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3419发布日期:2021-11-06 03:5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空气净化器具有主体壳体和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将主体壳体的正面的朝向在左右方向上改变。在主体壳体中设置有风扇、空气净化过滤器、吹出口和百叶窗。风扇将室内空气吸入到主体壳体的内部。空气净化过滤器对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吹出口吹出已净化的空气。百叶窗对吹出口的气流进行整流。百叶窗由板和一片以上的整流板构成。板将开口部的外周的四面围成筒状。整流板与四面中的左右侧壁大致平行地设置在左右侧壁之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

1805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但是,百叶窗设置于吹出口。因此,必须在吹出口内确保用于设置百叶窗的空间和用于百叶窗进行旋转动作的空间,因此有可能使吹出口大型化。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紧凑地构成吹出口的送风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
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送风装置包括:壳体以及送风部。送风部配置于壳体的内部。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吹出口,所述吹出口配置于所述送风部的下游。所述壳体中的位于所述吹出口的周围的周围部分包含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使从所述吹出口排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的风的方向改变。发明效果
7.根据本发明的送风装置,能够抑制能紧凑地构成吹出口。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侧视图。图2是空气净化器100的剖视图。图3是空气净化器100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当百叶窗处于第一姿势时的风的流动的图。图5是空气净化器100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当百叶窗处于第二姿势时的风的流动的图。图7是空气净化器100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壳体的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示出壳体的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0是示出第一引导面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11是示出第一引导面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12是示出第二引导面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9.[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且不重复其说明。
[0010]
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100。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100的侧视图。图2是空气净化器100的剖视图。
[0011]
空气净化器100是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一个例子。送风装置只要具有如下构成即可:从送风装置外部吸入空气到送风装置中,对吸入的空气实施加工处理,并将加工处理后的空气排出到送风装置的外部。加工处理例如包括用于净化空气的处理、向空气供给离子的处理、对空气进行除湿的处理、以及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处理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001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空气净化器100具备壳体1。壳体1是中空的部件。例如,壳体1是由树脂制成的中空的部件。
[0013]
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二壳体2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位于第一壳体10的外侧。当第二壳体20安装至第一壳体10时,第一壳体10的一部分被第二壳体20覆盖。此外,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也可以是一体的部件。
[0014]
壳体1还包括把手部3。把手部3的形状具有使壳体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凹陷的形状。用户通过握持把手部3来携带空气净化器100。
[0015]
壳体1中还形成有吸气口a。吸气口a将壳体1的内部m与外部连通。吸气口a形成于在壳体1的下部12。
[0016]
壳体1中还形成有吹出口b。吹出口b将壳体1的内部m与外部连通。吹出口b形成于在壳体1的上部11。
[0017]
如图4所示,空气净化器100进一步具备发光部4、净化部5和送风部6。
[0018]
发光部4、净化部5和送风部6被配置于壳体1的内部m。
[0019]
