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行程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4156发布日期:2022-11-12 03:4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行程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冷凝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行程冷凝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列管式冷凝器的筒体内设置口径较小数量较多的换热管用于冷媒的传输,通过筒体内折流板的用于蒸汽的传导,蒸汽与冷媒热交换进行冷凝操作。
3.现有的冷凝器的冷却水统一由端壳输入,同时传输至数量较多的换热管内,远离冷却水入口的换热管内可能会出现滞留或流动较缓的情况,均匀性不足,流畅性不足。
4.同时冷却水一次穿过换热管后直接排出,行程较短,与蒸汽接触时间较短,影响冷却水内温度的有效输出,会造成冷度的浪费,影响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行程冷凝器,通过设计新型的端壳,能够在端壳内形成多个换向区,两个端壳配合能够形成冷却水的大行程,提高冷却水的散冷时间和散冷效果,从而提高冷凝效率,同时冷却水在换热管传输面积与冷却水入口的截面面积差距较小,减少换热管内出现冷却水滞留或流动缓慢的情况,从而利于冷却水的均匀流畅的传输。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发明为一种大行程冷凝器,包括筒体、两个端壳、若干换热管和若干折流板,若干所述换热管通过若干折流板固定在筒体内;
8.所述端壳为圆柱状壳体,所述端壳内一端设有管板,所述端壳远离管板一端通过法兰和螺栓固定有后封板;
9.所述管板轴心处固定有支撑套,所述管板靠近端壳一表面呈环状开设有若干前定位槽,所述管板上的若干管口均匀分布在若干前定位槽分隔的区域内;
10.所述后封板一表面开设有若干与前定位槽相对的后定位槽,所述端壳内壁和支撑套周侧面均开设有若干与前定位槽和后定位槽连接的外定位槽且形成插接部;
11.两所述端壳内均通过插接部活动连接有若干隔板,两所述端壳分为前端壳和后端壳分别固定在筒体两端,所述换热管端部过盈设置或焊接固定在管口内;
12.所述前端壳内的若干隔板将前端壳分隔为进料区、出料区和若干前换向区,所述前端壳的后封板上分别设有与进料区和出料区连接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后端壳内的若干隔板将后端壳分为若干后换向区。
13.进一步地,两所述端壳上的支撑套之间设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与支撑套之间设有密封件。
14.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板轴心处设有贯通口,所述加固杆贯穿若干折流板上的贯通口且与折流板焊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套远离管板一端延伸至端壳外部且设有锥形管,所述后封板轴心处设有外凸部,所述锥形管和支撑套端部间隙设置在外凸部内。
16.进一步地,所述筒体顶部两端分别设有蒸汽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筒体一端底部设有冷凝水出口。
17.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入口上设有第一温度计和压力表,所述冷媒出口上设有第二温度计。
18.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两端底部均固定有支架,所述筒体顶部两端均固定有吊耳。
19.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一端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排污口和排空口,所述排污口位于筒体远离冷凝水出口的位置。
20.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两端的法兰、端壳两端的法兰和后封板的法兰上均设有密封槽。
2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通过设计新型的端壳,能够在端壳内形成多个换向区,两个端壳配合能够形成冷却水的大行程,提高冷却水的散冷时间和散冷效果,从而提高冷凝效率,同时冷却水在换热管传输面积与冷却水入口的截面面积差距较小,减少换热管内出现冷却水滞留或流动缓慢的情况,从而利于冷却水的均匀流畅的传输。
23.2、本发明通过在端壳内设置数量较多的用于挡板定位连接的插接部,利于端壳内挡板数量和位置的布置,从而对冷却水的行程长度调节,根据蒸汽或其余介质的温度对应调节行程长度,保证冷度的有效输出,提高冷凝效率。
24.3、本发明通过设计易拆除的后封板,利于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的安装和拆除,在行程长度变化后,可根据冷却水传输通道的截面面积对应更换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25.4、本发明通过加固杆的设置,在安装时可对端壳和后封板进行定位和预固定,利于端壳和后封板的更换,同时能够起到加固作用,提高整体冷凝器的稳定性和强度。
26.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大行程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端壳后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端壳前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端壳去除后封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3.1-筒体,2-端壳,3-换热管,4-折流板,5-隔板,6-加固杆,101-蒸汽入口,102-冷凝水出口,103-第一温度计,104-压力表,105-气体出口,106-支架,107-吊耳,108-排污口,109-排空口,110-密封槽,201-管板,202-后封板,203-支撑套,204-前定位槽,205-管口,206-外凸部,207-外定位槽,208-进料区,209-出料区,210-冷媒出口,211-冷媒入口,212-锥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大行程冷凝器,包括筒体1、两个端壳2、若干换热管3和若干折流板4,若干换热管3通过若干折流板4固定在筒体1内;
36.端壳2为圆柱状壳体,端壳2内一端设有管板201,端壳2远离管板201一端通过法兰和螺栓固定有后封板202;
37.管板201轴心处固定有支撑套203,管板201靠近端壳2一表面呈环状开设有若干前定位槽204,管板201上的若干管口205均匀分布在若干前定位槽204分隔的区域内;
38.后封板202一表面开设有若干与前定位槽204相对的后定位槽,端壳2内壁和支撑套203周侧面均开设有若干与前定位槽204和后定位槽连接的外定位槽207且形成插接部;
39.两端壳2内均通过插接部活动连接有若干隔板5,两端壳2分为前端壳和后端壳分别固定在筒体1两端,换热管3端部过盈设置或焊接固定在管口205内;
40.前端壳内的若干隔板5将前端壳分隔为进料区208、出料区209和若干前换向区,前端壳的后封板202上分别设有与进料区208和出料区209连接的冷媒入口211和冷媒出口210,后端壳内的若干隔板5将后端壳分为若干后换向区。
41.其中如图1所示,两端壳2上的支撑套203之间设有加固杆6,加固杆6与支撑套203之间设有密封件。
42.其中,折流板4轴心处设有贯通口,加固杆6贯穿若干折流板4上的贯通口且与折流板4焊接。
43.其中如图1-2和图4所示,支撑套203远离管板201一端延伸至端壳2外部且设有锥形管212,后封板202轴心处设有外凸部206,锥形管212和支撑套203端部间隙设置在外凸部206内。
44.其中如图1所示,筒体1顶部两端分别设有蒸汽入口101和气体出口105,筒体1一端底部设有冷凝水出口102。
45.其中如图1所示,蒸汽入口101上设有第一温度计103和压力表104,冷媒出口210上设有第二温度计。
46.其中如图1所示,筒体1两端底部均固定有支架106,筒体1顶部两端均固定有吊耳107。
47.其中如图1所示,筒体1一端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排污口108和排空口109,排污口108位于筒体1远离冷凝水出口102的位置。
48.其中如图2-4所示,筒体1两端的法兰、端壳2两端的法兰和后封板202的法兰上均设有密封槽110。
4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冷却水通过冷媒入口211排至前端壳内的进料区208内,通过连接进料区208的换热管3一端排至后端壳内的一个后换向区内,经过后换向区的折流后通过换热管3将冷却水排至前端壳内的前换向区(此前换向区为靠近进料区的一个)内,依次折流输送,蒸汽通过蒸汽入口导入,并通过折流板4的折流呈蛇状传输,由气体出口105排
出,蒸汽与冷却水热交换进行冷凝,冷凝水由冷凝水出口102排出。
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1.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