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用超低露点送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2599发布日期:2021-06-18 20:2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电站用超低露点送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核电站用超低露点送风机组。



背景技术:

反应堆厂房环境需要绝对干燥,送风露点温度在-40℃左右,行业标准通用的送风机组性能难以满足,通用的送风机组采用冷却降温除湿,因此无法满足超低露点送风的要求,而送风机组在送风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过滤,由于对空气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空气的流通,长时间过滤时造成堵塞,需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现有过滤装置清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核电站用超低露点送风机组,通过该送风机组能够把超低露点的空气输送到反应堆厂房,对空气进行过滤时保证空气的流通,且后期方便清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电站用超低露点送风机组,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了初效过滤器段、中效过滤器段、前置一级冷却器段、前置二级冷却器段、前置三级冷却器段、转轮除湿段、送风机段、后置冷却器段、旁通段、高效粒子过滤器段、出风段及机组控制柜,上层沿气流方向设置了均流段一、再生加热段、均流段二、再生风机段,在机组进风侧设置了防雨百叶,出风侧设置了风量调节阀,在每个检修段设置了检修门,所述中效过滤器段包括外壳、固定设于外壳内的基座、设于基座上的通风口、设于通风口处的过滤装置、设于外壳上用于对过滤装置上的灰尘进行清理的除尘装置;超低露点送风机组的工作原理是下层沿气流方向设置了初效过滤器段、中效过滤器段、前置一级冷却器段、前置二级冷却器段、前置三级冷却器段、转轮除湿段、送风机段、后置冷却器段、旁通段、高效粒子过滤器段、出风段,上层沿气流方向设置了均流段、再生加热段、转轮除湿段、再生风机段,在机组进风侧设置了防雨百叶,出风侧设置了风量调节阀,在每个检修段设置了检修门。通过初效过滤器段、中效过滤器段对全新风空气进行过滤除尘,通过前置一级冷却器段、前置二级冷却器段、前置三级冷却器段对除尘的全新风空气进行冷却除湿,之后进入到转轮除湿段,通过转轮的不断旋转,从处理区转到再生区,再生区转到过渡区,再由过渡区转回到处理区,这样不停的循环,通过再生区的加热器来达到超低露点温度,经过转轮除湿段,进入到风机段,通过风机把超低露点的空气输送到反应堆厂房,通过中效过滤器段对空气进行过滤时保证空气的流通,且后期方便清理。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固定设于基座上的环体、可移动设于环体上的第一过滤板、可移动设于第一过滤板上的第二过滤板、可移动设于第二过滤板上的第三过滤板、可移动设于第三过滤板上的第四过滤板、可移动设于第四过滤板上的第五过滤板、可移动设于第五过滤板上的第六过滤板、一端固定设于第六过滤板上的l型板、贯穿可移动设于基座上且一端固定设于l型板上的导向杆、套设于导向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基座和导向杆另一端上的第一弹簧、固定设于环体上的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固定设于第六过滤板上的第三限位板。

所述第一过滤板至第五过滤板结构相同,第一过滤板至第五过滤板逐渐变小,所述第一过滤板包括板体、等距设于板体端面上的多个第一通孔、等距设于板体侧壁上的多个第二通孔、固定设于板体上的第四限位板和第五限位板及第六限位板,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交错设置。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固定设于外壳上的第一电动导轨及第二电动导轨、两端可移动设于第一电动导轨和第二电动导轨上的升降座、转动设于升降座上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绕设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输送带、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棘轮、套设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二棘轮、固定设于外壳上且与第一棘轮啮合设置的第一齿条、固定设于外壳上且与第二棘轮啮合设置的第二齿条、等距间隔固定设于输送带上的多个刮尘组件、设于升降座上的第一排尘口。

所述刮尘组件包括刮板、设于刮板上的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设于刮板上的多个弧形槽、贯穿可移动设于刮板上的移动杆、固定设于移动杆一端上的推板、固定套设于移动杆上套环、套设于移动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套环和刮板上的第二弹簧。

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设于外壳上的腔体、设于腔体侧壁上的第一环形槽及第二环形槽、两端分别设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内的密封带、设于密封带上的进尘口、设于密封带上的出尘口、设于外壳上的第二排尘口,所述升降座一端固定设于密封带上。

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等距设于升降座上的半圆槽、设于升降座上的吸尘腔、等距设于升降座上的多个吸气孔、位于吸尘腔内且两端转动设于升降座上的扇叶、固定设于外壳上的吸气箱、一端插入吸气箱内的多个吸气管、一端插入吸尘腔内且另一端插入吸气管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吸尘腔下端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初效过滤器段、中效过滤器段对全新风空气进行过滤除尘,通过前置一级冷却器段、前置二级冷却器段、前置三级冷却器段对除尘的全新风空气进行冷却除湿,之后进入到转轮除湿段,通过转轮的不断旋转,从处理区转到再生区,再生区转到过渡区,再由过渡区转回到处理区,这样不停的循环,通过再生区的加热器来达到超低露点温度,经过转轮除湿段,进入到风机段,通过风机把超低露点的空气输送到反应堆厂房,通过中效过滤器段对空气进行过滤时保证空气的流通,且后期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中效过滤器段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的e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c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的d处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f处放大图。

