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7835发布日期:2021-11-15 23:07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空气净化器相关技术的发展,空气净化器的功能也越加多样化,在清除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基础上,为满足消除房间干燥的需求,部分空气净化器还具有加湿功能。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22008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净化器的加湿装置与净化器,该净化器的加湿装置包括加湿组件,加湿组件包括自吸水泵、离心水泵、连接管,所述自吸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离心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这类净化器虽然能够对空气进行加湿,但是,加湿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加湿效果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的导流组件、过滤组件和加湿组件,所述导流组件用于引导空气流动,所述过滤组件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壳体的顶面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加湿组件包括:
6.水箱,其设置在所述内腔的顶部,且所述水箱的顶端开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所述水箱的箱壁和所述内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横截面呈环形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顶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7.加湿棉,其呈筒形并设置在所述水箱内,所述加湿棉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导风通道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从所述水箱中吸水,并对从所述导风通道流向所述出风口的空气进行加湿。该空气净化器加湿效果较好,省却了水泵和喷洒装置,生产成本较低。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顶端边缘抵近所述内腔的顶壁,且所述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水箱的顶端开口的范围内。如此,可以通过出风口向水箱内补水,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能够显著提高该空气净化器的易用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箱壁上靠近其顶端边缘处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导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与出风口连通,所述加湿棉的顶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位置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棉的顶端连接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水箱连接以固定所述加湿棉,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第二通风口。通过连接板能够固定加湿棉,避免因加湿棉在气流作用下摆动而影响空气加湿效果。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箱壁上沿周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连接板的周缘处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口,且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一一对应。如此,能够确保空气流动顺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为格栅状或网格状出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面至少自所述出风口的周缘处向中部延伸过程中逐渐下凹,以形成向中部汇聚的导流面。向水箱内补水时,可直接将水倾倒在壳体的顶面上,在导流面的引导下,水向中部汇聚并不断的从出风口漏入水箱中,能够避免水流溢洒。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呈环形,所述壳体的顶面至少由该环形围绕的中部区域向上隆起。这样,能够保证格栅状或网格状出风口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能够避免向水箱补水时壳体的顶面中部积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腔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加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导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既能够避免空气中的杂质在导流组件上积聚,还能够避免湿空气与过滤组件和导流组件接触。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面环绕所述水箱的区域下凹形成集水槽,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面邻近所述集水槽的内周缘的位置处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通风口,以连通所述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该集水槽能够有效收集水箱中溢洒出的水,避免水溢洒至第二腔室。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室通过位于其顶壁的第四通风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的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进风口;
17.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筒形的粗效过滤网,所述粗效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并与所述壳体衔接以形成整体外观面,所述过滤组件呈筒形,所述过滤组件的顶端抵近所述第三腔室的顶壁,且所述第四通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过滤组件范围内。使得该空气净化器的外形整洁美观,且净化效果较好。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加湿棉的底部能够浸没于水箱的水面之下,在毛细现象的作用下,水会浸润到海绵的顶部,省却了水泵和喷洒装置,有益于降低生产成本,从导风通道流向出风口的空气能够从360
°
或近似于360
°
与海绵接触,实现对空气进行加湿的目的,接触面积较大,加湿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剖面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局部剖面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过滤组件和粗效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

