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6419发布日期:2023-03-29 18:5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加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设备。


背景技术:

2.加湿设备是一种增加室内空间的湿度的设备。当前的加湿设备通常包括储水器、用于吸收水的湿帘以及靠近湿帘布置的风扇。在加湿操作过程中,湿帘吸收储水器中的水,而风扇产生穿过湿帘并携带水分进入室内的空气流,从而有助于在湿帘所吸收的水的蒸发和以及湿度的增强。
3.在常规上,湿帘通常直接与储水器中的水接触并由此吸收水。然而,湿帘在储水器中有水的情况下接触空气流的面积减小,并且湿帘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容易导致霉菌生长。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加湿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一个或多个缺点的加湿设备。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设备。加湿设备包括:储存装置,包括底部并被配置为接纳液体;润湿装置,沿垂直于底部的第一方向延伸并被配置为吸收液体;风扇,被设置为邻近润湿装置的远离底部的第一端面并被配置为围绕平行于第一方向的轴线转动;输送装置,沿第一方向延伸至风扇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远离底部的输出部,输送装置被配置为随风扇的转动而转动,以将储存装置中的液体输送至输出部处;以及引导装置,被耦接至输送装置的输出部并从输出部延伸至邻接润湿装置的位置处,引导装置被配置为将液体从输出部引导至润湿装置。
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输送装置能够在风扇的驱动下将例如水的液体从储存装置中输送至输出部。之后,被输送至输出部的液体通过引导装置被引导至邻接润湿装置(例如湿帘)的位置处,使得液体能够通过惯性流到润湿装置上。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对液体进行引导,水滴不会进入到风扇所生成的湿润气流中,避免产生白粉,散播细菌病毒,污染空气。
6.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通道,沿第一方向从邻接底部的位置处朝向输出部延伸,输送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从邻近底部的一端朝向输出部逐渐变大,并且在输出部开设有输出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输送装置随风扇转动时,输送通道一起转动。此时,由于输送通道横截面面积从邻近底部的一端朝向输出部逐渐变大,在输送通道内形成从邻近底部的位置朝向输出部越来越小的气压,从而产生朝向输出部的压力,由此将液体从储存装置中输送至输出部。以这样的方式,在无需其他动力装置的情况下实现了液体在输送装置中的运送。
7.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装置包括引导通道,引导通道包括:通道主体,从输出部延伸至邻接润湿装置的位置处。第一通道口,被设置在通道主体的第一端并被耦接至输出孔;以及第二通道口,被设置在通道主体的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输送装置随风扇的转动过程中,液体被输送至输送装置的输出部处的输出孔,并在离心力的作用
下,从输出孔经由与其连接第一通道口进入到引导通道的通道主体中。由于通道主体从输送装置朝向润湿装置延伸,在引导装置随输送装置转动时,引导装置中的液体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引导通道的第一通道口移动至第二通道口,并由第二通道口流出落到润湿装置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装置在垂直于轴线的第一平面内延伸,并且第一平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第一端面距离底部更远。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引导装置被设置在比润湿装置距离底部更远的位置,例如高于润湿装置的位置处。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从引导装置流出的液体流到润湿装置的第一端面上,使得液体能够浸润整个润湿装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装置还包括侧壁,侧壁被耦接至通道主体的第二端,其中侧壁在通道主体的延伸方向上与第二通道口对齐,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端面对齐。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从第二通道口流出的液体在惯性的作用下会流到侧壁上,并从侧壁上流到与之对齐的第一端面上。以这样的方式,通过设置侧壁对流出引导通道的液体进行二次引导,能够使液体完全流到润湿装置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装置包括多个引导通道,并且侧壁沿围绕轴线的周向延伸。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引导通道,能够提高液体的总体流量,提高了润湿装置的吸水效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润湿装置包括:支架,被设置在底部上;以及吸液体,被支撑在支架上并与底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架,能够使吸液体高于储存装置中的液体,从而避免吸液体长时间与液体接触而导致生成污染物。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包括:托板,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中延伸并且包括托板孔;以及支腿,从托板延伸到底部并且包括支腿通道,支腿通道被耦接至托板孔并且被配置为使托板孔与储存装置连通。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润湿装置中存留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托板上,并经由托板孔流入支腿中的支腿通道并流会储存装置中,以实现循环利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底部邻近输送装置处设置有凹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储存装置的底部的液体会流向凹部,使得液体尽可能被全部被吸入到输送装置中。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装置还包括透视窗,透视窗被设置在储存装置的侧壁上并与底部间隔开。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透视窗,能够使用户了解储存装置中的液体与润湿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用户能够控制导入储存装置中的液体高度,以使润湿装置的吸液体与储存装置中的液体隔离。
