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0488发布日期:2022-05-05 20:2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新风空调领域,新风模块将新鲜的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到室内,相较于传统空调,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3.现有的空调新风模块中,新风直接从风道口吹出,再经过离心机的加速后,从出风口吹出的风速较快,风力较强,直接吹在人体会影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吹痛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模块出风风速较快影响使用者体验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模块,包括:
6.壳体,壳体包括进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进风通道的出风口和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连通;
7.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第一导风板的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导风孔,第一导风板的板面朝向第一出风通道的气流流动方向。
8.可选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
9.可选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连接有转轴,转轴驱动第一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摆动;
10.第一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风板的板面朝向第一出风通道的气流的流动方向;
11.第一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导风板的板面与第一出风通道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
12.可选地,第一导风孔为圆形孔或方形孔。
13.可选地,第一导风孔为条形孔;
14.多个第一导风孔彼此平行且间隔分布于第一导风板的板面,且第一导风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平行。
15.可选地,第一导风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或
16.第一导风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口;或
17.第一导风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与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之间。
18.可选地,壳体还包括第二出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相对设置,进风通道的出风口、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相互连通。
19.可选地,第二出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的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二导风孔,且第二导风板的板面朝向第二出风通道的气流的流动方向。
20.可选地,壳体包括第一蜗壳;
21.第二蜗壳,第二蜗壳盖合于第一蜗壳,以使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之间形成离心腔;以及
22.盖合于第二蜗壳的进风箱,进风箱的进风腔与离心腔连通形成进风通道;
23.第一出风通道设置于第一蜗壳,且第一出风通道与离心腔连通;
24.第二出风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二蜗壳的连接通道和设置于进风箱的出风通道,连接通道的一端与离心腔连通,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出风通道连通。
25.可选地,新风模块还包括离心风叶,离心风叶设置于进风通道。
2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模块。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在第一出风通道设置第一导风板,在第一导风板的板面上开设多个导风孔,并使第一导风板的板面朝向第一出风通道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气流须经过第一导风板才能从第一出风通道中流出,利用第一导风板的板面对从第一出风通道流出的气流起到一个阻挡作用使经过第一出风通道的第一导流板的气流流速下降,再通过导风孔对气流进行重组分流,从而使第一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更加柔和,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板面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具有夹角);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一导风板转动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板面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风板与转轴连接示意图(条形孔);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风板与转轴连接示意图(方孔或圆孔);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
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0.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模块,包括壳体100和第一导风板200,壳体包括进风通道101和第一出风通道102,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和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连通,第一导风板200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导风孔201,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与朝向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的流动方向。
41.可以理解的是:气流从进风通道101的进风口流入壳体100,再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流出壳体,在第一出风通道102中设置一个第一导风板200,利用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对从第一出风通道102流出的气流起到一个阻挡作用,再通过第一导风孔201对气流进行重组分流使经过第一出风通道102中的第一导风板200的气流流速下降,从而使第一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更加柔和,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板200也可盖合在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对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起到缓速柔化的作用。
43.可以理解的是:只要第一导风板200的设置位置能够对进入或流出第一出风通道的气流进行柔化处理便可,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的夹角可以是90
°
,也可以是80
°…
10
°
等。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形状相同。
4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指的是沿垂直于气流的流动方向的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截面,即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与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平行;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形状相同,即当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为方形时,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也为方形;当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为圆形时,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也为圆形。
46.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与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形状相似,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不同,只要能够将第一导风板200安装在第一出风通道102中即可,且只要能够起到与本技术第一导风板200相同的效果,对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做限定。
47.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风板200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沿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的流动方向转动。
48.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沿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流动的相反方向转动。
4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风板200的一侧连接有转轴202,转轴202驱动第一导风板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摆动;
50.第一导风板20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朝向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的流动方向;
51.第一导风板20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
52.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对流出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进行柔风处理时,可以利用转轴202将第一导风板200转动到第一位置,第一导风板20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即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对从第一出风通道102流出的气流起到一个阻挡作用,再通过导风孔对气流进行重组分流使经过第一出风通道102中的第一导流板的气流流速下降,从而使第一出风通道102吹出的气流更加柔和;当不需要对流出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进行柔风处理时,利用转轴202驱动第一导风板200转动到第二位置,使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与其一出风通道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即相当于在第一出风通道102中不设置第一导风板200,增大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量。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通过对转轴202进行控制,可以使第一导风板200停留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一个位置,当第一导风板20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夹角为90
°
;当第一导风板20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夹角为0
°
;当第一导风板200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第一夹角大于0
°
小于90
°
,随着第一夹角的减小,第一导风板200对第一出风通道102的风阻面积逐渐减小,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风速逐渐变快。
54.能够理解的是:转轴20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203,转轴202由驱动电机203驱动转动。
55.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风孔201为圆形孔或方形孔,多个第一导风孔201呈网状分布于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
56.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导风孔201为圆形孔或方形孔时,即第一导风孔201的孔径远小于第一导风板200的长度或宽度。
57.第一导风孔201呈网状分布于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具体的,多个第一导风孔201按列分布,同一列的第一导风孔201之间间隔相等,相邻的两列直接间隔相等。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导风孔201呈多个同心圆环分布,即第一圆环、第二圆环

