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5416发布日期:2021-12-01 09:2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车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2.多年来热处理车间烘房的温度控制采用指针式温度控制仪表来实现烘房温度的恒定,其参数设定由人工输入,时间控制则完全凭操作者的经验、情绪来掌握,其控制功能单一,没有时间控制,且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包括烘房,所述烘房的内部竖直设置有隔板,且隔板将烘房分隔为低温区和高温区,所述低温区固定设置在高温区的一侧且低温区与高温区的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四个加热器,且四个加热器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低温区内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高温区靠近隔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隔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低温区的内部,且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烘房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且烘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且靠近高温区的第一传送装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风机,且烘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器。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底端固定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固定设置有挡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且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挡门的顶端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低温区靠近第一传送装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处固定设置有进料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口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且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与进料门的顶端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温区靠近第一传送装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处固定设置有出料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口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缸,且第三气缸的伸缩端与出料门的顶端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均固定设置有滑槽,所述挡门、进料门和出料门的侧面均固定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均与控制器
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通过控制器控制整个烘房的正常运转,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烘房内的温度达到不同的既定值时,控制器会依次关闭加热器,使烘房保持最佳的恒温对工件进行热处理,同时控制器还可控制风机带动烘房内的空气流动,使烘房内温度均匀;当工件在烘房内完成热处理之后控制器可再次启动轴流风机对工件进行风吹冷却,整个过程无需工作人员再根据自身经验逐一进行加热器的开启或关闭,有效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障工件质量。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的平面图一;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的平面图二;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的平面图三;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的系统图。
19.图中:1、烘房;2、隔板;3、低温区;4、高温区;5、加热器;6、温度传感器;7、第一风机;8、第二风机;9、通风管;10、第一传送装置;101、第二传送装置;11、第三风机;12、控制器;13、开口;14、挡门;15、第一气缸;16、进料口;17、进料门;18、第二气缸;19、出料口;20、出料门;21、第三气缸;22、滑槽;2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处理车间用温度调控系统,包括烘房1,烘房1的内部竖直设置有隔板2,且隔板2将烘房1分隔为低温区3和高温区4,低温区3固定设置在高温区4的一侧且低温区3与高温区4的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四个加热器5,且四个加热器5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加热器5为电阻加热器,通过电阻丝对烘房1进行加热,且电阻丝分别为100kw、100kw、50kw、50kw,以便于对烘房1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即当烘房1温度高于200摄氏度时,切除两组50kw的电阻丝,当烘房1温度超过250摄氏度时,切除两组100kw的电阻丝,同时接入两组50kw的电阻丝,当烘房1内的温度达到300摄氏度时,两组50kw的电阻丝自行运行,使烘房1内的温度保持在300摄氏度的恒温,确保工件在恒温下进行热处理;低温区3内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风机7,高温区4靠近隔板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风机8,隔板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通风管9,通风管9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低温区3的内部,且通风管9的另一端与第二风机8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一风机7可带动低温区3内的空气流动,使低温区3内的温度均匀;第二风机8可将低温区3内的热空气通过通风管9吹进高温区4内,并使高温区4内的空气温度均匀;烘房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10,且烘房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101,第一传送装置10可将工件输送至烘房1内进行热处理,并将烘房1内的工件输出进行风冷;第二传送装置101可将工件从低温区3输送至高温区4内;且靠近高温区4的第一传送装置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风机11,且烘房1的一端固
定设置有控制器12,第三风机11为轴流风机,可为经烘房1完成热处理的工件进行风冷操作,控制器12可控制加热器5和第一风机7、第二风机8及第三风机11的正常运转。
22.其中,隔板2的底端固定开设有开口13,且开口13处固定设置有挡门14,挡门14可将低温区3和高温区4隔开。隔板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15,且第一气缸15的伸缩端与挡门14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气缸15可通过控制挡门14的上下滑动进行实现开口13处的关闭和开启。低温区3靠近第一传送装置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料口16,且进料口16处固定设置有进料门17。进料口1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18,且第二气缸18的伸缩端与进料门17的顶端固定连接,可通过第二气缸18的伸缩带动进料门17上下运动,进而实现进料口16处的开启与关闭。高温区4靠近第一传送装置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料口19,且出料口19处固定设置有出料门20。出料口19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缸21,且第三气缸21的伸缩端与出料门20的顶端固定连接,可通过第三气缸21带动出料门20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出料口19处的开启与关闭。隔板2、进料口16和出料口19处均固定设置有滑槽22,挡门14、进料门17和出料门20的侧面均固定设置有与滑槽22相匹配的滑块23,且挡门14、进料门17和出料门20通过滑块23分别与隔板2、进料口16和出料口19滑动连接。
23.其中,加热器5、温度传感器6、第一风机7、第二风机8、第三风机11、第一传送装置10、第二传送装置101、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8和第三气缸21均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可通过控制器12控制加热器5、温度传感器6、第一风机7、第二风机8、第三风机11、第一传送装置10、第二传送装置101、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8和第三气缸21的正常运转。
24.工作原理:通过控制器12启动第一风机7和第二风机8,第一风机7和第二风机8带动低温区3和高温区4内的空气流动,通过控制器12启动加热器5对低温区3和高温区4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烘房1温度高于200摄氏度时,温度传感器6将信息发射至控制器12,控制器12切除两组50kw的电阻丝,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烘房1温度超过250摄氏度时,控制器12切除两组100kw的电阻丝,同时接入两组50kw的电阻丝,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烘房1内的温度达到300摄氏度时,控制器12两组50kw的电阻丝自行运行,使烘房1内的温度保持在300摄氏度的恒温,确保工件在恒温下进行热处理,当烘房1内的加热器5开始加热时,控制器12启动第一传送装置10将工件传送至进料口16处,控制器12启动第二气缸18,第二气缸18带动进料门17向上运动,使第一传送装置10将工件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101,当工件需要进入高温区4内时,控制器12启动第一气缸15,第一气缸15带动挡门14向上运动,使工件进行高温区4内,当工件在高温区4内完成热处理后,控制器12再次启动第三气缸21,第三气缸21带动出料门20向上运动,使工件从第二传送装置101进入到第一传送装置10上,此时再次通过控制器12启动第三风机11对工件进行风冷即可。
25.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