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氯化铝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6868发布日期:2022-04-07 02:3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合氯化铝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氯化铝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无机物,一种新兴净水材料、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为了便于储存和长途运输,聚合氯化铝往往需要经过干燥制成固体,现有聚合氯化铝类系列盐类生产工艺大多分为两种,分别为滚筒干燥工艺和喷雾干燥工艺,滚筒干燥工艺具有故障率低且使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是现有滚筒干燥工艺聚合氯化铝燥滚筒外壁受热干燥,热量损失较为严重,目前一些工艺将聚合氯化铝放置于筒内进行干燥,减少了热量损失,但聚合氯化铝在筒内干燥时易附着在筒壁上,通过简单的重力作用倾斜放料不能解决聚合氯化铝残留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聚合氯化铝在筒中干燥后残留附着在筒壁上,造成物料损失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合氯化铝干燥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合氯化铝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筒、电动液压推杆基座,所述干燥筒包括干燥筒体、支架,所述干燥筒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放置箱,所述搅拌轴放置箱与所述干燥筒体相连通,所述干燥筒体外包裹有干燥筒外夹层,所述干燥筒体与所述干燥筒外夹层之间存在空腔,所述干燥筒体外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若干上部有缺口的环形电加热管,所述环形电加热管用于加热所述干燥筒体,所述干燥筒外夹层外还包裹有外保温层,所述电动液压推杆基座中上连接有电动液压推杆,所述电动液压推杆贯穿于所述干燥筒体的一个圆形端壁,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另一端且在所述干燥筒体内部设有推压头,所述推压头包括与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相连的一圆柱部,所述圆柱部直径与所述干燥筒体的内壁直径相同,所述圆柱部的另一端连接有圆台部,所述圆台部远离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一端边缘设有环形刮刀,所述圆台部远离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一端直径小于所述干燥筒体直径,所述环形刮刀另一端与所述干燥筒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推压头的圆台部设有若干圆柱形压柱,所述圆柱形压柱长度大于所述环形刮刀的轴向长度,所述干燥筒体在靠近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一端顶部开有热风进口,所述热风进口倾斜向下,所述热风进口向远离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方向倾斜,所述热风进口向干燥筒内通热风辅助聚合氯化铝干燥,所述干燥筒外夹层与外保温层在与所述热风进口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对应的开孔,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干燥筒体在远离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一端顶部设有出气管,所述干燥筒外夹层与外保温层在与所述出气管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对应的开孔,所述出气管中设置有出气过滤网,所述出气过滤网用于过滤排出空气中的氯化铝粉尘并进行回收,所述干燥筒体在靠近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一端顶部且在所述热风进口与所述搅拌轴放置箱之间设有进料口,所述干燥筒外夹层与外保温层在与所述进料口
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对应的开孔,所述进料口中螺纹连接有进料口盖,所述干燥筒体远离进料口的一端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干燥筒外夹层与外保温层在与所述出料口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对应的开孔,所述出料口设有出料电磁阀。
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轴放置箱顶部内壁连接有若干电动液压升降杆,所述电动液压升降杆的另一端与挡板顶部相连接,所述挡板一端底部与安装架相连接,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搅拌机,所述安装架上且在所述搅拌机上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溅板用于防止物料接触搅拌轴与搅拌机的连接部位,所述搅拌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相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轴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搅拌轴内壁上设有若干环形的搅拌轴加热管。
