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03829发布日期:2022-11-02 12:16阅读:54来源:国知局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与流程

1.本技术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发展,空调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但是在空调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结霜现象,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例如,冷暖分体式空调器在制热时室外机的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当其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且运行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结霜的现象,导致室外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下降。又例如,一些制冷空调器在特殊运行工况时会出现室内机换热器结霜的情况,用户开启制冷,流经室外机换热器的空气温度会低于流经室内机换热器的空气温度,此时室内机换热器上还有较大的湿负荷,由于室外机冷凝器中含有较多制冷剂会导致室内机换热器在低于冰点状态下运行,由于房间冷却需要时间,因此,室内机换热器长时间在低于冰点状态下运行,也会出现结霜现象。
3.传统空调在除霜模式时,除霜逻辑只是通过固定除霜时间和除霜周期来控制具体的除霜过程,且固定的除霜时间和化霜周期的控制时间是在空调设计工况下确定的,而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千差万别,理论固定除霜时间和化霜周期不适合每一台实际使用中的空调,导致化霜时间过长、化霜周期过长、化霜不干净等问题;另外,如现有的空调控制只有除霜模式,并未对如何防止结霜进行控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结霜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空调除霜逻辑固定,而用户使用场景多变,导致化霜时间过长、化霜周期过长、化霜不干净,并且,缺少防止结霜的控制方案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6.获取结霜影响参数;
7.在所述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
8.在空调结霜时,根据所述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以对空调进行化霜。
9.进一步的,所述结霜影响参数,包括:
10.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预设摄氏度所需的时间和每变频升降预设频率对应的温度变化量。
11.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包括:
12.建立室内外环境温差、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预设摄氏度所需的时间、每变频升降预设频率对应的温度变化量与空调控制温度点之间关系的第一关系表;
13.根据所述第一关系表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
14.进一步的,还包括:
15.建立环境变化参数与空调控制温度点之间关系的第二关系表,所述环境变化参数
包括金融控制逻辑的时间、地理位置、环境温度和当前季节中的至少一种;
16.在首次空调运行时,根据所述第二关系表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
17.进一步的,还包括:
18.对控制温度点进行修正,以使空调以修正后的温度点运行。
19.进一步的,还包括:
20.根据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预设摄氏度所需的时间和每变频升降预设频率对应的温度变化量拟合二次方程二项式曲线;
21.根据所述二次方程二项式曲线确定空调控制温度点,以使空调以所述温度点运行。
22.进一步的,所述接近结霜条件包括:
23.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预设摄氏度所需的时间和每变频升降预设频率对应的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小于预设阈值。
24.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包括:
25.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机管温调整空调的风机转速。
26.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包括:
27.根据室外机管温与预设结霜温度的温差调整空调的风机转速。
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包括:
29.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结霜影响参数;
30.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
31.控制模块,用于在空调结霜时,根据所述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以对空调进行化霜。
3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包括:
33.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34.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35.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3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结霜影响参数;根据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以及,在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通过调整空调运行参数可以延长空调器进入化霜时间,预防空调结霜,根据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可以避免因运行温度不合适造成空调化霜长的问题,从而实现减少空调化霜时间和化霜周期。
3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
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40.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1.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2.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特殊运行工况下制冷时室内机蒸发器产生结霜过程图。
43.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4.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5.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47.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48.s11:获取结霜影响参数;
49.s12:在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
50.s13:在空调结霜时,根据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以对空调进行化霜。
51.传统空调器的除霜控制逻辑比较粗糙,如图2所示,空调制热时当室外机蒸发器管温检测t
外管
≤-t1℃时,一定的t
外环
温度等条件时进入化霜,停止电加热,压缩机停止运行,四通阀换向(断电)调成制冷模式,内风机停止,外风机停止,开启压缩机,压缩机频率慢慢升到除霜的频率运行,除霜方法是通过固定的化霜时间和化霜周期来进行除霜。如按照固定的周期进行化霜的,例如室外管温低于-3℃后,空调继续运行40分钟,就进入化霜,如果化霜不干净,外管温还会低于-3℃,所以空调继续运行40分钟,再次进入化霜。依次循环进行下去。当t
外管
≥t2℃,满足t
外环
温度等条件时空调退出化霜,压缩机停止并且同时开启外风机,四通阀换向(上电)调成制热模式,内风机根据室内机蒸发器的温度进行防冷风逻辑停止运行或进行不同转速控制,压缩机频率慢慢升到用户设定温度的频率继续制热运行。此种传统的除霜过程中虽然已经将内风机停止,但是室内机换热器不再继续为用户提供制热需求,同时室内机换热器相当于处于没开内风机的制冷模式,比较冷的室内机换热器通过空气自然对流、空气与室内机换热器的热传导、以及热辐射方式依旧向室内环境提供冷空气,让本来想制热的用户感到舒适感很差;同时在化霜结束后,空调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由制冷模式调成制热模式,然后再慢慢的升频调到用户的需求温度,此过程时间长且用户的舒适感比较差。
52.因此,传统的空调器的除霜逻辑只是通过固定除霜时间来控制具体的除霜过程,且固定的除霜时间和化霜周期的控制时间是在空调设计工况下确定的,而用户实际使用工况与设计工况不一样,因而会存在化霜时间过长、化霜周期过长、化霜不干净等问题。
53.另外,制冷空调器在特殊运行工况时会出现室内机换热器结霜的情况,如图3所
示,当傍晚期间,室外环境温度为24℃,室内环境温度为27℃时,用户开启制冷,流经室外机换热器的空气温度会低于流经室内机换热器的空气温度。此时室内机换热器上还有较大的湿负荷,由于室外机换热器在其初始段即可开始冷凝制冷剂,因此具有较高的冷凝效率,从而可以存储一定数量的制冷剂,导致较多的制冷剂滞留于室外机冷凝器内,使室内机蒸发器出现稍有缺液的状态。在机组冷却房间之前,由于室外机冷凝器中含有较多制冷剂,使室内机蒸发器在低于冰点状态下运行,出现室内机换热器冻结的情况,传统空调对上述情况缺少预防措施。
54.本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结霜影响参数;根据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以及,在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通过调整空调运行参数可以延长空调器进入化霜时间,预防空调结霜,根据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可以避免因运行温度不合适造成空调化霜长的问题,从而实现减少空调化霜时间和化霜周期。
55.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56.s41: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预设摄氏度所需的时间和每变频升降预设频率对应的温度变化量;
57.s42:在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预设摄氏度所需的时间和每变频升降预设频率对应的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小于预设阈值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
58.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是否接近除霜开始条件,如果接近结霜条件,通过调整压缩机频率和风机转速控制,防止空调结霜。
59.一些实施例中,在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包括:
60.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机管温调整空调的风机转速,如表1所示。
61.表1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机管温与风机转速对照表
[0062][0063][0064]
如表1所示,当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0.2摄氏度所需的时间的长短、每变频升降0.1hz的温度变化量的关系(a1=