发光部4向净化部5照射光。发光部4包括诸如led之类的光源。
[0020]
净化部5对空气进行净化。净化部5设置在发光部4的上方。净化部5例如包括光催化过滤器。光催化过滤器中包含的光催化剂通过被来自发光部4的光照射而产生催化作用。其结果是,当空气通过净化部5的光催化过滤器时,空气中的臭味成分被分解。臭味成分例如是氨、甲基硫醇、三甲胺和/或壬烯醛。
[0021]
净化部5也可以包含物理吸附型过滤器和/或化学吸附型过滤器,臭味成分通过物理吸附型过滤器和/或化学吸附型过滤器来吸附。在不使用光催化过滤器的情况下,空气净化器100可以不具备发光部4。
[0022]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净化空气的第一例,净化部5减少了空气中的臭味成分。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净化空气的第二例,净化部5减少了空气中的灰尘。在这种情况下,净化部5例如包括hepa过滤器。
[0023]
在壳体1内部m形成风路n。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风路n沿上下方向延伸。风路n连通吸气口a和吹出口b。在风路n上配置有净化部5和送风部6。
[0024]
送风部6生成风(空气的流动)。送风部6例如包括风扇和使风扇旋转的驱动源。驱动源例如包括电机。
[0025]
空气净化机100还具备离子供给部7。离子供给部7被配置于壳体1的内部m。离子供给部7被配置于风路n上。离子供给部7被配置于送风部6的下游。离子供给部7向流经风路n的风供给离子。离子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至少一种离子。
[0026]
空气净化器100还具备整流部8和百叶窗9。整流部8和百叶窗9被配置于风路n上。
[0027]
整流部8引导由送风部6吹送的风。整流部8被配置于壳体1的内部m。整流部8被配置于离子供给部7的下游。整流部8被固定于壳体1。
[0028]
百叶窗9引导从整流部8流动的风。百叶窗9被配置于整流部8的下游。百叶窗9被配置于吹出口b的上游。百叶窗9具有使板状部件弯曲的形状。在风路n上,百叶窗9被配置于吹出口b的跟前。
[0029]
百叶窗9能够旋转(能够移动)地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m。百叶窗9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旋转。
[0030]
对百叶窗9相对于壳体1安装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0031]
空气净化器100包括旋转轴15。旋转轴15通过直接或间接安装于壳体1从而被壳体1支承。
[0032]
百叶窗9包括前端部9a、基端部9b和引导面9c。前端部9a位于比基端部9b更靠近吹出口b侧。前端部9a与吹出口b相对。旋转轴15插入到百叶窗9的基端部9b中。
[0033]
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以旋转轴15为中心旋转。详细地说,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以旋转轴15为中心上下旋转。通过使百叶窗9旋转来变更百叶窗9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角度。
[0034]
通过变更百叶窗9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角度,变更从吹出口b排出的风的排出方向h。更具体地,通过变更百叶窗9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角度,变更排出方向h相对于规定方向x在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θ。其结果是,风从吹出口b排出至与百叶窗9的旋转角度对应的方向。
[0035]
规定方向x表示吹出口b的朝向方向。具体地,规定方向x表示从壳体1的内部m经由吹出口b朝向壳体1的外部的方向中平行于水平面且垂直于百叶窗9的旋转轴15的轴方向的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百叶窗9的旋转轴15的轴方向是左右方向。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规定方向x是前方向。
[0036]
百叶窗9包含引导面9c。引导面9c是百叶窗9中面向下方的面。百叶窗9通过沿着引导面9c吹送风来规定风的排出方向h。
[0037]
也可以由用户变更百叶窗9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角度。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握住百叶窗9使百叶窗9旋转。另外,也可以由空气净化器10变更百叶窗9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角度。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净化器100具有电机之类的旋转驱动源,并利用旋转驱动源使百叶窗9旋转。
[0038]
空气净化器100还具备存储部s1和控制部s2。
[0039]
存储部s1例如包含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之类的主存储装置(例如半导体存储器),还可以包括辅助存储装
置(例如硬盘驱动器)。主存储装置和/或辅助存储装置存储由控制部s2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
[0040]
控制部s2包含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及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之类的处理器。控制部s2控制空气净化器100的各要素。
[0041]
