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组件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7797发布日期:2023-03-29 11:5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电源组件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组件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2.取暖器是一种用于取暖的设备,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也可叫做电采暖,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
3.目前的电取暖器的控制盒与电源通常采用电线进行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且控制盒损坏后更换不方便,并且控制盒与取暖器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多个螺钉加固,使得控制盒的拆卸变得繁琐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拆卸简单,更换方便的电源组件及取暖器。
5.一种电源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容置槽以及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电源电路板,所述电源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源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壁向远离第一容置槽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电源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6.本技术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源组件,主要应用于取暖器上,用于驱动及操控取暖器,通过在控制组件上预设好的程序设定并与电源电路板电连接,从而实现操控取暖器,控制组件与壳体组件可拆卸连接,与电源电路板通过插拔的方式电连接,从而方便控制组件的更换,控制组件与壳体组件只通过1个螺钉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方便控制组件的拆卸与安装,通过在第二容置槽的底壁上设置凹槽,从而对安装控制组件的电连接件定位,并且能与控制组件的壳体相卡合,使控制组件与壳体的连接更稳固,通过在凹槽的底壁上开设通孔,使控制组件的电连接件可以穿过通孔与位于第二容置槽的电源电路板电连接,同时电源电路板上的电连接件设置在凹槽内,这样可以更好方便在安装时,控制组件的电连接件与电源电路板的电连接件对准插设。
7.本技术的电源组件通过控制组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以及与电源电路板的电连接,从而减少电线的设置,同时还可以减少插接端子,方便取暖器更换不同的控制组件,从而改变整机不同的操控模式。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多条限位筋。
9.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凹槽上设置多条限位筋,使电源电路板上的电连接件跟稳固地插设在凹槽上。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
一电连接件一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本体,另一端插设在所述凹槽上,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卡合,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上的接口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电连接。
11.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一电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电路板本体上,另一端插设在凹槽上,第一电连接件上有与控制组件的电连接件相对应的接口,接口与通孔相对设置,电路板本体通过第一电连接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从而实现控制组件控制取暖器。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多个螺钉柱,多个所述螺钉柱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电源电路板上多个开设有与所述螺钉柱相适配的固定孔,多个所述螺钉柱与所述固定孔相对设置。
13.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第一容置槽上设置多个螺钉柱,并在电源电路板上开设固定孔,使电源电路板与壳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从而提高电源组件结构的稳定性。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插设孔,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壁靠近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一侧上还形成有至少两个卡合筋,所述卡合筋位于所述插设孔的一侧。
15.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第二容置槽上开设多个插设孔并形成至少两个卡合筋,从而当控制组件的卡扣结构穿过插设孔后与卡合筋卡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组件与壳体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卡扣结构的方式固定连接,方便控制组件拆卸和安装。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外盒体、控制电路板以及第二电连接件,所述外盒体设有安装腔,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外盒体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至少部分延伸到所述安装腔外,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电源电路板电连接。
17.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控制电路板上预设好程序设定用于操控取暖器,通过在控制电路板上设置第二电连接件并电连接,从而控制电路板可以通过第二电连接件插设在第一电连接件上,从而实现控制组件与电源电路板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件一端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另一端穿过外盒体延伸到安装腔外,在穿过凹槽上的通孔,最后插设在第一电连接件上。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盒体的底壳外侧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周向形成有卡合槽,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卡合槽内。
19.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外盒体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周向形成卡合槽,并且卡合槽与凹槽外形相适配,从而当控制组件安装在外壳上时,卡合槽与凹槽相卡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控制组件与壳体的连接稳定性。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盒体的底壁外侧还形成有多个卡扣件。
21.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外盒体上形成多个卡扣件,控制组件安装在外壳上时,卡扣件穿过插设孔并与限位筋相卡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控制组件与壳体的连接稳定性。
22.一种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所述取暖器本体内设有容置腔;如前述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取暖器本体上,所述电源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
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取暖器本体电连接。
23.本技术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取暖器,电源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取暖器本体内,并且电源组件与取暖器本体电连接,开启电源后取暖器本体内的发热体开始工作发热,实现在一定范围内供暖。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源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源电路板与所述取暖器本体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外。
