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3119发布日期:2022-12-21 03: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和吸附转轮(150),所述壳体(110)形成有风道(111),所述吸附转轮(15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且与所述风道(111)对应;所述吸附转轮(150)具有第一吸附区(151)和第二吸附区(153),且第二吸附区(153)域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区(151)域的外周缘,所述第一吸附区(151)中设置有第一填料(155),所述第二吸附区(153)中设置有第二填料(157);在所述干式空气处理模块运行时,所述第一填料(155)可对经过空气的水分进行处理,以实现对经过空气加湿或除湿,所述第二填料(157)可吸附经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实现对经过空气的净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155)和所述第二填料(157)中一个为亲水性沸石,另一个为疏水性沸石,所述空气经过亲水性沸石时,所述亲水性沸石可对经过的空气加湿或去湿,所述空气经过疏水性沸石时,所述疏水性沸石可吸附经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加热模块(171)、第一风机(173)和第二风机(175);所述风道(111)包括第一风道(113)和第二风道(115),且所述第一风道(113)和所述第二风道(115)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110)外部连通;所述吸附转轮(150)具有第一风道(113)对应的第一区域(159)和与所述第二风道(115)对应的第二区域(161),且所述第一区域(159)和所述第二区域(161)均对应有部分所述第一吸附区(151)和所述第二吸附区(153);所述第一风机(173)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113),所述第二风机(175)和所述加热模块(171)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115);所述第一风机(173)运行可使空气由所述第一风道(113)流入壳体(110)并经所述第一区域(159)吸湿和吸附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后流出所述壳体(110);第二风机(175)运行可使空气由所述第二风道(115)流入所述壳体(110),并经所述加热模块(171)后流经所述第二区域(161)脱湿和脱附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物后流出所述壳体(1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转轮还具有第三区域(163),所述第三区域(163)具有部分所述第一吸附区和部分所述第二吸附区,所述第一区域(159)、所述第二区域(161)和所述第三区域(163)均扇形排布;所述壳体(110)还具有第三风道(117),所述第三风道(117)与所述第三区域(163)对应,且与所述第二风道(115)连通;第二风机(175)运行可使空气由所述第三风道(117)流入所述壳体(110),并经所述第三区域(163)预加热后流入所述第二风道(115),再经所述加热模块(171)后流经所述第二区域(161)脱湿和脱附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物后流出所述壳体(110)。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13)包括吸附进风风道(119)、第一出风风道(121)和第二出风风道(123);所述吸附进风风道(119)位于所述吸附转轮(15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区域(159)的所述第一吸附区(151)和所述第二吸附区(153)均对应连通,所述第一风机(173)设置于所
述吸附进风风道(119),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3)均设置于所述吸附转轮(150)的另一侧,且均于所述壳体(110)外部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与所述第一吸附区(151)域对应,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3)与所述第二吸附区(153)域对应,在所述第一风机(173)运行时,第一风机(173)可通过所述吸附进风风道(119)吸入空气,并使部分空气经过所述第一区域(159)的所述第一吸附区(151)和部分经过所述第二吸附区(153),并分别由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3)排出壳体(110);所述第二风道(115)包括脱附进风风道(125)和第三出风风道(127)和第四出风风道(129),所述脱附进风风道(125)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16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区域(161)的所述第一吸附区(151)和所述第二吸附区(153)均对应,所述第三出风风道(127)和所述第四出风风道(129)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161)的另一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161)的所述第一吸附区(151)和所述第二吸附区(153)对应,所述加热模块(171)设置于所述脱附进风风道(125),所述第二风机(175)运行,可使空气依次流经脱附进风风道(125)和加热模块(171),再分别经过第二区域(161)的所述第一吸附区(151)和所述第二吸附区(153)后再分别流入对应的第三风道(117)和第四风道(111),再经所述第三出风风道(127)和所述第四出风风道(129)流出壳体(1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155)为亲水性沸石,所述第二填料(157)为疏水性沸石;所述干式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阀板(131)和第二阀板(133),所述壳体(110)上还设置有第一旁通风道(135)和第二旁通风道(137);所述第一旁通风道(135)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连通,所述第二旁通风道(137)与所述第三出风风道(127)连通;所述第一阀板(131)设置于第一出风风道(121)内,所述第二阀板(133)设置在所述第二旁通风道(137)内;所述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在加湿模式下,所述第一阀板(131)可打开所述第一旁通风道(135),关闭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所述第二阀板(133)可打开所述第二旁通风道(137),关闭所述第三出风风道(127);所述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在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阀板(131)可关闭所述第一旁通风道(135),打开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所述第二阀板(133)可打开所述第三出风风道(127),关闭所述第二旁通风道(13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显热换热器(177),所述第一显热换热器(177)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3)。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155)为亲水性沸石,所述第二填料(157)为疏水性沸石;所述干式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阀板(139)和第四阀板(141),所述壳体(110)上还设置有第三旁通风道(144)和第四旁通风道(145);所述第三旁通风道(144)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3)连通,所述第四旁通风道(145)与所述第四出风风道(129)连通;所述第三出风风道(127)和所述第四出风风道(129)之间设置有连通口(147);
所述第三阀板(139)设置第三旁通风道(144),所述第四阀板(141)设置在所述连通口(147);所述干式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显热换热器(179)和第四显热换热器(181);所述第三显热换热器(179)设置于第一出风风道(121)、第二出风风道(123)和所述第三旁通风道(144),且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通过所述第三显热换热器(179)连通;所述第三显热换热器(179)设置于所述脱附进风风道(125)和第四旁通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五阀板(183),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3)之间设置有通气口(149),所述第五阀板(183)设置于所述通气口(149)。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干式空气处理模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干式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和吸附转轮,壳体形成有风道,吸附转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与风道对应。吸附转轮具有第一吸附区和第二吸附区,且第二吸附区域位于第一吸附区域的外周缘,第一吸附区中设置有第一填料,第二吸附区中设置有第二填料。在空气处理模块运行时,第一填料可对经过空气的水分进行处理,以实现对经过空气加湿或除湿,第二填料可吸附经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实现对经过空气的净化。以实现对经过空气的净化。以实现对经过空气的净化。


技术研发人员:夏维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1
技术公布日:2022/12/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