15.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16.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注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设备的内部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输送装置和引导装置的示意图;
19.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润湿装置的示意图;
20.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润湿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以及
21.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在参考附图描述各种实施例,其中贯穿全文,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似的元素。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促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在一些或所有情况下可能很清楚的是,可以在不采用以下描述的具体设计细节的情况下实践以下描述的任何实施例。在其他实例中,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框图形式示出以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化概述,以便提供对实施例的基本理解。该概述不是所有预期实施例的详尽概述,并非旨在标识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旨在界定任何或所有实施例的范围。
23.在本描述的框架中对“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的引用旨在指示关于实施例描述的特定配置、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可以在本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点中存在的诸如“在实施例中”或“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短语不一定指代同一个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特定的构造、结构或特性。
24.除非另有指示,否则当提及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元件时,这表示在没有导体之外的任何中间元件的情况下的直接连接;并且当提及耦合在一起的两个元件时,这表示这两个元件可以连接或者它们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耦合。
25.在以下公开中,除非另有指示,否则当提及绝对位置修饰词(诸如术语“前”、“后”、“顶部”、“底部”、“左”、“右”等)或相对位置修饰词(诸如,术语“上方”、“下方”、“更高”、“更低”等)时,或者当提及定向的修饰词(诸如,“水平”、“竖直”等)时,指的是图中所示的定向。除非另有指定,否则表述“约”、“近似”、“基本”和“大约”表示在10%以内,优选在5%以内。
26.如上所讨论的,为了使湿帘与储水器中的液体分离,通常将湿帘设置在高于储水器中的液面的位置处。对此,为了将液体从储水器中的水输送至高于储水器中的液面的湿帘上,在常规上,可以通过额外的输送机构(例如利用泵)将储水器中的液体输送至位于高处的湿帘上。在输送机构将液体输送至高于液面处之后,液体通常在输送机构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湿帘上。在液体飞到湿帘上的过程中,液体可能会进入到风扇所形成的气流中,使得这部分液体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雾化效果,从而降低了加湿效果。
27.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引导装置的加湿装置。在输送装置随风扇转动时将储存装置中的液体输送到高于液面的位置,再通过引导装置将液体从输送装置引导至邻接润湿装置的位置处,以使其流落至润湿装置上。通过设置引导装置,能够减少液体在气流中的路程,从而避免液体混入到气流中被带出加湿装置。
28.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设备10的内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加湿设备10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部分形成用于储存液体的储存装置100。壳体呈筒状并沿垂直于储存装置100的底部110的第一方向d延伸。底部110被用于接纳液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110可以是向中心倾斜的锥形面,并且在底部110中心处设置有凹部111,以用于在底部110上的液体顺着斜面流入凹部111后收集液体。在储存装置100的侧壁还设置有透视窗120。透视窗120的位置高于底部110,以使得用户能够看到储存装置100中的液体的液面。通过设置透视窗120,用户可以根据液面来控制导入的液体量。
29.在底部110上放置有润湿装置200。润湿装置200包括被设置在底部110上的支架210以及被支撑在支架210上的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液体220,例如湿帘。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吸液体220包括朝向底部110的第二端面222以及背离底部110的第一端面221。吸液体220在第一方向d上从第二端面222延伸至第一端面221并且呈围绕轴线a延伸的环形。支架210包括在垂直于轴线a的平面中延伸的环形的托板211(在此未详细示出)。托板211的形状与吸液体220的第二端面222对应,从而完全支撑在吸液体220下方。在托板211下面设置有沿第一方向d从托板211延伸到底部110的支腿212。
30.在环形的润湿装置200的第一端面221上方设置有风扇500。风扇500被耦接至加湿设备10的电机(在此未详细示出)的输出轴。电机例如可以位于壳体的远离底部110的一侧,并且能够驱动风扇500围绕轴线a转动。由此,风扇500的转动生成从润湿装置200外侧向内侧流动、之后在润湿装置200内侧朝向风扇500流动的气流。
31.在风扇500朝向底部110的一侧设置有输送装置300。输送装置300沿第一方向d从凹槽111中延伸至风扇500。输送装置300包括在第一方向d上远离底部110的输出部310,并且输送装置300的垂直于轴线a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从邻近底部110的一端开始直至输出部310逐渐变大。由于输送装置300的一端固定耦接在风扇500上,因此在风扇500转动时,输送装置300随风扇500的转动而同样围绕转轴a转动,以将储存装置100中的液体输送至输出部310处。输出部310例如位于输送装置300在第一方向d上比润湿装置200离底部110更远的位置处。
32.加湿设备10还包括引导装置400。引导装置400被耦接至输送装置300的输出部310并从输出部310延伸至邻接润湿装置200的位置处。引导装置400能够将液体从输出部310引导至润湿装置20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装置400延伸至润湿装置200的第一端面221的上方,以经液体从输出部310引导至第一端面221上方,从而使得液体在离开引导装置400后能够落到第一端面221上。引导装置400包括从输出部310的相应输出孔311延伸至侧壁420的多个引导通道410。侧壁420沿围绕轴线a的周向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d上与第一端面221的对齐。
