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动吊的烟气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99954发布日期:2021-08-24 16:1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自动吊的烟气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铸造行业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自动吊的烟气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工业除尘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基于大件造型浇注工艺的铸造车间除尘系统应运而生,因为许多工艺地点的不确定,普通的除尘罩很难兼顾到任意地点任意工艺的除尘方式,而需要大量的除尘罩来满足这就无形的加大了成本和能耗,所以急需要一种可以解决铸造车间六大烟尘治理问题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吊的烟气治理系统,通过贯穿所述自动吊的中心烟气管能够将浇注、开箱、落砂或流凃作业中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处理设备回收并处理,实现铸造车间高效节能烟尘治理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自动吊的烟气治理系统,包括纵向平移装置、横向平移装置、回转装置、机械臂和同步升降装置;

所述机械臂与所述回转装置之间还通过中心烟气管连接;

所述中心烟气管为中空管,并与所述回转装置中心的套管滑动连接;

所述套管顶端开口,用于连接烟气处理设备;

所述机械臂两侧均设有烟气捕捉罩,用于烟气的汇聚与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顶端通过顶帽和烟气进气管与除尘除味一体机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除尘除味一体机包括第一除尘箱、第二除尘箱和活性炭箱;

所述第一除尘箱通过侧面的第一风机进风箱体连接第一风机的进风口;

所述第二除尘箱通过侧面的第二风机进风箱体连接第二风机的进风口;

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均通过三通管与所述活性炭箱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尘箱和所述第二除尘箱中横向设置有若干个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气口均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进风箱体和所述第二风机进风箱体连通;

所述第一除尘箱和所述第二除尘箱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活性炭箱顶部设有排气筒,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烟气进气管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机进风箱体和所述第二风机进风箱体底部;所述活性炭箱设置于所述第一除尘箱和所述第二除尘箱中间或旁边,并且所述活性炭箱内填充有活性炭,用于吸附粉尘和vocs,同时活性炭还有消音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尘箱和所述第二除尘箱底部均设有灰仓,内部均设有喷吹装置,通过所述喷吹装置向所述过滤装置喷吹气体,吹落吸附的粉尘,并落入所述灰仓进行收集。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顶端通过顶帽和烟气进气管与第一负压吸风管连接;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一端通过负压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负压吸风管连接,所述第二负压吸风管用于连接外部除尘设备,对烟气进行处理。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沿所述纵向平移装置长度方向设置,主要由第一管体和第一柔性垫组成,所述第一管体上端开口,所述烟气进气管底部开口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所述第一柔性垫环绕所述烟气进气管,并通过负压吸附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开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负压吸风管沿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垂直方向设置,主要由第二管体和第二柔性垫组成,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开口,所述负压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连通,另一端底部开口与所述第二管体连通;所述第二柔性垫环绕所述负压连接管,并通过负压吸附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开口。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柔性垫上所述烟气进气管两侧设置有第一压辊,并随所述烟气进气管同步移动,用于在所述烟气进气管移动过程中,压制所述第一柔性垫防止漏烟气;

在所述第二柔性垫上所述负压连接管两侧设置有第二压辊,并随所述负压连接管同步移动,用于在所述负压连接管移动过程中,压制所述第二柔性垫防止漏烟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该系统能够同时解决铸造车间浇包移动、浇注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对铸件冷却,进行预开箱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进行整体吊砂箱、开箱及开箱后吊移砂箱、落砂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砂型流涂时、流涂后点火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移动捕获悬浮在车间顶部的烟气、在抓取地坑散砂,通过料斗进入落砂机时,翻转产生的烟气,投资少、效率高。

2)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使用外挂式烟气治理系统就地除尘或使用引出式烟气治理系统远端除尘,两种模式自由选择,节约用户的改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外挂式烟气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外挂式烟气治理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外挂式烟气治理系统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外挂式烟气治理系统除尘除味一体机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外挂式烟气治理系统除尘除味一体机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引出式烟气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引出式烟气治理系统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引出式烟气治理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外挂式烟气治理系统,包括纵向平移装置1、横向平移装置2、回转装置3、机械臂4和同步升降装置5;所述纵向平移装置1沿纵向轨道来回移动,所述横向平移装置2沿所述纵向平移装置1上的轨道来回移动,所述回转装置3一端与所述横向平移装置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同步升降装置5与所述机械臂4连接,分别用于带动所述机械臂4回转或升降;所述机械臂4与所述回转装置3之间还通过中心烟气管6连接;所述中心烟气管6为中空管,并与所述回转装置3中心的套管301滑动连接,所述中心烟气管6既可设计为圆管相对所述套管301旋转,也可设计为方管,仅与所述套管30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套管301顶端开口,用于连接烟气处理设备;所述机械臂4两侧均设有烟气捕捉罩7,用于烟气的汇聚与导向,能够增大烟气收集捕捉面积;当自动吊在进行浇包移动、浇注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对铸件冷却,进行预开箱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进行整体吊砂箱、开箱及开箱后吊移砂箱、落砂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砂型流涂时、流涂后点火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抓取地坑散砂,通过料斗进入落砂机时,翻转产生的烟气或者在自动吊在移动捕获悬浮在车间顶部的烟气时,通过所述烟气捕捉罩7捕捉并汇聚到所述中心烟气管6中,由于中心管下端正对烟气排放中心,使得烟气收集更加高效节能。

