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5443发布日期:2023-03-14 23:2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制冷行业发展的几十年期间,高效换热管已在商用和家用空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内螺纹管在经过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在蒸发用的换热管的管壁上存在的凹坑、细缝、裂穴为汽化核心点。在表面裂缝区域内,狭缝中的液体接收的热量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液体所接收的热量要多。同时,在狭缝中也更有利于通过残留的气体形成汽化核心。
3.根据气泡动力学理论,只有换热管外壁面温度高于冷媒蒸发温度,液态冷媒才能蒸发为气态冷媒,这称之为壁面过热度,且过热度越大,蒸发越强烈。同时,如若气泡脱离频率更大,则气泡对周围流体的扰动效果就更强。
4.如何提高管体内气泡与管体之间脱离的频率,以提高气泡对周围流体的扰流效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旨在提高管体内气泡与管体之间的脱离的频率,提高气泡对周围流体的扰流效果。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包括:
7.设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可使冷媒在其顶点处产生换热气泡的锥形槽,所述锥形槽上远离所述管体入口的一条边与所述管体的入口至出口方向垂直,以形成可方便所述气泡汇入所述冷媒中的斜坡面。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槽为四棱锥形。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组件还包括:
10.设于所述斜坡面上沿着管体入口至出口方向的末端用于分隔气泡的分隔件。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为t形或o形。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的高度为h3,1.5mm>h3>0.3mm。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槽上远离所述管体入口的一条边的宽度为h4,1mm>h4>0.3mm。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槽的高度为h1,1mm>h1>0.5mm。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槽开口的长度为h2,3mm>h1>1.5mm。
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扰流组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扰流组件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螺旋排布。
1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
1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或如上所述的换热器。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管体上设置锥形槽,方便冷媒在锥形槽的底点换热后产生气泡。锥形槽上远离管体入口的一条边与管体的入口至出口方向垂直,使得锥形槽的一个面与冷媒流动方向一致,因而可以方便液态冷媒将气泡推出,增大气泡脱离管体内表面的速度,即增大气泡脱离频率,提高气泡对周围流体的扰流效果。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
25.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20,所述管体20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包括:
26.设于所述管体20的内侧壁上可使冷媒在其顶点处产生换热气泡的锥形槽30,所述锥形槽30上远离所述管体20入口的一条边与所述管体20的入口至出口方向垂直,以形成可方便所述气泡汇入所述冷媒中的斜坡面40。
27.具体的,一种换热管,包括管内和设于管体20内的至少一个扰流组件,扰流组件用于扰动管体20内冷媒的流动状态,以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
28.管体2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材料、合金钢材料等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管体20,具有支撑能力强、耐磨损、换热效率高等优点。该管体20可以用于布膜换热器中。
29.扰流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20内壁上的锥形槽30,锥形槽30可以为三棱锥形、四棱锥形、五棱锥形等等。
30.当锥形槽30为三棱锥形时,三棱锥形的顶点为锥形槽30的底点。通过此种放置,当管体20外的热量较高,热量会优先在三棱锥形的底点产生气泡,随着气泡体积的变化,气泡会沿着冷媒的流向汇入,从而实现对冷媒的扰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31.当锥形槽30为四棱锥形时,四棱锥形的顶点为锥形槽30的底点。通过此种放置,当管体20外的热量较高,热量会优先在四棱锥形的底点产生气泡,随着气泡体积的变化,气泡会沿着冷媒的流向汇入,从而实现对冷媒的扰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32.当锥形槽30为五棱锥形时,五棱锥形的顶点为锥形槽30的底点。通过此种放置,当管体20外的热量较高,热量会优先在五棱锥形的底点产生气泡,随着气泡体积的变化,气泡会沿着冷媒的流向汇入,从而实现对冷媒的扰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33.本技术中优选为四棱锥形,由于四棱锥形为五面体,将四棱锥形作为锥形槽30时,四棱锥形的顶点作为锥形槽30的底点,四棱锥形的底面作为锥形槽30的入口。此时可方便锥形槽30在管体20内壁上的排布。
