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9423发布日期:2021-11-25 13:0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恒温是用人工或自动控制方法保持温度值的恒定不变。所设定的温度值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也使初期设定的温度与任何一时刻的温度相同或者相近似,在特定的场合需要油液进行持续恒温加热。
3.现有的油液加热装置在油液流动之前需要对油液进行加热,保持油液的恒温性,加热油液的等待时间过长,油液加热的持续性较差,影响使用效果,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油液加热装置在油液流动之前需要对油液进行加热,保持油液的恒温性,加热油液的等待时间过长,油液加热的持续性较差,影响使用效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加热室和存放室,且加热室的内部和存放室的内部密封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上嵌固有plc控制板,所述加热室和存放室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保温板,所述加热室的内部设置有混匀组件,所述加热室内部的保温板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二号加热器,所述加热室的右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二号热电偶,且二号热电偶的右端贯穿加热室的右侧内壁并延伸至加热室的右侧,所述存放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恒温组件,所述存放室的左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7.优选的,为了保持油液的恒温性,所述恒温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存放室内保温板底部内壁上的一号加热器,所述存放室的左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一号热电偶,所述一号热电偶的左端延伸至存放室的左侧,所述一号热电偶、一号加热器、二号加热器和二号热电偶均与plc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存放室的内部密封相连通幽泵入组件。
8.优选的,为了实现泵入油液的持续性,所述泵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油泵站,所述油泵站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有抽管,且抽管的左端延伸至存放室的内部并和存放室的内部密封相连通,所述油泵站的输出端密封连通有出管,且出管的顶部密封连通有加热件。
9.优选的,为了使加热室内油液加热的均匀性,所述混匀组件包括固定安装自箱体顶部的混合电机,所述混合电机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动轴,且动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二号锥齿轮,加热室的左侧内壁上密封转动安装有混匀轴,且混匀轴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混匀杆,混匀杆设置有多个,混匀轴的左端延伸至加热室的左侧并固定套设有一号锥齿
轮,且一号锥齿轮和二号锥齿轮相啮合。
10.优选的,为了实现油液恒温持续使用,所述加热室的顶部内壁上密封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顶部贯穿加热室的顶部内壁和箱体的顶部内壁并延伸至箱体的上方,且回流管的顶部和加热件的输出端密封相连通。
11.优选的,为了实现油液流动和加热的同步性,所述加热室和存放室的内部密封连通有同一个恒温管,所述恒温管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保温泡沫板,且恒温管的外侧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和plc控制板电性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plc控制板、一号热电偶、一号加热器、二号热电偶、二号加热器、混合电机和电磁阀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初始时,存放室和加热室内的油液温度一致,存放室内的恒温油液经由设置的油泵站抽入加热件的内部,温度下降后的油液经由设置的回流管重新回到加热室的内部,二号热电偶监测加热室内下层油液的温度并和plc控制板完成信息的交互,plc控制板会启动电磁阀,加热室内的下层油液会经由设置的恒温管流入存放室的内部,此部位油液不需要加热,当加热室内的油液温度变化后,电磁阀关闭,plc控制板会启动二号加热器和混合电机,二号加热器会对加热室内的油液进行加热,与此同时,经由设置的一号锥齿轮和二号锥齿轮的啮合关系,可以实现混匀轴的转动,加热室内油液的加热更加均匀,当加热室内的油液温度和初始温度一致时,停止二号加热器,加热室内的油液留待备用,存放室内的油液恒温持续使用,较之常规的油液加热装置,采用加热室对油液进行加热,存放室对油液进行恒温保持,能够实现油液的持续恒温使用,油液的流动和加热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3.为了解决存放室内的油液温度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加长而降低的问题,通过在存放室内部设置的一号加热器,能够实时对存放室内的油液进行加热,保持存放室内部油液的恒温性;
14.为了解决加热室内部油液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设置的混匀轴和混匀杆,加热的过程中能够对油液进行混匀,能够提高油液加热时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的恒温管结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的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油泵站、3抽管、4箱体、5加热室、6存放室、7保温板、8一号加热器、9一号热电偶、10液位传感器、11显示面板、12plc控制板、13二号热电偶、14回流管、15二号加热器、16混合电机、17一号锥齿轮、18二号锥齿轮、19恒温管、20电磁阀、21保温泡沫套、22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1.实施例一
22.参照图1

4,一种持续恒温式油液加热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箱体4,箱体4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加热室5和存放室6,且加热室5的内部和存放室6的内部密封相连通,箱体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显示面板11,且显示面板11上嵌固有plc控制板12,加热室5和存放室6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保温板7,加热室5的内部设置有混匀组件,加热室5内部的保温板7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二号加热器15,加热室5的右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二号热电偶13,且二号热电偶13的右端贯穿加热室5的右侧内壁并延伸至加热室5的右侧,存放室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恒温组件,存放室6的左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0。
23.实施例二
2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进一步的改进:
25.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持油液的恒温性,恒温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存放室6内保温板7底部内壁上的一号加热器8,存放室6的左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一号热电偶9,一号热电偶9的左端延伸至存放室6的左侧,一号热电偶9、一号加热器8、二号加热器15和二号热电偶13均与plc控制板12电性连接,存放室6的内部密封相连通幽泵入组件。
26.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泵入油液的持续性,泵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部的油泵站2,油泵站2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有抽管3,且抽管3的左端延伸至存放室6的内部并和存放室6的内部密封相连通,油泵站2的输出端密封连通有出管22,且出管22的顶部密封连通有加热件。
27.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加热室5内油液加热的均匀性,混匀组件包括固定安装自箱体4顶部的混合电机16,混合电机16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动轴,且动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二号锥齿轮18,加热室5的左侧内壁上密封转动安装有混匀轴,且混匀轴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混匀杆,混匀杆设置有多个,混匀轴的左端延伸至加热室5的左侧并固定套设有一号锥齿轮17,且一号锥齿轮17和二号锥齿轮18相啮合。
28.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油液恒温持续使用,加热室5的顶部内壁上密封连通有回流管14,回流管14的顶部贯穿加热室5的顶部内壁和箱体4的顶部内壁并延伸至箱体4的上方,且回流管14的顶部和加热件的输出端密封相连通。
29.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油液流动和加热的同步性,加热室5和存放室6的内部密封连通有同一个恒温管19,恒温管19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保温泡沫板21,且恒温管19的外侧设置有电磁阀20,电磁阀20和plc控制板12电性连接。
30.本实用新型中,初始时,存放室6和加热室5内的油液温度一致,存放室6内的恒温油液经由设置的油泵站2抽入加热件的内部,温度下降后的油液经由设置的回流管14重新回到加热室5的内部,二号热电偶13监测加热室5内下层油液的温度并和plc控制板12完成信息的交互,plc控制板12会启动电磁阀20,加热室5内的下层油液会经由设置的恒温管19流入存放室6的内部,此部位油液不需要加热,当加热室5内的油液温度变化后,电磁阀20关闭,plc控制板12会启动二号加热器15和混合电机16,二号加热器15会对加热室5内的油液进行加热,与此同时,经由设置的一号锥齿轮17和二号锥齿轮18的啮合关系,可以实现混匀轴的转动,加热室5内油液的加热更加均匀,当加热室5内的油液温度和初始温度一致时,停
止二号加热器15,加热室5内的油液留待备用,存放室6内的油液恒温持续使用,较之常规的油液加热装置,采用加热室5对油液进行加热,存放室6对油液进行恒温保持,能够实现油液的持续恒温使用,油液的流动和加热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1.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