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1780发布日期:2022-10-04 23:2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输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风装置。


背景技术:

2.风机属于常见的家用电器,传统的风机吹出的气流与环境温度相同,比如,环境温度较高,通过风机吹出的气流的温度也比较高,难以满足用户通过风机来降温的目的,难以满足用户所需温度气流的需求,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风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风机难以满足用户所需温度气流的需求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风装置,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中具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6.电热模块,所述电热模块具有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在向所述电热模块输入第一方向的电流的情况下,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一侧吸热,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二侧放热;
7.风机,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开口吸入到所述第一腔室的气体经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一侧从所述第一开口输出;
8.第一温度调节模块,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中,且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邻近所述第二侧设置。
9.其中,所述输风装置还包括:
10.第二温度调节模块,所述第二温度调节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二温度调节模块邻近所述第一侧设置。
11.其中,所述第二温度调节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一侧之间。
12.其中,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隔热壁隔开,所述隔热壁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电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使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一侧位于第一腔室,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二侧位于第二腔室。
13.其中,所述壳体中具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的第三开口。
14.其中,所述输风装置还包括:
15.滤芯,所述滤芯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三腔室中,气流经所述滤芯流向所述第一腔室中。
16.其中,所述第二开口邻近所述第三腔室设置,所述滤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的部分处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
17.其中,所述第三腔室中具有流体,所述滤芯的部分位于所述流体中。
18.其中,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包括:
19.输送泵;
20.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三腔室中,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泵的入口连通;
21.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冷却模块邻近所述第二侧设置,所述冷却模块具有流道以及与所述流道连通的进口,所述冷却模块的进口与所述输送泵的出口连通。
22.其中,所述输送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中。
23.其中,所述冷却模块具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出口,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还包括:
24.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模块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腔室中或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25.其中,所述输风装置还包括:
26.相变体,所述相变体中具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体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中。
27.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包括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间隔分布。
28.其中,在向所述电热模块输入第二方向的电流的情况下,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一侧放热,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二侧吸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9.其中,所述输风装置还包括:
30.过滤器,从所述第二开口吸入的空气经所述过滤器过滤。
3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具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电热模块,所述电热模块具有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在向所述电热模块输入第一方向的电流的情况下,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一侧吸热,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二侧放热;风机,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开口吸入到所述第一腔室的气体经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一侧从所述第一开口输出;第一温度调节模块,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中,且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邻近所述第二侧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风装置中,通过向电热模块中输入第一方向电流,使得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一侧吸热,所述电热模块的第二侧放热,气体可以从第二开口进入第一腔室中,通过风机将第一腔室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开口输出,气体经过电热模块的第一侧时可以使得气体降温,通过第一温度调节模块可以吸收电热模块的第二侧的热量,以便于电热模块的第一侧吸热,使得经过第一侧的气体可以更好地降温,用户可以通过输风装置获得与环境不同温度的气流,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风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输风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输风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出风口的一个设置示意图。
36.附图标记
37.壳体10;
38.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3;
39.第一开口14;第二开口15;第三开口16;隔热壁17;出风口18;
40.电热模块20;第一侧21;第二侧22;
41.风机30;
42.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输送泵41;第一管体42;冷却模块43;
43.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
44.滤芯60;
45.相变体70;
