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油气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3334发布日期:2021-06-01 23:3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油气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油气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组合式油气换热器包括两个板翅式换热器组装为一体而制成。其中,第一个板翅式换热器的冷却对象为油,简称油冷却器;第二个板翅式换热器的冷却对象为气体,简称气冷却器。利用冷却器可使具有一定温差的两种流体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保证发热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油冷却器和气冷却器进行组装时,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利用定位工具,对油冷却器和气冷却器找正定位之后,才能够将油冷却器和气冷却器焊接为一体。其中,工作人员对从油冷却器和气冷却器的找正时间比较长,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油冷却器和气冷却器的组装工作的效率低。

另外,现有的冷却器大多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上述三种冷却方式中的一种来设计冷却器,这种冷却方式单一的冷却器可以满足大部分场合的使用,但是一些对于冷却效果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这种单一冷却方式的冷却器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油冷进出口通常设置在油冷下封头上,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油气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式油气换热器,包括气冷却器、第一油冷却器和第二油冷却器;所述气冷却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油冷却器之上;所述第一油冷却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油冷却器之上;

所述第一油冷却器包括拼接的第一油冷芯体和第二油冷芯体;所述第一油冷芯体和所述第二油冷芯体之间通过第一拼装框连接;所述第一油冷芯体和所述第二油冷芯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拼装框焊接;所述第一油冷却器还包括第一油冷封头和第二油冷封头;所述第一油冷封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冷芯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油冷封头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冷芯体的一侧;

所述第二油冷却器包括拼接的第三油冷芯体和第四油冷芯体;所述第三油冷芯体和所述第四油冷芯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拼装框连接;所述第三油冷芯体和所述第四油冷芯体分别与所述第二拼装框焊接;所述第二油冷却器还包括第三油冷封头和第四油冷封头;所述第三油冷封头设置在所述第三油冷芯体的一侧;所述第四油冷封头设置在所述第四油冷芯体的一侧。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气冷却器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油冷却器的长度为l2,所述第二油冷却器的长度为l3,l1、l2和l3满足如下关系式:l1=l2=l3;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气冷却器包括第一气冷封头、气冷芯体和第二气冷封头;所述第一气冷封头和所述第二气冷封头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冷芯体的两侧。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气冷芯体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隔板组;第一隔板组之间设有第一通道;相邻两个第一隔板组之间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中安装第一外翅片;第一通道中安装第一内翅片;第一外翅片的端部设有第一封条;第一内翅片的端部设有第二封条;第一封条的形状和第二封条的形状不同。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冷芯体、所述第二油冷芯体、所述第三油冷芯体和所述第四油冷芯体均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隔板组;第二隔板组之间设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中安装第二内翅片;相邻两个第二隔板组之间设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中安装第二外翅片;第二外翅片的端部设有第三封条;第二内翅片的端部设有第四封条;第三封条的形状和第四封条的形状不同。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冷封头和所述第四油冷封头均开设油冷进口和油冷出口,且所述油冷进口和所述油冷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油冷却器和所述第二油冷却器。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装框和第二拼装框均包括一组相互平行的第一扁条;所述一组第一扁条之间安装四根第二扁条;所述第二扁条和所述第一扁条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油冷芯体和所述第二油冷芯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框的第二扁条的两侧;所述第三油冷芯体和所述第四油冷芯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拼装框的第二扁条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传热,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拼装框有利于纤焊时焊缝能够渗透,增加焊缝强度,增加油冷却器芯体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两种以上介质进行冷却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拼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气冷却器;101、第一气冷封头;102、气冷芯体;103、第二气冷封头;200、第一油冷却器;201、第一油冷封头;202、第一油冷芯体;203、第一拼装框;204、第二油冷芯体;205、第二油冷封头;300、第二油冷却器;301、第三油冷封头;302、第三油冷芯体;303、第二拼装框;304、第四油冷芯体;305、第四油冷封头;401、第一扁条;402、第二扁条。

具体实施方式

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拼装框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一种组合式油气换热器,包括气冷却器100、第一油冷却器200和第二油冷却器300。气冷却器100安装在第一油冷却器200之上。第一油冷却器200安装在第二油冷却器300之上。气冷却器100的长度为l1,第一油冷却器200的长度为l2,第二油冷却器300的长度为l3,l1、l2和l3满足如下关系式:l1=l2=l3。

气冷却器100包括第一气冷封头101、气冷芯体102和第二气冷封头103。第一气冷封头101和第二气冷封头103分别设置在气冷芯体102的两侧。

气冷芯体102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隔板组。第一隔板组之间设有第一通道。相邻两个第一隔板组之间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中安装第一外翅片。第一通道中安装第一内翅片。第一外翅片的端部设有第一封条。第一内翅片的端部设有第二封条。第一封条的形状和第二封条的形状不同。

第一油冷却器200包括拼接的第一油冷芯体202和第二油冷芯体204。第一油冷芯体202和第二油冷芯体204之间通过第一拼装框203连接。第一油冷芯体202和第二油冷芯体204分别与第一拼装框203焊接。第一油冷却器200还包括第一油冷封头201和第二油冷封头205。第一油冷封头201设置在第一油冷芯体202的一侧。第二油冷封头205设置在第二油冷芯体204的一侧。

第二油冷却器300包括拼接的第三油冷芯体302和第四油冷芯体304。第三油冷芯体302和第四油冷芯体304之间通过第二拼装框303连接。第三油冷芯体302和第四油冷芯体304分别与拼装框203焊接。第二油冷却器300还包括第三油冷封头301和第四油冷封头305。第三油冷封头301设置在第三油冷芯体302的一侧。第四油冷封头305设置在第四油冷芯体304的一侧。

第二油冷封头205开设油冷进口,第四油冷封头305开设油冷出口,且油冷进口和油冷出口分别连通第一油冷却器200和第二油冷却器300,第一油冷封头201开设第一连接口,第三油冷封头301开设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通过弯管连接。

第一油冷芯体202、第二油冷芯体204、第三油冷芯体302和第四油冷芯体304均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隔板组。第二隔板组之间设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中安装第二内翅片。相邻两个第二隔板组之间设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中安装第二外翅片。第二外翅片的端部设有第三封条。第二内翅片的端部设有第四封条。第三封条的形状和第四封条的形状不同。

第一拼装框203和第二拼装框303均包括一组相互平行的第一扁条401。一组第一扁条401之间安装四根第二扁条402。第二扁条402和第一扁条401相互垂直。第一油冷芯体202和第二油冷芯体204分别设置在第一拼装框203的第二扁条402的两侧。第三油冷芯体302和第四油冷芯体304分别设置在第二拼装框303的第二扁条40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进行冷却工作时,高温气体通过气体进口管进入第一气冷封头101中,而后流入气冷芯体102中与流动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高温气体温度降低,流入气第二气冷封头103中,通过气体出口管排出,从而完成对高温气体的冷却工作。

与此同时,高温油通过油进口管通过第二油冷封头205的油冷进口,而后分别流入第一冷却器200。由于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通过弯管连接,高温油从第一油冷却器200流入第二油冷却器300,且充满第一油冷却器200和第二油冷却器300。

第一油冷却器200和第二油冷却器300中与流动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高温油温度降低,流入第四油冷封头305中,通过油冷出口排出,从而完成对高温油的冷却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