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回风风管与室内机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5535发布日期:2021-07-27 13:3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送回风风管与室内机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新风系统结构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送回风风管与室内机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通风空调工程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央空调所制的热风大部分通过风管输送到建筑物的各个房间,改进前的风管输送至房间内的热风比较干燥,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1111566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室外接管结构,包括:室内连接部件,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主机体上;风管部件,风管部件的一端用于与室外连通,风管部件的另一端与室内连接部件连接,以使空调室内机通过室内连接部件和风管部件与室外连通;其中,室内连接部件上设置有第一组装部,风管部件上设置有与第一组装部相配合的第二组装部,以通过使第一组装部和第二组装部相卡接,使室内连接部件和风管部件可拆卸地连接。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风管输送至室内机上的暖风比较干燥,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回风风管与室内机的连接结构,具有能增大风管内湿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送回风风管与室内机的连接结构,包括蓄水箱、第一室内机、第二室内机和风管,所述风管一端与第一室内机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室内机连接,所述风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分为加湿腔和通风腔,通风腔内设有与壳体内壁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装有多个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布置的导风叶片,壳体内设有与通风腔连接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外部安装有电控制器和进水管,加湿腔内设有与壳体内壁连接的加湿器,进水管一端与蓄水箱连接,另一端与加湿器的进水端连接,加湿器的出气端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出气端穿过所述隔板并与通风腔内部连接,进水管上安装有风管电磁阀,风管电磁阀和加湿器均与电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管电磁阀能控制进水管的开启和关闭,进水管能将水流导入至加湿器内,加湿器能够根据需要向通风腔内输入水雾,这样,在水雾的作用下,风管内的湿度会明显增加,这样,本申请也即实现了能增大风管内的湿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风管包括竖直风管和水平风管,所述竖直风管一端通过垂直连接管与第一室内机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水平连接管与水平风管其中一端连接,水平风管另一端和第二室内机之间通过第二水平连接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竖直风管和水平风管的作用下,本申请即可将风向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自由转换,这样,本申请也即实现了风管结构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直风管的管壁和水平风管的管壁均自内向外依次由内板面层、吸音层、保温层及外板面层固定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音层能降低风管的噪声,保温层能够对防止风管热量流失,从而让本申请更加环保。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湿腔内还安装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进水端与出气管连接,过滤器的出水端与加湿器的进水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器能过对进入至加湿腔内的水流进行过滤,从而让加湿腔喷出的水雾更加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器中部安装有用于对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器的进水端位于过滤器下端,过滤器的出水端位于过滤器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器的进水端设置在过滤器下端,并将过滤器的出水端设置在过滤器上端,能利于水流在过滤器内沉淀,当水流从过滤器底部进入至过滤器内时,过滤层会对水流进行过滤,从而让加湿腔喷出的水雾更加干净卫生,经过过滤后的水流会由过滤器上端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层包括在过滤器内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初滤层、活性炭层和压缩活性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在依次经过初滤层、活性炭层和压缩活性炭层过滤后,细菌等有害物质较少,从而让本申请安全性能更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板安装在第二盖板上且与第二盖板垂直连接,且隔板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弧形的隔板能够更好的对空气进行导流,不仅减少本申请的噪声,而且能加一步加强本申请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板有至少两个,每个固定板上均设有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弧形的导风叶片能够更好的对空气进行导流,不仅减少本申请的噪声,而且能加一步加强本申请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风管电磁阀能控制进水管的开启和关闭,进水管能将水流导入至加湿器内,加湿器能够根据需要向通风腔内输入水雾,这样,在水雾的作用下,风管内的湿度会明显增加,这样,本申请也即实现了能增大风管内的湿度的目的;

2.呈弧形的隔板能够更好的对空气进行导流,不仅减少本申请的噪声,而且能加一步加强本申请的结构强度;

3.将过滤器的进水端设置在过滤器下端,并将过滤器的出水端设置在过滤器上端,能利于水流在过滤器内沉淀,当水流从过滤器底部进入至过滤器内时,过滤层会对水流进行过滤,从而让加湿腔喷出的水雾更加干净卫生,经过过滤后的水流会由过滤器上端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送回风风管与室内机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不包含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竖直风管或水平风管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竖直风管或水平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竖直风管或水平风管不包含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隔板;3、加湿腔;4、通风腔;5、固定板;6、导风叶片;7、电控制器;8、进水管;9、加湿器;10、出气管;11、风管电磁阀;12、过滤器;13、过滤层;14、初滤层;15、活性炭层;16、压缩活性炭层;17、盖板;19、第一侧板;20、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蓄水箱;23、第一室内机;24、第二室内机;25、风管;26、竖直风管;27、水平风管;28、垂直连接管;29、第一水平连接管;30、第二水平连接管;31、内板面层;32、吸音层;33、保温层;34、外板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主要是针对风管25输送至室内机上的暖风比较干燥,从而让本申请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送回风风管与室内机的连接结构,包括蓄水箱22、第一室内机23、第二室内机24和风管25,风管25一端与第一室内机2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室内机24连接。

