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器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7825027发布日期:2021-12-07 20:1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器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空气调节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空气调节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可以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空气参数进行调节、控制。在空气调节器运行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设置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控制参数可以包括温度、风量。
3.在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器在送风制冷时,空气调节器的工作参数固定,按照用户设定的工作参数机械式的运行,以对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整体环境温度进行控制,达到用户设置的参数要求。尚不能根据室内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对空气调节器进行灵活控制,因此,空气调节器运行状态的控制精度较低。如何提高空气调节器运行状态的控制精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空气调节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提高空气调节器运行状态的控制精度。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包括:
6.获取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所述场景特征信息包括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和/或所述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
7.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
8.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空气调节器在所述室内区域的运行状态。
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包括:
10.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在所述室内区域进行巡航;
11.接收所述可移动设备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所述人员时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可移动设备和所述人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12.根据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
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包括:
14.根据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
15.根据所述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
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包括:
17.每隔预设时长,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包括:
19.根据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确定所述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
20.根据所述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确定所述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
2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包括:
22.获取所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信息的匹配结果;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人脸特征信息和送风需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23.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
24.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确定所述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装置,包括:
26.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所述场景特征信息包括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和/或所述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
27.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
28.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空气调节器在所述室内区域的运行状态。
2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包括:
30.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在所述室内区域进行巡航;
31.接收所述可移动设备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所述人员时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可移动设备和所述人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32.根据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
3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包括:
34.根据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
35.根据所述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
3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包括:
37.每隔预设时长,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3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包括:
39.根据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确定所述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
40.根据所述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确定所述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
4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包括:
42.获取所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信息的匹配结果;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人脸特征信息和送风需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43.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
44.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确定所述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装置或者上述任一种电子设备。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
48.基于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获取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场景特征信息包括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和/或所述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因此,场景特征信息可以准确反映室内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在根据场景特征信息确定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时,可以根据室内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对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进行动态调节,从而,提高了空气调节器运行状态的控制精度。
4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5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5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的空气调节器和可移动设备的关系示意图;
5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5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5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设备在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的路线示意图;
5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至少一个人员的坐标位置的示意图;
5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的示意图一;
5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的示意图二;
5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的风叶的摆动幅度的角度范围、摆动幅度的中轴线的示意图;
60.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1.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2.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3.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的流程示意图;
64.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65.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提供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另外,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是用于实施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提供实施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的方式实施。
67.在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器在送风制冷时,空气调节器的工作参数固定,按照用户设定的工作参数机械式的运行,以对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整体环境温度进行控制,达到用户设置的参数要求。尚不能对室内区域的部分区域的环境温度进行定向控制,因此,空气调节器运行状态的控制精度较低。
6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以下,对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6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参见图1,空气调节器101,作为空气调节器的主体机器。可移动设备102,作为一个可移动的小型机器,配合空气调节器101对室内区域的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空气参数进行调节、控制。
70.在实际应用中,空气调节器101可以包括制冷系统、空气循环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箱体。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封闭式压缩机、节流用的毛细管、热交换用的蒸发器、冷凝器及联接管。空气循环系统主要包括风扇电机、离心风扇、轴流风扇、风道、风门、空气过滤装置。
71.在示例中,可移动设备102可以采用激光测距雷达侦测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根据设定的巡航路线对室内区域进行巡航。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时,可以采集室内区域内人员103的图像信息,根据人员103的图像信息提取得到人员103的人脸特征信息。
72.在示例中,在可移动设备102检测到电池电量小于预设阈值或者可移动设备102对室内区域完成一次巡航时,可移动设备102可以调用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根据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生成环境地图信息中的导航路径,按照导航路径移动到空气调节器101的充电位置。
73.在实际应用中,可移动设备102可以基于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实现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功能,获取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
74.在示例中,可移动设备102基于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获取空气调节器101所在室内区域的环境信息。根据传感器获取的环境信息,推测出可移动设备101的位置信息和姿态
信息;可移动设备102根据环境信息、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对室内区域进行三维场景建模,得到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
75.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和可移动设备102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连接。这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红外、蓝牙、紫蜂协议(zigbee)。
76.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的空气调节器和可移动设备的关系示意图。空气调节器101中设置有收纳仓;收纳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充电接口201、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轨202和舱门。
77.在示例中,导轨202用于控制空气调节器101的舱门在竖直方向升降,在空气调节器101的舱门上升到预设位置时,确定空气调节器101的舱门处于开启状态。在此情况下,可移动设备102可以从空气调节器101中的充电位置出发,对室内区域进行巡航。
78.在示例中,可移动设备102设置有第二充电接口203。第二充电接口203可以配合空气调节器101的第一充电接口201对可移动设备102进行充电。空气调节器101内部可以设置有变压器件,其中,变压器件用于将标准电压220v转化为可移动设备102所需的充电电压24v,小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
79.在示例中,可移动设备102的底部设置有导向轮204,可移动设备10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储能电池、驱动电机,其中,储能电池用于向可移动设备102提供电源,控制器用于向驱动电机输出控制信号,驱动电机用于控制导向轮204的转动速度和前进方向。
8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空气调节器,由空气调节器中的处理器或者控制器执行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配合空气调节器中的空气调节模块实现至少一项空气调节功能。这里,空气调节功能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送风制冷、送风制热、送风、除湿、空气净化、空气加湿等。
81.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82.步骤a301:获取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场景特征信息包括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和/或所述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
83.这里,位置分布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位置信息、每个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的距离、每个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的方位角。
84.在示例中,室内区域存在n个人员,n为大于1的自然数,场景特征信息包括n个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在n=1时,场景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一个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的方位角。在n>1时,场景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每个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的方位角。
85.这里,方位角可以是环境地图信息中p1坐标点到p2坐标点的射线l和基准线l0的夹角,p1、p2、基准线共面,基准线l0可以是环境地图信息中的坐标系的x轴。其中,p1坐标点、p2坐标点分别对应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人员的位置,射线l和基准线l0的夹角,即为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的方位角。
86.在示例中,室内区域存在n个人员,n为大于1的自然数,根据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和室内区域中第i个人员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的方位角。
在i依次取1至n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室内区域中n个人员对应的方位角。
87.例如,室内区域存在n个人员,n个人员包括a1、a2、a3、
……
a
i
……
a
n
。其中,ai对应第i个人员,相应地,n个方位角包括:θ1、θ2、θ3、
……
θ
i
……
θ
n