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液压推杆基座上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分别与出料电磁阀、电动液压推杆、电动液压升降杆电性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设置电动液压推杆和推压块,利用推压块的推动使得物料排出更为彻底,设置在推压块上环形刮刀在推压块移动时可以刮去干燥筒内壁上残留的聚合氯化铝,减少了物料在干燥筒中的损失,由于设置在推压块上的压柱长度大于环形刮刀的轴向长度,因此在推压块向出料口移动时压柱先与干燥筒圆形端壁内表面进行接触,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刮刀损坏,刮下的聚合氯化铝大多为片状,通过压柱与干燥筒端壁内表面的挤压可对片状聚合氯化铝进行初步破碎,使得物料更容易从出料口排出。
9.设置在干燥筒外的电加热管,设置在搅拌轴内部的搅拌轴加热管和由热风进口通入的热风共同对干燥筒中的聚合氯化铝进行干燥,提高了干燥效率,通过设置在排气管上的过滤装置可以过滤空气中的聚合氯化铝粉尘进行回收,进一步减少了物料损失。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a-a面断面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压头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轴纵向剖面示意图;
15.图中,1、干燥筒;1-1、干燥筒体;1-2、干燥筒外夹层;1-3、电加热管;1-4、外保温层;1-5、进料口;1-6、进料口盖;1-7、热风进口;1-8、出料口;1-9、出料电磁阀;1-10、出气管;2、电动液压推杆;3、推压头;3-1、环形刮刀;3-2、压柱;4、搅拌轴放置箱;5、电动液压升降杆;6、挡板;7、安装架;8、搅拌机;9、搅拌轴;10、搅拌桨;11、出气过滤网;12、搅拌轴加热管;13、控制装置;14、电动液压推杆基座;15、弧形防溅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依据本技术的上述结构特点,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17.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聚合氯化铝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筒1、电动液压推杆基座14,干燥筒1包括干燥筒体1-1,干燥筒体1-1顶部焊接有搅拌轴放置箱4,搅拌轴放置箱4与干燥筒体1-1相连通,搅拌轴放置箱4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电动
液压升降杆5,电动液压升降杆5的另一端与挡板6顶部固定连接,挡板6一端底部与安装架7固定连接,安装架7上固定安装有搅拌机8,安装架7上且在搅拌机8下方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溅板15,搅拌机8的输出轴与搅拌轴9相连接,搅拌轴9上连接有搅拌桨10,搅拌桨10远离搅拌轴9的一边边缘到搅拌轴9外表面的轴向距离大于干燥筒体1-1的半径,搅拌轴9为内部中空结构,搅拌轴9内壁上设有若干环形的搅拌轴加热管9,干燥筒体1-1外包裹有干燥筒外夹层1-2,干燥筒体1-1与干燥筒夹层1-2之间通过夹套封头固定连接,干燥筒体1-1与干燥筒外夹层1-2之间存在空腔,干燥筒体1-1外且在空腔内设有若干上部有缺口的环形电加热管1-3,干燥筒外夹层1-2外还包裹有外保温层1-4,电动液压推杆基座14上固定有电动液压推杆2,电动液压推杆2贯穿于干燥筒体1的一个圆形端壁,电动液压推杆2的另一端且在干燥筒体1内部设有推压头3,干燥筒体1在靠近电动液压推杆2的一端顶部开有热风进口1-7,热风进口1-7倾斜向下,热风进口1-7向远离电动液压推杆2的方向倾斜,干燥筒外夹层1-2与外保温层1-4在与热风进口1-7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对应的开孔,干燥筒体1在靠近电动液压推杆2的一端顶部且在热风进口1-7与搅拌轴放置箱4之间设有进料口1-5,干燥筒外夹层1-2与外保温层1-4在与进料口1-5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对应的开孔,进料口中螺纹连接有进料口盖1-6,干燥筒体1远离进料口1-5的一端底部设有出料口1-8,干燥筒外夹层1-2与外保温层1-4在与出料口1-8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对应的开孔,出料口1-8设有出料电磁阀1-9;
18.推压头3包括与电动液压推杆2相连的一圆柱部,圆柱部直径与干燥筒体1-1的内壁直径相同,圆柱部的另一端连接有圆台部,圆台部远离电动液压推杆2的一端直径小于所述干燥筒体1-1直径,圆台部远离电动液压推杆2的一端边缘设有环形刮刀3-1,环形刮刀3-1另一端与干燥筒体1的内壁相接触,推压头3的圆台部设有若干圆柱形压柱3-2,圆柱形压柱3-2的长度大于环形刮刀3-1的轴向长度。
19.干燥筒体1-1在远离电动液压推杆2的一端顶部设有出气管1-10,干燥筒外夹层1-2与外保温层1-4在与出气管1-10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对应的开孔,出气管1-10中设置有出气过滤网11。
20.电动液压推杆基座14上设有控制装置13,控制装置1-13包括控制面板、plc控制系统, plc控制系统分别与出料电磁阀1-9、电动液压推杆2、电动液压升降杆5电性连接。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需要进行干燥时,打开进料口盖1-6,将需要干燥的聚合氯化铝从进料口1-5加入干燥筒体1-1,控制加入的聚合氯化铝的量在干燥筒体1-1容量的二分之一以内,通过控制装置13的控制面板操作加热电加热管1-3和搅拌轴加热管12对干燥筒体1-1和搅拌轴9进行加热,根据加入的物料量,控制电动液压升降杆到搅拌桨10与物料接触,启动搅拌装置,通过送风系统将热风从热风进口1-7通入干燥筒体辅助干燥;
22.干燥完成后需要出料时,打开出料电磁阀1-9,启动电动液压推杆2,电动液压推杆2带动推压块3向出料口1-8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环形刮刀3-1将残留在筒壁边缘的物料刮下,直到压柱3-2与干燥筒体1-1圆形端壁内表面接触,停止电动液压推杆2,此时通过压柱2与干燥筒体1-1圆形端壁内表面接触,部分片状的聚合氯化铝被初步破碎,在推压块3和环形刮刀3-1的推动下从出料口1-8落入收集装置中,可操作电动液压推杆2和推压块3回退至初始位置后重复向进料口1-8前进。
2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综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改变、修改、替换、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