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弯管换热器端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4075发布日期:2022-01-15 09:3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弯管换热器端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端部支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大弯管换热器端部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夹式换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2.大弯管换热器弯头是发夹式换热器的组成部分,大弯管换热器弯头部分弯曲半径很大,一般都会超出所允许的最大无支撑跨距,因此需要在端部加支撑结构,否则换热管会产生剧烈振动,造成断管或者换热管壁厚减薄,危及设备的整体安全运行。同时,大弯管换热器壳侧内部流体为单流程,设置支撑结构的时候需要考虑预留足够的流体通道,以保证有效的换热面积,同时,确保将压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支撑结构安装困难,且不能防止换热管产生剧烈振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大弯管换热器端部支撑结构。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弧筋、外弧筋、多个第一防振组件、多个第二防振组件和直拉筋组件,外弧筋、直拉筋组件和内弧筋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多个第一防振组件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外弧筋与直拉筋之间,多个第二防振组件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直拉筋与内弧筋之间。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振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防振环、上部防振条和多个第一中间防振条,两个第一防振环对称设置,上部防振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防振环的上端连接,多个第一中间防振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两个第一防振环之间并位于上部防振条的下部。
7.进一步地,上部防振条和第一中间防振条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u型槽,上部防振条和第一中间防振条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半圆型缺口,u型槽和半圆型缺口的位置交错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振组件的数量为五个。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振组件包括两个第二防振环、下部防振条和多个第二中间防振条,两个第二防振环对称设置,下部防振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防振环的下端连接,多个第二中间防振条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两个第二防振环之间并位于下部防振条的上部。
10.进一步地,下部防振条和第二中间防振条均为矩形板体,下部防振条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u型槽,第二中间防振条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u型槽,第二中间防振条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u型槽和半圆型缺口的位置交错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振组件的数量为四个。
12.进一步地,直拉筋组件包括九组直拉筋,九组直拉筋首尾依次连接成圆弧状,每组直拉筋由两个直拉筋并排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外弧筋的圆心角为(a)为120
°

14.进一步地,所述内弧筋的圆心角(b)为135
°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即使在换热管制造偏凑较大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安装,同时该支撑结构紧凑,并且有足够的通流空间来保证传热及控制压损;
17.2、通过防振装置上、下两条防振条能有效限制换热管的振动空间,防止换热管的剧烈振动,解决了无支撑跨距过大的问题,保证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b-b向视图。
20.图3是图1中g-g向视图。
21.图4是第一中间防振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第二中间防振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该支撑结构包括内弧筋1、外弧筋2、多个第一防振组件3、多个第二防振组件4和多个直拉筋组件5,外弧筋2、直拉筋5和内弧筋1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多个第一防振组件3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外弧筋2与直拉筋组件5之间,多个第二防振组件4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直拉筋5与内弧筋1之间。
24.内弧筋1设置在弯头7内弧的里侧,同时内弧筋2与靠近弯头的第一块折流板6焊接;第一防振组件3分别与直拉筋5和外弧筋2焊接固定;第二防振组件4分别与直拉筋5和内弧筋1焊接固定。
25.外弧筋2置于弯头7外弧的内侧。外弧筋2、内弧筋1、多个第一防振组件3和多个第二防振组件4围成一个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稳定牢靠且扇形结构内有足够的空隙,能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壳侧流体流动。
26.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防振组件3包括两个第一防振环3-1、上部防振条3-2和多个第一中间防振条3-3,两个第一防振环3-1对称设置,上防振条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防振环3-1的上端连接,多个第一中间防振条3-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第一防振环3-1之间并位于上部防振条3-2的下部。上部防振条3-2和多个第一中间防振条3-3焊接在第一防振环3-1上,相邻的两条防振条安装时焊接,当换热管穿过防振装置,换热管上下两侧的防振条可以起到对换热管约束的作用,防止换热管振动的发生。防振条为锯齿状结构,支撑结构为不锈钢结构。
27.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28.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上部防振条3-2和第一中间防振条3-3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u型槽,上部防振条3-2和第一中间防振条3-3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半圆型缺口,u型槽和半圆型缺口的位置交错设置。每个u型槽与其相邻上部防振条下表面的半圆型缺口组成封闭的圆型孔,可以更好的约
束换热管,防止换热管的振动。
29.其它组成以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30.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防振组件3的数量为五个。
31.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32.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3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防振组件4包括两个第二防振环4-1、下部防振条4-2和多个第二中间防振条4-3,两个第二防振环4-1对称设置,下部防振条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防振环4-1的下端连接,多个第二中间防振条4-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两个第二防振环4-1之间并位于下部防振条4-2的上部。下部防振条4-2和多个第二中间防振条4-3焊接在第二防振环4-1上,相邻的两条防振条安装时焊接,当换热管穿过防振装置,换热管上下两侧的防振条可以起到对换热管约束的作用,防止换热管振动的发生。防振条为锯齿状结构,支撑结构为不锈钢结构。
33.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34.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3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下部防振条4-2和第二中间防振条4-3均为矩形板体,下部防振条4-2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u型槽,第二中间防振条4-3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u型槽,第二中间防振条4-3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半圆形缺口,u型槽和半圆型缺口的位置交错设置。每个u型槽与其相邻上部防振条下表面的半圆型缺口组成封闭的圆型孔,可以更好的约束换热管,防止换热管的振动。
35.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36.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防振组件4的数量为四个。
37.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38.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直拉筋组件5包括九组直拉筋,九组直拉筋首尾依次连接成圆弧状,每组直拉筋由两个直拉筋并排设置。
39.直拉筋的数量共有十八个,第一防振装置3的下端与靠近弯头7的第一块折流板6之间布置有并排设置的两个直拉筋;每相邻两个第一防振装置3的下端和第二防振装置4的上端之间设有并排设置的两个直拉筋。
4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41.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外弧筋2的圆心角为a为120
°
。如此设置,外弧筋铺设面积较大,这时外弧筋铺设在换热器弯头外弧壁内侧中部,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支撑需要。
42.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相同。
43.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内弧筋1的圆心角b为135
°
。如此设置,内弧筋1铺设面积较大,这时内弧筋占换热器弯头内弧壁内侧四分之三铺设,且内弧筋一端与换热器折流板6焊接,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支撑需要。
44.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相同。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