图12为中效过滤器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所示,一种核电站用超低露点送风机组,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了初效过滤器段1、中效过滤器段2、前置一级冷却器段3、前置二级冷却器段4、前置三级冷却器段5、转轮除湿段6、送风机段7、后置冷却器段8、旁通段9、高效粒子过滤器段10、出风段11及机组控制柜,上层沿气流方向设置了均流段一12、再生加热段13、均流段二14、再生风机段15,在机组进风侧设置了防雨百叶16,出风侧设置了风量调节阀17,在每个检修段设置了检修门18,所述中效过滤器段2包括外壳21、固定设于外壳内的基座22、设于基座上的通风口23、设于通风口处的过滤装置24、设于外壳上用于对过滤装置上的灰尘进行清理的除尘装置25;超低露点送风机组的工作原理是下层沿气流方向设置了初效过滤器段、中效过滤器段、前置一级冷却器段、前置二级冷却器段、前置三级冷却器段、转轮除湿段、送风机段、后置冷却器段、旁通段、高效粒子过滤器段、出风段,上层沿气流方向设置了均流段、再生加热段、转轮除湿段、再生风机段,在机组进风侧设置了防雨百叶,出风侧设置了风量调节阀,在每个检修段设置了检修门。通过初效过滤器段、中效过滤器段对全新风空气进行过滤除尘,通过前置一级冷却器段、前置二级冷却器段、前置三级冷却器段对除尘的全新风空气进行冷却除湿,之后进入到转轮除湿段,通过转轮的不断旋转,从处理区转到再生区,再生区转到过渡区,再由过渡区转回到处理区,这样不停的循环,通过再生区的加热器来达到超低露点温度,经过转轮除湿段,进入到风机段,通过风机把超低露点的空气输送到反应堆厂房,通过中效过滤器段对空气进行过滤时保证空气的流通,且后期方便清理;超低露点送风机组需要超低露点送风,特殊设计的箱体结构,防冷桥性能好,漏风率极低,设置了初效过滤器段及中效过滤器段,对全新风空气进行过滤处理,输送干净的空气,机组出口超低露点送风和含湿量的要求不同于常规的核岛送风机组,需要严格控制和降低转轮入口的空气干球温度;为满足转轮入口空气干球温度的要求,前置冷却器采用三级冷却,确保除湿转轮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经过冷却的潮湿空气由送风机送入到除湿转轮吸湿区的蜂窝通道中,在通过蜂窝通道时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除去,水蒸气同时发生相变,并释放出潜热,转轮也因吸湿了一定的水份而逐渐趋向饱和,这时,处理空气因自身的水份减少和潜热释放而变成干燥的空气;与除湿转轮入口相比,经过转轮除湿之后的干燥空气温度会升高,可以通过搭载后置冷却器对干燥空气进行冷却降温;设置了高效粒子过滤器段,对干燥后的空气再次进行过滤处理,最后由送风机向反应堆厂房输送超低露点的洁净空气,当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发生事故时,可以通过旁通段,关闭机组内部的密闭阀,打开旁路进口阀,直接引新风进入到反应堆厂房;通过特殊设计的箱体结构,防冷桥性能好,漏风率极低,同时具备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等特点,在机组进风侧设置了双层防雨百叶,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机组内,沿着进出风方向设置了机组控制箱,机组控制箱与高效粒子过滤器段及出风段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过滤装置24包括固定设于基座上的环体241、可移动设于环体上的第一过滤板242、可移动设于第一过滤板上的第二过滤板243、可移动设于第二过滤板上的第三过滤板244、可移动设于第三过滤板上的第四过滤板245、可移动设于第四过滤板上的第五过滤板246、可移动设于第五过滤板上的第六过滤板247、一端固定设于第六过滤板上的l型板248、贯穿可移动设于基座上且一端固定设于l型板上的导向杆249、套设于导向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基座和导向杆另一端上的第一弹簧2410、固定设于环体上的第一限位板2411及第二限位板2412、固定设于第六过滤板上的第三限位板2413;空气从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通过,长时间过滤时会产生堵塞,使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移动,提高了过滤面积,可根据堵塞程度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自动移动距离,从而保证使经过该处的空气流速,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对第一过滤板进行限位,通过第三限位板对第六过滤板进行限位,通过l型板设置使导向杆移动,使第一弹簧压缩,需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进行清理时,通过压缩后的第一弹簧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进行复位,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复位过程中第二过滤板能够对第一过滤板侧壁进行清理,同理第三过滤板对第二过滤板侧壁进行清理,依次对第三过滤板至第五过滤板进行清理,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复位完成后,再通过除尘装置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端面及第六过滤板一起清理,清理方便快捷。

