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0701发布日期:2021-12-22 13:5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头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发动机工作中散热器及中冷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为了避免发动机过热或过冷,燃烧室周围的零部件(缸套、缸盖、气门等)必须进行适当的衡温。为了保证冷却效果,发动机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缸体水道、风扇等组成。散热器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多用铜材制成,铜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状,散热片带纹波状,注重散热性能,安装方向垂直于空气流动的方向,尽量做到风阻要小,冷却效率要高。发动机散热系统中的接头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连接部分,现有的接头装置不便于拆卸,导致在在对接头装置进行拆卸的时候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包括接头、波纹管,所述接头的顶端位于波纹管下端的内部中,所述波纹管底端的左侧与第一空心杆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心杆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矩形槽道,所述第一矩形槽道内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右端与第一矩形槽道右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且该连接弹簧的左端与连接杆顶端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的外壁与第一矩形槽道的内壁接触,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空心杆内壁的底部所开设的第一矩形通口、第二空心杆顶部所开设的第二矩形通口延伸至第二空心杆的内部中,所述连接杆底端的外壁与第二空心杆内壁的底部所开设的第二矩形槽道的内壁接触,且该连接杆靠底端的右侧与插杆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插杆右端的外壁与接头左侧的外壁所开设的卡口的内壁接触,所述连接杆靠顶端的左侧与推杆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左端的正面与活动杆顶端的背面进行铰接,所述活动杆下端的背面与封闭板的正面接触,所述封闭板的左侧与u型块左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且该封闭板的右侧与u型块右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下端的左侧与u型块左侧的内壁接触,且该活动杆下端的右侧与u型块右侧的内壁接触,所述活动杆下端的正面与卡杆的背面接触,所述卡杆靠左端的背面与连接轴的正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壁与轴承的内壁进行滚动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壁与u型块左端的正面所开设的通口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u型块的右侧与第二空心杆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接头顶端的外壁与波纹管下端的内壁紧密接触。
6.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通口的长度、宽度与第二矩形通口的长度、宽度一样,且第一矩形通口的位置与第二矩形通口的位置上下对应。
7.优选的,所述第二空心杆的顶部与第一空心杆的底部接触,且该第二空心杆的右侧与接头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推杆左端的正面与活动杆顶端的背面通过合页进行活动铰接。
9.优选的,所述卡杆的背面与u型块的正面接触。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该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该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通过转动卡杆使卡杆与活动杆处于平行,通过翻转活动杆,使活动杆从u型块中脱离,通过连接弹簧的恢复性能可以使推杆、连接杆向右移动,最后可以使插杆从卡口中脱离,然后将第一空心杆向上移动使波纹管收缩,从而完成了拆卸的工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空心杆底部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空心杆顶部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u型块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接头、2波纹管、3第一空心杆、4第一矩形槽道、5连接杆、6连接弹簧、7推杆、8活动杆、9 u型块、10卡杆、11第二空心杆、12第二矩形槽道、13插杆、14卡口、15第一矩形通口、16第二矩形通口、17封闭板、18轴承、19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包括接头1、波纹管2,接头1的顶端位于波纹管2下端的内部中,接头1顶端的外壁与波纹管2下端的内壁紧密接触,波纹管2底端的左侧与第一空心杆3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空心杆3的左侧为镂空结构,右侧为密封结构,第一空心杆3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矩形槽道4,第一矩形槽道4内设置有连接弹簧6,连接弹簧6的右端与第一矩形槽道4右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且该连接弹簧6的左端与连接杆5顶端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杆5顶端的外壁与第一矩形槽道4的内壁接触,连接杆5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空心杆3内壁的底部所开设的第一矩形通口15、第二空心杆11顶部所开设的第二矩形通口16延伸至第二空心杆11的内部中,第一矩形通口15的长度、宽度与第二矩形通口16的长度、宽度一样,且第一矩形通口15的位置与第二矩形通口16的位置上下对应,第二空心杆11的顶部与第一空心杆3的底部接触,且该第二空心杆11的右侧与接头1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空心杆11的右侧为镂空结构,左侧为密封结构,连接杆5底端的外壁与第二空心杆11内壁的底部所开设的第二矩形槽道12的内壁接触,且该连接杆5靠底端的右侧与插杆13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插杆13右端的外壁与接头1左侧的外壁所开设的卡口14的内壁接触,连接杆5靠顶端的左侧与推杆7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推杆7左端的正面与活动杆8顶端的背面进行铰接,推杆7左端的正面与活动杆8顶端的背面通过合页进行活动铰接,活动杆8下端的背面与封闭板17的正面接触,封闭板17的左侧与u型块9左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且该封闭板17的右侧与u型块9
右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活动杆8下端的左侧与u型块9左侧的内壁接触,且该活动杆8下端的右侧与u型块9右侧的内壁接触,活动杆8下端的正面与卡杆10的背面接触,卡杆10靠左端的背面与连接轴19的正面进行固定连接,连接轴19的外壁与轴承18的内壁进行滚动连接,卡杆10的背面与u型块9的正面接触,通过转动卡杆10使卡杆10与活动杆8处于平行,通过翻转活动杆8,使活动杆8从u型块中脱离,通过连接弹簧6的恢复性能可以使推杆7、连接杆5向右移动,最后可以使插杆13从卡口14中脱离,然后将第一空心杆3向上移动使波纹管2收缩,从而完成了拆卸的工作,轴承18的外壁与u型块9左端的正面所开设的通口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u型块9的右侧与第二空心杆11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
19.该轻量化薄壁型发动机水气散热系统用接头装置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接头装置进行拆卸时,通过转动卡杆10直至使卡杆10转动的位置与活动杆8处于平行位置时,这时通过翻转活动杆8,使活动杆8从u型块中脱离,由于活动杆8没有其他结构进行限制,通过连接弹簧6的恢复性能可以使推杆7、连接杆5向右移动,最后可以使插杆13从卡口14中脱离,然后将第一空心杆3向上移动使波纹管2收缩,从而完成了拆卸的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