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4325发布日期:2022-03-23 12:4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2.能源紧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之一,而中国又是一个油气资源相对贫乏、耗气量较大的国家,因此如何提高燃气的利用效率一直是一个研究重点,燃气灶效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可以节省近亿立方米天然气,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一般发黄色光,亮度大,然而目前的燃气灶中均采用燃气灶的灶头和锅体之间距离恒定不变,仅适合火焰大小比较适中的情况,当锅体大小变化和火苗需要调节时,这一距离无法改变,也就无法充分利用燃烧的热能,造成了大量的燃气浪费。
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传统的燃气灶无法充分利用燃烧的热能,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燃气灶的灶头和锅体之间的距离无法改变,无法充分利用燃烧的热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燃气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燃气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有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内设有燃气喷嘴,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燃气喷嘴的开关,所述燃烧炉为圆柱型,所述燃烧炉上下活动设置有锅体支架,所述燃烧炉与所述锅体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锅体支架的定位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烹饪汤类食物时,需要用小火慢炖,火焰较小时,燃烧炉内火焰的外焰较低,将锅体支架向下移动,使火焰在燃烧炉内燃烧时,外焰与锅体的底部完全的接触,并通过定位机构定位;当炒菜、煎肉等情况时,需要的火焰较大时,火焰较大时,燃烧炉内火焰的外焰较高,将锅体支架向上移动,使火焰在燃烧炉内燃烧时,外焰与锅体的底部完全的接触,并通过定位机构定位;通过这样设置,根据烹饪的不同方式和食材调节锅体支架的高低,从而使锅体架在锅体支架上后,锅体的底部总是与燃烧炉中火焰的外焰充分接触,充分利用燃烧的热能,具有节约能源的有益效果。
8.可选的,所述锅体支架开设有供燃烧炉穿过的通孔,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燃烧炉外壁的外螺纹和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内螺纹。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的火焰较大时,转动锅体支架,使锅体支架向远离工作台的方向移动;当需要的火焰较小使,转动锅体支架,使锅体支架向靠近工作台的方向移动,使锅体架在锅体支架上后,锅体底部与火焰的外焰充分接触,充分利用燃烧的热能。
10.可选的,所述锅体支架设有第一螺栓,所述锅体支架与所述第一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穿过锅体支架后与所述燃烧炉抵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整好锅体支架的高度后,拧紧第一螺栓,使锅体支架
更稳定的固定在燃烧炉上,通过这样的设置,使锅体支架不容易发生意外转动,具有更好地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锅体支架包括盘体和若干个架体,所述盘体内壁与所述燃烧炉外壁螺纹连接,所述通孔开设于盘体上,所述架体固定在盘体侧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盘体时,每个支架可以同时上升或下降,具有减少劳动强度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架体设有第三螺栓,所述盘体开设有供架体插入的插槽,所述架体插入插槽后通过第三螺栓和螺母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架体破损时,旋松第三螺栓和螺母,将坏的架体取下,换上新的架体,然后拧紧第三螺栓和螺母,这样设置具有方便更换架体的有益效果。
16.可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螺栓,所述锅体支架与所述第二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穿过锅体支架后与燃烧炉抵接,所述锅体支架开设有供燃烧炉穿过的通孔,所述燃烧炉穿过锅体支架后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的火焰较大时,向上推动锅体支架,然后通过第二螺栓定位;当需要的火焰较小时,向下推动锅体支架,然后通过第二螺栓定位,使外焰充分地与锅体底部接触,充分利用燃烧的热能,具有节约能源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锅体支架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燃烧炉外壁开设有供滑块沿燃烧炉轴向滑动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锅体支架时,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沿燃烧炉轴向滑动,滑槽和滑块对锅体支架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锅体支架不容易意外转动,这样设置具有使锅体支架更加稳定的有益效果。
