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网组件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4318发布日期:2022-12-10 04:1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过滤网组件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过滤网组件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2.目前基站空调在后板及左右侧板均设计进风框,以实现进/出风的冷热循环从而达到制冷/制热的目的,为了不进入污物杂质,确保进风的相对纯净,通常在进风框处安装过滤网组件,过滤掉进风时携带的污物杂质。同时为了让过滤网组件保持较好的过滤效果及外观视觉效果,过滤网组件需要经常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因此能否方便的拆装过滤网就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网均采用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拆装复杂,造成清洗过程困难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网组件及空调机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滤网不方便拆卸而造成清洗困难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网组件,包括:
5.边框;
6.卡接支架,所述卡接支架设置于所述边框上,且所述卡接支架上设置有卡接部;
7.按压支架,所述按压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卡接支架上,且所述按压支架具有使得卡接部突出所述边框而与预设结构进行卡接的扣紧状态和使所述卡接部缩入所述边框而与所述预设结构脱离的可拆卸状态。
8.所述卡接支架的截面为u形,且所述卡接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悬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连接于所述边框上,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悬臂上,所述按压支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悬臂进行移动。
9.所述第二悬臂上向远离所述第一悬臂的方向突出形成所述卡接部。
10.所述卡接支架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悬臂上,所述调节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按压支架通过所述通孔带动所述调节件及所述第二悬臂进行移动。
11.所述按压支架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卡接支架内,所述调节件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上,且所述调节杆能够带动所述调节件进行移动。
12.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方向,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第二悬臂,且在所述扣紧状态时,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凸起卡接配合,在所述可拆卸状态时,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凸起卡接配合。
13.所述按压支架的截面为u形,且所述按压支架还包括第三连接臂和第四悬臂,所述调节杆、所述第三连接臂和所述第四悬臂依次连接,所述第四悬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上。
14.所述过滤网组件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三连接臂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能够使所述调节杆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凸起向所述通孔移
动。
15.所述过滤网组件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卡接支架和所述按压支架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能够使所述卡接部由所述可拆卸状态向所述扣紧状态切换。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过滤网组件。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网组件及空调机组,通过设置卡接支架和按压支架的配合,在保证过滤网可靠固定的前提下,有效的简化了对过滤网的预设结构,制作工艺简单,可便捷的实现过滤网的拆卸及安装,同时避免直接拨动卡接部而造成卡接部发生磨损导致卡扣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支架和按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支架和按压支架的扣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支架和按压支架的可拆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例:1、边框;2、卡接支架;21、卡接部;3、按压支架;22、第一悬臂;23、第一连接臂;24、第二悬臂;25、调节件;26、通孔;31、调节杆;32、第一凸起;33、第二凸起;34、第三连接臂;35、第四悬臂;4、复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网组件,包括:边框1;卡接支架2,所述卡接支架2设置于所述边框1上,且所述卡接支架2上设置有卡接部21;按压支架3,所述按压支架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卡接支架2上,且所述按压支架3具有使得卡接部21突出所述边框1而与预设结构进行卡接的扣紧状态和使所述卡接部21缩入所述边框1而与所述预设结构脱离的可拆卸状态。通过设置卡接支架2和按压支架3的配合,在保证过滤网可靠固定的前提下,有效的简化了对过滤网的预设结构,制作工艺简单,可便捷的实现过滤网的拆卸及安装,同时避免直接拨动卡接部21而造成卡接部21发生磨损导致卡扣效果不佳的问题。