88.在示例中,采集室内区域人员的人脸图像,对室内区域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
89.步骤a302:根据场景特征信息,确定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
90.这里,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可以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室内机的出风风量。其中,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风叶的摆动幅度的角度范围、风叶的摆动幅度的中轴线的方位角。
91.应理解,室内机的出风口可以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出风格栅、风叶,风叶可以用于控制室内机的送风角度;出风格栅的孔径较小,可以用于防止异物进入风道触碰风叶。
92.在示例中,场景特征信息包括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根据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确定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
93.例如,室内区域存在n个人员,根据n个方位角的角度范围,确定风叶的摆动幅度的角度范围[θ
min
,θ
max
];这里,θ
min
=min{θ1、θ2、θ3、
……
θ
i
……
θ
n
},θ
max
=max{θ1、θ2、θ3、
……
θ
i
……
θ
n
}。
[0094]
例如,根据多个方位角的角度范围的中间值1/2(θ
min

max
),确定风叶的摆动幅度的中轴线的方位角为1/2(θ
min

max
)。
[0095]
在示例中,场景特征信息包括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根据室内区域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确定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
[0096]
例如,获取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信息的匹配结果,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人脸特征信息和送风需求信息的对应关系。根据匹配结果和对应关系,确定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
[0097]
进一步地,根据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确定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这里,送风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对以下至少一项参数的参数设置信息: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室内机的出风风量。
[0098]
在示例中,场景特征信息包括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和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此时,可以基于上述参数确定过程,分别确定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控制参数。
[0099]
步骤a303:根据控制参数,控制空气调节器在室内区域的运行状态。
[0100]
在示例中,根据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控制空气调节器在室内区域的运行状态。
[0101]
例如,室内区域存在一个人员,将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的方位角,确定为风叶的摆动幅度的中轴线的方位角为θ0,此时,可以控制空气调节器的送风角度保持为θ0。
[0102]
或者,根据风叶的摆动幅度的中轴线的方位角为θ0,确定风叶的摆动幅度的角度范围为θ0±
θ
a
,控制空气调节器以θ0作为摆动幅度的中轴线,在
±
θ
a
的角度范围内摆动。
[0103]
这里,θ
a
的角度范围可以在[0
°
,90
°
],可以由空气调节器接收用户预先设置θ
a
的数值,对θ
a
的数值预先存储,在空气调节器运行过程中调用θ
a
得到θ0±
θ
a