46.过滤器80。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9.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所示,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风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5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风装置包括:壳体10、电热模块20、风机30和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其中,壳体10中具有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之间可以隔离开,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之间不连通,防止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之间的气流相互影响。壳体10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开口14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顶部,第二开口15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底部,使得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较好地隔离开。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和第一腔室11连通,外部的气体可以从第二开口15进入第一腔室11中,进入第一腔室11中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5流出。壳体10可以为塑料件或金属件,壳体10可以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制造,增强整体性和强度。
51.电热模块20可以具有第一侧21与第二侧22,第一侧21可以位于第一腔室11中,第二侧22可以位于第二腔室12中,在向电热模块20输入第一方向的电流的情况下,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可以吸热,第一侧21可以吸收气流中的热量,使得气流降温,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可以放热。风机30用于将从第二开口15吸入到第一腔室11的气体经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从第一开口14输出。风机30可以邻近第一开口14设置或者邻近第二开口15设置。风机30可以将周围环境中的气体通过第二开口15吸入第一腔室11中,并将吸入第一腔室11的气体从第一开口14输出,气流经过第一侧21,通过第一侧21的吸热使得气流降温,经过降温的气体从第一开口14输出,用户可以获得降低温度的风,获得的气流与周围环境温度不同。
52.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腔室12中,且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邻近第二侧22设置,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可以放热,通过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可以为第二侧22进行降温,以便于电热模块的第一侧21更好地吸热,保持第一侧21高的冷却效率,以保持第一侧21的低温,使得经过第一侧21的气体可以更好地降温,用户可以通过输风装置获得与环境不同温度的气流,满足用户的需求。风机30可以采用离心风机,也可以是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风机30中的风扇带动环境中的空气进入系统,空气气流通过电热模块的第一侧21降温。
53.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风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可以设置于第一腔室11中,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可以邻近第一侧21设置,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可以包括散热器,第一侧21与散热器进行热量的传递,通过第一侧21可以使得散热器降温,进而通过散热器可以使得经过散热器的气体降温,以便从第一开口14可以流出低于环境温度的气体。散热器可以由多组散热片构成,多组散热片可均匀排布设置,增加散热面积,有利于热量的传递,使得气体可以快速降温。
54.可选地,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可以位于第一开口14与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之间,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可以对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进行降温,以便气体经过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时降低气体的温度,增强温度调节的效果,使得从第一开口14流出的气体可以达到合适的温度。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4设置于壳体10的顶部,第二开口15设置于壳体10的底部,风机30可以设置于第一腔室11中,风机30可以位于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的上方,风机30的出风侧可以对应第一开口14设置,从第二开口15吸入到第一腔室11的气体经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或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通过风机30将气体从第一开口14输出。
5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通过隔热壁17隔开,隔热壁17上形成有安装孔,电热模块20可以设置于安装孔中,使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位于第一腔室11,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位于第二腔室12,通过隔热壁17可以减少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之间的热量传递。从第二开口15吸入到第一腔室11的气体可以经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从第一开口14输出,使得第一侧21可以对经过其的气体进行降温。电热模块20与安装孔的内侧壁之间可以设置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可以提高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之间的气体相互流动。电热模块20与安装孔的内侧壁之间可以设置隔热层,通过隔热层可以提高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之间的隔热效果,防止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之间的热量传递。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中可以具有第三腔室13,第三腔室13的侧壁上可以具有与第三腔室13连通的第三开口16。在第三腔室13中可以装有液体,比如水,第三开口16可以与第一腔室11连通,从第二开口15吸入到第一腔室11的气体可以经过第三开口16,可以通过气体带着第三腔室13中的液体挥发,通过液体的挥发可以使得气体降温,气体在经过第一侧21时可以通过第一侧21或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对气体继续进行降温。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输风装置还可以包括:滤芯60,滤芯60的部分可以位于第三腔室13中,滤芯60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16中,滤芯60的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腔室11中,以便于气流与滤芯60接触,气流经滤芯60流向第一腔室11中。在第三腔室13中可以装有液体,比如水,滤芯60的部分可以位于液体中,通过滤芯60可以吸收液体,气流经滤芯
60时可以带走滤芯60中的液体,通过液体的挥发使得气体降温,气体在经过第一侧21时可以使得气体继续降温。
59.可选地,第二开口15可以邻近第三腔室13设置,滤芯60位于第一腔室11中的部分可以处于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之间,以便从第二开口15进入第一腔室11中的气体可以有效接触滤芯60,使得气流经滤芯60时可以带走滤芯60中的液体,以便对气体进行降温。滤芯60还可以具有过滤功能,气流经过滤芯60时可以过滤出气流中的微尘杂质等。