20.可选的,所述第三螺栓与所述架体螺纹连接,所述盘体开设有供第三螺栓沿燃烧炉径向滑动的第二滑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较小的锅时,旋松第三螺栓,将架体向靠近燃烧炉的方向推动,然后拧紧第三螺栓固定架体的位置;当使用较大的锅时,旋松第三螺栓,将架体向远离燃烧炉的方向推动,然后拧紧第三螺栓固定架体的位置,具有适用于多种大小的锅体的有益效果。
22.可选的,所述工作台顶部设有盛液盘,所述盛液盘与所述燃烧炉螺纹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燃气灶时产生的食物碎屑被盛液盘接住,这样设置使食物碎屑不容易掉落至燃气灶内部,具有易于清理工作台的有益效果。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烹饪汤类食物时,需要火焰较小,火焰小时,燃烧炉内火焰的外焰较低,将锅体支架向下移动,使火焰在燃烧炉内燃烧时,外焰与锅体的底部完全的接触,并通过定位机构定位;当炒菜、煎肉等情况时,需要的火焰较大时,火焰大时,燃烧炉内火焰的外焰较高,将锅体支架向上移动,使火焰在燃烧炉内燃烧时,外焰与锅体的底部完全的接触,并通过定位机构定位;通过这样设置,根据烹饪的不同方式和食材调节锅体支架的高低,从而使锅体架在锅体支架上后,锅体的底部总是与燃烧炉中火焰的外焰充分接触,充分利用燃烧的热能,具有节约能源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燃气灶的立体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燃气灶的部分立体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燃气灶的部分立体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燃烧炉;3、燃气喷嘴;4、锅体支架;41、架体;42、盘体;5、开关;6、定位机构;7、第一螺栓;8、滑块;9、第一滑槽;10、第二螺栓;11、插槽;12、第二滑槽;13、盛液盘;14、第三螺栓;1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燃气灶。参照图1,燃气灶包括横截面为方形的工作台1,工作台1表面放置有盛接做饭产生的食物碎屑和汤汁的盛液盘13,工作台1表面设置有圆柱型的燃烧炉2,燃烧炉2内设有燃气喷嘴3,工作台1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燃气喷嘴3开启和闭合的开关5,盛液盘13开设有供燃烧炉2穿过的通孔15,燃烧炉2穿过盛液盘13后与盛液盘13螺纹连接,燃烧炉2设置有锅体支架4,燃烧炉2与锅体支架4之间设有定位机构6,锅体支架4包括盘体42和若干个架体41,盘体42开设有供燃烧炉2穿过的通孔15,燃烧炉2穿过盘体42并与盘体42螺纹连接,定位机构6包括开设在燃烧炉2外的外螺纹和设置在通孔15内的内螺纹,盘体42还设有第一螺栓7,第一螺栓7与盘体42螺纹连接,第一螺栓7穿过盘体42后与燃烧炉2外壁抵接,通过这样设置,第一螺栓7对锅体支架4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锅体支架4不易发生意外转动。
31.参照图2,盘体42开设有供架体41插入的插槽11,架体41设置有第三螺栓14,第三螺栓14与架体41螺纹连接,架体41插入插槽11后通过第三螺栓14与盘体42固定,盘体42开设有供第三螺栓14滑动的第二滑槽12。
32.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燃气灶的实施原理为:在燃气灶工作前,确定所需要的的火焰的大小,如果需要较小的火候,转动锅体支架4,使架体41向靠近燃烧炉2的方向移动,然后转动开关5,燃气喷嘴3喷出的天然气在燃烧炉2内燃烧,此时燃烧炉2中火焰的外焰完全的与锅体底部接触;如果需要较大的火候,在燃气灶工作前,转动锅体支架4,使支架向远离燃烧炉2的方向移动,然后转动开关5,燃气喷嘴3喷出的天然气在燃烧炉2内燃烧,此时燃烧炉2中的火焰的外焰完全的与锅体底部接触,具有更好地利用热能,节约资源的有益效果。
33.本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燃气灶。参照图3,一种燃气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和主要部件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定位机构6包括第二螺栓10,盘体42开设有供燃烧炉2穿过的通孔15,第二螺栓10与盘体42螺纹连接,盘体42套设在燃烧炉2上,第二螺栓10穿过盘体42后与燃烧炉2侧壁抵接,盘体42固定设有滑块8,燃烧炉2外壁开设有供滑块8沿燃烧炉2轴向移动的第一滑槽9,滑块8位于第一滑槽9内,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滑槽9和滑块8对锅体支架4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使锅体支架4不容易发生意外转动。
34.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燃气灶的实施原理为:在燃气灶工作前,确定所需要的的火焰的大小,如果需要较小的火候,旋松第二螺栓10,推动锅体支架4,使锅体支架4向下移动,然后拧紧第二螺栓10定位;如果需要较大的火候,旋松第二螺栓10,推动锅体支架4,使锅体支架向上移动,然后拧紧第二螺栓10定位,然后转动开关5,燃气喷嘴3喷出的天然气
在燃烧炉2内燃烧,此时燃烧炉2内的火焰的外焰完全的与锅体的底部接触,具有更好地利用热能,节约资源的有益效果。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