[0104]
例如,室内区域存在多个人员,根据风叶的摆动幅度的角度范围[θ
min
,θ
max
]和/或风叶的摆动幅度的中轴线的方位角1/2(θ
min

max
),控制空气调节器的风叶在角度范围

min
,θ
max
]进行周期性摆动。
[0105]
在示例中,根据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控制空气调节器在室内区域的运行状态。
[0106]
例如,室内区域存在一个人员,根据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采用送风需求信息中预先设置的控制参数,对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进行控制。
[0107]
例如,室内区域存在多个人员,确定场景特征信息中的多个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多个送风需求信息,根据每个送风需求信息中预先设置的控制参数的加权平均值,确定室内机的出风温度或者室内机的出风风量,对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进行控制。
[0108]
基于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获取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场景特征信息包括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和/或所述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因此,场景特征信息可以准确反映室内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在根据场景特征信息确定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时,可以根据室内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对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进行动态调节,从而,提高了空气调节器运行状态的控制精度。
[0109]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步骤a301至步骤a303可以采用处理器实现,上述处理器可以为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
[011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上述步骤a301中,获取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参见图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111]
步骤a401:获取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和室内区域至少一个人员的位置信息。
[0112]
在示例中,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从初始位置出发,以室内区域的第一水平方向为移动方向,在检测到障碍物时,向室内区域的第二水平方向移动预设距离,继续往室内区域的第一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这里,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垂直,第一水平方向与室内区域中地面和墙壁的任一边界线平行。
[0113]
在示例中,控制可移动设备间隔预设距离记录可移动设备在室内区域的第一水平方向、第二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根据t时刻可移动设备在室内区域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移动距离,确定t时刻可移动设备在室内区域的坐标位置,根据t时刻可移动设备在室内区域的坐标位置,获取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这里,环境地图信息可以包括室内区域的地面长度、地面宽度
[0114]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可移动设备在室内区域的多个坐标位置进行几何计算,确定室内区域的地面长度、地面宽度。
[0115]
在示例中,环境地图信息可以包括室内区域的地面所在二维平面,在地面所在二维平面中,可以采用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作为坐标原点,将第一水平方向确定为x轴的正方向,将第二水平方向确定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环境地图信息中的坐标系。
[0116]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接收可移动设备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相
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这里,预设条件包括可移动设备和人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将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确定为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得到室内区域至少一个人员的位置信息。
[0117]
步骤a402:根据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和室内区域至少一个人员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
[0118]
在示例中,室内区域存在n个人员,在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中,以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作为坐标原点,根据室内区域中第i个人员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所在位置的方位角。
[0119]
在示例中,在i依次取1至n的情况下,得到室内区域中第i个人员对应的方位角,根据室内区域中n个人员对应的方位角,获取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
[0120]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和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位置信息,因此,可以在环境地图信息中关联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位置信息,得到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为空气调节器对室内区域的不同区域的环境温度进行定向控制提供准确的控制依据。
[0121]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上述步骤a301中,获取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参见图5,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122]
步骤a501: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
[0123]
在示例中,参见图6,空气调节器101向可移动设备102发送控制指令,可移动设备102接收空气调节器101的控制指令,可移动设备102以空气调节器101中的充电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在空气调节器101的舱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可移动设备102可以从空气调节器101中的充电位置出发,对室内区域进行巡航。
[0124]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向可移动设备102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时,记录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的地面的x方向、y方向的移动距离。这里,x方向对应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中的x轴的正向,y方向对应室内区域的环境地图信息中的y轴的正向。
[0125]
在示例中,可移动设备102根据t时刻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的地面的x方向、y方向的移动距离,确定t时刻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的坐标位置。
[0126]
在示例中,参见图6,可移动设备102从空气调节器101中的充电位置出发,以环境地图信息中的y轴为移动方向,以30厘米为移动距离的间距点,记录室内区域的地面的坐标信息。
[0127]
在示例中,可移动设备102在检测到障碍物时,向环境地图信息中的x轴正向移动30厘米,继续往环境地图信息中的y轴的零点方向移动。
[0128]
在示例中,可移动设备102设置有距离传感器,可移动设备102按照巡航路线对空气调节器101所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在t时刻可移动设备102和第i个人员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记录t时刻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的位置信息。
[0129]
在示例中,室内区域包括n个人员,可移动设备102按照巡航路线对室内区域进行巡航时,记录第1至第n个人员对应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的位置信息。
