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9764发布日期:2021-05-18 19:4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庭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别墅或大户型空调地暖二联供系统安装是由二联供主机、循环泵、缓冲水箱、风机盘管、分集水器以及地暖盘管通过管道直接连接形成一个一次循环系统,以实现室内末端制冷或者制热;
3.按照上述的安装方式要根据最高最远水路和末端数量等计算水泵的流量和扬程,系统的循环水泵因为需要满足系统全部的流量和扬程一般功率偏大,在少量室内末端开启的情况下,循环水泵因需要保证二联供主机的最低水流量以及系统最高、最远水路和末端数量的水流量和扬程,因而不能调整循环水泵的运行功率,导致系统耗能较高;另外,现有的二联供主机供热系统采用的是地热管路,管路散热时对其上方的地板进行导热,地板吸热升温后释放的甲醛量骤然增加,对用户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能耗,降低使用成本。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包括二联供主机、缓冲水箱、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释能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缓冲水箱具有多个进液孔和多个出液孔;所述二联供主机为多个且并联设置;
6.所述第一循环泵与二联供主机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循环泵、二联供主机分别通过第一管路与缓冲水箱连接形成循环系统;所述释能单元为多个,每个释能单元的进液端通过供流管路与缓冲水箱的出液孔连通,每个所述释能单元的出液端通过回流管路与缓冲水箱的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设于供流管路上;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多个二联供主机、第二循环泵、释能单元的启停。
7.上述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的循环水路分成两大循环系统,第一系统为二联供主机与缓冲水箱之间的升温系统,第二系统是缓冲水箱与释能单元之间的释热系统,室内的释能单元根据使用的数量自行开启,这样在释能单元使用较少的情况下,只需一台或两台二联供主机工作,由此使得供热系统节能运行,降低了能耗和使用成本。
8.为更好的实现上述方案,优选地,所述释能单元包括分集水器、散热器、风机以及风向调节器;
9.所述分集水器具有第一进液端、第二进液端、第一出液端以及第二出液端,所述分集水器的第一进液端与缓冲水箱的出液孔连通;
10.所述散热器为多个且分别通过第二管路与分集水器的第一出液端、分集水器的第二进液端连通,每个所述散热器均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散热体;
11.所述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有带控制阀的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的进风口设于室内,所述第二进风管的进风口设于室外,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供风管,
所述供风管外套于第二管路和散热体,所述第二管路在每个散热体的后方均开设有出风口;
12.所述风向调节器装设于出风口处、且能够向室内输风。
13.优选地,所述散热体为波浪形散热管,所述供风管的内壁设有伸入散热体凹槽内的导流挡板。
14.优选地,所述风向调节器包括固定套管、升降外管、升降内管和出风管;
15.所述固定套管固定穿设于出风口,所述固定套管的内壁沿其轴向间隔设有多个环形卡位槽;
16.所述升降外管的外壁环向上均匀装设有至少两个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卡入环形卡位槽内以使升降外管与固定套管卡位配合连接,所述升降外管内水平固设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上方倒立固设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轴上装设有第一齿轮;
17.所述升降内管的外壁环向上装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以使正反电机驱动升降内管旋转,所述升降内管的外壁水平固设有摆动电机,所述摆动电机的输出轴固设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可转动穿设升降内管、固定固设于出风管,以使摆动电机驱动出风管在升降内管旋转摆动。
18.优选地,所述升降外管与升降内管之间夹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圈,所述固定套管与升降外管夹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圈。
19.优选地,所述升降内管和出风管的上端内部均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结构。
20.优选地,所述风向调节器还包括封闭盖,所述封闭盖的下边沿与固定套管的上边沿相接。
21.优选地,所述出风管的上端插设有过滤套,所述过滤套内设有过滤网。
22.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的系统图;
2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中释能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散热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3中风向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4中a

a剖视图。
29.附图标记中:
30.二联供主机1、缓冲水箱2、第一循环泵3、第二循环泵4、释能单元5、分集水器51、第一进液端511、第二进液端512、第一出液端513、第二出液端514、散热体52、风向调节器53、固定套管531、环形卡位槽531a、升降外管532、升降内管533、出风管534、卡位组件535、正反电机536、第一齿轮537、第二齿轮538、摆动电机539、第一弹性密封圈540、第二弹性密封圈541、过滤套542、供风管55、导流挡板551。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其包括二联供主机1、缓冲水箱2、第一循环泵3、第二循环泵4、释能单元5和控制单元。
33.所述缓冲水箱2具有多个进液孔和多个出液孔,所述二联供主机1为多个且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循环泵3与二联供主机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循环泵3、二联供主机1分别通过第一管路与缓冲水箱2连接形成循环系统,所述释能单元5为多个,每个释能单元5的进液端通过供流管路与缓冲水箱2的出液孔连通,每个释能单元5的出液端通过回流管路与缓冲水箱2的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4设于供流管路上,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多个二联供主机1、第二循环泵4、释能单元5的启停。
