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3407发布日期:2022-09-28 01:2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现在市面上有一种主流的中心进风的侧吸式油烟机,关闭状态下圆形挡板自动闭合,和油烟机面板平齐,相当美观;打开状态下挡板自动前移,依靠圆形进风口进行吸油烟。但是,由于这种油烟机内部风道存在不对称性,导致该进风口居中类型的油烟机,在工作时左侧与右侧吸油烟效果差异较大,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及系统,能够通过控制机构分别控制左侧内环挡板、右侧内环挡板在外环挡板的凹槽内的运动行程,从而调节左右两侧的错位通风面积,实现两侧独立的风量控制,通过此装置改变进风口左右两侧的进风比例,将左右两侧风量合理化分配,达到优化烟机左右两侧的吸油烟效率不等的效果。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风量控制装置安装于油烟机集烟腔的圆形进风口与圆形挡板之间,且固定于圆形挡板上;风量控制装置包括:外环挡板、左侧内环挡板、右侧内环挡板和控制机构;外环挡板、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进风口;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分别安装于外环挡板的凹槽内的两侧;控制机构分别与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接收风量控制信号,根据风量控制信号控制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在凹槽内运动,以调节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分别与外环挡板间的错位通风面积。
5.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风量控制信号包括第一风量控制信号和第二风量控制信号;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控制机构和第二连杆控制机构;第一连杆控制机构连接于左侧内环挡板的一端,第二连杆控制机构连接于右侧内环挡板的一端;第一连杆控制机构用于根据第一风量控制信号,控制左侧内环挡板在凹槽内运动,以调节左侧内环挡板与外环挡板间的错位通风面积;第二连杆控制机构用于根据第二风量控制信号控制右侧内环挡板在凹槽内运动,以调节右侧内环挡板与外环挡板间的错位通风面积。
6.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风量控制信号为电机驱动信号;第一连杆控制机构和第二连杆控制机构均包括:连杆机构和控制电机;连杆机构的一端连接内环挡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控制电机;控制电机用于根据电机驱动信号,驱动连杆机构运动指定距离,以推动内环挡板沿外环挡板的凹槽轨道运动,使错位通风面积达到指定值。
7.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在凹槽内的运动方向一致;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之间的间隔满足任一连杆机构的最大行程。
8.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外环挡板、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上分别开设的进风口为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相同大小的进风口;左侧内环挡板上开设的进风口数量和右侧内环挡板上开设的进风口数量一致;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上分别开设的
进风口数量的总和,等于外环挡板上开设的进风口数量。
9.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外环挡板为圆环形结构;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均为圆弧形结构;外环挡板的圆环形结构,与由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所构成的圆环形结构的半径差在3mm-8mm之间。
1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进风口为矩形进风口,进风口的宽度在10mm-40mm之间;进风口的高度在20mm-50mm之间。
1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系统,系统包括第一烟雾探测器、第二烟雾探测器、总控制器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第一烟雾探测器和第二烟雾探测器分别安装于油烟机的左侧和右侧;第一烟雾探测器、第二烟雾探测器分别与总控制器通信连接;总控制器还分别与风量控制装置中的控制机构通信连接;第一烟雾探测器用于检测油烟机左侧的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并将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器;第二烟雾探测器用于检测油烟机右侧的第二烟雾浓度信号,并将第二烟雾浓度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器;总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和第二烟雾浓度信号进行风量分配,生成风量控制信号,将风量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机构,以使控制机构根据风量控制信号调节油烟机左右两侧的错位通风面积。
12.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和第二烟雾浓度信号进行风量分配,生成风量控制信号的步骤,包括:将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和第二烟雾浓度信号分别作为当前烟雾浓度信号,均执行以下步骤:根据当前烟雾浓度信号及预设的烟雾浓度与进风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进风参数;目标进风参数包括目标进风面积或目标进风率;目标进风率为目标进风面积与最大进风面积的比值;根据目标进风参数与预设的进风率与连杆机构行程的对应关系,计算连杆机构的目标行程;根据目标行程生成对应的电机驱动信号,以电机驱动信号作为当前烟雾浓度信号对应的风量控制信号。
13.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预设的进风率与连杆机构行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0014][0015]
其中,n为单侧进风口数量;a为进风口宽度;b为进风口高度;l为连杆机构行程;r为外环挡板半径;η为风量控制装置的进风率。
[0016]
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连杆控制机构和第二连杆控制机构上的连杆机构行程均为零时,外环挡板上的进风口与内环挡板上的进风口交错排布,风量控制装置的进风面积为零;第一连杆控制机构和第二连杆控制机构上的连杆机构行程均为最大值时,外环挡板上的进风口与内环挡板上的进风口全部对齐,风量控制装置的进风面积达到最大。
[0017]
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圆环形结构或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宽度在10mm-80mm之间;所述外环挡板、所述左侧内环挡板和所述右侧内环挡板的板厚在0.5mm-5mm之间。
[001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及系统中,风量控制装置安装于油烟机
