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生物质颗粒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5340发布日期:2022-12-17 11:4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生物质颗粒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颗粒取暖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生物质颗粒取暖炉。


背景技术:

2.生物质颗粒是指以农林加工的废弃物如木屑、秸秆、稻壳、树皮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预处理和加工,将其固化成形为高密度的颗粒燃料。生物质燃料的用途:成型后的颗粒燃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能源,它可代替木柴、原煤、燃油、液化气等,广泛用于取暖、生活炉灶、热水锅炉、工业锅炉、生物质发电厂等,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就是指以生物质颗粒为燃料的取暖设备。
3.目前的生物质颗粒取暖炉不能监测生物质颗粒燃烧的情况,导致不能充分的燃烧生物质颗粒并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同时没有设置储料和送料结构,每次加料需要打开炉体,加料不方便,实际实用性较低,不利于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生物质颗粒取暖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智能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包括取暖炉本体、燃烧腔室组件和暖风通道,其中,
7.暖风通道设置于取暖炉本体内,用于导流暖风;
8.燃烧腔室组件设置于暖风通道内,供生物质颗粒装载燃烧;
9.还包括:
10.氧气传感器,其设置于燃烧腔室组件的排烟通道内,用于监测烟气中氧气余量比;
11.风门组件,其设置于燃烧腔室组件的进风通道内,用于调节进风量;
12.送风组件,其设置于暖风通道内,配合暖风通道,用于输送暖风;
13.储送料组件,其设置于取暖炉本体上,用于供料给燃烧腔室组件;
14.控制器组件,其设置于取暖炉本体外表面,用于接收氧气传感器信号和控制风门组件、送风组件以及储送料组件运行。
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6.进一步的,所述取暖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角,所述取暖炉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隔热板,避免发热造成建筑地面损伤,避免取暖炉本体的表面升温烫手。
17.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腔室组件的外表面固定有导热翅片,导热翅片位于暖风通道内,所述暖风通道的出风口出设置有导风栅格,所述送风组件的进风端设置有滤网,滤网位于暖风通道的进风口出。
18.进一步的,所述风门组件包括步进电机和风门板,步进电机固定在燃烧腔室组件的进风通道外表面,风门板位于燃烧腔室组件的进风通道内,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在风门板上,方便控制风门板打开的倾斜角度,进而间接控制燃烧腔室组件的进风通道的进风
量。
19.进一步的,所述储送料组件包括储料仓、导料管道和下料控制阀,导料管道连通储料仓的下端,下料控制阀设置在导料管道上,所述储料仓的一端延伸至暖风通道内,储料仓的另一端设置右位于取暖炉本体外部的加料口,所述储料仓的下端呈漏斗形状,所述下料控制阀的数量为两个,储料仓内的生物质颗粒燃料能借助暖风通道内的热量保持在干燥状态,利于后续送料燃烧,同时两个下料控制阀中的导料管道形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中转空间,避免烟气从暖风通道窜入储料仓。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氧气传感器、风门组件、送风组件、储送料组件和控制器组件等部件,通过送风组件和暖风通道配合,抽入的空气经燃烧腔室组件表面被加热后送出,供室内取暖,通过氧气传感器,风门组件与控制器组件配合,监测燃烧腔室组件排烟管中烟气中的氧气余量比例,进而判断燃烧腔室内生物质颗粒的燃烧情况,控制燃烧腔室组件进气管中风门组件的保持合适的开度,使生物质颗粒充分的燃烧,进而充分的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取暖,同时通过储送料组件的设置,方便加料操作,提高了实用性,智能控制,利于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生物质颗粒取暖炉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另一视角的结构剖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7.1、取暖炉本体;2、燃烧腔室组件;3、控制器组件;4、氧气传感器;5、风门组件;6、暖风通道;7、送风组件;8、储送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30.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31.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32.请参阅图1-4,一种智能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包括取暖炉本体1、燃烧腔室组件2和暖风通道6,其中,
33.暖风通道6设置于取暖炉本体1内,用于导流暖风;
34.燃烧腔室组件2设置于暖风通道6内,供生物质颗粒装载燃烧;
35.还包括:
36.氧气传感器4,其设置于燃烧腔室组件2的排烟通道内,用于监测烟气中氧气余量比;
37.风门组件5,其设置于燃烧腔室组件2的进风通道内,用于调节进风量;
38.送风组件7,其设置于暖风通道6内,配合暖风通道6,用于输送暖风,送风组件7为风机;
39.储送料组件8,其设置于取暖炉本体1上,用于供料给燃烧腔室组件2;
40.控制器组件3,其设置于取暖炉本体1外表面,用于接收氧气传感器4信号和控制风门组件5、送风组件7以及储送料组件8运行。
41.在使用时,生物质颗粒燃料置于燃烧腔室组件2进行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燃烧腔室组件2发热,控制器组件3控制送风组件7工作,抽入空气至暖风通道6内,空气被燃烧腔室组件2加热后吹出,供室内取暖,氧气传感器4检测燃烧腔室组件2排烟管道中烟气的氧气含量,生成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组件3,当烟气的氧气含量高时,控制器组件3调整燃烧腔室组件2的进风通道内的风门组件5的倾斜打开程度,使得风门组件5倾斜打程度变大,使得更多的空气能进入燃烧腔室组件2内,让生物质颗粒燃料充分燃烧,在需要添加生物质颗粒燃料,通过储送料组件8进行储料和送料,智能控制,利于推广和使用。
42.请参阅图1-2,取暖炉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角,取暖炉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隔热板,支撑角将取暖炉本体1底部抬起,避免取暖炉本体1表面热量影响建筑底板使用寿命,隔热板避免取暖炉本体1表面导热烫手,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43.请参阅图3-4,燃烧腔室组件2的外表面固定有导热翅片,导热翅片位于暖风通道6内,暖风通道6的出风口出设置有导风栅格,送风组件7的进风端设置有滤网,滤网位于暖风通道6的进风口出,滤网用于过滤进入暖风通道6的空气,拦截控制器空气中的灰尘等颗粒杂质,导风栅格内的栅板可以转动,进而改变送出暖风的风向,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可靠和便捷性。
44.请参阅图3,风门组件5包括步进电机和风门板,步进电机固定在燃烧腔室组件2的进风通道外表面,风门板位于燃烧腔室组件2的进风通道内,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在风门板上,通过控制器组件3控制步进电机带动风门板转动,能方便的改变燃烧腔室组件2的进风通道内风门板的倾斜打开程度,进而影响燃烧腔室组件2的进风通道的进风量,控制方便简单。
45.请参阅图3-4,储送料组件8包括储料仓、导料管道和下料控制阀,导料管道连通储料仓的下端,下料控制阀设置在导料管道上,储料仓的一端延伸至暖风通道6内,储料仓的另一端设置右位于取暖炉本体1外部的加料口,储料仓的下端呈漏斗形状,下料控制阀的数
量为两个,通过加料口可以向储料仓添加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存储,储料仓同时借助暖风通道6内的热量,可以对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导热干燥,使其保持在干燥温度,通过控制器组件3控制上方的下料控制阀先打开,生物质颗粒燃料滑入两个下料控制阀之间的临时停留空间,控制器组件3再控制关闭上方的下料控制阀并同时控打开下方的下料控制阀,使得临时停留空间中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滑入燃烧腔室组件2,避免了烟气窜入储料仓,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46.该文中出现的控制器组件3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