参照图2,说明通过风路n的风的流动。
[0042]
如图2所示,由于送风部6运转,风从壳体1的外部经由吸气口a流入壳体1的内部m。流入到壳体1的内部m的风依次按照净化部5以及离子供给部7的顺序,流入壳体1的内部m。流经净化部5和离子供给部7的风在通过净化部5时被净化,在通过离子供给部7时被供给离子。经过净化部5和离子供给部7的风在经过整流部8后,朝向与百叶窗9的旋转角度对应的方向从而从吹出口b被排出。其结果是,被净化的同时供给有离子的风从吹出口b被排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送风部6运转表示作为送风部6的驱动源的电机使风扇旋转。
[0043]
此外,空气净化器100不需要包含净化部5和离子供给部7这两者,只要至少包含净化部5和离子供给部7中的离子供给部7即可。
[0044]
接着,参照图1以及图3,进一步对空气净化器100进行说明。图3是空气净化器100的剖视图。
[0045]
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包含周围部分30。周围部分30是壳体1中位于吹出口b的周围的部分。周围部分30以包围吹出口b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周围部分30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中均有形成。
[0046]
周围部分30包含第一引导面31和第二引导面32。第一引导面31和第二引导面32分别引导从吹出口b排出至壳体1外部的风。第一引导面31使向壳体1的外部排出的风的方向在第一引导面31的上游和第一引导面31的下游处变化。第二引导面32使向壳体1的外部排出的风的方向在第二引导面32的上游和第一引导面31的下游处变化。
[0047]
第一引导面31是周围部分30中位于吹出口b的上侧的部分。
[0048]
图3示出倾斜角度θ1。倾斜角度θ1是第一引导面31相对于规定方向x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θ1为锐角。
[0049]
第一引导面31包括弯曲部31a和平面部31b。弯曲部31a是曲面。弯曲部31a与壳体1的内部m的顶面部1a相连。弯曲部31a向上方侧弯曲。弯曲部31a以随着朝向壳体1的外部(规定方向x)而位于上方侧的方式弯曲。平面部31b是平面。平面部31b与弯曲部31a相连。平面部31b位于比弯曲部31a更靠近壳体1的外部侧。
[0050]
顶面部1a位于壳体1的内部m,且是从上方与百叶窗9相对的面。
[0051]
参考图3,对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进行说明。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引导从送风部6(参照图2)吹送的风,以使风从吹出口b向上方侧排出。图3是示出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剖视图。
[0052]
如图3所示,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引导面9c以将从送风部6吹送的风引导至上方侧(相对于规定方向x的上方侧)的方式进行倾斜。
[0053]
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向上方侧突出。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与顶面部1a接触。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位于第一引导面31的附近。与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相比,第一引导面31位于上方侧,并且位于壳体1的外部侧。
[0054]
在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与第一引导面31之间形成台阶部18。台阶部18表示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引导面9c与第一引导面31之间的高低差。台阶部18由百叶窗9的前端部9a的厚度产生。
[0055]
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引导面9c经由台阶部18与第一引导面31相连。
[0056]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4,对当百叶窗9处于第一姿势z1时的风的流动进行说明。在图4中,箭头y1示出当百叶窗9处于第一姿势z1时的风的流动。
[0057]
如图2及图4所示,当百叶窗9处于第一姿势z1时,从送风部6吹送的风在通过离子供给部7和整流部8之后到达百叶窗9。到达了百叶窗9的风沿着百叶窗9的引导面9c流动。流经引导面9c的风在到达了百叶窗9的前端部9a时,沿着台阶部18流动。通过台阶部18的风在到达了第一引导面31的弯曲部31a后,通过与弯曲部31a隔开,从吹出口b排出。
[0058]
如上参照图2和图4进行的说明所述,在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和第一引导面31之间形成台阶部18。在这种情况下,当风通过台阶部18时,由于风中所包含的空气的粘性,风从引导面9c经由台阶部18被吸引到顶面部1a或第一引导面31(coanda effect,附壁效应)。当风被吸引到顶面部1a或第一引导面31时,风被吸引至上方侧,因此,风被赋予向上方侧的推进力。其结果是,由于能够抑制风的排出方向相对于规定方向x的倾斜角度θ2变小,所以能够有效地从吹出口b向上方侧排出风。
[0059]
另外,壳体1包含向上方侧弯曲的第一引导面31的弯曲部31a。因此,当风从吹出口b排出时,第一引导面31通过使风沿着弯曲部31a,能够以朝向上方侧的方式引导风。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从吹出口b向上方侧排出风。
[0060]