[0130]
在示例中,可移动设备102设置有以下任一项空气调节模块:空气净化模块、空气加湿模块、送风制冷模块、送风制热模块。空气调节器101向可移动设备102发送控制指令,
控制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时基于上述任一项空气调节模块对室内区域的环境进行调节控制。
[0131]
步骤a502:接收可移动设备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预设条件包括可移动设备和人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0132]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和可移动设备102间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保持通信连接。可移动设备102在对室内区域进行巡航的过程中,将可移动设备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发送至空气调节器101。
[0133]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接收可移动设备102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这里,预设条件包括可移动设备102和人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因此,可以对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近似处理,获取室内区域至少一个人员的位置信息。
[0134]
在示例中,在可移动设备102和人员的距离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可移动设备102继续按照巡航路线对室内区域进行巡航。
[0135]
步骤a503:根据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
[0136]
在示例中,根据t时刻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将t时刻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确定为第i个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信息。根据每个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信息,获取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
[0137]
这里,t时刻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即,t时刻可移动设备102和第i个人员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的位置信息。
[0138]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接收可移动设备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预设条件包括可移动设备和人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因此,在根据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时,可以在场景特征信息中准确呈现不同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情况。
[0139]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上述步骤a503中,根据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140]
根据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确定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根据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
[0141]
在示例中,根据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将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确定为人员103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参见图7,在t1时段,主体101接收可移动设备102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坐标点:(x1,y1)、(x2,y2)、(x3,y3)、(x4,y4)、(x5,y5)。其中,每一个坐标点对应一个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
[0142]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将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确定为人员103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从而,得到室内区域内至少一个人员的位置信息。进一步地,空气调节器101根据室内区域内至少一个人员的位置信息,获取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从而,得到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
[0143]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每隔预设时
长,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0144]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每隔预设时长向可移动设备102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重新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时记录可移动设备102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
[0145]
相应地,主体101可以重新接收可移动设备102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再次确定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从而,对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进行动态更新。
[0146]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间隔预设时间周期,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因此,可以间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根据场景特征信息的变化对空气调节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调整,使得空气调节器的运行状态匹配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从而,提高空气调节器运行状态的控制精度。
[0147]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上述步骤a302中,根据场景特征信息,确定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参见图8,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148]
步骤a801:根据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确定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
[0149]
在示例中,参见图9,空气调节器101基于场景特征信息中每个人员在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以空气调节器101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根据位置分布信息中每个人员的位置信息(xn,yn),获取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101所在位置的方位角。
[0150]
例如,利用反正切函数arctan(xn/yn)计算得到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相对空气调节器101所在位置的方位角。
[0151]
在示例中,参见图10,在t2时段,可移动设备102接收可移动设备102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坐标点:(x1,y1)、(x2,y2)、(x3,y3)、(x4,y4)、(x5,y5)。
[0152]
应理解,根据图7所示t1时段的人员分布信息、图10所示t2时段的人员分布信息,可见,从t1时段到t2时段,室内区域的人员的坐标位置处于动态变化中。
[0153]
步骤a802:根据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确定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
[0154]
这里,在空气调节器101和可移动设备102作为分离部件时,例如,空气调节器101为主机,可移动设备102为子机,此时,每个人员的方位角可以是每个人员相对主机的方位角。
[0155]
在示例中,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包括:arctan(x1/y1)、arctan(x2/y2)、

