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0583发布日期:2023-03-24 18:0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灶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


背景技术:

2.电热灶是电阻丝通电后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热灶通过接触锅具导热,从而使锅变热,从而可以进行炒菜、煮饭等多种烹饪方式。
3.现有的家用电热灶是可移动的,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滑动导致摔坏,同时在移动过程中容易被磕碰,导致外壳或面板损坏,影响使用。
4.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来解决上述背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外部设置有报警机构;
7.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面安装有防滑垫,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内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部安装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内部设置有电热灶本体,所述保护壳上端外部套接有防护盖;
8.通过支架将保护壳与底座连接固定,底座对装置上部稳定支撑,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平台上,防滑垫与台面贴合,有防止滑动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滑动,导致电热灶本体跌落,由于电热灶本体工作时内部温度较高,通过散热风扇对电热灶本体底部吹风散热,从而延长其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电热灶本体安装于保护壳内部,保护壳采用强度材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支撑和外部防护,避免被磕碰损坏,减震垫贴合于电热灶本体外部,当碰撞跌落时,减震垫对电热灶本体减震缓冲保护,防止电热灶本体内部零件损坏,不使用时,将防护盖套接于保护壳外部,将电热灶本体保护在内部,对其进行防水防尘保护,同时防止在移动搬运时,电热灶本体上表面被压坏或磕损,本结构能对电热灶本体有效防磕碰,防摔保护以及散热保护。
9.所述报警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安装有阻尼转杆,所述阻尼转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有警报器,所述支撑柱下端安装有plc控制器。
10.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头对电热灶本体的加热进测温,将温度数据传输至plc控制器内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加热温度进行监控,一般电热灶炒菜温度在160摄氏度左右,当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时,炒菜容易糊,而食用油的燃点在215—257摄氏度,通过plc控制器可以设定报警温度,当电热灶本体加热盘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时,plc控制器使警报器响起,提醒操作人员注意电热灶本体的加热温度,当电热灶本体加热盘温度超过200度
时,plc控制器会对电热灶本体断电控制,防止电热灶本体温度过高发生火灾,本机构通过对电热灶本体温度监控和警报控制,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火灾,同时避免操作人员在炒菜或煮饭过程中离开,导致的饭锅持续干烧,通过警报器报警可以提醒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对电热灶本体过热断电,从而避免火灾发生,对电热灶本体的使用进行安全防护。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于底座内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电热灶本体上部侧面。
12.通过底座使支撑柱保持固定,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电热灶本体上部侧面,便于对电热灶本体的加热盘测温。
13.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固定连接于底座上表面,所述plc控制器与电热灶本体电性连接。
14.通过plc控制器对红外测温传感器温度信号进行监测控制,当达到设定阈值时,会控制电热灶本体关闭,避免炒锅温度过高导致起火,保证电热灶本体使用安全。
15.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固定连接于支架的中部,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保护壳的底部。
16.散热风扇固定连接于支架的中部,便于支架两端空气流通,从而使散热风扇对电热灶本体底部散热降温。
17.优选的,所述电热灶本体设置于保护壳内部,所述减震垫套接于电热灶本体四周外部。
18.电热灶本体安装于保护壳内部,保护壳采用强度材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外部防护,避免被磕碰损坏,减震垫贴合于电热灶本体外部,当碰撞跌落时,减震垫对电热灶本体减震缓冲保护,防止电热灶本体内部零件损坏。
19.优选的,所述保护壳四周设置有圆角,所述防护盖设置于电热灶本体上部。
20.保护壳四周设置有圆角,避免操作人员被设备的拐角划伤后磕伤,将防护盖套接于保护壳外部,将电热灶本体保护在内部,对其进行防水防尘保护,同时防止移动搬运时,电热灶本体上表面被压坏或磕损。
