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7712发布日期:2021-09-29 01:2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风管机中,为了节约空间,实现小机身、高能力,常采用v形换热器,v形换热器一端开口,另一端拼接在一起,但由于v形换热器较长,在长期使用及运输中,v形换热器的尾部(即拼接部)会出现变形,影响了装配强度,并且变形会导致v形换热器的尾部产生缝隙,存在漏风的问题,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强度大,换热效率高的换热器组件。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换热器组件的空调室内机。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至少一个加强件;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固定相连的连接侧,以及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间隔设置形成开口的自由侧;;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加强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换热器。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加强件设置于开口处,加强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换热器,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换热器,能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提供支撑作用,提高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整体的装配强度,并且能够有效避免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连接部位产生缝隙,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换热管,所述加强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换热管。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上安装有多个第一翅片,所述第二换热管上安装有多个第二翅片,所述加强件的一端卡接于相邻两个第一翅片之间,另一端卡接于相邻两个第二翅片之间。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设置为长条状。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上弯曲形成有减震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的至少一端设置为卡勾。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均设置为卡勾,两个所述卡钩的卡接口朝向同一侧或者相反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勾的尾部向外弯曲形成翻边。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件之
间通过加强结构件连接为一体。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除具有上述换热器组件具有的有益效果外,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加强件的存在,能避免空调室内机在长期使用及运输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连接部位受损,从而延长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其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6.图5是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6的d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8是图6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加强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加强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风管机100、壳体101、蜗壳102、风轮103、电机104、第一换热器105、第二换热器106、连接部107、加强件108、上密封件109、下密封件110、开口111、u管位112;
34.第一换热管201、第二换热管202、端板203;
35.卡勾401、翻边402;
36.减震部601;
37.加强结构件901。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
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装配、配合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下面参照附图1

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
42.换热器组件是空调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换热器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换热器根据实际需要会设计为各种形状,例如在风管机100中,为了节约空间,实现风管机100的小机身、高能力,设计为v形换热器,很多情况下,v形换热器是由两个直排换热器拼接而成,两个直排换热器构成一定夹角。
43.参照图1所示的风管机100,其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具体而言,在风管机100中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均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105与第二换热器106的左端通过连接部107固定相连,右端间隔设置形成开口111,即形成如图1所示的v形,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形成的开口111正对蜗壳102的出风口设置,蜗壳102内设置有风轮103,风轮103由电机104驱动,由此使得从蜗壳102的出风口吹出的风经过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后从风管机100的出风口吹出,或者在风轮103的抽吸作用下,风先经过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然后进入蜗壳102后排出风管机100,上述的布置形式,有利于最大量的风吹到换热器上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并且为了防止漏风,第一换热器105的最上部与壳体101之间设置有上密封件109,第二换热器106的最下部与壳体101之间设置有下密封件110,同时在第一换热器105与第二换热器106的连接部107也贴设密封海绵(图中未示出)。
44.在风管机100中,换热器的长度较长,一般在1000mm以上,为了保证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的连接强度,部分技术中,在拼接部位用钣金件进行固定,并在换热器的u管位112(参照图2所示)用端板203进行固定,端板203可采用塑料一体成型,以保证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的连接稳定性,但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长度较长,在长期使用及运输中,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容易产生变形现象,变形后,容易导致连接部107的位置出现缝隙,从而漏风,如此会降低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同时会降低换热器组件的装配强度,缩短使用寿命;在有些情况下,缝隙的出现会产生异音,影响用户体验。
45.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之间设置加强件108,加强件108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形成的开口111处,加强件108的上端固定于第一换热器105,下端固定于第二换热器106。
46.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风管机100结构中,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呈v形布置,但该示例仅为一种具体结构形式,除此之外,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还可以布置成u形等,只要满足第一换热器105与第二换热器106的一端固定相连(即为连接侧),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开口111的形式,开口111的两侧即为第一换热器105与第二换热器106的自由侧,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加强件10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的长度越长,可设置越多的加强件108。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加强件108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
热器106的开口111处,加强件108的一端卡接于第一换热器105,另一端卡接于第二换热器106,能在第一换热器105与第二换热器106之间提供支撑作用,提高第一换热器105与第二换热器106整体的装配强度,并且能够有效避免第一换热器105与第二换热器106的连接部107的位置产生缝隙,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48.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和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105包括第一换热管201,第二换热器106包括第二换热管202,加强件108的一端卡接紧固于第一换热管201,另一端卡接紧固于第二换热管202。通过将加强件108分别卡接第一换热管201和第二换热管202,能更为稳固的设置加强件108,从而为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提供更稳固的加强支撑。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管201和第二换热管202的壁厚较薄,为了避免加强件108对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的外壁造成损伤,加强件108的端部与第一换热管201和第二换热管202的接触面应设置为平滑过渡的面,从而减少第一换热管201和第二换热管202的磨损。
49.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管201上安装有多个第一翅片(图中未示出),第二换热管202上安装有多个第二翅片(图中未示出),加强件108的上端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翅片之间,另下端位于相邻两个第二翅片之间。通过将加强件108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相邻的翅片能为加强件108提供限位作用,避免加强件108在第一换热管201或第二换热管202上滑动,影响支撑强度或对第一换热管201或第二换热管202的表面造成损伤。另外,将加强件108固定到两个翅片之间导热管上,也能防止翅片损伤加强件108,从而导致加强件108的结构强度降低或者影响使用寿命。
50.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2所示,为了能够便于加强件108的两端卡入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并且能够纵跨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之间开口111的距离,同时,还需尽量降低开口111处的通风阻力,加强件108可设置为长条状结构,例如细长的板材或者具有合适直径的线状型材,此外,为了提供足够的强度,加强件108的材质可选择高刚性的材料,例如钢、高强铝合金或钛合金等金属材质,或者碳纤维、高强度树脂或者塑料等非金属材质。需要说明的是,长条状结构的截面形状在空气气流方向上呈流线形,由此能将加强件108的通风阻力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例如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等,综上考虑,加强件108可选择为具有一定直径的金属丝,例如直径大于2.5mm的钢丝。
51.还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6所示,加强件108形成有减震部601,减震部601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减震部601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弯曲的部位设置越多,弹性越大,弯曲的弧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52.还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4、图5所示,加强件108的端部设置为卡勾401,可以理解的是,卡勾401的弧度同第一换热管201或第二换热管202的直径匹配,卡勾401能很容易的卡设在第一换热管201或第二换热管202上,方便安装,并且支撑强度较大。参照图3所示,加强件108的两端的卡勾401的卡接口朝向相反侧。但根据实际情况,例如管间距受限,加强件108的两端的卡勾401的卡接口可以设置为朝向同一侧,具体参照图6、图7、图8所示,以满足安装及使用要求。
53.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卡勾401的尾部向外弯曲形成翻边402。如此设置,一方面,翻边402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加强件108变形时从第一换热管201或第二换热管202上轻易脱离,另一方面,翻边402的结构设计能使得翻边402内侧形成平滑的过渡,从而避免加强件108损坏到第一换热管201或第二换热管202的表面。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加强件108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加强件108之间通过加强结构件901连接为一体。通过将多个加强件108连接为一体,能够在提升加强件108整体强度的同时,方便加强件108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加强件108与加强结构件901之间可以通过卡接、焊接或者捆绑式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加强件108选用钢丝时,多个钢丝直接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5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除具有上述换热器组件具有的有益效果外,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加强件108的存在,能避免空调室内机在长期使用及运输中,第一换热器105和第二换热器106的连接部107位受损,从而延长空调器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品质。
5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在赘述。
5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