如图1所示,风管25包括竖直风管26和水平风管27,竖直风管26一端通过垂直连接管28与第一室内机23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水平连接管29与水平风管27其中一端连接,水平风管27另一端和第二室内机24之间通过第二水平连接管30连接。这样,本申请即可将风向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自由转换。

实际工作时,竖直风管26和水平风管27均可以称为风管25,垂直连接管28、第一水平连接管29和第二水平连接管30也可以称为风管25,竖直风管26和水平风管27内可以设置加湿腔3,垂直连接管28、第一水平连接管29和第二水平连接管30内也可以设置加湿腔3,只是相对于在竖直风管26和水平风管27内设置加湿腔3而言,在垂直连接管28、第一水平连接管29和第二水平连接管30内设置加湿腔3会占用风管25内加大的空间面积,因此,实际工作时,以将加湿腔3安装在竖直风管26和/或水平风管27为宜。

如图3所示,实际工作时,竖直风管26的管壁和水平风管27的管壁均自内向外依次由内板面层31、吸音层32、保温层33及外板面层34固定而成。吸音层32由泡沫铝板制成,保温层33由气凝胶毡制成,这样让本申请噪声较小,更加环保。

如图4所示,竖直风管26和水平风管27均包括壳体1,壳体1内安装有隔板2,隔板2将壳体1内部分为加湿腔3和通风腔4,通风腔4内设有与壳体1内壁连接的固定板5,固定板5上安装有多个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布置的导风叶片6,壳体1内设有与通风腔4连接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这样,本申请也即实现了在竖直风管26和水平风管27上布置加湿腔3,以增加风管25内的湿度。

实际工作时,壳体1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盖板17,盖板17一端设有第一侧板19和第二侧板20,另一端设有第三侧板21,第一侧板19和第二侧板20之间呈垂直布置且连接在一起,第一侧板19上端、第二侧板20上端和第三侧板21上端均与其中一个盖板17连接,第一侧板19下端、第二侧板20下端和第三侧板21下端均与另一个盖板17连接。这样,本申请就有足够的空间布置通风腔4和加湿腔3,从而让本申请的结构更加合理。

优选的,通风腔4内设有与壳体1内壁连接的固定板5,固定板5上安装有多个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布置的导风叶片6,壳体1内设有与通风腔4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这样,本申请即可通过导风叶片6实现导风功能。

如图5所示,壳体1外部安装有电控制器7和进水管8,加湿腔3内设有与壳体1内壁连接的加湿器9,进水管8能将水流导入至加湿器9内,加湿器9能够根据需要向通风腔4内输入水雾,加湿器9的进水端与进水管8连通,加湿器9的出气端连接有出气管10,出气管10的出气端穿过隔板2并与通风腔4内部连通,进水管8上安装有风管电磁阀11,以控制进水管8的开启和关闭,风管电磁阀11和加湿器9均与电控制器7电连接。这样,本申请也即实现了能增大风管25内的湿度的目的。

如图5所示,加湿腔3内还安装有过滤器12,以对进入至加湿腔3内的水流进行过滤,过滤器12的进水端与出气管10连通,过滤器12的出水端与加湿器9的进水端连通。优选的,过滤器12中部安装有用于对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层13,过滤器12的进水端位于过滤器12下端,过滤器12的出水端位于过滤器12上端,以利于水流在过滤器12内沉淀。进一步的,过滤层13包括在过滤器12内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初滤层14(优选为pp-5um棉)、活性炭层15和压缩活性炭层16。这样,本申请的细菌等有害物质较少,安全性能更高。

如图5所示,实际工作时,固定板5有至少两个,每个固定板5上均设有导风叶片6,以对空气进行导流。优选的,隔板2安装在盖板17上且与盖板17垂直连接,且隔板2呈弧形,以更好的对空气进行导流。进一步的,导风叶片6为弧形,以进一步对空气进行导流。这样,本申请不仅减少本申请的噪声,而且能加一步加强本申请的结构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