具体的,所述套管301顶端通过顶帽8和烟气进气管9与除尘除味一体机10连接,所述顶帽8为中空圆锥形,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套管301和所述烟气进气管9;烟气在负压吸引下,依次穿过所述中心烟气管6、所述套管301、所述顶帽8和所述烟气进气管9进入所述除尘除味一体机10,进行就地处理。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除尘除味一体机10包括第一除尘箱1001、第二除尘箱1002和活性炭箱1003;所述第一除尘箱1001通过侧面的第一风机进风箱体1004连接第一风机1005的进风口;所述第二除尘箱1002通过侧面的第二风机进风箱体1006连接第二风机1007的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1005和所述第二风机1007的出风口均通过三通管1008与所述活性炭箱1003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尘箱1001和所述第二除尘箱1002中横向设置有若干个过滤装置1009,例如扁布袋除尘器或者空气过滤器等;所述过滤装置1009的出气口均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进风箱体1004和所述第二风机进风箱体1006连通;所述第一除尘箱1001和所述第二除尘箱1002顶部设有进风口10010,所述活性炭箱1003顶部设有排气筒10011,所述进风口10010与所述烟气进气管9连通,烟气经所述进风口10010分流后分别进入所述第一除尘箱1001和所述第二除尘箱1002除尘,经过所述过滤装置1009过滤后的烟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风机1005和所述第二风机1007导入所述活性炭箱1003进一步除尘和除味,最后洁净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筒10011排出,经过两道除尘除味后的空气中颗粒物低于2mg/m³,满足排放标准可以在车间内直排,效率较高,且烟气治理投资小。

具体的,所述第一风机1005和所述第二风机1007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机进风箱体1004和所述第二风机进风箱体1006底部;所述活性炭箱1003设置于所述第一除尘箱1001和所述第二除尘箱1002中间或旁边,并且所述活性炭箱1003内填充有活性炭,用于吸附粉尘和vocs,同时活性炭还有消音作用。

具体的,所述第一除尘箱1001和所述第二除尘箱1002底部均设有灰仓10012,内部均设有喷吹装置10013,通过所述喷吹装置10013向所述过滤装置1009喷吹气体,吹落吸附在所述过滤装置1009上的粉尘,并落入所述灰仓10012进行收集,减少清灰频率,提高所述过滤装置1009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如图6-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吊的引出式式烟气治理系统,包括纵向平移装置1、横向平移装置2、回转装置3、机械臂4和同步升降装置5;所述纵向平移装置1沿纵向轨道来回移动,所述横向平移装置2沿所述纵向平移装置1上的轨道来回移动,所述回转装置3一端与所述横向平移装置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同步升降装置5与所述机械臂4连接,分别用于带动所述机械臂4回转或升降;所述机械臂4与所述回转装置3之间还通过中心烟气管6连接;所述中心烟气管6为中空管,并与所述回转装置3中心的套管301滑动连接,所述中心烟气管6既可设计为圆管相对所述套管301旋转,也可设计为方管,仅与所述套管30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套管301顶端开口,用于连接烟气处理设备;所述机械臂4两侧均设有烟气捕捉罩7,用于烟气的汇聚与导向,能够增大烟气收集捕捉面积;当自动吊在进行浇包移动、浇注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对铸件冷却,进行预开箱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进行整体吊砂箱、开箱及开箱后吊移砂箱、落砂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砂型流涂时、流涂后点火作业时产生的烟气、在抓取地坑散砂,通过料斗进入落砂机时,翻转产生的烟气或者在自动吊在移动捕获悬浮在车间顶部的烟气时,通过所述烟气捕捉罩7捕捉并汇聚到所述中心烟气管6中,由于中心管下端正对烟气排放中心,使得烟气收集更加高效节能。

所述套管301顶端通过顶帽8和烟气进气管9与第一负压吸风管11连接;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11一端通过负压连接管12与所述第二负压吸风管13连接,所述第二负压吸风管13用于连接外部除尘设备,对烟气进行处理;所述顶帽8为中空圆锥形,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套管301和所述烟气进气管9;烟气在负压吸引下,依次穿过所述中心烟气管6、所述套管301、所述顶帽8和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11、所述负压连接管12和所述第二负压吸风管13进入外部除尘设备进行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11沿所述纵向平移装置1长度方向设置,主要由第一管体1101和第一柔性垫1102组成,所述第一管体1101上端开口,所述烟气进气管9底部开口与所述第一管体1101连通;所述第一柔性垫1102环绕所述烟气进气管9,并由于吸风管中不断存在的负压吸附于所述第一管体1101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二负压吸风管13沿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11垂直方向设置,主要由第二管体1301和第二柔性垫1302组成,所述第二管体1301上端开口,所述负压连接管12一端与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11连通,另一端底部开口与所述第二管体1301连通;所述第二柔性垫1302环绕所述负压连接管12,并通过负压吸附于所述第二管体1301的上端开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柔性垫1102上所述烟气进气管9两侧设置有第一压辊,并随所述烟气进气管9同步移动,在所述烟气进气管9移动过程中,所述烟气进气管9不断掀起所述第一柔性垫1102,但所述第一压辊不断从两侧压制所述第一柔性垫1102防止漏烟气;在所述第二柔性垫1302上所述负压连接管12两侧设置有第二压辊,并随所述负压连接管12同步移动,在所述负压连接管12移动过程中,所述负压连接管12不断掀起所述第二柔性垫1302,但所述第二压辊不断从两侧压制所述第二柔性垫1302防止漏烟气,从而实现所述烟气进气管9和所述负压连接管12始终与分别与所述第一负压吸风管11和所述第二负压吸风管13,但又不泄漏烟气。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