t/0.2和a2=

f/0.1的关系量)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根据t
外环、
t
外管
的大小确定室内机降几个风档。
[0065]
需要说明的是,a1=

t/0.2、a2=

f/0.1中的分母数值定位0.2和0.1,本实例以1华氏温度为变化量,精准控制温度为例,实际控温差额可以是0.3、0.4、0.5、0.6等其他差额。本实例中以最新0.1hz变频空调为例,也可以是0.05hz、0.1、0.2、0.3等其他变频差额。本实例仅以0.2和0.1进行举例说明,不做限定。
[0066]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室外机管温与预设结霜温度的温差调整空调的风机转速。
[0067]
通过控制室外机管感温包温度趋近结霜温度的快慢调整室内机风档降档的数量,如果室外机感温包温度与预设结霜温度的变化量(a1=

t/0.2)差值比较大,则内机需要快速降多个风档来防止空调结霜;如果室外机感温包温度与预设结霜温度的变化量(a1=

t/0.2)的差值比较小,则内机可以快速降1个风档来防止空调结霜。
[0068]
本实施例可以控制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延缓进入结霜,尽管已经进入结霜其结霜量也相对传统空调结霜量大大减小,由于结霜量减少,所以其化霜时间和化霜周期就会减少,从而内机提供给本需制热的房间的冷空气较少,用户的舒适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0069]
为了延缓制冷空调器在特殊运行工况时会出现室内机换热器结霜或避免空调器在恶劣工况下重复结霜重复化霜的现象产生,本实例还提供一种通过同步控制内机风档的方法,如图5所示。在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0.2摄氏度所需的时间的长短、每变频升降0.1hz的温度变化量的关系(a1=