60.可选地,第三腔室13中具有流体,流体可以为易挥发的液体,比如水,滤芯60的部分可以位于流体中。从第二开口15进入第一腔室11中的气体可以接触滤芯60中的液体,当环境中的气流通过滤芯60时,就会引起液体蒸发,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吸收热量,使得气流经滤芯60时可以带走滤芯60中的液体,以便对气体进行降温。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可以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可以由多组散热片构成,由于散热片是冷的,散热片上可能有一些凝结水,可以将水滴回第三腔室13中。
6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可以包括:输送泵41、第一管体42和冷却模块43,其中,第一管体42的一端可以伸入第三腔室13中,第一管体42的另一端与输送泵41的入口可以连通,第一管体42可以为塑料管或金属管。冷却模块43可以设置于第二腔室12中,冷却模块43可以邻近第二侧22设置,冷却模块43可以紧贴第二侧22设置,冷却模块43具有流道以及与流道连通的进口,冷却模块43的进口与输送泵41的出口连通。输送泵41可以通过第一管体42从第三腔室13中抽取流体(比如水),使得流体从冷却模块43的进口进入冷却模块43的流道中,通过流体可以对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进行降温,有利于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吸热,使得经过第一侧21的气体可以更好地降温。为了降低输送泵41的噪音,输送泵41可以安装在第三腔室13内。
62.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泵41可以设置于第二腔室12中,输送泵41可以设置于第二腔室12的内侧壁上,可以在输送泵41与第二腔室12的内侧壁支架你设置减振结构,减振结构可以为弹性层,通过减振结构可以减小输送泵41的振动,降低噪音。
63.可选地,冷却模块43可以具有与流道连通的出口,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还可以包括:第二管体,第二管体的一端可以与冷却模块43的出口连通,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伸入第三腔室13中或伸出至壳体10的外部,进入冷却模块43的流道中的流体可以通过第二管体流出冷却模块43,比如,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伸入第三腔室13中,使得冷却模块43的流道中的流体通过第二管体流出至第三腔室13中,使得流体可以在第三腔室13与冷却模块43之间通过输送泵41循环使用。
64.可选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可以包括风冷装置,风冷装置可以包括风扇,风扇可以邻近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设置,可以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来实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的温度调节,比如,可以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来对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进行降温,有利于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吸热。
65.可选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可以包括风冷装置,风冷装置可以包括风扇和散热片,散热片可以邻近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设置,散热片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可以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散热片来实现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的温度调节,比如,可以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散热片来对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进行降温,有利于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吸热。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输风装置还可以包括:相变体70,相变体70中
可以具有相变材料,相变体70可以设置于第三腔室13中,通过相变体70可以吸收第三腔室13中的热量,有利于第三腔室13中的流体降温,使得第三腔室13中的流体进入冷却模块43中时可以有效地对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进行降温,有利于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吸热,使得经过第一侧21的气体可以更好地降温。相变材料是可重复使用的相变材料,具有相变材料的相变体70可以放入冰箱降温,转变为固相。当用户需要低于环境温度的气流时,可以使用冰箱中低温的固相的相变材料,然后把相变体70放入第三腔室13的水中冷却水。相变材料可以使用水、乙二醇和盐等混合材料来实现最大的潜热容量和比热容,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选择。
6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0的第一开口14可以包括多个出风口18,出风口18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多个出风口18可以间隔分布,通过出风口18可以使得气体远距离地吹出。圆形出风口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气流湍流,有效地将气流温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距离(1m)以内。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向电热模块20输入第二方向的电流的情况下,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放热,电热模块20的第二侧22吸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当需要从第一开口14输出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气体时,可以向电热模块20输入第二方向的电流,使得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放热,以便通过电热模块20的第一侧21对气体进行加热,提高从第一开口14输出的气体的温度,可以实现输出暖风。在向电热模块20输入第二方向的电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温度调节模块40可以为第二侧22进行升温,以便于电热模块的第一侧21更好地放热,保持第一侧21高的加热效率,以保持第一侧21的高温,使得经过第一侧21的气体可以更好地升温,用户可以通过输风装置获得高于环境温度的气流,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气流的温度来选择向电热模块20输入的电流的方向。
6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3所示,输风装置还可以包括:过滤器80,从第二开口15吸入的空气可以经过滤器80过滤,可以防止微尘进入第一腔室11中。过滤器80可以包括过滤网,还可以包括其他具有过滤功能的过滤结构。过滤器80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底端邻近第二开口15的位置,过滤器80的具体设置位置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比如,过滤器80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15中;或者,过滤器80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外部,过滤器80的出口与第二开口15连通,可以防止冷凝下来的水堵塞过滤器,防止过滤器由于潮湿发霉。过滤器80设置于第一腔室11中,过滤器80的进口与第二开口15连通。通过风机30可以克服过滤器80产生的压降,将周围环境中的气体通过第二开口15吸入第一腔室11中,并将吸入第一腔室11的气体从第一开口14输出。
70.第三腔室13可以设置于第一腔室11的下方,第一腔室11的底壁可以作为第三腔室13的顶壁,可以在第三腔室13的顶壁上设置第三开口16,滤芯60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16中,滤芯60可以设置于第二温度调节模块50的下方。滤芯60可以位于壳体10的一侧,第三腔室13可以位于壳体10的另一侧。
7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