33.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输送装置300和引导装置400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输送装置300呈锥形从风扇500沿轴线a延伸。在输送装置300的输出部310与引导装置400在垂直于轴线a的第一平面内延伸。在输出310处,围绕输送装置300的外周开设有多个输出孔311。每个输出孔311都与引导装置400的对应引导通道410耦接连通,使得液体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输出孔311流入引导通道410中,并经过引导通道410到达侧壁420处。之后,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侧壁420落下,并落到润湿装置200的第一端面221上。
34.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润湿装置200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润湿装置200包括用于吸收液体以实现加湿功能的吸液体220,以及用于将吸液体220支撑在底部110的液面上方的支架210。支架210包括用于放置吸液体220的托板211。托板211与吸液体220的第二端面222对应也为环形,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的平面中延伸。在托板的边缘处还设置有沿第一方向d延伸的多个立柱213,为吸液体220提供侧向支撑。在托板211朝向底部110的一侧设置有支腿212。
35.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润湿装置200的截面b-b的示意图。如图3b所
示,托板211呈环形,在托板211上开设有4个托板孔2111。托板孔2111均匀分布在整个环周上。托板孔2111与支腿212内的支腿通道2121连通。支腿通道2121从托板孔2111朝向支腿的一端延伸,从而使得托板孔2111与储存装置100连通。
36.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设备1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润湿装置200的支架210的支腿212立置在储存装置100的液体中,以使支架210的托板211将润湿装置200的吸液体220始终支撑在液面之上。支腿212从托板211延伸到底部110并且包括支腿通道2121。支腿通道2121的一端被耦接至托板孔2111,并且在邻近底部110的另一端处开始有开口,以使托板孔2111与储存装置100连通。
37.输送装置300的输送通道320横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浸入在储存装置100的液体中,并且该端具有液体入口,使得储存装置100中的液体能够被吸入到输送通道320的中空的通道腔内。输送通道320从液面下方沿第一方向d延伸到输出部310。在输出部310处开设有多个输出孔311。每个输出孔311都与引导装置400的相应引导通道410连接。引导通道410包括通道主体411、在通道主体411的第一端的第一通道口412以及在通道主体411的第二端的第二通道口413。第一通道口412被耦接至输送装置300的输出孔311,以使得引导通道410与输送通道320连通。在通道主体411从输出部310延伸至邻接润湿装置200的位置处。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通道410在垂直于轴线a的第一平面中从输出孔311沿径向向外延伸至润湿装置200的第一端面221上方。第二通道口413开设在引导通道410的邻近第一端面211的第二端。在通道主体411的第二端处还设置有侧壁420。侧壁420对第二通道口413对齐。
38.在加湿设备10进行加湿操作时,风扇500围绕轴线a转动,同时带动下方的输送装置300以及与输送装置300固定连接的引导装置400一起围绕轴线a转动。此时,由于输送通道320的横截面沿朝向风扇500的方向变大,因此在输送通道320中产生了指向风扇500的压力,从而将液体从储存装置100中吸入到输送通道320中,并通过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将液体输送到输出部310。当液体到达输出部310时,由于输送装置300的转动,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输出孔311经由与其连接的第一通道口412进入到引导通道410的通道主体411中。随后,液体继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通道主体411流向第二通道口413,并在到达第二通道口413后从第二通道口413流出。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流出的液体达到与第二通道口413对齐的侧壁420上。液体在侧壁420上聚集,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侧壁420流落到吸液体220的第一端面221上。
39.在液体到达吸液体220之后,液体将扩散至整个吸液体220。当吸液体220所吸收的液体未随风扇500产生的气流的流动而蒸发时,液体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吸液体220的第二端面222,并从第二端面222流动托板211上。之后,液体从托板211的托板孔2111流入支腿通道2121,经支腿通道2121流回到储存装置100中以供后续使用。
40.在加湿设备10进行加湿操作期间,储存装置100中的液体经由输送装置300以及引导装置400最后被运送至润湿装置200上。其间,液体完全没有进入到风扇500产生的在润湿装置200内侧的气流中,从而保证了加湿设备10的雾化加湿性能。
41.在加湿设备10完成加湿操作后,例如当用户关闭加湿设备10时,加湿设备10进入自干燥模式。在自干燥模式中,风扇500将以低于加湿操作中的速度运,使得在输送通道320中产生的压力不足以将液体从输送至输出部310,从而液体不会被运送至润湿装置200。此
时,在风扇500产生的气流作用下,润湿装置200被风干。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将输出部310设置在离底部110较远的位置处,能够仅通过降低速度便实现了风干润湿装置200的功能,进一步抑制霉菌在润湿装置200上的生成。
42.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装置100中的液体可以被添加例如除垢剂等额外添加剂,并通过进行加湿操作将具有除垢能力的液体运送到润湿装置200上。
43.在不损害基本原理的情况下,细节和实施例可以相对于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的内容变化,甚至显著地变化,而不背离保护的范围。可以将上述各种实施例组合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详细描述对实施例进行这些和其他改变。通常,在以下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不应当被解释为将权利要求限制为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应当被解释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以及赋予这种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因此,权利要求不受公开内容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