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5620发布日期:2023-04-30 00:1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烘干房,具体为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


背景技术:

1、烘干房是一种烘干设备,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干燥物体表面的水分或者其他液体的一系列机械设备的组合,流行的烘干技术主要是紫外烘干,红外烘干,电磁烘干和热风烘干,它们各有特色,广泛运用在各种机械设备和食品的烘干。

2、目前存在的烘干房内部结构较为简单,内部多采用发热管的发热方式来干燥内部湿气,而且由于内部空气不流通,内部无法达到均匀烘干的效果,效果差。

3、例如,授权公告号cn215638400u公开了硅泥烘干房,包括第一烘干房、第二烘干房及风送系统,第一烘干房和第二烘干房之间设置隔墙,在第一烘干房内部设置第一顶板、第一风机组、第一支柱,第一顶板位于第一烘干房内部的中上部,且第一顶板与第一烘干房顶部之间预留上部风道,第一风机组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风机,第一风机组与隔墙之间间隔导向风道,所述风送系统包括主风机、若干第一支管、若干第二支管,若干第一支管穿过第一烘干房的顶部,还在第一烘干房的顶部开设排湿口,若干第二支管穿过第二烘干房的顶部,还在第二烘干房的顶部开设排湿口,利用本方案的烘干房,硅泥水分含量从40%降低至1%,且硅泥成块率极高。

4、上述专利及现有烘干房内部空气不流通无法达到均匀烘干的效果,烘干效果差,且在烘干房内部气体无法得到过滤,当烘干房内温度升高粉尘扬起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5、因此需要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以解决烘干房内部空气不流通烘干效果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循环腔及烘干腔,所述安装腔内侧安装有除湿干燥装置,除湿干燥装置用于对气体进行除湿加热。

3、优选的,所述除湿干燥装置的出气口安装有出风喷头,出风喷头的下端位于烘干腔内侧,经过除湿干燥装置加热后的气体通过出风喷头进入烘干腔内侧。

4、优选的,所述除湿干燥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两端位于循环腔内侧,循环腔内侧气体通过三通管进入除湿干燥装置内侧进行干燥。

5、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的两端安装有负压风机,负压风机运转将进入循环腔内气体通过三通管吹入除湿干燥装置内侧进行再次加热烘干。

6、优选的,所述烘干腔与循环腔的内壁设置有循环口,在负压风机运转时循环腔内侧产生负压,烘干腔内侧气体通过循环口进入循环腔内侧。

7、优选的,所述烘干腔的内壁安装有固定框,固定框位于循环口外侧。

8、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侧插接有滤板,滤板插接在固定框内侧方便拆卸,滤板对通过循环口进入循环腔内侧的空气进行过滤。

9、优选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的设置能够减少主体热量的流失。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除湿干燥装置运转将热风吹入烘干腔内,在负压风机的作用下,烘干腔内气体进入循环腔内,然后经三通管进入除湿干燥装置内部再次除湿加热,能够快速将烘干房内温度均匀提升,提高烘干效率。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滤板对循环气体进行过滤,减少空气中粉尘,避免干燥后的气体因粉尘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21)的两端安装有负压风机(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腔(13)的内壁安装有固定框(16),固定框(16)位于循环口(15)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6)内侧插接有滤板(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保温层(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烘干房技术领域,具体为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循环腔及烘干腔,所述安装腔内侧安装有除湿干燥装置。本技术除湿干燥装置运转将热风吹入烘干腔内,在负压风机的作用下,烘干腔内气体进入循环腔内,然后经三通管进入除湿干燥装置内部再次除湿加热,能够快速将烘干房内温度均匀提升,提高烘干效率;通过滤板对循环气体进行过滤,减少空气中粉尘,避免干燥后的气体因粉尘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万明,牛保胜,王若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创智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