21.优选的,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检测头朝向电热灶本体加热盘表面,所述plc控制器表面安装有数字显示屏。
22.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检测头朝向电热灶本体加热盘表面,便于温度监测,红外测温传感器类似于工业测温枪的测温头,其内部线路连接为现有公知技术,plc控制器表面安装有数字显示屏,便于对红外测温传感器监测温度进行显示,有利于辅助电热灶本体操作使用,plc控制器内部线路连接为现有公知技术,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1、该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通过支架将保护壳与底座连接固定,底座对装置上部稳定支撑,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平台上,防滑垫与台面贴合,有防止滑动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滑动,导致电热灶本体跌落,由于电热灶本体工作时内部温度较高,通过散热风扇对电热灶本体底部吹风散热,从而延长其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电热灶本体安装于保护壳内部,保护壳采用强度材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支撑和外部防护,避免被磕碰损坏,减震垫贴合于电热灶本体外部,当碰撞跌落时,减震垫对电热灶本体减震缓冲保护,防止电热灶本体内部
零件损坏,不使用时,将防护盖套接于保护壳外部,将电热灶本体保护在内部,对其进行防水防尘保护,同时防止在移动搬运时,电热灶本体上表面被压坏或磕损,本结构能对电热灶本体有效防磕碰,防摔保护以及散热保护。
25.2、该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头对电热灶本体的加热进测温,将温度数据传输至plc控制器内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加热温度进行监控,一般电热灶炒菜温度在160摄氏度左右,当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时,炒菜容易糊,而食用油的燃点在215—257摄氏度,通过plc控制器可以设定报警温度,当电热灶本体加热盘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时,plc控制器使警报器响起,提醒操作人员注意电热灶本体的加热温度,当电热灶本体加热盘温度超过200度时,plc控制器会对电热灶本体断电控制,防止电热灶本体温度过高发生火灾,本机构通过对电热灶本体温度监控和警报控制,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火灾,同时避免操作人员在炒菜或煮饭过程中离开,导致的饭锅持续干烧,通过警报器报警可以提醒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对电热灶本体过热断电,从而避免火灾发生,对电热灶本体的使用进行安全防护。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垫安装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底部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防护机构;2、报警机构;101、底座;102、防滑垫;103、支架;104、散热风扇;105、保护壳;106、减震垫;107、电热灶本体;108、防护盖;201、支撑柱;202、阻尼转杆;203、红外测温传感器;204、警报器;205、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4。
33.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热灶,包括防护机构1,防护机构1外部设置有报警机构2;
34.防护机构1包括底座101,底座101底面安装有防滑垫102,底座10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103,支架103内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104,支架103上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壳105,保护壳105内部安装有减震垫106,减震垫106内部设置有电热灶本体107,保护壳105上端外部套接有防护盖108;
35.通过支架103将保护壳105与底座101连接固定,底座101对装置上部稳定支撑,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平台上,防滑垫102与台面贴合,有防止滑动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滑动,导致电热灶本体107跌落,由于电热灶本体107工作时内部温度较高,通过散热风扇104对电热灶本体107底部吹风散热,从而延长其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电热灶本体107安装于保护壳105内部,保护壳105采用强度材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107支撑和外部防护,避免被磕
碰损坏,减震垫106贴合于电热灶本体107外部,当碰撞跌落时,减震垫106对电热灶本体107减震缓冲保护,防止电热灶本体107内部零件损坏,不使用时,将防护盖108套接于保护壳105外部,将电热灶本体107保护在内部,对其进行防水防尘保护,同时防止在移动搬运时,电热灶本体107上表面被压坏或磕损,本结构能对电热灶本体107有效防磕碰,防摔保护以及散热保护。
36.报警机构2包括支撑柱201,支撑柱201上端安装有阻尼转杆202,阻尼转杆202外部固定连接有红外测温传感器203,支撑柱201顶部固定连接有警报器204,支撑柱201下端安装有plc控制器205。
