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1946发布日期:2021-09-15 00:3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2.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
3.现有的集成灶多为整体式的,不容易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模块化的集成灶,解决了如何更方便维护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的集成灶,它包括:柜体;功能电器,所述功能电器滑动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前侧;风箱总成,所述风箱总成设置在所述柜体内,所述风箱总成位于所述功能电器后侧;灶具,所述灶具可分离地放置在所述柜体上,所述灶具与所述柜体之间通过定位销与定位孔进行定位;集烟腔,所述集烟腔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柜体上,所述集烟腔与所述风箱总成连通;电器盒,所述电器盒插设在所述柜体内,所述电器盒与所述柜体之间通过磁力吸合,所述电器盒与所述功能电器、所述风箱总成以及所述灶具之间可拆卸地电连接。
6.优选地,所述风箱总成包括风箱、设置在所述风箱内的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叶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叶轮旋转的电机,所述风箱具有集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蜗壳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连通所述集风口,所述出风端连接所述出风口,所述风箱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开启门,所述开启门至少具有封闭所述开口和打开所述开口两种状态,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开启门后侧。
7.进一步地,所述开启门具有透明部分,从而能够从所述风箱外观察到所述叶轮。
8.进一步地,所述开启门与所述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9.进一步地,所述开启门内侧设置有照明灯。
10.进一步地,所述开启门为圆形。
11.进一步地,所述开启门包括型材框和设置在所述型材框内的平板。
12.进一步地,所述开启门关闭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风箱的面板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开启门的一侧与所述风箱的面板转动连接,所述开启门的另一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风箱的面板可分离地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功能电器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至少具有展开和收回两种状态。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模块化的集成灶,由于将功能电器、灶具、集烟腔,尤其是电器盒可拆卸地设置在柜体中,因此当功能电器、灶具、集烟腔或者电器盒损坏时,可以将其取出,单独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而电器盒是易损部件,且电器盒为功能电器、灶具、集烟腔提供电源和指令,若电器盒损坏,往往需要将整机寄回厂家维修,本发明将电器盒与功能电器、灶具、集烟腔之间可拆卸地电连接,因此可以将电器盒拆卸后单独寄回厂家维修。
附图说明
16.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模块化的集成灶优选实施例的拆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集成灶移除功能电器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风箱总成立体示意图;图4是风箱总成、电器盒以及功能电器整体的一个剖视图,剖面经过叶轮的转轴;图5是加装排烟管的集成灶立体示意图;图6是拆分灶具后底侧视图;图7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8是图6中b处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柜体;11、定位销;2、功能电器;21、滚轮;3、风箱总成;31、风箱;311、集风口;312、出风口;313、开口;314、开启门;3141、透明部分;3142、型材框;3143、平板;315、插销机构;32、蜗壳;321、进风端;322、出风端;33、叶轮;34、电机;4、灶具;41、定位孔;5、集烟腔;6、电器盒;7、排烟管;8、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0.如图1所示模块化的集成灶,包括柜体1、功能电器2、风箱总成3、灶具4以及集烟腔5。它们之间以模块化方式集成。