arctan(xn/yn),确定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的最小值θ
min
、最大值θ
max
。这里,θ
min
、θ
max
的定义如下所示:
[0156]
θ
min
=min{arctan(x1/y1)、arctan(x2/y2)、...arctan(xn/yn)}
ꢀꢀꢀꢀꢀꢀꢀꢀꢀꢀ
(1)
[0157]
θ
max
=max{arctan(x1/y1)、arctan(x2/y2)、...arctan(xn/yn)}
ꢀꢀꢀꢀꢀꢀꢀꢀꢀꢀ
(2)
[0158]
在示例中,参见图11,根据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的最小值θ
min
、最大值θ
max
,确定风叶的摆动幅度的角度范围[θ
min
,θ
max
]。
[0159]
在示例中,|θ
min

θ
max
|小于预设值时,确定室内区域中的人员分布比较集中。在此情况下,可以减少空气调节器101的风叶的摆幅幅度的角度范围,减少对室内区域内部分角度范围的无效送风。
[0160]
在示例中,|θ
min

θ
max
|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室内区域中的人员分布比较分散。在此情况下,可以增大空气调节器101的风叶的摆幅幅度的角度范围,满足室内区域的每一个人员的纳凉需求。
[0161]
在示例中,根据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的最小值θ
min
、最大值θ
max
,确定风叶的摆动幅度的中轴线的方位角,如下所示:
[0162]
θ=1/2(θ
min

max
)
ꢀꢀꢀꢀꢀꢀꢀꢀꢀꢀꢀꢀꢀꢀꢀꢀꢀꢀꢀꢀꢀꢀꢀꢀꢀꢀꢀꢀꢀꢀꢀꢀꢀꢀꢀꢀꢀꢀꢀꢀꢀꢀꢀꢀꢀꢀꢀ
(3)
[0163]
在示例中,根据图7中t1时段的人员分布信息、图10中t2时段的人员分布信息,分别确定t1时段、t2时段风叶的摆动幅度的中轴线的方位角θ1、θ2如下所示:
[0164]
θ1=1/2(θ
min