所述第一过滤板至第五过滤板结构相同,第一过滤板至第五过滤板逐渐变小,所述第一过滤板包括板体2421、等距设于板体端面上的多个第一通孔2422、等距设于板体侧壁上的多个第二通孔2423、固定设于板体上的第四限位板2424和第五限位板2425及第六限位板2426,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交错设置,空气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动,通过第四限位板对第一过滤板进行限位,通过第五限位板和第六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上的第四限位板对第二过滤板进行限位,通过上述设置避免第二过滤板脱离第一过滤板,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复位后一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便于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清理。

所述除尘装置25包括固定设于外壳上的第一电动导轨251及第二电动导轨252、两端可移动设于第一电动导轨和第二电动导轨上的升降座253、转动设于升降座上的第一转轴254及第二转轴255、绕设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输送带256、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棘轮257、套设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二棘轮258、固定设于外壳上且与第一棘轮啮合设置的第一齿条259、固定设于外壳上且与第二棘轮啮合设置的第二齿条260、等距间隔固定设于输送带上的多个刮尘组件261、设于升降座上的第一排尘口262;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复位后,通过启动第一电动导轨和第二电动导轨,使升降座上升,通过第二棘轮设置及第二齿条设置,使第二棘轮位于第二齿条上滚动,使第二棘轮转动,使第二转轴转动,使输送带运转,升降座上升时,第一棘轮位于第一齿条上转动,第一棘轮不会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运输带运转过程中带动其上的多个刮尘组件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端面进行清理,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清理的更为全面,同时刮尘组件能够把刮下来的灰尘推至第一排尘口处,便于灰尘的收集,升降座下降时,第二棘轮不会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一棘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使运输带运转,通过上述设置使升降座上下往复移动时运输带能够同向运转,使灰尘持续的推向第一排尘口。

所述刮尘组件261包括刮板2611、设于刮板上的第一斜面2612及第二斜面2613、设于刮板上的多个弧形槽2614、贯穿可移动设于刮板上的移动杆2615、固定设于移动杆一端上的推板2616、固定套设于移动杆上套环2617、套设于移动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套环和刮板上的第二弹簧2618;上下相邻两个刮尘组件上的移动杆相互接触时,使上方刮尘组件上的移动杆上升,使推板上升,通过推板再次对第一过滤板至第二过滤板端面进行清理,相邻移动杆之间脱离后,通过第二弹簧设置使上升的移动杆快速的下降,使刮板能够产生振动,去除刮板上的灰尘及能够有效的把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上的灰尘振动下来,同时套环上升移动过程中会产生气体流动,吹在推板上,同时作用在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上,再次提高了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的清理效果及效率,通过第二斜面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进行刮除,且对灰尘进行导向,使刮下来的灰尘下移,通过弧形槽设置能够再次提高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端面清理效果,同时弧形槽设置使部分灰尘能够位于其内移动,避免刮板与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之间存在过多的灰尘,造成刮板和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的磨损严重。

所述除尘装置25还包括设于外壳上的腔体263、设于腔体侧壁上的第一环形槽264及第二环形槽265、两端分别设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内的密封带266、设于密封带上的进尘口267、设于密封带上的出尘口268、设于外壳上的第二排尘口269,所述升降座一端固定设于密封带上;进入第一排尘口的灰尘通过密封带上的进尘口进入腔体内,灰尘位于密封带内,升降座上下移动过程中带动密封带位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内移动,使进尘口上下移动,升降座移动至最上端时,密封带上的出尘口与第二排尘口连通,密封带内的灰尘从出尘口进入第二排尘口,最终灰尘从第二排尘口排出外壳,过滤过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且不影响其后续的排尘。

所述除尘装置25还包括等距设于升降座上的半圆槽270、设于升降座上的吸尘腔271、等距设于升降座上的多个吸气孔272、位于吸尘腔内且两端转动设于升降座上的扇叶273、固定设于外壳上的吸气箱274、一端插入吸气箱内的多个吸气管275、一端插入吸尘腔内且另一端插入吸气管内的连接管276,所述连接管位于吸尘腔下端处;通过吸气箱对吸气管产生吸力,通过连接管设置,对吸尘腔产生吸力,通过多个吸气孔设置,使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产生吸力,使位于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其内的灰尘吸进吸尘腔内,即对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反向吹气,通过扇叶设置连接管对吸尘腔吸气时,使扇叶能够转动,通过扇叶的设置能够使对多个吸气孔产生均匀的吸力,通过半圆槽设置避免升降座端面与第一过滤板至第六过滤板贴的过于紧密,而降低了吸气孔的吸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