t/0.2和a2=

f/0.1的关系量)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跟t
外环-t
内环


t(22℃<t
外环
≤27℃且0℃<

t≤8℃),t
内管
和t
外管
的大小确定室外机降几个风档。
[0070]
通过控制室外机管感温包温度趋近结霜温度的快慢进行室内外风档降档的数量,如果室内机环境的变化量(a1=

t/0.2)比较小,则内机就要快速降多个风档来防止空调结霜;如果室外机感温包温度距离结霜温度的变化量(a1=

t/0.2)比较大,则内机就要快速降1个风档来防止空调结霜。上述方案可以控制空调器室内机换热器延缓进入结霜,从而保证了空调正常的恶劣环境的制冷运行,当空调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内环境温度逐渐降低,空调不再在这种温热的环境下制冷,空调即可退出防内机换热器结霜的逻辑,正常为用户提供制冷功能,很大程度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0071]
s43:建立环境变化参数与空调控制温度点之间关系的第二关系表,所述环境变化参数包括金融控制逻辑的时间、地理位置、环境温度和当前季节中的至少一种;
[0072]
s44:在首次空调运行时,根据第二关系表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
[0073]
通过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反馈的首次进入控制逻辑的时间、地理位置、温度、季节时间等来自动识别首次进入逻辑执行的关系表。后续空调再次运行时就会自动识别控制逻辑,避免逐条选择逻辑运行,从而大大节省了空调调温时间和能耗,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的舒适性。
[0074]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75]
对控制温度点进行修正,以使空调以修正后的温度点运行。
[0076]
对控制温度点进行修正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如表2所示,空调研发阶段将温度点a、b、c、d测试出来作为机器学习的训练数据,然后实际空调运行时,根据已经测试的温度点自动记录,假如本次是从c开始进入逻辑段,那下次就直接从c进入,而不是先识别a再识别c。
[0077]
表2机器学习训练数据表
[0078][0079]
[0080]
机器学习是根据前期温度变化率选取不同的温度进入点,进行逻辑控制,如上表所示的a\b\c\d,假如从c进入,由于c值可能距离目标值还有一定差距,温度始终在c+0.1和c-0.1范围内来回波动,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机器学习对这个值进行修正,然后将修正后的数值列入以前的c处,来替代c的数值。其他数值以此类推。
[0081]
传统的正常空调无论什么时间都是从逻辑的第一条进行跑,逐条识别。不会自动进入自己想要的逻辑段,本实施例中,机器学习可以自动识别逻辑段,并记录,下一次直接进入对应温度点进行控制,不再重复进行识别判断。
[0082]
s45:建立室内外环境温差、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预设摄氏度所需的时间、每变频升降预设频率对应的温度变化量与空调控制温度点之间关系的第一关系表;
[0083]
s46:根据第一关系表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
[0084]
由于空调器的化霜时间或化霜温度控制是在设计工况进行确定,所以对应同种空调并不适应于不同地理区域、不同使用环境、不同季节的使用。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能耗比较高、重复结霜、重复化霜等的情况。本实施例根据温度变化速度a1=

t/0.2,频率变化速度a2=

f/0.1之间的关系量,在不同工况测试两者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第一关系表,以实现对不同空调的差异化、自适应控制。
[0085]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室内房间温度每变化预设摄氏度所需的时间和每变频升降预设频率对应的温度变化量拟合二次方程二项式曲线;
[0086]
根据二次方程二项式曲线确定空调控制温度点,以使空调以温度点运行。
[0087]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控制通过自适应学习能够根据不同地理区域、不同使用环境、不同季节自适应节能控制进入化霜功能、化霜时间、化霜周期的控制;基于强化学习模糊控制空调运行温度点,实现延长空调器进入化霜时间、减短空调器化霜时间、减少空调器化霜周期。
[008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的功能结构图,该空调控制装置包括:
[0089]
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结霜影响参数;
[0090]
调整模块62,用于在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
[0091]
控制模块63,用于在空调结霜时,根据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以对空调进行化霜。
[0092]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结霜影响参数;调整模块在结霜影响参数满足接近结霜条件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控制模块在空调结霜时,根据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以对空调进行化霜,可以延长空调器进入化霜时间,预防空调结霜,根据结霜影响参数控制空调以对应温度点运行,可以避免因运行温度不合适造成空调化霜长的问题,从而实现减少空调化霜时间和化霜周期。
[009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
[0094]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95]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096]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0097]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
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009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0099]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0100]
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0101]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0102]
此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0103]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010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05]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0106]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