25.上述的取暖器进一步限定了:壳体和电源电路板设置在取暖器本体内,控制组件在取暖器本体外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控制组件的更换。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的主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的后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组件和所述的取暖器的爆炸视图。
32.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3.1壳体,101第一容置槽,102第二容置槽,103凹槽,104通孔,105插设孔,11限位筋,12螺钉柱,13卡合筋;
34.2电源电路板,21电路板本体,22第一电连接件;
35.3控制组件,31外盒体,32第二电连接件,301卡合槽,33卡扣件;
36.100取暖器本体,1001容置腔;
37.200电源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0.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源组件及取暖器。
4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源组件,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第一容置槽101以及第二容置槽102,第一容置槽101与第二容置槽102相对设置,第一容置槽101与第二容置槽102连通;电源电路板2,电源电路板2设置在壳体1上,电源电路板2位于第一容置槽101内;控制组件3,控制组件3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控制组件3位于第二容置槽102内,控制组件3与电源电路板2电连接;第二容置槽102的底壁向远离第一容置槽102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103,凹槽103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4,电源电路板2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103内。
42.本技术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源组件,主要应用于取暖器上,用于驱动及操控
取暖器,通过在控制组件3上预设好的程序设定并与电源电路板2电连接,从而实现操控取暖器,控制组件3与壳体组件1可拆卸连接,与电源电路板2通过插拔的方式电连接,从而方便控制组件3的更换,控制组件3与壳体组件1只通过1个螺钉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方便控制组件3的拆卸与安装,通过在第二容置槽102的底壁上设置凹槽103,从而对安装控制组件3的电连接件定位,并且能与控制组件3的壳体相卡合,使控制组件3与壳体1的连接更稳固,通过在凹槽103的底壁上开设通孔104,使控制组件3的电连接件可以穿过通孔104与位于第二容置槽101的电源电路板2电连接,同时电源电路板2上的电连接件设置在凹槽103内,这样可以更好方便在安装时,控制组件3的电连接件与电源电路板2的电连接件对准插设。
43.本技术的电源组件通过控制组件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以及与电源电路板2的电连接,从而减少电线的设置,同时还可以减少插接端子,方便取暖器更换不同的控制组件3,从而改变整机不同的操控模式。
44.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03的侧壁上形成有多条限位筋11。
45.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凹槽103上设置多条限位筋11,使电源电路板2上的电连接件跟稳固地插设在凹槽103上。
46.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板2包括电路板本体21和第一电连接件22,第一电连接件22一端设置在电路板本体21,另一端插设在凹槽103上,限位筋11与第一电连接件22卡合,第一电连接件22上的接口与通孔104相对设置,第一电连接件22与电路板本体21电连接。
47.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第一电连接件22的一端设置在电路板本体21上,另一端插设在凹槽103上,第一电连接件22上有与控制组件3的电连接件相对应的接口,接口与通孔104相对设置,电路板本体21通过第一电连接件22与控制组件3电连接,从而实现控制组件3控制取暖器。
48.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多个螺钉柱12,多个螺钉柱12位于第一容置槽101内,电源电路板2上多个开设有与螺钉柱12相适配的固定孔,多个螺钉柱12与固定孔相对设置。
49.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第一容置槽101上设置多个螺钉柱12,并在电源电路板2上开设固定孔,使电源电路板2与壳体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从而提高电源组件结构的稳定性。
50.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槽102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插设孔105,第二容置槽102的底壁靠近第一容置槽101的一侧上还形成有至少两个卡合筋13,卡合筋13位于插设孔105的一侧。
51.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第二容置槽102上开设多个插设孔105并形成至少两个卡合筋13,从而当控制组件3的卡扣结构穿过插设孔105后与卡合筋13卡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组件3与壳体1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卡扣结构的方式固定连接,方便控制组件3拆卸和安装。
5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包括外盒体31、控制电路板以及第二电连接件32,外盒体31设有安装腔,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外盒体31上,控制电路板位于安装腔内,第二电连接件32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第二电连接件32至少部分延伸到安装腔外,第二电连接件32与电源电路板2电连接。
53.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控制电路板上预设好程序设定用于操控取暖器,通过在控制电路板上设置第二电连接件32并电连接,从而控制电路板可以通过第二电连接件32插设在第一电连接件22上,从而实现控制组件3与电源电路板2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件32一端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另一端穿过外盒体31延伸到安装腔外,在穿过凹槽103上的通孔104,最后插设在第一电连接件22上。
5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盒体31的底壳外侧沿第二电连接件32周向形成有卡合槽301,第二电连接件32至少部分位于卡合槽301内。
55.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外盒体沿第二电连接件32的周向形成卡合槽301,并且卡合槽301与凹槽103外形相适配,从而当控制组件3安装在外壳1上时,卡合槽301与凹槽103相卡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控制组件3与壳体1的连接稳定性。
56.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盒体31的底壁外侧还形成有多个卡扣件33。
57.上述的电源组件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外盒体31上形成多个卡扣件33,控制组件3安装在外壳1上时,卡扣件33穿过插设孔105并与限位筋113相卡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控制组件3与壳体1的连接稳定性。
58.如图6所示,一种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100,取暖器本体100内设有容置腔1001;如前述的电源组件200,电源组件200设置在取暖器本体100上,电源组件200至少部分位于容置腔1001内,电源组件200与取暖器本体100电连接。
59.本技术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取暖器,电源组件200至少部分设置在取暖器本体100内,并且电源组件200与取暖器本体100电连接,开启电源后取暖器本体100内的发热体开始工作发热,实现在一定范围内供暖。
60.如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和电源电路板2位于容置腔1001内,电源电路板2与取暖器本体100电连接,控制组件3位于容置腔1001外。
61.上述的取暖器进一步限定了:壳体1和电源电路板2设置在取暖器本体100内,控制组件3在取暖器本体100外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控制组件3的更换。
6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