37.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203的检测头对电热灶本体107的加热进测温,将温度数据传输至plc控制器205内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107加热温度进行监控,一般电热灶炒菜温度在160摄氏度左右,当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时,炒菜容易糊,而食用油的燃点在215—257摄氏度,通过plc控制器205可以设定报警温度,当电热灶本体107加热盘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时,plc控制器205使警报器204响起,提醒操作人员注意电热灶本体107的加热温度,当电热灶本体107加热盘温度超过200度时,plc控制器205会对电热灶本体107断电控制,防止电热灶本体107温度过高发生火灾,本机构通过对电热灶本体107温度监控和警报控制,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火灾,同时避免操作人员在炒菜或煮饭过程中离开,导致的饭锅持续干烧,通过警报器204报警可以提醒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205对电热灶本体107过热断电,从而避免火灾发生,对电热灶本体107的使用进行安全防护。
38.支撑柱201底部固定连接于底座101内部,红外测温传感器203设置于电热灶本体107上部侧面。
39.通过底座101使支撑柱201保持固定,红外测温传感器203设置于电热灶本体107上部侧面,便于对电热灶本体107的加热盘测温。
40.plc控制器205固定连接于底座101上表面,plc控制器205与电热灶本体107电性连接。
41.通过plc控制器205对红外测温传感器203温度信号进行监测控制,当达到设定阈值时,会控制电热灶本体107关闭,避免炒锅温度过高导致起火,保证电热灶本体107使用安全。
42.散热风扇104固定连接于支架103的中部,散热风扇104设置于保护壳105的底部。
43.散热风扇104固定连接于支架103的中部,便于支架103两端空气流通,从而使散热风扇104对电热灶本体107底部散热降温。
44.电热灶本体107设置于保护壳105内部,减震垫106套接于电热灶本体107四周外部。
45.电热灶本体107安装于保护壳105内部,保护壳105采用强度材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107外部防护,避免被磕碰损坏,减震垫106贴合于电热灶本体107外部,当碰撞跌落时,减震垫106对电热灶本体107减震缓冲保护,防止电热灶本体107内部零件损坏。
46.保护壳105四周设置有圆角,防护盖108设置于电热灶本体107上部。
47.保护壳105四周设置有圆角,避免操作人员被设备的拐角划伤后磕伤,将防护盖108套接于保护壳105外部,将电热灶本体107保护在内部,对其进行防水防尘保护,同时防止移动搬运时,电热灶本体107上表面被压坏或磕损。
48.红外测温传感器203检测头朝向电热灶本体107加热盘表面,plc控制器205表面安装有数字显示屏。
49.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203检测头朝向电热灶本体107加热盘表面,便于温度监测,红外测温传感器203类似于工业测温枪的测温头,其内部线路连接为现有公知技术,plc控制器205表面安装有数字显示屏,便于对红外测温传感器203监测温度进行显示,有利于辅助电热灶本体107操作使用,plc控制器205内部线路连接为现有公知技术,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
50.在使用时,通过支架103将保护壳105与底座101连接固定,底座101对装置上部稳定支撑,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平台上,防滑垫102与台面贴合,有防止滑动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滑动,导致电热灶本体107跌落,由于电热灶本体107工作时内部温度较高,通过散热风扇104对电热灶本体107底部吹风散热,从而延长其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电热灶本体107安装于保护壳105内部,保护壳105采用强度材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107支撑和外部防护,避免被磕碰损坏,减震垫106贴合于电热灶本体107外部,当碰撞跌落时,减震垫106对电热灶本体107减震缓冲保护,防止电热灶本体107内部零件损坏,不使用时,将防护盖108套接于保护壳105外部,将电热灶本体107保护在内部,对其进行防水防尘保护,同时防止在移动搬运时,电热灶本体107上表面被压坏或磕损,本结构能对电热灶本体107有效防磕碰,防摔保护以及散热保护,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203的检测头对电热灶本体107的加热进测温,将温度数据传输至plc控制器205内部,从而对电热灶本体107加热温度进行监控,一般电热灶炒菜温度在160摄氏度左右,当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时,炒菜容易糊,而食用油的燃点在215—257摄氏度,通过plc控制器205可以设定报警温度,当电热灶本体107加热盘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时,plc控制器205使警报器204响起,提醒操作人员注意电热灶本体107的加热温度,当电热灶本体107加热盘温度超过200度时,plc控制器205会对电热灶本体107断电控制,防止电热灶本体107温度过高发生火灾,本机构通过对电热灶本体107温度监控和警报控制,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火灾,同时避免操作人员在炒菜或煮饭过程中离开,导致的饭锅持续干烧,通过警报器204报警可以提醒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205对电热灶本体107过热断电,从而避免火灾发生,对电热灶本体107的使用进行安全防护。
5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