第n圆环,每个圆环上设置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第一导风孔201,第一圆环、第二圆环

第n圆环为同心圆环,第二圆环的半径大于第一圆环的半径,第三圆环的半径大于第二圆环的半径

第n圆环的半径大于第n-1圆环的半径。
59.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导风孔201的孔径远小于第一导风板200的长度或宽度时,第一导风板200主要对第一出风通道102中的气流进行重组分流,即当气流通过多个第一导风孔201进行分流。
6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风孔201为条形孔,多个第一导风孔201彼此平行且
间隔分布于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且第一导风孔20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风板200的长度方向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导风孔201为条形孔时,第一导风孔201的长度与第一导风板200的长度接近。
61.多个第一导风孔201彼此平行间隔分布于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且第一导风孔20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风板200的长度方向平行,即多个第一导风孔201构成一列第一导风孔201列,将通过第一导风板200的气流进行分层。
62.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导风孔201为条形孔时,相邻的第一导风孔20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板200的一侧连接有转轴202,转轴202驱动第一导风板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摆动,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导风孔201,多个第一导风孔201彼此平行且间隔分布,且第一导风孔20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风板200的长度方向平行。
64.可以理解的是:当转轴202带动第一导风板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摆动时,由于第一导风板200能对气流进行分层,而随着第一导风板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摆动,使经过第一出风通道的气流流速时快时慢形成一种波浪风,结合第一导风板200的分层作用,使第一出风通道吹出的风为波浪式层风。
65.能够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控制转轴202的转速来控制第一导风板200的摆动频率,从而对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的风波频率进行控制。即转速越快,摆动频率越高,风波频率越高。
6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风板200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或
67.第一导风板200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或
68.第一导风板200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导风板200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时,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形状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的开口形状相同,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的开口面积;当第一导风板200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时,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形状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的开口形状相同,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的开口面积;当第一导风板200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之间时,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形状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第一导风板200的板面面积小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面积。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壳体100还包括第二出风通道103,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相对设置,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相互连通。
6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和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相互连通,从进风通道101流入的气流分别从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流出,增加新风模块的出风口从而达到增加新风模块出风效率的目的。
70.具体的,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相对设置为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相对设置,且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71.具体的,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
进风口通过“t”型通道连通。
72.具体的,壳体100上设置有进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20和第二出风口130,进风口110为进风通道101的进风口,第一出风口120为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第二出风口130为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
73.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出风通道103内设置有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的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二导风孔,且第二导风板的板面垂直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气流的流动方向。
7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200的作用和效果相同,也是对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进行柔风处理。
7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200的规格相同,包括形状和大小。
7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板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中,即与第一导风板200相同,第二导风板的一侧连接有驱动转轴,驱动转轴驱动第二导风板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来回摆动,当第二导风板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二导风板的板面与第二出风通道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当第二导风板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导风板的板面与第二出风通道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
77.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壳体100包括第一蜗壳300、第二蜗壳400和进风箱500,第二蜗壳400盖合于第一蜗壳300,以使第一蜗壳300和第二蜗壳400之间形成离心腔104,进风箱500盖合于第二蜗壳400,进风箱500的进风腔501与离心腔104连通形成进风通道101;
78.第一出风通道102设置于第一蜗壳300,且第一出风通道102与离心腔104连通;
79.第二出风通道103包括设置于第二蜗壳400的连接通道401和设置于进风箱500的出风通道502,连接通道4 01的一端与离心腔104连通,连接通道401的另一端与出风通道502连通。
8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蜗壳400的一侧盖合于第一蜗壳300的一侧,使第一蜗壳300的第一副腔301与第二蜗壳400的第二副腔402连通形成离心腔104,盖合于第二蜗壳400上的进风箱500通过第二蜗壳400上的进气格栅403与进风腔501连通,进风腔501的一端与离心腔104连通,进风腔501的另一端与进风口110连通,使第一副腔301、第二副腔402以及进风腔501连通构成进风通道;
81.第一出风通道102设置于第一蜗壳300的顶部,且第一蜗壳300的中部开设有电机安装孔302;连接通道401设置于第二蜗壳400的顶部,同样,出风通道502设置于进风箱500的顶部;
82.其中,第一蜗壳300与第二蜗壳400之间通过螺钉,即第一出风通道102与连接通道401之间也通过螺钉连接;第二蜗壳400与进风箱500之间通过螺钉连接,连接通道401与出风通道502之间也通过螺钉连接。
83.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新风模块还包括离心风叶600,离心风叶600设置于进风通道101。
84.需要说明的是:离心风叶600连接有电机700,电机700固定连接于壳体100上。
85.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在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导流罩800,用于对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中流出的气流进行分流和导向,使气流分流后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流出。
86.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罩包括两个背对设置的弧面,两个弧面的凹面分别朝向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
8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模块,由于该空调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部分或者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