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39553发布日期:2022-12-06 20: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吸收侧/凝汽侧与冷却液体侧形成连续不间断的逆流换热,通过协同控制冷却液体的进出方向与吸收侧/凝汽侧的汽侧流动方向,实现汽侧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促使非凝性气体集聚在汽侧低压区处,通过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性气体连续排出,避免非凝性气体集聚产生的换热热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汽侧通过交替方式变换流体流道的流通截面积,使汽侧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3.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基于板式吸收器/板式冷凝器,包括换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换热壳体内至少将两个板式换热片连续叠放,形成板式吸收器/板式冷凝器的换热流道,换热流道为连续不间断流道;其中,换热流道包括交替布置的宽换热流道、窄换热流道;换热壳体设置有汽侧进入端、汽侧冷凝水排出端、冷却液体进入端、冷却液体排出端、非凝气体排出端;汽侧进入端与宽换热流道的入口端形成连通,汽侧冷凝水排出端与宽换热流道的出口端形成连通,汽侧的蒸汽流过宽换热流道;冷却液体进入端与窄换热流道的入口端形成连通,冷却液体排出端与窄换热流道的出口端形成连通,冷却液体流过窄换热流道;在宽换热流道内沿着汽侧的蒸汽流动方向形成高压区、低压区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的变化;非凝气体集聚在汽侧的低压区处,通过在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性气体连续排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宽换热流道至少包含形成依次连通的一个入口流道、中间流道、一个出口流道;中间流道与入口流道或/和出口流道不在同一平面内,形成高低起伏波浪式的流通截面;中间流道与入口流道或/和出口流道内的流道截面高度不等,形成截面积不等的流道,使汽侧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换热壳体内包括若干宽流道板片和若干窄流道板片,若干宽流道板片、若干窄流道板片交替排列,在宽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之间交替形成上述的宽换热流道、窄换热流道。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宽换热流道、窄换热流道的截面呈扁状,宽换热流道的截面宽度大于窄换热流道的截面宽度。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宽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由若干v形部连续构成的波浪状。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宽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之间设置有对二者形成支持且使二者之间形成宽窄换热流道的支持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持结构包括处于宽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之间以形成窄换热流道的窄支持结构,和处于宽
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之间以形成宽换热流道的宽支持结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窄支持结构为固定设置于窄流道板片v形部内的窄支持块;宽支持结构为固定设置于宽流道板片v形部内的宽支持块;窄支持块处于窄流道板v形部内的高度低于宽支持块处于宽流道板v形部内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方法及装置,基于在板式吸收器/冷凝器上,通过协同控制冷却侧流道的进出方向与汽侧流动方向,汽侧流体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不间断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促使非凝性气体集聚在汽侧低压区处,通过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性气体连续排出,避免非凝性气体集聚产生的换热热阻降低换热效率。与传统的壳管式吸收器/冷凝器换热管束间间断不连续相比,本发明换热流道连续不间断,通过控制冷却侧流体方向及汽侧流体方向,即可实现非凝性气体在低压区处聚集在线抽排,可完全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在换热面周围,形成无效热阻。形成无效热阻。形成无效热阻。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华 杨晨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河海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0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