接着,参照图1以及图5,对第二引导面32进行说明。图5是空气净化器100的剖视图。
[0061]
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引导面32是周围部分30中位于吹出口b的下侧的部分。
[0062]
图5示出倾斜角度θ3。倾斜角度θ3是第二引导面32相对于规定方向x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θ3为锐角。因此,第二引导面32相对于规定方向x向下方侧倾斜成锐角。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面32是平面。
[0063]
参考图5,对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进行说明。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引导从送风部6(参照图2)吹送的风,以使风从吹出口b向下方侧排出。图5是示出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的剖视图。
[0064]
如图5所示,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的引导面9c以将从送风部6吹送的风引导至下方侧的方式进行倾斜。
[0065]
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朝下方侧突出。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位于第二引导面32的附近。与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相比,第二引导面32位于下方侧,并且位于壳体1的外部侧。在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与第二引导面32之间形成间隙g1。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和第二引导面32的端部32a经由间隙g1沿上下方向彼此相对。第二引导面32的端部32a是第二引导面32中位于壳体1的内部m侧的端部。
[0066]
如图3和图5所示,通过变更百叶窗9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角度,在第一姿势z1与第二姿势z2之间变更百叶窗9的姿势。
[0067]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6,对当百叶窗9处于第二姿势z2时的风的流动进行说明。在
图6中,箭头y2示出当百叶窗9处于第二姿势z2时的风的流动。
[0068]
如图2及图6所示,当百叶窗9处于第二姿势z2时,从送风部6吹送的风在通过离子供给部7和整流部8之后到达百叶窗9。到达了百叶窗9的风沿着百叶窗9的引导面9c流动。流经引导面9c的风在到达了百叶窗9的前端部9a时,与前端部9a隔开地向间隙g1放出。向间隙g1放出的风在到达了第二引导面32后,与第二引导面32隔开。与第二引导面32隔开的风从吹出口b排出。
[0069]
如上参照图2和图6进行的说明所述,在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与第二引导面32之间形成间隙g1。因此,向间隙g1放出的空气被吸引到第二引导面32(coanda effect,附壁效应)。当风被吸引到第二引导面32时,风被吸引至下方侧,因此,风被赋予向下方侧的推进力。其结果是,由于能够抑制风的排出方向相对于规定方向x的倾斜角度θ4变小,所以能够有效地从吹出口b向下方侧排出风。
[0070]
另外,壳体1包括向下方侧倾斜的第二引导面32。因此,当风从吹出口b排出时,第二引导面32通过使风沿着第二引导面32的倾斜,能够以朝向下方侧的方式引导风。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从吹出口b向下方侧排出风。
[0071]
另外,空气净化器100通过使壳体1的一部分(第一引导面31和第二引导面32)具有引导风的功能,不需要在吹出口b中额外设置用于引导风的部件。其结果是,由于不需要在吹出口b中确保用于引导风的部件的设置空间,所以能够紧凑地构成吹出口b。另外,通过紧凑地构成吹出口b,能够减少吹出口b在壳体1的外表面中占据的区域的比例。其结果是,能够增加在壳体1的外表面中实施设计的区域,因此能够提高壳体1的设计性。
[0072]
另外,空气净化器100通过在壳体1中设置第一引导面31和第二引导面32,能够在抑制吹出口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增加的同时,通过第一引导面31将风有效地排出至上方侧,并且通过第二引导面32将风有效地排出至下方侧。
[0073]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7,进一步对空气净化器100进行说明。图7是空气净化器100的剖视图。
[0074]
如图7所示,壳体1的内部m包括跟前区域b1。跟前区域b1是在壳体1的内部m中位于吹出口b的下游的区域中在吹出口b的跟前的区域。
[0075]
如图2以及图7所示,空气净化器100还具备挡板部件40。挡板部件40是大致板状的部件。挡板部件40例如由树脂制成。挡板部件40被配置于壳体1的内部m。挡板部件40被固定于壳体1。挡板部件40以从壳体1突出到壳体1的内部m的方式设置。挡板部件40隔断风路n的一部分。挡板部件40被配置于吹出口b附近。挡板部件40被配置于吹出口b的下游,并从吹出口b的下游覆盖跟前区域b1。
[0076]
由于挡板部件40被配置于跟前区域b1的下游,所以在流经风路n的风中朝向挡板部件40的风α通过与挡板部件40接触,阻碍流入至跟前区域b1。其结果是,在跟前区域b1中,由百叶窗9的引导面9c形成的风β的流动能够抑制由风α的流动产生的紊乱。
[0077]