21.柜体1作为支撑部件,其余部件均安装在柜体1上或柜体1内。功能电器2可拆卸地设置在柜体1内部的前侧位置,功能电器2可以从柜体1内滑出。功能电器2可以选择消毒柜、储藏柜、蒸烤机中的一种。风箱总成3同样设置在柜体1内,位于功能电器2后侧。集烟腔5可拆卸设置在柜体1上。风箱总成3与集烟腔5连通。
22.灶具4放置在柜体1上,且与柜体1之间通过定位销与定位孔进行定位。向上提拿灶具4可以将灶具4与柜体1分离。如图1和图7,柜体1上设置有定位销11,如图6和图8,灶具4上设置有定位孔41,当灶具4放置在柜体1上时,定位销11插入定位孔41,对灶具4进行定位。
23.如图3,风箱总成3包括风箱31、蜗壳32以及叶轮33。风箱31具有集风口311与出风口312,其中,集风口311与集烟腔5(见图1、图2)连通。蜗壳32设置在风箱31内。蜗壳32具有进风端321和出风端322。进风端321与集风口311连通,出风端322与出风口312连通。蜗壳32内设置有叶轮33。叶轮33由电机34(参见图4)驱动旋转。叶轮33旋转形成负压,使风箱31内油烟被吸入蜗壳32内并从出风口312/出风端322排出。
24.如图3,风箱31前侧开设有开口313。开口313上设置有开启门314,开启门314可以打开和关闭开口313。本例中,如图4,移除功能电器2以及电器盒6便可以露出开启门314。叶轮33位于开启门314后侧。打开开启门314可以对叶轮33进行擦拭清洁。开口313可以小至一个人手伸入。本例的开口313足够大,从而通过开口313取出叶轮33,并对叶轮33进行清洗、维修或更换。如图4,本例的电机34位于叶轮33的后侧(图4中的左侧;由于图4中右侧为使用者站立位置,称为前侧,因此左侧称为后侧),叶轮33更靠近开启门314而容易被擦拭清洁或从蜗壳32内被取出。
25.如图3,开启门314包括型材框3142和平板3143,该结构较为稳固。本例的平板3143是透明板,平板3143材质无特别限定,可以为塑料板或玻璃板。如图3,本例的平板3143整体是透明的,即为透明部分3141,从而不需要打开开启门314便可以观察到叶轮33情况。开启门314与开口3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保证了风箱31内气密性。开启门314的内侧还可以设置照明灯,从而方便于观察叶轮33情况。本例的开启门314为圆形,与叶轮33的形状匹配,从而方便于取出叶轮33。另外,由于开口313是圆形,相对于方形等形状,风箱31的前侧板仍具有较高强度,不易变形。虽然本例的开启门314以及相应的开口313是圆形,但是开启门314的形状无特别限制,任意形状的开启门314均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
26.开启门314的一侧与风箱31的面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开启门314的另一侧通过紧固件与风箱31的面板可分离地连接。本例的紧固件为插销机构315,其它实施方式中,紧固件还可以是其它常用的紧固件。如图3和图4,本例中,开启门314在关闭时,至少有一部分嵌入风箱31的面板内,也即开启门314至少一部分嵌入开口313内,这不仅使得开启门314不容易晃动,而且还使得开启门314不容易影响前侧功能电器2的安置。
27.本例中,是以在风箱31前侧面板(也即图4中靠近功能电器2的右侧面板)设置开口
313和开启门314的方式使风箱31能够被打开,从而对叶轮33进行擦拭清洁,或者将叶轮33取出进行清洗、维修或更换。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风箱31前侧面板(也即图4中靠近功能电器2的右侧面板)设置为可拆卸地,这时,风箱31的前侧面板相当于本例的开启门314,前侧面板打开后形成的开口相当于本例的开口313,这同样是基于本发明构思的一个可行方案。
28.如图1,功能电器2底部设置有滚轮21。该滚轮21可以向上收回。当功能电器2放置在柜体1内时,将滚轮21收回。当将功能电器2取出时,向下展开滚轮21,这时方便于移动功能电器2。
29.本例的电器盒6也为分体式设置,电器盒6以可分离的方式与功能电器2、风箱总成3以及灶具4电连接,从而使电器盒6能够单独被拆卸出。本例的电器盒6插设在柜体1内,从而可以抽出,且电器盒6与柜体1之间通过磁力吸合。由于电器盒6是易损坏的部件,从而能够在损坏时,仅对电器盒6维修或更换,而不需要将集成灶整体寄回厂家维修。
30.如图5,本例还设置了排烟管7。排烟管7自出风口312向下延伸至地面,并随后向远延伸。且本例中支撑脚8避开了排烟管7,使得排烟管7能够从侧方底部穿出。本例的排烟管7能够在踢脚线以下延伸,从而不需要对周围的柜体进行打孔改造。
31.综上所述,本例模块化的集成灶,由于可以将功能电器2、灶具4、集烟腔5和电器盒6单独拆卸而出,因此可以单独对这些模块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更利于维护。另外,其中的电器盒6是易损部件,将电器盒6设置为可拆卸地,能够极大提高维护效率。
3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