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足不同用户多种温度需求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7923发布日期:2021-12-08 11:2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满足不同用户多种温度需求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干扰地热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不同用户多种温度需求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地热供热系统是指利用地热能为主要热源的供热系统。地热能为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地热供热系统按照地热流进入供热系统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供热和间接供热。直接供热即把地热流直接引入供热系统,间接供热即地热流通过换热器将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的循环水,地热流不直接进入供热系统。在制订地热的供热方案时,既要考虑综合利用地热能又要考虑梯级利用地热能。为了实现地热进行供热,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利用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进行供热的事例,如下:东院用高温热泵机组,两台,制热量1230kw,供回水温度58

68℃,极端天气根据甲方要求达到85℃。西院四台机组,每台制热量1660kw,供回水40

45℃。由于热泵机组在制取热水时,其性能系数是随着出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当提高到出水温度85℃时,一方面如果用低温热源,压比过大,超出了压缩机的运行范围,另一方面,出水温度85℃是备用功能,且在此工况下运行机组的效率极低。
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中由于热泵机组在制取热水时,其性能系数是随着出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当提高到出水温度85℃时,一方面如果用低温热源,压比过大,超出了压缩机的运行范围,另一方面,出水温度85℃是备用功能,且在此工况下运行机组的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满足不同用户多种温度需求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满足不同用户多种温度需求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所述满足不同用户多种温度需求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设置有第一热泵机组;
6.第一热泵机组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接,换热管固定在地热孔中;
7.第一热泵机组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通过管道与第二供热系统中的第二热泵机组连接;
8.第二热泵机组通过管道与第一供热系统连接,第一供热系统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接;
9.换热器设置有壳体,壳体为矩形体;壳体上下侧分别固定有顶盖,壳体内部固定有缓冲板,壳体下端固定有底座。
10.进一步,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冷水管和出水管,冷水管与第一供热系统连接,出水管与第一热泵机组连接。
11.进一步,所述缓冲板设置有板体,板体左端通过销轴固定有活动板。
12.进一步,所述板体右端固定有固定座,板体底侧设置有凹槽。
13.进一步,所述底座设置有座体,座体设置有半圆形凹槽;
14.半圆形凹槽内部固定有弹簧,弹簧端部固定有承载板;
15.半圆形凹槽两侧分别固定有固定侧板,固定侧板内侧设置有矩形槽,矩形槽与壳体上的卡块卡接。
16.进一步,所述座体底侧固定有底侧板,底侧板中间位置设置有凹腔,底侧板四角位置处固定有固定柱。
17.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热泵机组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接,第一热泵机组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通过管道与第二供热系统中的第二热泵机组连接;第二热泵机组通过管道与第一供热系统连接,第一供热系统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接,能够有效解决压比过大,超出压缩机的运行范围的问题,提高了运行机组的效率。
19.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冷水管和出水管,冷水管与第一供热系统连接,出水管与第一热泵机组连接,用以换取地热。
20.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板设置有板体,板体左端通过销轴固定有活动板,减少水流的冲击力。
21.本实用新型中板体右端固定有固定座,板体底侧设置有凹槽,减慢流速。
22.本实用新型使换热器上下具有一定的扰性,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防止在安装换热器过程中,由于瞬时的冲击,损坏换热器。
23.本实用新型中座体底侧固定有底侧板,底侧板中间位置设置有凹腔,底侧板四角位置处固定有固定柱,用以插入底侧泥壤中。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满足不同用户多种温度需求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板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侧板、固定柱和凹腔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地热孔;2、换热器;3、密封盖;4、第一热泵机组;5、压缩机;6、第二热泵机组;7、第二供热系统;8、回热管;9、第一供热系统;10、底座;11、壳体;12、缓冲板;13、冷水管;14、顶盖;15、出水管;16、座体;17、半圆形凹槽;18、固定侧板;19、承载板;20、板体;21、固定座;22、凹槽;23、活动板;24、底侧板;25、固定柱;26、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满足不同用户多种温度需求无干扰地热供热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33.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压比过大,超出压缩机的运行范围的问题,提高运行机组的效率。第一热泵机组4通过管道与换热器2连接,换热管2固定在地热孔1中。第一热泵机组4通过管道与压缩机5连接,压缩机5通过管道与第二供热系统7中的第二热泵机组6连接。第二热泵机组6通过管道与第一供热系统9连接,第一供热系统9通过管道与换热器2连接。同时在各个系统中安装有传感器,检测水流的速度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机组控制系统连接,进行监控,自动根据现场条件决定最安全,最经济的运行方式,无需人去改变运行状态。
34.如图2所示,为了有效换取地热中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2设置有壳体11,壳体11为矩形体。壳体11上下侧分别固定有顶盖15;其中,壳体11内部固定有缓冲板12,延长冷水流的换热时间。壳体11下端固定有底座10。同时在壳体10上分别设置有冷水管13和出水管15。冷水管13与第一供热系统9连接,出水管15与第一热泵机组4连接。
35.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在安装换热器过程中,由于瞬时的冲击,损坏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0设置有座体10,座体10设置有半圆形凹槽17,半圆形凹槽17内部固定有弹簧,弹簧端部固定有承载板19;同时在半圆形凹槽17两侧分别固定有固定侧板18,固定侧板18内侧设置有矩形槽,矩形槽与壳体上的卡块卡接,使换热器上下具有一定的扰性,起到缓冲的作用。
36.如图4所示,为了减少流速;同时避免水流的过大冲击。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板12设置有板体20,板体20左端通过销轴固定有活动板23,板体20右端固定有固定座21,板体20底侧设置有凹槽22。
37.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换热器固定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座体16底侧固定有底侧板24,底侧板24中间位置设置有凹腔26,底侧板24四角位置处固定有固定柱25,用以插入底侧泥壤中。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利用第一热泵机组4的高温排气制取高温热水供东区使用,供回水温度58

68℃,这时压缩机的输入功率不变。经过计算,每台机组可以提供180kw的制热量,四台机组可提供(58

68℃)720kw的制热量。
39.利用对第二供热系统7中高温热泵制冷剂进行过冷,使之产生40

45℃的热水输送给第一供热系统9供暖,经过计算,每台机组可提供40

45℃的热水540kw,由于增加了制冷剂的过冷度,高温机组的制热量并没有减少,相当于多提供了540kw的制热量,考虑西区低温机组利用排气热回收提供的720kw的热量,综合计算这样可使高温机组增加30%的能效。机组控制系统经过监控,自动根据现场条件决定最安全,最经济的运行方式,无需人去改变运行状态。当需要运行85℃工况时,利用低温区回水作为高温热泵的热源,这事干热岩循环水直接进低温机组,并开启低温备用机组。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

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