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型活动煲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9316发布日期:2022-05-17 14:1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型活动煲仔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用型活动煲仔炉。


背景技术:

2.厨具是厨房用具的统称。厨房用具主要包括以下5大类:第一类是储藏用具;第二类是洗涤用具;第三类是调理用具;第四类是烹调用具;第五类是进餐用具。厨房用具主要包括以下5大类:第一类是储藏用具,分为食品储藏和器物用品储藏两大部分。1、现有的多用型活动煲仔炉在使用时,减少了煲仔炉使用时调节火候的快捷高效性,降低煲仔炉使用时温度调节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煲仔炉使用时单向调节温度容易造成使用不便现象;2、现有的多用型活动煲仔炉在使用时,减少煲仔炉使用时的火候覆盖面积,降低了煲仔炉使用时的加热面积,减少了煲仔炉的使用范围,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多用型活动煲仔炉。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型活动煲仔炉,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煲仔炉在实际使用时,减少了煲仔炉使用时调节火候的快捷高效性,降低煲仔炉使用时温度调节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煲仔炉使用时单向调节温度容易造成使用不便现象,减少煲仔炉使用时的火候覆盖面积,降低了煲仔炉使用时的加热面积。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多用型活动煲仔炉,包括煲仔炉主体,所述煲仔炉主体的内部开有装置槽,所述煲仔炉主体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调温控制器,所述调温控制器的输出端贯穿煲仔炉主体的下端并固定连接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覆盖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和覆盖结构均位于装置槽内,所述煲仔炉主体的上端中部开有煲仔槽,所述煲仔炉主体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脚。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结构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一号传感管,若干个所述一号传感管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工型传感板,所述工型传感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大火导向管、中火导向管和小火导向管,若干个所述大火导向管的上端、中火导向管的上端和小火导向管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工型传感板的外表面下部、外表面中部和外表面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三个二号传感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板的下端与调温控制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板的上端通过装置槽与煲仔炉主体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二号传感管与若干个大火导向管、中火导向管和小火导向管均互不接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覆盖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
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号传感管,若干个所述三号传感管设置为三个一组,三组所述三号传感管上分别设置两个大火加热芯片、中火加热芯片和小火加热芯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装置槽与煲仔炉主体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三号传感管的下端分别与若干个二号传感管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用型活动煲仔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现有的多用型活动煲仔炉使用使,增加煲仔炉使用时调节火候的快捷高效性,同时增加煲仔炉使用时温度调节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避免在煲仔炉使用时单向调节温度造成使用不便现象,其次,增加煲仔炉使用时的火候覆盖面积,提高煲仔炉使用时的加热面积,增加煲仔炉的使用范围。
12.1、通过设置加热结构,并在加热结构上的控制板上通过一号传感管连接工型传感板,并在工型传感板上连接大火导向管、中火导向管和小火导向管,并在工型传感板上连接二号传感管,在煲仔炉主体使用时通过调温控制器控制控制板将热能通过一号传感管传入工型传感板上,通过三个不同火候的导向管使煲仔炉运作,增加煲仔炉使用时调节火候的快捷高效性,同时增加煲仔炉使用时温度调节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避免在煲仔炉使用时单向调节温度造成使用不便现象。
13.2、其次;通过设置覆盖结构,并在覆盖结构上的固定板上通过三号传感管连接大火加热芯片、中火加热芯片和小火加热芯片,在煲仔炉使用时通过二号传感管将温度传给不同的加热芯片,使加热芯片覆盖在煲仔槽外部,增加煲仔炉使用时的火候覆盖面积,提高煲仔炉使用时的加热面积,增加煲仔炉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覆盖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煲仔炉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煲仔炉主体;2、装置槽;3、调温控制器;4、加热结构;5、覆盖结构;6、煲仔槽;7、支脚;41、控制板;42、一号传感管;43、工型传感板;44、大火导向管;45、中火导向管;46、小火导向管;47、加热板;48、二号传感管;51、固定板;52、三号传感管;53、大火加热芯片;54、中火加热芯片;55、小火加热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多用型活动煲仔炉,包括煲仔炉主体1,煲仔炉主体1的内部开有装置槽2,煲仔炉主体1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调温控制器3,调温控制器3的输出端贯穿煲仔炉主体1的下端并固定连接有加热结构4,加热结构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覆盖结构5,加热结构4和覆盖结构5均位于装置槽2内,煲仔炉主体1的上端中部开有煲仔槽6,煲仔
炉主体1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脚7。
21.其中,加热结构4包括控制板41,控制板4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一号传感管42,若干个一号传感管42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工型传感板43,工型传感板4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大火导向管44、中火导向管45和小火导向管46,若干个大火导向管44的上端、中火导向管45的上端和小火导向管46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加热板47,工型传感板43的外表面下部、外表面中部和外表面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三个二号传感管48;
22.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调温控制器3控制控制板41将热能通过一号传感管42传入工型传感板43上,通过三个不同火候的导向管使煲仔炉运作,增加煲仔炉使用时调节火候的快捷高效性。
23.其中,控制板41的下端与调温控制器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加热板47的上端通过装置槽2与煲仔炉主体1固定连接;
24.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增加煲仔炉使用时温度调节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25.其中,若干个二号传感管48与若干个大火导向管44、中火导向管45和小火导向管46均互不接触;
26.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增加煲仔炉使用时温度调节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避免在煲仔炉使用时单向调节温度造成使用不便现象。
27.其中,覆盖结构5包括固定板51,固定板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号传感管52,若干个三号传感管52设置为三个一组,三组三号传感管52上分别设置两个大火加热芯片53、中火加热芯片54和小火加热芯片55;
28.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煲仔炉使用时通过二号传感管48将温度传给不同的加热芯片,使加热芯片覆盖在煲仔槽6外部,增加煲仔炉使用时的火候覆盖面积。
29.其中,固定板51的上端通过装置槽2与煲仔炉主体1固定连接,若干个三号传感管52的下端分别与若干个二号传感管48固定连接;
30.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装置在使用时提高煲仔炉使用时的加热面积,增加了煲仔炉温度上升的快捷性,增加煲仔炉的使用范围。
31.工作原理:在使用煲仔炉主体1时,支脚7支撑煲仔炉主体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煲仔炉主体1使用时倾斜或偏移的现象,通过在装置槽2内设置加热结构4,并在加热结构4上的控制板41上通过一号传感管42连接工型传感板43,并在工型传感板43上连接大火导向管44、中火导向管45和小火导向管46,并在工型传感板43上连接二号传感管48,在煲仔炉主体1使用时通过调温控制器3控制控制板41将热能通过一号传感管42传入工型传感板43上,通过三个不同火候的导向管使煲仔炉运作,使煲仔炉具有三个层次的温度调节,增加煲仔炉使用时调节火候的快捷高效性,同时增加煲仔炉使用时温度调节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避免在煲仔炉使用时单向调节温度造成使用不便现象,在加热过程中通过设置覆盖结构5,并在覆盖结构5上的固定板51上通过三号传感管52连接大火加热芯片53、中火加热芯片54和小火加热芯片55,在煲仔炉使用时通过二号传感管48将温度传给不同的加热芯片,使加热芯片覆盖在煲仔槽6外部,增加煲仔炉使用时的火候覆盖面积,提高煲仔炉使用时的加热面积,也增加了煲仔炉温度上升的快捷性,增加煲仔炉的使用范围。
32.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