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热交换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9183发布日期:2022-06-25 09:2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显热交换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显热交换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显热交换新风系统是指新风机内部具有显热交换器的新风机,显热交换器的交换为热量交换,而不具有湿度的交换。一般的显热交换器材质为铝箔。
3.现有的显热交换过程中,室内排出至外界的风力中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同,在与外界新风交换时,虽然能与外界新风进行热量交互,但排出的风力与外界新风交换的时间较短,导致热能转换的效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显热交换新风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显热交换新风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显热交换新风系统,包括主体组件、排风组件、进风组件和显热交换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固定板和通孔;
6.所述排风组件连通于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一侧和下表面一侧;
7.所述进风组件连通于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另一侧和下表面另一侧;
8.所述显热交换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四壳体、挡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
9.所述第四壳体焊接于第三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三壳体焊接于第二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一隔板均匀焊接于第二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二隔板均匀焊接于第三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隔板均匀焊接于第三壳体的内侧,所述第四隔板均匀焊接于第四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五隔板焊接于第四壳体的内侧。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板对称焊接于第一壳体的两侧,所述通孔开设于固定板的前表面。
11.优选的:所述排风组件包括排风管、第一风机、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
12.所述排风管贯通于第一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管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排风管的一端连通。
13.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连通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第二壳体连通,所述第三管体的顶端依次贯穿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三管体的外侧连通有第四管体,所述第四管体与第二壳体连通。
14.优选的: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管、第二风机、第五管体、第六管体、初效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层;
15.所述进风管贯通于第一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风机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内部,所
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进风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五管体的一端连通。
16.优选的:所述第五管体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六管体的顶端依次贯穿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六管体的底端贯穿第一壳体。
17.优选的:所述初效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层均安装于第六管体的内部。
18.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一侧焊接于第三壳体的内壁,所述挡板的另一侧焊接于第四壳体的一侧。
19.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风机抽取室内风力,第二风机抽取室外新风,并通过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进行显热交换工作,此过程中,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的阻隔作用,增加室内风力与室外新风显热交换的时间,提高显热交换效果,并通过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流动室内风力,第三壳体流动室外新风,采用内外双层进行显热交换,再次提高显热交换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内部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内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内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0、主体组件;11、第一壳体;12、固定板;13、通孔;20、排风组件;21、排风管;22、第一风机;23、第一管体;231、第二管体;24、第三管体;241、第四管体;30、进风组件;31、进风管;32、第二风机;33、第五管体;34、第六管体;35、初效过滤网;36、活性炭吸附层;40、显热交换组件;41、第二壳体;42、第三壳体;43、第四壳体;44、挡板;45、第一隔板;46、第二隔板;47、第三隔板;48、第四隔板;49、第五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27.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显热交换新风系统,包括主体组件10、排风组件20、进风组件30和显热交换组件40,主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固定板12和通孔13;
29.排风组件20连通于第一壳体11的上表面一侧和下表面一侧;
30.进风组件30连通于第一壳体11的上表面另一侧和下表面另一侧;
31.显热交换组件40包括第二壳体41、第三壳体42、第四壳体43、挡板44、第一隔板45、第二隔板46、第三隔板47、第四隔板48和第五隔板49;
32.第四壳体43焊接于第三壳体42的内壁,第三壳体42焊接于第二壳体41的内壁,第一隔板45均匀焊接于第二壳体41的内侧,第二隔板46均匀焊接于第三壳体42的外侧,第一隔板45和第二隔板46间隔设置,第三隔板47均匀焊接于第三壳体42的内侧,第四隔板48均匀焊接于第四壳体43的外侧,第三隔板47和第四隔板48间隔设置,第五隔板49焊接于第四壳体43的内侧。
3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板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板12对称焊接于第一壳体11的两侧,通孔13开设于固定板12的前表面;通过使用螺栓穿过通孔13,将四个固定板12的位置固定,从而将本装置进行固定。
3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排风组件20包括排风管21、第一风机22、第一管体23和第三管体24;
35.排风管21贯通于第一壳体11的上表面,第一风机22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内部,第一风机22的进风口与第一管体23的一端连通,第一风机22的出风口与排风管21的一端连通;通过以上设置,第一风机22抽取室内风力,通过排风管21排出第一壳体11。
3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管体23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二壳体41、第三壳体42和第四壳体43,第一管体23的外侧连通有第二管体231,第二管体231与第二壳体41连通,第三管体24的顶端依次贯穿第二壳体41、第三壳体42和第四壳体43,第三管体24的外侧连通有第四管体241,第四管体241与第二壳体41连通;通过以上设置,室内的风力通过第三管体24进入第四壳体43内部,同时,一部分风力通过第四管体241进入第二壳体41内部,在第二壳体41和第四壳体43内部流动完毕后,通过第一管体23和第二管体231离开。
3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进风组件30包括进风管31、第二风机32、第五管体33、第六管体34、初效过滤网35和活性炭吸附层36;
38.进风管31贯通于第一壳体11的上表面,第二风机32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内部,第二风机32的进风口与进风管31的一端连通,第二风机32的出风口与第五管体33的一端连通;第二风机32通过进风管31抽取外界新风进入第五管体33内部。
3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五管体33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二壳体41和第三壳体42,第六管体34的顶端依次贯穿第二壳体41和第三壳体42,第六管体34的底端贯穿第一壳体11;通过以上设置,第五管体33内部的新风在第三壳体42内部流动,最后通过第六管体34进入室内。
4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初效过滤网35和活性炭吸附层36均安装于第六管体34的内部;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对新风进行除尘和净化工作。
4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挡板44的一侧焊接于第三壳体42的内壁,挡板44的另一侧焊接于第四壳体43的一侧;通过以上设置,挡板44可以阻隔新风流动的方向。
42.工作原理:第一风机22抽取室内风力,室内风力通过第三管体24进入第四壳体43内部,同时,一部分风力通过第四管体241进入第二壳体41内部,第二风机32通过进风管31抽取外界新风进入第五管体33内部,第五管体33内部的新风在第三壳体42内部流动,新风流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三隔板47和第四隔板48的阻隔作用,增加新风在第三壳体42内部停
留的时间,与此同时,室内风力在第二壳体41和第四壳体43内流动,通过第一隔板45、第二隔板46和第五隔板49的阻隔作用,增加室内风力在第二壳体41和第四壳体43内部停留的时间,增加与新风进行热交换的时间,提高显热交换效果,最后显热交换完毕后的新风,通过第六管体34进入室内,显热交换完毕的室内风力通过排风管21离开第一壳体11,同时,第二壳体41的材料设置为隔热材料,第三壳体42和第四壳体43的材质设置为导热材料,还可再次提高显热交换效果,提高利用效率。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