集烟腔的圆形进风口与圆形挡板之间,且固定于圆形挡板上;风量控制装置包括:外环挡板、左侧内环挡板、右侧内环挡板和控制机构;外环挡板、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进风口;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分别安装于外环挡板的凹槽内的两侧;控制机构分别与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接收风量控制信号,根据风量控制信号控制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在凹槽内运动,以调节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分别与外环挡板间的错位通风面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量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机构分别控制左侧内环挡板、右侧内环挡板在外环挡板的凹槽内的运动行程,从而调节左右两侧的进风面积,实现两侧独立的风量控制,通过将左右两侧风量合理化分配,改变进风口左右两侧的进风比例,达到优化烟机左右两侧的吸油烟效率不等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安装场景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形进风口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控制装置完全关闭状态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控制装置完全开启状态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控制信号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
目前有的油烟机风道采用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由于蜗壳出口不居中,因此风道进风口出左右风量不对称,导致左右两侧负压不平衡,从而导致左右两侧吸油烟效率不等。
[0032]
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及系统,能够通过控制机构分别控制左侧内环挡板、右侧内环挡板在外环挡板的凹槽内的运动行程,从而调节左右两侧的进风面积,实现两侧独立的风量控制,通过此装置改变进风口左右两侧的进风比例,将左右两侧风量合理化分配,达到优化烟机左右两侧的吸油烟效率不等的效果。
[0033]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003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风量控制装置的安装场景示意图,风量控制装置1安装于油烟机集烟腔2的圆形进风口4与圆形挡板3之间,且固定于圆形挡板上。
[0035]
参见图3所示,风量控制装置包括:外环挡板5、左侧内环挡板6、右侧内环挡板9和控制机构;外环挡板5、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上分别开设有多个进风口;内环挡板上设置的内环进风口11参见图4所示;外环挡板上设置的外环进风口12参见图5所示。
[0036]
参见图3所示,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分别安装于外环挡板5的凹槽8内的两侧;控制机构分别与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接收风量控制信号,根据风量控制信号控制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在凹槽8内运动,以调节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分别与外环挡板5间的错位通风面积。
[003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通过两个连杆控制机构分别控制左侧内环挡板、右侧内环挡板在外环挡板的凹槽内的运动行程,从而调节左右两侧的进风面积,实现两侧独立的风量控制,通过将左右两侧风量合理化分配,改变进风口左右两侧的进风比例,达到优化烟机左右两侧的吸油烟效率不等的效果。
[0038]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本装置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控制机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左右两侧的风量控制通过两个连杆控制机构来实现,参见图3所示,上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控制机构7和第二连杆控制机构10;上述风量控制信号包括第一风量控制信号和第二风量控制信号;第一连杆控制机构7连接于左侧内环挡板6的一端,第二连杆控制机构10连接于右侧内环挡板9的一端;第一连杆控制机构7用于根据第一风量控制信号,控制左侧内环挡板6在凹槽8内运动,以调节左侧内环挡板6与外环挡板5间的错位通风面积;第二连杆控制机构10用于根据第二风量控制信号控制右侧内环挡板9在凹槽8内运动,以调节右侧内环挡板9与外环挡板5间的错位通风面积。
[0039]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风量控制信号可以为电机驱动信号;第一连杆控制机构7和第二连杆控制机构10均包括:连杆机构13和控制电机14,参见图6所示;连杆机构13的一端连接内环挡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控制电机14;控制电机14用于根据电机驱动信号,驱动连杆机构13运动指定距离,以推动内环挡板沿外环挡板的凹槽轨道运动,使错位通风面积达到指定值。
[0040]
上述风量控制信号实际为根据两侧烟雾浓度信号计算出的每侧连杆机构需要运动多少行程后,转换得到的电机驱动信号,即通过该电机驱动信号,可以使控制电机驱动连杆机构运动达到目标行程,在该目标行程下,实现的进风面积可以满足当前的烟雾浓度下的均衡排烟需求。
[0041]
在优选方式中,上述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在凹8槽内的运动方向一致,比如,全部顺时针方向运动,或全部逆时针方向运动;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之间的间隔满足任一连杆机构13的最大行程。也就是说,在一个连杆机构的行程为0时,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使另一连杆机构运动达到最大行程。
[0042]
上述外环挡板5、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上分别开设的进风口为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相同大小的进风口;左侧内环挡板6上开设的进风口数量和右侧内环挡板9上开设的进风口数量一致;左侧内环挡板6和右侧内环挡板9上分别开设的进风口数量的总和,
等于外环挡板5上开设的进风口数量。
[0043]
左右两侧设置的进风口数量一致,这样可以方便根据两侧烟雾浓度的情况计算每侧应该控制的进风面积,精准地控制两侧排烟效率达到平衡。
[0044]
上述第一连杆控制机构7和第二连杆控制机构10上的连杆机构行程均为零时,外环挡板上的进风口与内环挡板上的进风口交错排布,风量控制装置的进风面积为零,如图7所示;第一连杆控制机构7和第二连杆控制机构10上的连杆机构行程均为最大值时,外环挡板上的进风口与内环挡板上的进风口全部对齐,风量控制装置的进风面积达到最大,如图8所示。
[0045]