例如,在壳体1的内部m没有设置挡板部件40的情况下,通过处于第二姿势z2的百叶窗9引导至下方侧的风β在进入跟前区域b1时,受到来自风α向上方的风压。其结果是,可能不能有效地从吹出口b向下方侧排出风β。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挡板部件40被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m。其结果是,由于通过挡板部件40妨碍了风α流入跟前区域b1,所以能够抑制风β受到风α的干涉,并能够有效地从吹出口b向下方侧排出风β。
[0078]
[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8和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100。图8和图9分别是示出壳体1的内部m的示意性剖视图。
[0079]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方式根据百叶窗9的旋转角度来切换流通到吹出口b的风路n。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0080]
如图8和图9所示,顶面部1a相对于规定方向x向下方侧倾斜。
[0081]
风路n包括第一风路n1和第二风路n2。第一风路n1是供从吹出口b向下方侧排出的风流动的风路。第二风路n2是供从吹出口b向上方侧排出的风流动的风路。
[0082]
通过变更百叶窗9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角度,在第三姿势z3与第四姿势z4之间变更百叶窗9的姿势。
[0083]
图8出处于第三姿势z3的百叶窗9的图。如图8所示,当百叶窗9处于第三姿势z3时,通过使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与第二引导面32接触,使第二风路n2被百叶窗9隔断,而使第一风路n1打开。因此,流过第一风路n1的风通过顶面部1a以朝向下方侧的方式被引导,从而从吹出口b向下方侧排出。与此相对,在第二风路n2中流动的风在第二风路n2的中途被百叶窗9阻止流动。因此,当百叶窗9处于第三姿势z3时,能够从流经第一风路n1的风和流经第二风路n2的风中选择性地从吹出口b向下方侧排出流经第一风路n1的风。
[0084]
图9出处于第四姿势z4的百叶窗9的图。如图9所示,当百叶窗9处于第四姿势z4时,通过使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与第一引导面31接触,使第一风路n1被百叶窗9隔断,而使第二风路n2打开。另外,当百叶窗9处于第四姿势z4时,百叶窗9的引导面9c相对于规定方向x向上方侧倾斜。其结果是,流过第二风路n2的风通过引导面9c以朝向上方侧的方式被引导,从而从吹出口b向上方侧排出。与此相对,在第一风路n1中流动的风在第一风路n1的中途被百叶窗9阻止流动。因此,当百叶窗9处于第四姿势z4时,能够从流经第一风路n1的风和流经第二风路n2的风中选择性地从吹出口b向上方侧排出流经第二风路n2的风。
[0085]
上面,参照附图(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可以实施各种方式(例如,(1)至(3))。另外,通过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删除若干构成要素。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作为主体示意性地示出了每个构成要素,且为了方便绘图,图中所示的每个构成要素的个数等可能与实际不同。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构成要素仅为一个例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86]
(1)如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31包括弯曲部31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0所示,第一引导面31也可以包含倾斜部31c以代替弯曲部31a。倾斜部31c是向上方侧倾斜的平面。倾斜部31c以随着朝向壳体1的外部(规定方向x)而位于上方侧的方式倾斜。因此,当风从吹出口b排出时,第一引导面31通过使风沿着倾斜部31c,能够以朝向上方侧的方式引导风。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从吹出口b向上方侧排出风。
[0087]
(2)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与顶面部1a接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1所示,也可以使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与顶面部1a隔开,并且在处于第一姿势z1的百叶窗9的前端部9a与顶面部1a之间形成间隙g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流过了间隙g2的风沿着第一引导面31的弯曲部31a,能够以
朝向上方侧的方式引导该风。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从吹出口b向上方侧排出风。
[0088]
(3)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面32向下方侧倾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2所示,第二引导面32也可以向下方侧弯曲。其结果是,通过使流过了间隙g2的风沿着第二引导面32,能够以朝向下方侧的方式引导该风。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从吹出口b向下方侧排出风。产业上的实用性
[0089]
本发明能够用于送风装置的领域。附图标记说明
[0090]
1壳体6送风部30周围部分31第一引导面32第二引导面100空气净化器(送风装置)b吹出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