max
)={arctan(x1/y1)+arctan(x5/y5)}/2
ꢀꢀꢀꢀꢀꢀꢀꢀꢀꢀꢀꢀꢀꢀꢀꢀ
(4)
[0165]
θ2=1/2(θ
min

max
)={arctan(x2/y2)+arctan(x4/y4)}/2
ꢀꢀꢀꢀꢀꢀꢀꢀꢀꢀꢀꢀꢀꢀꢀꢀ
(5)
[0166]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确定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根据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确定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因此,可以基于室内区域内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的动态变化情况,实时调整风叶的摆动幅度的角度范围和/或风叶的摆动幅度的中轴线的方位角,由此,提高了空气调节器运行状态的控制精度。
[0167]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上述步骤a302中,根据场景特征信息,确定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参见图1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168]
步骤a1201:获取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信息的匹配结果;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人脸特征信息和送风需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0169]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向可移动设备102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时采集至少一个人员103的人脸图像,根据至少一个人员103的人脸图像,获取至少一个人员103的人脸特征信息。
[0170]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接收可移动设备102获取到的室内区域中至少一个人员103的人脸特征信息,得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
[0171]
在示例中,例如,人员103可以预先基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向空气调节器101发送人脸特征信息和送风需求信息,空气调节器101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人脸特征信息和送风需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0172]
步骤a1202:根据匹配结果和对应关系,确定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
[0173]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根据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信息的匹配结果和上述对应关系,获取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
[0174]
步骤a1203:根据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确定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
[0175]
这里,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可以包括室内机的送风温度和/或送风量大小。
[0176]
在示例中,根据场景特征信息中的多个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量大小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控制参数中的送风量大小;和/或,根据场景特征信息中的多个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温度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控制参数中的送风温度。
[017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获取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
人脸特征信息的匹配结果;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人脸特征信息和送风需求信息的对应关系。根据匹配结果和对应关系,确定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根据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确定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因此,可以为空气调节器对室内区域的不同区域的环境温度进行定向控制提供准确的控制依据。
[0178]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0179]
步骤a1301:空气调节器101接收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指令。
[0180]
步骤a1302:空气调节器101根据工作模式指令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0181]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接收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指令,根据工作模式指令,控制空气调节器进入预设工作模式,例如,客厅工作模式。
[0182]
步骤a1303:空气调节器101根据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确定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
[0183]
在示例中,空气调节器101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和送风需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0184]
在示例中,获取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信息的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和上述对应关系,确定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
[0185]
进一步地,根据每个人员的送送风需求信息的加权平均值,确定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
[0186]
步骤a1304:空气调节器101向可移动设备102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
[0187]
步骤a1305:空气调节器101接收可移动设备102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
[0188]
步骤a1306:空气调节器101根据可移动设备102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获取场景特征信息。
[0189]
步骤a1307:空气调节器101根据场景特征信息,确定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
[0190]
步骤a1308:空气调节器101根据送风角度参数和送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器的运行状态。
[0191]
步骤a1309:空气调节器101间隔预设时长,重新向可移动设备102发送控制指令。
[0192]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0193]
步骤a1401:空气调节器101向可移动设备102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102在室内区域进行巡航。
[0194]
步骤a1402:空气调节器101接收可移动设备102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人员时可移动设备相对空气调节器101的位置信息。
[0195]
步骤a1403:空气调节器101确定室内区域至少一个人员的位置信息。
[0196]
步骤a1404:空气调节器101根据至少一个人员的位置信息,获取至少一个人员的方位角。
[0197]
步骤a1405:空气调节器101基于方位角的最小值和方位角的最大值,确定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
[0198]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器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0199]
获取模块1501,用于获取空气调节器所在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所述场景特征信息包括人员在所述室内区域的位置分布信息;
[0200]
确定模块1502,用于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包括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
[0201]
控制模块1503,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空气调节器在所述室内区域的运行状态。
[0202]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空气调节器和能够移动的可移动设备,所述可移动设备包括图像识别装置;所述获取模块1501,用于获取所述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包括:
[0203]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在所述室内区域进行巡航;
[0204]
接收所述可移动设备在预设条件下识别到所述人员时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所述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可移动设备和所述人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0205]
根据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所述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
[0206]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1501,用于根据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所述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包括:
[0207]
根据所述可移动设备相对所述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人员相对所述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
[0208]
根据所述人员相对所述空气调节器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室内区域的场景特征信息。
[0209]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1501,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包括:
[0210]
每隔预设时长,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0211]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1502,用于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包括:
[0212]
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
[0213]
根据所述室内区域中每个人员的方位角,确定所述风叶的送风角度参数。
[0214]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场景特征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所述控制参数包括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
[0215]
所述确定模块1502,用于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包括:
[0216]
获取所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信息的匹配结果;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人脸特征信息和送风需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0217]
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
[0218]
根据所述场景特征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送风需求信息,确定所述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和/或室内机的出风风量。
[0219]
在实际应用中,获取模块1501、确定模块1502和控制模块1503均可以采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实现,上述处理器可以是asic、dsp、dspd、pld、fpga、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0221]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600,可以包括:存储器1610和处理器1620;其中,
[0222]
存储器161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0223]
处理器1620,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方法。
[0224]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存储器1610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示例性地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

volatile memory),示例性地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上述存储器1610可以向处理器1620提供指令和数据。
[0225]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上述任一种空气调节器控制装置或者上述任一种电子设备。
[0226]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间的不同处,其相同或相似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0227]
本技术所提供的各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0228]
本技术所提供的各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0229]
本技术所提供的各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0230]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示例性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0231]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格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232]
另外,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
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233]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0234]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