连接;

所述除湿室10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排水管6;

还包括导杆15,所述导杆15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16远离所述上压板7的一面相连接,所述导杆15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并且采用可活动连接;

所述上压板7与所述下压板16相邻的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条状凸起19,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19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加热孔21,相邻的所述条状凸起19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凸块20;

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壳体1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支撑脚,并且采用螺丝连接;

还包括控制板3,所述控制板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上部,所述控制板3分别与所述驱动件2、所述第一热风件8和所述第二热风件13电连接;

所述导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导杆15脱离所述凹槽的底面;

所述支撑凸块20的高度与所述条状凸起19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撑凸块20与所述条状凸起19的高度均为0.3cm-1c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