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51960发布日期:2022-03-05 09:3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


背景技术:

2.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益健康。
3.相关技术中,通风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风门进行风量的控制,现有的风门存在一定缺点,比如现有风门在对风量进行控制时,由于风速过大,容易对风量控制部件造成冲压损坏,从而导致失去风量控制的性能,而且不具有良好的过滤功能,降低了风门的防护性能。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解决了不便于风量控制,且防护性能较差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包括:
7.风管,所述风管的两端均连接有安装法兰;
8.过滤防护组件,所述过滤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风管上;
9.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风管的内部;
10.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风管的一侧;
11.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设置于所述风管的另一侧;
12.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可以带动控制组件进行旋转,而控制组件的旋转,可以对风管的流通的风量进行控制,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量的控制。
13.优选的,所述过滤防护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风管顶部的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连接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底部贯穿所述风管并延伸至所述风管的内部,所述活动框延伸至所述风管内部一端的内表面设置有过滤板。
14.优选的,所述风管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垫板的顶部接触。
15.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风管内部的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均连接有两个挡板,两个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贯穿所述风管并延伸至所述风管的外部。
16.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风管一侧的直齿板,两个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风管外部的一端均连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的外表面均与所述直齿板的一侧啮合。
17.优选的,所述风管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面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架与所述直齿板的另一侧连接。
18.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风管另一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面连接有两个弧形防滑块,两个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风管外部的另一端均连接有摩擦轮,两个所述弧形防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摩擦轮的外表面接触。
1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可以带动控制组件进行旋转,而控制组件的旋转,可以对风管的流通的风量进行控制,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量的控制,而且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用于对风量控制后的控制组件进行卡紧,保证其风量调节后的稳定性,有效的避免风速过大时,对控制组件造成损坏,而且通过过滤组件的设置,可以对风管中的气体进行过滤,具有良好的防尘功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侧视图;
23.图3为图1所示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后视图;
24.图4为图1所示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俯视图;
25.图中标号:1-风管、2-过滤防护组件、21-垫板、22-活动框、23-过滤板、24-限位板、3-控制组件、31-转动轴、32-挡板、4-驱动组件、41-直齿板、42-齿轮、43-固定板、44-第一电动伸缩杆、5-紧固组件、51-第二电动伸缩杆、52-连接板、53-弧形防滑块、54-摩擦轮、6-安装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请结合参阅图1-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后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的俯视图。
28.可控制风量且防护性能好的风门包括:
29.风管1,所述风管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法兰6;
30.过滤防护组件2,所述过滤防护组件2设置于所述风管1上;
31.控制组件3,所述控制组件3设置于所述风管1的内部;
32.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风管1的一侧;
33.紧固组件5,所述紧固组件5设置于所述风管1的另一侧;
34.通过驱动组件4的设置,可以带动控制组件3进行旋转,而控制组件3的旋转,可以对风管1的流通的风量进行控制,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量的控制;
35.通过驱动组件4的设置,用于对风量控制后的控制组件3进行卡紧,保证其风量调节后的稳定性,有效的避免风速过大时,对控制组件3造成损坏。
36.所述过滤防护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风管1顶部的垫板21,所述垫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框22,所述活动框22的底部贯穿所述风管1并延伸至所述风管1的内部,所述活动框22延伸至所述风管1内部一端的内表面设置有过滤板23;
37.通过过滤防护组件2中的过滤板23的设置,可以对风管1中的气体进行过滤,具有良好的防尘功能。
38.所述风管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板24,两个所述限位板24的底部均与所述垫板21的顶部接触;
39.通过两个限位板24的旋转,可以与垫板21进行接触,进而可以对垫板21进行卡紧,保证过滤防护组件2插入风管1内部的稳定性。
40.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风管1内部的两个转动轴31,两个所述转动轴31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板32,两个所述转动轴31的两端均贯穿所述风管1并延伸至所述风管1的外部;
41.通过转动轴31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挡板32进行旋转,而两个挡板32的旋转,可以打开风管1或封闭风管1,以及风量的控制。
42.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风管1一侧的直齿板41,两个所述转动轴31延伸至所述风管1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42,两个所述齿轮42的外表面均与所述直齿板41的一侧啮合。
43.所述风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3,所述固定板4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44,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4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架与所述直齿板4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44.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44的启动,可以带动直齿板41上下运动,通过直齿板41上下的运动,可以带动两个齿轮42进行旋转,而两个齿轮42的旋转,可以带动相应的转动轴31进行旋转,而两个转动轴31的旋转,可以带动挡板32进行旋转,而挡板32的旋转,可以打开风管1或封闭风管1,以及风量的控制。
45.所述紧固组件5包括固定于所述风管1另一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51,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5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2,所述连接板5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防滑块53,两个所述转动轴31延伸至所述风管1外部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摩擦轮54,两个所述弧形防滑块53分别与两个所述摩擦轮54的外表面接触;
46.通过紧固组件5的设置,可以对旋转后的两个转动轴31进行卡紧,保证风量控制后的稳定性;
47.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51的启动,可以带动连接板52左右运动,而连接板52的运动,可以带动两个弧形防滑块53相同方向运动,进而可以使两个弧形防滑块53对摩擦轮54进行卡紧,进而保证了摩擦轮54旋转后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两个转动轴31旋转后的稳定性。
48.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安装法兰6,可以将风管1进行安装,通风时,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44的启动,可以带动直齿板41上下运动,通过直齿板41上下的运动,可以带动两个齿轮42进行旋转,而两个齿轮42的旋转,可以带动相应的转动轴31进行旋转,而两个转动轴31的旋转,可以带动挡板32进行旋转,而挡板32的旋转,可以打开风管1,使得气流的流通,并且通过挡板32的旋转,可以对气流流通流量进行控制;
49.调节完毕后,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51的启动,可以带动连接板52左右运动,而连接
板52的运动,可以带动两个弧形防滑块53相同方向运动,进而可以使两个弧形防滑块53对摩擦轮54进行卡紧,进而保证了摩擦轮54旋转后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两个转动轴31旋转后的稳定性,避免气流过大,造成控制组件3风量控制的稳定性;
50.通过过滤防护组件2中的过滤板23的设置,可以对风管1中的气体进行过滤,提高了风量流通的防尘效果,而且通过两个限位板24的旋转,可以失去与垫板21进行接触,进而可以失去对垫板21进行卡紧,这时就可以将过滤防护组件2从风管1拔出,方便后续的清理。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