34.上述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的循环水路分成两大循环系统,第一系统为二联供主机1与缓冲水箱2之间的升温系统,第二系统是缓冲水箱2与释能单元5之间的释热系统,本实施例中,二联供主机1有三个,分别给三个二联供主机1设定由高至低的关停水温,开始运行时,三个二联供主机1同时工作,当缓冲水箱2内的温度达到低温时,设定最低温度的二联供主机1停止运行,当缓冲水箱2内的温度达到中温时,设定中温的二联供主机1停止运行,直至设置温度最高的二联供主机1维持系统水温,此时室内的释能单元5根据使用的数量自行开启,这样在释能单元5使用较少的情况下,只需一台或两台二联供主机1工作,由此使得供热系统节能运行,降低了能耗和使用成本。
35.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水箱2包括外箱体和设于外箱体内的内箱体,二联供主机1排出的高温水进入内箱体,二联供主机1回流的低温水进入外箱体内,内箱体的上端与外箱体的上端连通,释能单元5的进水端与内箱体连通,释放单元的排水端与外箱体连通,即供热时,二联供主机1向内箱体内供热水,释能单元5将内箱体的热水散热后回流至外箱体。
36.通过上述优化,使大户型供热、供冷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端情况合理关停部分二联供主机1,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7.如图2至图4所示,释能单元5包括分集水器51、散热器、风机以及风向调节器53,分集水器51具有第一进液端511、第二进液端512、第一出液端513以及第二出液端514,分集水器51的第一进液端511与缓冲水箱2的出液孔连通,散热器为多个且分别通过第二管路与分集水器51的第一出液端513、分集水器51的第二进液端512连通,每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散热体52;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有带控制阀的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第一进风管的进风口设于室内,第二进风管的进风口设于室外,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供风管55,供风管55外套于第二管路和散热体52,所述第二管路在每个散热体52的后方均开设有出风口,风向调节器53装设于出风口处、且能够向室内输风。
3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液端512与第一出液端513的数量相同,第二进液端512和第一出液端513的数量可根据楼层数、房间面积确定,如安装空间为多楼层、小面积的别墅,每一层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进液端512和一个第一出液端513,如安装空间为单楼层、大面积的平层时,每个房间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进液端512和一个第一出液端513。
39.基于上述,从缓冲水箱2内流出的热水进入散热体52内进行散热,散热体52散热产
生的热量被与水流方向相反的冷气吸收,使冷气的温度升高并经过风向调节器53输送至室内。
40.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体52释放的热气绝大部分被冷气所吸收,此时被地板吸收的热量极小,因此,地板不会因升温而释放甲醛,避免了用户生活在地板释放甲醛的空间内。
41.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冷气的升温效果,散热体52优选波浪形散热管,所述供风管55的内壁设有伸入散热体52凹槽内的导流挡板551,将散热体52设置成波浪形和设置导流挡板,有助于增加冷气的吸热时长,增加冷气的吸热效果。
42.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体52为铝制散热翅,连接散热体52的第二管路外壁包覆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铝箔纸,设置铝箔纸有助于降低第二管路的导热性能。
43.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供热和供冷的能量均来自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二联供主机1,本申请未对二联供主机1具体结构作出了创新性的改进,故在此不再赘述二联供主机1的结构。
44.如图4和图5所示,风向调节器53包括固定套管531、升降外管532、升降内管533和出风管534;所述固定套管531固定穿设于出风口,所述固定套管531的内壁沿其轴向间隔设有多个环形卡位槽531a;所述升降外管532的外壁环向上均匀装设有至少两个卡位组件535,所述卡位组件535卡入环形卡位槽531a内以使升降外管532与固定套管531卡位配合连接,设置多个环形卡位槽531a可使风向调节器53升降,以适应不同的供热需求。
45.所述升降外管532内水平固设有安装平台532a,所述安装平台532a的上方倒立固设有正反电机536,所述正反电机536的输出轴上装设有第一齿轮537,所述升降内管533的外壁环向上装设有第二齿轮538,所述第二齿轮538与第一齿轮537啮合以使正反电机536驱动升降内管533旋转;所述升降内管533的外壁水平固设有摆动电机539,所述摆动电机539的输出轴固设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可转动穿设升降内管533、固定固设于出风管534,以使摆动电机539驱动出风管534在升降内管533旋转摆动。
46.在本实施例中,卡位组件535为滚珠弹簧销,采用滚珠弹簧销与环形卡位槽531a相配合连接的方式便于安装人员快速连接固定套管531与升降外管532。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外管532与升降内管533之间夹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圈540,所述固定套管531与升降外管532夹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圈541,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540和第二弹性密封圈541均包括固定圈和伸出固定圈的橡胶环,利用固定圈将第一弹性密封圈540和第二弹性密封圈541固定在升降外管532的内外壁,利用橡胶环进行伸缩密封,设置第一弹性密封圈540和第二弹性密封圈541可避免热气从夹缝中漏出。
48.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内管533和出风管534的上端内部均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结构,出风管534绕摆动轴最大的摆动角度为30
°

49.基于上述,正反电机536正转或反转带动第一齿轮537转动、第一齿轮537转动驱动第二齿轮538带动出风管534转动,同时摆动电机539带动出风管534摆动,使出风管534能够旋转摆动出风,实现全方位释热,同时风向调节器53可升降调节,便于适应不同的安装空间。
50.在本实施例中,风向调节器53还包括封闭盖,所述封闭盖的下边沿与固定套管531的上边沿相接,风向调节器53装配式地板之中,封闭盖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这样更加美观。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管534的上端插设有过滤套542,所述过滤套542内设有过滤网,过滤套542能够对出风管534供风进行过滤,避免异物进入风向调节器53内,可避免出风管534发生供风不畅的情况。
5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