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外环挡板为圆环形结构;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均为圆弧形结构,圆环形结构或圆弧形结构的宽度(如图3中的s)在10mm-80mm之间。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方式中,可以将环形宽度设置为50-60mm之间。
[0046]
上述外环挡板、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的板厚(如图3所示的d)在0.5mm-5mm之间。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方式中,可以将板厚设置为2-4mm之间。
[0047]
上述外环挡板的圆环形结构,与由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所构成的圆环形结构的半径差(r-r)在3mm-8mm之间。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方式中,可以将半径差控制在为4mm左右。r为外环挡板的圆环形结构的半径,如图5中所示,r为由左侧内环挡板和右侧内环挡板所构成的圆环形结构的半径,如图4中所示。
[0048]
上述进风口为矩形进风口,进风口的宽度a(如图4中所示)在10mm-40mm之间;进风口的高度b(如图4中所示)在20mm-50mm之间;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方式中,可以将进风口的宽度设置为15mm-20mm之间;将进风口的高度设置为35mm-45mm之间。左右进风口均为11个。
[0049]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进风口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是圆形等其它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了方便计算控制,本技术实施例中将进风口的形状设置为矩形。
[0050]
基于上述提供的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油烟机风量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两侧风量的均衡控制,具体的控制过程依赖于上述风量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和总控制器,参见图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包括:第一烟雾探测器21、第二烟雾探测器22、总控制器23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油烟机风量控制装置24;第一烟雾探测器21和第二烟雾探测器22分别安装于油烟机的左侧和右侧;第一烟雾探测器21、第二烟雾探测器22分别与总控制器23通信连接;总控制器23还分别与风量控制装置24中的控制机构241通信连接。.
[0051]
第一烟雾探测器21用于检测油烟机左侧的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并将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器23;第二烟雾探测器22用于检测油烟机右侧的第二烟雾浓度信号,并将第二烟雾浓度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器23;总控制器23用于根据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和第二烟雾浓度信号进行风量分配,生成风量控制信号,将风量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机构241,以使控制机构241根据风量控制信号调节油烟机左右两侧的错位通风面积。
[0052]
参见图10所示,上述根据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和第二烟雾浓度信号进行风量分配,生成风量控制信号的步骤,包括:
[0053]
将第一烟雾浓度信号和第二烟雾浓度信号分别作为当前烟雾浓度信号,均执行以下步骤:
[0054]
步骤s902,根据所述当前烟雾浓度信号及预设的烟雾浓度与进风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进风参数;所述目标进风参数包括目标进风面积或目标进风率;所述目标进风率为目标进风面积与最大进风面积的比值;
[0055]
上述预设的烟雾浓度与进风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根据实践经验确定出的一种优选对应关系,即在烟雾浓度为x的时候,进风率设置为y时或进风面积设置为z时,正好可以快速排烟又能节省能源。上述对应关系可以是点点对应关系,或者是线性等其它对应关系。
[0056]
步骤s904,根据目标进风参数与预设的进风率与连杆机构行程的对应关系,计算连杆机构的目标行程。
[0057]
上述预设的进风率与连杆机构行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0058][0059]
其中,n为单侧进风口数量;a为进风口宽度;b为进风口高度;l为连杆机构行程;r为外环挡板半径;η为风量控制装置的进风率。
[0060]
步骤s906,根据目标行程生成对应的控制电机驱动信号,以控制电机驱动信号作为当前烟雾浓度信号对应的风量控制信号。
[006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风量控制系统中,上述总控制器可以根据油烟机两侧烟雾浓度情况进行计算,生成两侧分别对应的风量控制信号,即电机控制信号,再通过控制电机驱动连杆机构,推动内环挡板运动,从而调节内环挡板与外环挡板的进风口的重叠面积,进而实现两侧进风量的均衡控制。
[0062]
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进风口中置的油烟机,通过左右两侧的烟雾探测器,监测和捕捉左右两侧的油烟分布情况,经总控制器进行风量分配,由风量控制装置单独控制左右方向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优化左右方向的进风量,分配左右的负压分布,解决目前由于风道不对称性引起的左右方向吸油烟效果不同的情况。
[0063]
由于不同烟机的进风面积不同,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对于风量控制装置的进风面积尺寸进行了参数化计算,通过公式可以判断进风面积尺寸与风量控制装置进风率的关系,便于对风量控制装置结构设计。
[0064]
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一种安装在圆形进风口的风量控制装置,合理分配左右进风口的进风风量,改善负压分布,与左右不同油烟量相互匹配,提高烟机整体的吸油烟效果;并提供了风量控制信号的计算方法,可以随着不同烟机的需求,对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0065]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总控制器执行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66]
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和系统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67]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
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68]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69]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7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