壳体;11

进风口;12

出风口;13

第一腔室;14

第二腔室;15

第三腔室;16

导风通道;17

集水槽;18

第三通风口;19

第四通风口;
26.20

加湿组件;21

水箱;22

加湿棉;23

连接板;24

第一通风口;25

第二通风口;
27.30

导流组件;
28.41

过滤组件;42

粗效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9.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30.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31.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技术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32.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33.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技术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
34.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35.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技术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技术。
36.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技术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37.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壳体10、导流组件30、过滤组件41和加湿组件20,导流组件30、过滤组件41和加湿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的内腔中,其中,壳体10的顶面具有与内腔连通的出风口12,壳体10的底部具有与内腔连通的进风口11;导流组件30用于引导空气自进风口11流入壳体10的内腔,在内腔中从进风口11向出风口12流动,最终经出风口12流出;具体的,导流组件30可包括例如风机;过滤组件41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加湿组件20包括水箱21和加湿棉22,水箱21设置在内腔的顶部,且水箱21的顶端开口与出风口12相对,水箱21的箱壁和内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横截面呈环形的导风通道16,导风通道16的顶端与出风口12连通;加湿棉22呈筒形并设置在水箱21内,加湿棉22的顶部延伸至导风通道16和出风口12之间,用于从水箱21中吸水,并对从导风通道16流向出风口12的空气进行加湿。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加湿棉22的底部能够浸没于水箱21的水面之下,在毛细现象的作用下,水会浸润到海绵的顶部,省却了水泵和喷洒装置,有益于降低生产成本,从导风通道16流向出风口12的空气能够从360
°
或近似于360
°
与海绵接触,实现对空气进行加湿的目的,接触面积较大,加湿效果较好。
39.配合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21的顶端边缘抵近内腔的顶壁,且出风口1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水箱21的顶端开口的范围内,水箱21的箱壁上靠近其顶端边缘处开设有第一通风口24,导风通道16通过第一通风口24与出风口12连通,加湿棉22的顶端延伸至靠近第一通风口24的位置处。这样,在水箱21缺水时,无需将水箱21从壳体10内取
出,可以通过出风口12向水箱21内补水,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能够显著提高该空气净化器的易用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为格栅状或网格状出风口12,壳体10的顶面至少自出风口12的周缘处向中部延伸过程中逐渐下凹,以形成向中部汇聚的导流面。向水箱21内补水时,可直接将水倾倒在壳体10的顶面上,在导流面的引导下,水向中部汇聚并不断的从出风口12漏入水箱21中,能够避免水流溢洒。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可呈环形,壳体10的顶面至少由该环形的出风口12围绕的中部区域向上隆起。这样,能够保证格栅状或网格状出风口1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能够避免向水箱21补水时壳体10的顶面中部积水。以壳体10的顶面呈圆形为例,出风口12可为格栅状出风口12,该出风口12可呈圆环形,出风口12的中部具有一圆形壳板,环绕出风口12具有一圆环形壳板,格栅的栅条可沿径向布置,且栅条的两端分别与圆形壳板和圆环形壳板连接,圆形壳板和靠近圆形壳板的部分格栅向上隆起,以避免圆形壳板上积水。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棉22的顶端连接一连接板23,连接板23与水箱21连接以固定加湿棉22,连接板23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通风口24和出风口12的第二通风口25。以水箱21呈倒圆台形为例,该水箱21的顶端开口处可设置有一环形台阶部,该连接板23整体可呈圆形或近似于圆形,连接板23可卡接在环形台阶部处以与水箱21固定连接,实现固定加湿棉22的目的,避免因加湿棉22在气流作用下摆动而影响空气加湿效果。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21的箱壁上沿周向依次设置多个第一通风口24,连接板23的周缘处设置多个第二通风口25,且第一通风口24与第二通风口25一一对应。例如,水箱21的箱壁上可沿周向均匀布设四个第一通风口24,第一通风口24可呈长条形,连接板23的周缘处可均匀布设四个第二通风口25,第一通风口24与第二通风口25的位置及开口宽度均一一对应。如此,能够确保空气流动顺畅。
44.配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腔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和第三腔室15,加湿组件20设置在第一腔室13,导流组件30设置在第二腔室14,过滤组件41设置在第三腔室15。气流自进风口11进入第三腔室15,经过过滤组件41过滤后形成洁净的空气进入第二腔室14,能够避免空气中的杂质在导流组件30上积聚,使得导流组件30能够保持良好的导流效果,继而气流经过第二腔室14进入第一腔室13,通过加湿组件20加湿后即通过出风口12排出,能够避免湿空气与过滤组件41和导流组件30接触,能够保持过滤组件41的过滤效果,也能够避免湿空气腐蚀导流组件30上的金属件。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3的底面环绕水箱21的区域下凹形成集水槽17,第一腔室13的底面邻近集水槽17的内周缘的位置处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通风口18,以连通导风通道16和第二腔室14。具体的,以第一腔室13呈圆柱形为例,该第一腔室13的底面可开设一圆形通孔,第一腔室13的底面邻近该通孔的区域可向上翻卷,从而在第一腔室13的底面上形成环绕该通孔的集水槽17,水箱21可置于该通孔上方,该通孔的边缘处可开设一个或多个缺口,以通过该一个或多个缺口形成第三通风口18,如此,第三通风口18位于集水槽17的上方,通过该集水槽17能够有效收集水箱21中溢洒出的水,避免水溢洒至第二腔室14。
46.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水箱21上还可设置有与空气净化器的控制器连接的感应器,该感应器用于在感应到水箱21中液位低于第一阈值或者高于第二阈值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提示器执行提示操作。该提示器可为例如蜂鸣器、提示灯或者显示屏。
这样,在水箱21缺水时能够提醒用户及时补水,在水箱21补满水后能够及时提醒用户停止补水,避免水溢洒到水箱21外。
47.配合图1、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腔室15的顶壁设有第四通风口19,第三腔室15通过第四通风口19与第二腔室14连通,第三腔室15的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进风口11;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筒形的粗效过滤网42,粗效过滤网42设置在进风口11处并与壳体10衔接以形成整体外观面,使得该空气净化器的外形整洁美观;过滤组件41呈筒形,过滤组件41的顶端抵近第三腔室15的顶壁,且第四通风口19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过滤组件41范围内。如此,通过粗效过滤网42能够过滤掉空气中例如毛发、碎屑等尺寸较大的杂质,避免堵塞过滤组件41,经粗效过滤网42过滤后的空气均需通过滤芯过滤后,才能够通过第四通风口19进入第二腔室14,使得该空气净化器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加湿棉22的底部能够浸没于水箱21的水面之下,在毛细现象的作用下,水会浸润到海绵的顶部,省却了水泵和喷洒装置,有益于降低生产成本,从导风通道16流向出风口12的空气能够从360
°
或近似于360
°
与海绵接触,实现对空气进行加湿的目的,接触面积较大,加湿效果较好。
49.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