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闭冷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8273发布日期:2021-08-27 10:5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闭冷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闭冷器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闭冷器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闭式冷却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间接或直接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余热锅炉和发电机的辅助设备产生的热量,使机组各辅助设备电机、轴承、油等的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闭冷器是闭式冷却水系统中的重要热交换设备,主要利用来自江河湖海的循环水冷却吸热后温度升高的闭式冷却水。经过长期运行闭冷器循水侧水管滤网中容易堆积垃圾,导致换热效果变差、闭冷器出口水温偏高,影响机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闭冷器系统,对系统进行改造,在增加一个冲洗门和相应管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循环冷却水出水端的压力实现反冲洗,不破坏原有的系统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闭冷器系统,包括:

闭冷器;

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所述主进水管连接至闭冷器的放热回路的输入端,所述主出水管连接至闭冷器的放热回路的输出端;

循环冷却水进水管和循环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循环冷却水进水管连接至闭冷器的吸热回路的输入端,所述循环冷却水出水管连接至闭冷器的吸热回路的输出端;

所述循环冷却水进水管上设有循环冷却水进水门,所述循环冷却水出水管上设有循环冷却水出水门;

所述系统还包括冲洗出水管,该冲洗出水管的输入端连接至闭冷器的滤网和循环冷却水进水门之间的管路,所述冲洗出水管上设有冲洗门;

控制装置,分别连接至循环冷却水进水门、循环冷却水出水门和冲洗门,用于控制循环冷却水进水门、循环冷却水出水门和冲洗门的开闭及开度。

所述冲洗出水管的输出端连通至污水收集装置。

所述污水收集装置为地沟。

所述主进水管上设有主进水门,所述主出水管上设有主出水门。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主进水管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主出水管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连接至控制装置。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主进水管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主出水管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连接至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主进水门和闭冷器之间,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主出水门和闭冷器之间。

当设有主进水门和主出水门时,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位于循环冷却水进水管和闭冷器之间,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位于循环冷却水出水管和闭冷器之间。

所述冲洗出水管的输入端连接至闭冷器的滤网处的管路。

所述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系统进行改造,在增加一个冲洗门和相应管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循环冷却水出水端的压力实现反冲洗,不破坏原有的系统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2、由于采用了反冲洗装置,因此更易清洗闭冷器滤网中大量的杂质,增强了闭冷水与循环冷却水之间的换热能力,降低了闭冷水出水温度,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部分的架构示意图;

其中:1、闭冷器,2、主进水门,3、主出水门,4、循环冷却水进水门,5、循环冷却水出水门,6、冲洗门,7、污水收集装置,8、主进水管,9、主出水管,10、循环冷却水出水管,11、冲洗出水管,12、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二温度传感器,14、第三温度传感器,15、第四温度传感器,16、循环冷却水进水管,17、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闭冷器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闭冷器1;

主进水管8和主出水管9,主进水管8连接至闭冷器1的放热回路的输入端,主出水管9连接至闭冷器1的放热回路的输出端;

循环冷却水进水管16和循环冷却水出水管10,循环冷却水进水管16连接至闭冷器1的吸热回路的输入端,循环冷却水出水管10连接至闭冷器1的吸热回路的输出端;

循环冷却水进水管16上设有循环冷却水进水门4,循环冷却水出水管10上设有循环冷却水出水门5;

系统还包括冲洗出水管11,该冲洗出水管11的输入端连接至闭冷器1的滤网和循环冷却水进水门4之间的管路,本实施例中,冲洗出水管11的输入端连接至闭冷器1的滤网处的管路,冲洗出水管11上设有冲洗门6;

控制装置17,分别连接至循环冷却水进水门4、循环冷却水出水门5和冲洗门6,被配置为控制循环冷却水进水门4、循环冷却水出水门5和冲洗门6的开闭及开度。

对系统进行改造,在增加一个冲洗门6和相应管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循环冷却水出水端的压力实现反冲洗,不破坏原有的系统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冲洗出水管11的输出端连通至污水收集装置7,本实施例中,污水收集装置7为地沟。

主进水管8上设有主进水门2,主出水管9上设有主出水门3。

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2设于主进水管8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3设于主出水管9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均连接至控制装置17,且第一温度传感器12位于主进水门2和闭冷器1之间,第二温度传感器13位于主出水门3和闭冷器1之间。

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14和第四温度传感器15,第三温度传感器14设于循环冷却水进水管16上,第四温度传感器15设于循环冷却水出水管10上,且第三温度传感器14和第四温度传感器15均连接至控制装置17,且第三温度传感器14位于循环冷却水进水管16和闭冷器1之间,第四温度传感器15位于循环冷却水出水管10和闭冷器1之间。所有温度传感器可以采用热电偶。

控制装置17可以采用plc控制器,具体的,被配置为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12采集的闭冷器1的放热回路的进水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3采集的闭冷器1的放热回路的出水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15采集的吸热回路的出水温度;

步骤s2:判断放热回路的进水温度的温升是否高于第一设定阈值,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6,反之,则执行步骤s3;

步骤s3:判断放热回路的出水温度的温升是否高于第二设定阈值,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6,反之,则执行步骤s4;

步骤s4:判断放热回路的进水温度和吸热回路的出水温度之差是否大于第三设定阈值,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6,反之,则执行步骤s5;

步骤s4:判断放热回路的出水温度和吸热回路的进水温度之差是否大于第四设定阈值,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6,反之,则等待设定周期后返回步骤s1;

步骤s6:关闭循环冷却水进水门4,并调节循环冷却水出水门5至全开后,打开冲洗门6,完成一次反冲洗。

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二设定阈值相等,具体可以采用经验值,第三设定阈值和第四设定阈值也可以采用经验值。

在完成一次冲洗后,观察其各个用户调温门开度没有异常波动,稳定10分钟后,冲洗结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