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湿功能的风管式除尘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6405发布日期:2021-06-25 16:3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具有加湿功能的风管式除尘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结构领域,具体地,涉及具有加湿功能的风管式除尘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所居住的环境受到的污染也越来越大,因此,净化装置作为一种改善局部环境的有效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环境中。

现有的风管式净化装置主要是基于过滤及静电吸附等方式去除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粉尘的杂质。然而,对于粒径介于较大颗粒和较小颗粒之间的颗粒,往往由于静电吸附力不够,且过滤网过滤效果不够等问题,造成其依然会存在于排出的气体中,同时,经过过滤后的气体往往本身也较为干燥,再重新进入房间中进行循环时容易造成环境中空气较为干燥,使得舒适度降低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虽然具有部分具有加湿效果的净化装置,然而,其往往是基于加湿膜对水分的有效存储,不仅加湿膜本身成本相对较高,且补充水分需要将净化装置拆开后才能够进行,因此,给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直接喷水的方式又容易造成净化装置中出现积水,并给静电吸附材料和其他元器件带来一定的使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净化装置中颗粒大小介于中间的粉尘较难去除,且加湿方式采用的原料成本较高或是容易给整个装置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使用上的困扰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在加湿的同时有效沉降中等颗粒的粉尘,且整个加湿过程能够持续进行,并能够有效避免对其他元器件的影响的具有加湿功能的风管式除尘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风管式除尘净化装置,所述风管式除尘净化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的壳体,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空腔中沿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顺次形成有初滤部、静电吸附部和加湿部,且所述静电吸附部与所述加湿部之间设置有吸风组件;其中,

所述加湿部包括沿所述静电吸附部至所述吸风组件的延伸方向顺次设置的喷水件、加湿网和挡水板,且所述喷水件朝向所述加湿网喷水,所述喷水件至所述挡水板的下方还设置有承接槽,所述承接槽与所述喷水件的盛水腔通过过滤网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初滤部为形成有筛孔的筛板;

所述静电吸附部为静电除尘板。

优选地,所述喷水件至少包括多个与所述盛水腔相连通,且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加湿网设置的喷嘴。

优选地,所述喷水件还包括连通所述盛水腔与所述喷嘴的盛水板,且所述盛水板沿与所述进风通道相垂直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盛水板的内部形成为盛水腔,所述盛水板上贯通形成有多个进气通孔。

优选地,所述加湿网包括沿所述进风通道至所述出风通道顺次设置的多块形成有蜂窝状空隙的加湿片材组,且每块所述加湿片材组由多层形成有网孔的渗透性吸水片叠层形成。

优选地于,沿所述进风通道至所述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组成所述加湿片材组的渗透性吸水片的数量减小。

优选地,每块所述加湿片材组包括自中心向外周顺次形成的第一片材部和第二片材部,且所述第一片材部中的所述渗透性吸水片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片材部中的所述渗透性吸水片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挡水板包括内部形成为空气流通孔的框体结构,且所述框体结构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片材部的形状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顺次设置初滤部、静电吸附部和加湿部,对各种粒径的颗粒都能够进行有效吸附或沉降;且将加湿部设置为包括喷水件、加湿网和挡水板,通过喷水件对加湿网进行加湿,实现加湿的循环实现,并且,极少量通过加湿网渗漏出的水分也能够通过挡水板进行止挡并落入承接槽中,并进一步对承接槽中的水进行过滤后往复利用,从而实现整个循环供水,且避免对其它元器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管式除尘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湿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初滤部;3-静电吸附部;4-加湿部;5-吸风组件;

11-空腔;12-进风通道;13-出风通道;

41-喷水件;42-加湿网;43-挡水板;44-承接槽;45-过滤网;

411-喷嘴;412-盛水板;413-盛水腔;414-进气通孔;

421-渗透性吸水片;422-第一片材部;423-第二片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风管式除尘净化装置,所述风管式除尘净化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11的壳体1,且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进风通道12和出风通道13,所述空腔11中沿所述进风通道12至所述出风通道13的延伸方向顺次形成有初滤部2、静电吸附部3和加湿部4,且所述所述加湿部4中远离之间设置有吸风组件5;其中,

所述加湿部4包括沿所述静电吸附部3至所述吸风组件5的延伸方向顺次设置的喷水件41、加湿网42和挡水板43,且所述喷水件41朝向所述加湿网42喷水,所述喷水件41至所述挡水板43的下方还设置有承接槽44,所述承接槽44与所述喷水件41的盛水腔413通过过滤网45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顺次设置初滤部2、静电吸附部3和加湿部4,对各种粒径的颗粒都能够进行有效吸附或沉降;且将加湿部4设置为包括喷水件41、加湿网42和挡水板43,通过喷水件41对加湿网42进行加湿,实现加湿的循环实现,并且,极少量通过加湿网42渗漏出的水分也能够通过挡水板43进行止挡并落入承接槽44中,并进一步对承接槽44中的水进行过滤后往复利用,从而实现整个循环供水,且避免对其它元器件的影响。

当然,这里的初滤部2和静电吸附部3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采用的材料和设置方式进行设置,例如,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初滤部2为形成有筛孔的筛板;

所述静电吸附部3为静电除尘板。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喷射湿润的效果,所述喷水件41至少包括多个与所述盛水腔413相连通,且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加湿网42设置的喷嘴411。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喷水件41还包括连通所述盛水腔413与所述喷嘴411的盛水板412,且所述盛水板412沿与所述进风通道12相垂直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盛水板412的内部形成为盛水腔413,所述盛水板412上贯通形成有多个进气通孔414。进气通孔414和盛水腔413互不连通,盛水腔413形成为管道结构,并向喷嘴411供水,而进气通孔414则用于气体的流通。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网42包括沿所述进风通道12至所述出风通道13顺次设置的多块形成有蜂窝状空隙的加湿片材组,且每块所述加湿片材组由多层形成有网孔的渗透性吸水片421叠层形成。

当然,基于喷嘴411喷射的水流和水量的特性,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沿所述进风通道12至所述出风通道13的延伸方向,组成所述加湿片材组的渗透性吸水片421的数量减小。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每块所述加湿片材组包括自中心向外周顺次形成的第一片材部422和第二片材部423,且所述第一片材部422中的所述渗透性吸水片421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片材部423中的所述渗透性吸水片421的数量。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喷出的水基本都能够被渗透性吸水片421层层吸收,从而有效降低流入承接槽44中的水量。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有效保证挡水性能,且不妨碍气体流通,所述挡水板43包括内部形成为空气流通孔的框体结构,且所述框体结构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片材部423的形状相同。

当然,这里的承接槽44和盛水腔413之间可以通过水管相连通,且所述水管上连通设置有用于抽水的小型水泵。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