34.锥形槽30上远离管体20入口的一条边与管体20的入口至出口方向垂直,从而保证
锥形槽30上至少有一个面完整的贴合在管体20的侧壁上,由于该槽为锥形槽30,因此从锥形槽30的底点至锥形槽30上远离管体20入口的一条边的两点连线后,会形成一个斜坡面40,冷媒在管体20内流动时,由于流速较高,压力较低,因此在锥形槽30底点产生的气泡会相液态冷媒汇聚,通过该斜坡面40,进一步提高了气泡的汇集效率。方便液态冷媒将气泡推出,增大气泡脱离管体20内表面的速度,即增大气泡脱离频率,提高气泡对周围流体的扰流效果。
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管体20上设置锥形槽30,方便冷媒在锥形槽30的底点换热后产生气泡。锥形槽30上远离管体20入口的一条边与管体20的入口至出口方向垂直,使得锥形槽30的一个面与冷媒流动方向一致,因而可以方便液态冷媒将气泡推出,增大气泡脱离管体20内表面的速度,即增大气泡脱离频率,提高气泡对周围流体的扰流效果。
3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槽30为四棱锥形。
37.具体的,锥形槽30为四棱锥形,当锥形槽30为四棱锥形时,四棱锥形的顶点为锥形槽30的底点。通过此种放置,当管体20外的热量较高,热量会优先在四棱锥形的底点产生气泡,随着气泡体积的变化,气泡会沿着冷媒的流向汇入,从而实现对冷媒的扰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3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3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组件还包括:
40.设于所述斜坡面40上沿着管体20入口至出口方向的末端用于分隔气泡的分隔件10。
41.具体的,扰流组件还包括:分隔件10。
42.分隔件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材料、合金钢材料等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分隔件10,具有支撑能力强、耐磨损等优点。分隔件10可以通过铣刀在管体20上加工出来。也可以通过预制分隔件10,将分隔件10焊接在管体20上。或者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管体20上,例如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等等。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可以提高分隔件10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后期的维护。本技术中由于是用来实现冷媒换热的,因此本技术中的分隔件10采用铣刀加工而成。
43.分隔件10设置在斜坡面40上沿着管体20入口至出口方向末端,用来对斜坡面40流出的气泡进行分割,扩大气泡脱离对周围流体的扰动,分隔后的气泡再次脱离,对周围流体造成二次扰流,进一步强化沸腾传热。
4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4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10为t形或o形。
46.具体的,分隔件10为t形或o形,采用t形或o形可以提高其对气泡的分割效率。
4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4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10的高度为h3,1.5mm>h3>0.3mm。
49.具体的,分隔件10的高度设置在1.5mm-0.3mm之间,方便分隔件10对气泡的分隔,同时又可减小分隔件10对管体20内空间的占用,分隔件10的高度优选为1mm。
5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5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槽30上远离所述管体20入口的一条边的宽度为h4,1mm>h4>0.3mm。
52.具体的,锥形槽30上远离管体20入口的一条边的宽度为h4,该边的宽度采在1mm至0.3mm之间,该宽度优选为0.7mm,方便气泡的推出。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5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槽30的高度为h1,1mm>h1>0.5mm。
54.具体的,锥形槽30的高度为h1,锥形槽30的高度在1mm至0.5mm之间,在方便气泡形成的同时,避免锥形槽30对管体20侧壁厚度的占用,避免降低管体20侧壁的强度。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5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槽30开口的长度为h2,3mm>h1>1.5mm。
56.具体的,锥形槽30的开口长度为h2,其在3mm至1.5mm之间,减小对管体20空间的占用,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5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扰流组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扰流组件沿着管体20的长度方向螺旋排布。
58.具体的,当扰流组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扰流组件沿着管体20的长度方向螺旋排布,方便管体20的加工。螺旋的倾角优选为45度。所述扰流组件的长度方向螺旋前进方向相切。
5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
6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或如上所述的换热器。
61.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2.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6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