25.在固定过滤网时,将过滤网放置在预设位置,并使其边框1能够与相邻的预设结构进行抵接,然后调整按压支架3以使卡接部21切换至扣紧状态,此时卡接部21突出边框1,并与该预设结构进行卡接,完成过滤网的固定,而在需要拆卸过滤网时,再次调整按压支架3以使卡接部21切换至可拆卸状态,此时卡接部21缩入边框1内,从而与预设结构脱离,过滤网可以直接取下,完成过滤网的拆卸。
26.优选的,在调整按压支架3时是通过对按压支架3的按压和/或提拔来实现卡接部21在扣紧状态和可拆卸状态之间切换的。如,当向下按压按压支架3时,卡接部21由扣紧状态向可拆卸状态切换,而当向上提拔按压支架3时,卡接部21由可拆卸状态向扣紧状态切换。
27.所述卡接支架2的截面为u形,且所述卡接支架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悬臂22、第一连接臂23和第二悬臂24,所述第一悬臂22连接于所述边框1上,所述卡接部21设置于所述第二悬臂24上,所述按压支架3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悬臂24进行移动。也即第二悬臂24实际上处
于悬挂状态,按压支架3能够利用第一悬臂22与第一连接臂23之间的形变、第二悬臂24与第一连接臂23之间的形变、第二悬臂24的自身形变中的一种或几种来实现卡接部21的移动。
28.所述第二悬臂24上向远离所述第一悬臂22的方向突出形成所述卡接部21。也即使卡接部21与第二悬臂24一体成型,尽可能的增加卡接部21的耐磨程度,从而提高卡接支架2的可靠性。
29.所述卡接支架2还包括调节件25,所述调节件25连接于所述第二悬臂24上,所述调节件25上开设有通孔26,所述按压支架3通过所述通孔26带动所述调节件25及所述第二悬臂24进行移动。利用通孔26与按压支架3进行连接,即保证第二悬臂24的结构可靠性以增加卡接强度,还能够方便按压支架3与第二悬臂24之间的连接。
30.所述按压支架3包括调节杆31,所述调节杆3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卡接支架2内,所述调节件25通过所述通孔26套设于所述调节杆31上,且所述调节杆31能够带动所述调节件25进行移动。使用者可以直接调节调节杆31的位置以达到调节卡接部21位置的目的。由于调节件25通过通孔26套设于调节杆31上,此时调节件25的移动能够按照预设路径传递至调节件25上,从而带动第二悬臂24的移动。
31.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臂23的方向,所述调节杆3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2和第二凸起33,所述第一凸起32朝向所述第一悬臂22,所述第二凸起33朝向所述第二悬臂24,且在所述扣紧状态时,所述通孔26与所述第二凸起33卡接配合,在所述可拆卸状态时,所述通孔26与所述第一凸起32卡接配合。利用不同方向的凸起,使得调节杆31移动时,第一凸起32和第二凸起33能够依次经过调节件25上的通孔26,从而将调节件25向不同的方向进行带动,从而实现卡接部21与预设结构的卡接或脱开。同时也避免调节件25由第一凸起32处脱出而影响过滤网组件的使用。
32.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32和所述第二凸起33均通过调节杆31的折弯形成,避免第一凸起32或第二凸起33的尺寸过大而造成无法通过通孔26的问题。
33.所述按压支架3的截面为u形,且所述按压支架3还包括第三连接臂34和第四悬臂35,所述调节杆31、所述第三连接臂34和所述第四悬臂35依次连接,所述第四悬臂35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22上。也即调节杆31为悬挂设置,使用者在调整按压支架3时,可以利用调节杆31与第三连接臂34之间的形变、第四悬臂35与第三连接臂34之间的形变、调节杆31的自身形变中的一种或几种实现带动调节件25的移动,最终实现卡接部21的移动。
34.所述过滤网组件还包括复位机构4,所述复位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3和所述第三连接臂34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4能够使所述调节杆31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凸起32向所述通孔26移动。利用复位机构4给予调节杆31向卡接支架2的开口方向移动的力,在需要拆卸过滤网时,用户可以按压调节杆31,从而将调节杆31向卡接支架2的内部挤压以使第一凸起32滑动到与通孔26配合的位置,由于第一凸起32朝向第一悬臂22,且第一凸起32的斜度会使第二悬臂24(调节杆31)向第一悬臂22方向移动,此时第二悬臂24进行复位,此时卡接部21由预设结构处脱出,同时调节件25与第二凸起33产生卡接而使得第二凸起33无法滑入通孔26处,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临界状态;而当需要安装过滤网时,用户继续按压调节杆31,从而将前述的临界状态打破,在复位机构4的作用力下,第二凸起33滑动至通孔26处,第二凸起33的斜度将卡接部21挤压到预设结构的下方,从而完成卡接。
35.所述过滤网组件还包括复位机构4,所述复位机构4设置于所述卡接支架2和所述
按压支架3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4能够使所述卡接部21由所述可拆卸状态向所述扣紧状态切换。
36.优选的,复位机构4包括弹簧。
37.使用者在固定过滤网时,通过挤压按压支架3实现卡接部21与预设结构之间的卡接固定,当使用者按压后,弹簧被挤压,同时第二凸起33的斜度使得第二悬臂24带动卡接部21向预设结构的下方移动,从而完成卡接部21与预设结构之间的卡接,由于弹簧积蓄的弹力使得第二凸起33能够可靠的与通孔26卡接,从而保证过滤网的固定可靠;
38.使用者在拆卸过滤网时,通过继续挤压按压支架3实现卡接部21与预设结构之间的脱开,当使用者按压后,弹簧再次被压缩,调节杆31被迫向内移动,由于第一凸起32的斜度,使得第二悬臂24带动卡接部21向第一悬臂22方向移动,从而使卡接部21由预设结构的下方脱出,从而完成卡接部21与预设结构之间的脱开,方便将过滤网组件取下。
3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过滤网组件。
40.以将过滤网组件在空调机组的左侧板上拆装为例:
41.左侧板上开设有用于与卡接部21相配合的缺口;
42.首先将过滤网组件一边的插销插入左侧板一边对应的缺口处,然后将过滤网组件卡接支架2按压进左侧板的另一边缺口处,同时将按压支架3向下推动(此时按压支架3与卡扣支架之间的弹簧处于压缩的状态),并且按压支架3第二凸起33的斜度会挤压卡扣支架,将卡扣支架往左侧板缺口处推进,卡扣支架中卡接部21就卡在左侧板缺口处(由于弹簧的作用卡扣支架会稳定的卡在左侧板缺口处),当需要取下过滤网组件时,将按压支架3继续往下按压,由于按压支架3上另一侧相反的坡度会挤压卡扣支架并带动其向离开左侧板缺口处的方向移动,此时就由扣紧状态变为可拆卸状态,过滤网组件即可方便的取下来。
4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