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8708发布日期:2023-03-22 06:1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背景技术:

2.冷却塔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使用时,冷却塔的出风口处经常会有羽雾出现,不但浪费水资源,也会影响周边环境,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冷却塔的节水消雾功能成为了冷却塔生产厂家时刻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厂家几乎都采用了同种方式,即,在冷却塔的外壁上对应塔内换热器的位置处设置进风百叶窗,冬季使用时,塔外的冷空气经由进风百叶窗进入至塔内与向上穿过换热器的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形成不饱和的湿热空气,如此,在实现了节水的同时,也降低了出风口处的羽雾量。
3.申请人发现,上述方案在实施时,塔内靠近进风百叶窗的湿热空气能够得到充分混合冷凝,而塔内中心位置的湿热空气冷凝效果却很有限,使得最终除雾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项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217541551u,专利名称为一种冷凝消雾模块与风门组合式冷却塔,该方案通过在塔内中部设置可开闭的风门组件,冬季使用时,将风门组件关闭,迫使湿热空气只能够从靠近塔内壁的位置穿过换热器,因此,换热效果得到提高,节水消雾效果显著。而上述专利的冷却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申请人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塔内增加了风门组件以及换热器,加大了塔内部的空气流动阻力,要克服这部分阻力达到设计的通风量,就需要加大风电机的功率,从而造成水循环系统内能耗的增加,同时常规塔内雨区的噪声还存在。
4.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水循环系统能耗同时降低噪声污染,申请人有必要对冷却塔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塔内增加的风门组件以及换热器加大了塔内部空气流动阻力造成水循环系统内能耗增加,同时,雨区的噪音给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有效降低水循环系统能耗且能够降低噪声的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塔体及所述塔体内的换热器和风门组件,所述换热器具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换热器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对应所述风道设于所述换热器下方的分隔筒及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分隔筒内的风道门,所述分隔筒内位于所述风道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收水器,所述收水器与所述分隔筒的内腔匹配,所述塔体内位于所述风门组件的下方设置有高位收水装置,所述高位收水装置包括具有u型水槽的收水组件,所述塔体的外壁上安装有集水槽,所述u型水槽的内腔与所述集水槽相互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收水组件具有多个,多个收水组件依次排列设置,所述收水组件包
括t型吊架和收水斜板,所述t型吊架固定在所述塔体内的横梁上,所述u型水槽与所述t型吊架的底部连接,所述收水斜板连接在所述u型水槽的一侧。
8.进一步地,所述收水斜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消音防溅填料层。
9.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换热器设置有进风百叶窗,所述塔体的侧壁上位于所述高位收水装置的下方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安装有风机。
10.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筒内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轴,所述风道门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
11.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间壁式换热器。
12.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内部位于所述风门组件与所述高位收水装置之间还设置有配水管和填料,所述配水管位于所述填料的上方,所述配水管上安装有多个喷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在风道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收水器,在实现收水的同时,处于下侧的收水器能够对风道门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了上升气流冲击风道门而导致风道门松动的情况,有效防止了漏风现象,进一步地,在风门组件的下方安装高位收水装置,减少了淋水下落的高度,避免了水滴落入至塔底时产生的巨大噪声,减少了周围的噪声污染,提高水泵前池水位高度,降低了循环水泵静扬程,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所示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沿a-a的剖视图。
17.图中:1、塔体,11、进风百叶窗,12、出风口,13、风机,14、集水槽,2、换热器,21、风道,3、风门组件,31、分隔筒,32、风道门,4、高位收水装置,40、收水组件,41、t型吊架,42、u型水槽,43、收水斜板,431、消音防溅填料层,5、收水器,6、配水管,61、喷头,7、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9.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塔体1及由上至下依次设于塔体1内的换热器2、风门组件3及高位收水装置4。换热器2为间壁式换热器,换热器2内具有相互隔离的湿热通道和干冷通道,塔体1的侧壁上对应换热器2设置有与所述干冷通道连通的进风百叶窗11,塔体1的侧壁上位于高位收水装置4的下方开设有进风口(图未示出),塔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内安装有风机13,工作时,启动风机13,塔外空气经由所述进风口进入至塔体1内,然后向上流动进入至换热器2的所述湿热通道内,与经由进风百叶窗11进入至所述干冷通道内的干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凝生成水滴,水滴向下流动最终掉落至高位收水装置4内,而热交换后形成的不饱和湿热空气最终经由出风口12排出至塔体1的外部,如此,实现节水的同时,也降低了羽雾的产生。
20.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2具有两个,两个换热器2安装在塔体1相对的内侧壁上,两
个换热器2之间形成风道21,风门组件3对应风道21设置在换热器2的下方,当风门组件3处于打开状态时,湿热空气可向上穿过风道21,当风门组件3处于关闭状态时,湿热空气无法穿过风道21,仅能够由换热器2的底部进入至所述湿热通道内。
21.风门组件3包括分隔筒31及可转动地安装在分隔筒31内的风道门32,分隔筒31固定安装在塔体1内部的横梁上,分隔筒31呈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分隔筒31的上端延伸至风道21处,风道门32可在转动作用下处于水平和竖直两个位置,具体地,风道门32转动至水平时,分隔筒31被风道门32关闭,风道门32转动至竖直时,分隔筒31被风道门32打开,如此,通过转动风道门32便可控制风道21的开闭情况。本实施方式中,分隔筒31内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轴(图未示出),风道门32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使用时,所述转轴可通过电机驱动转动,从而带动风道门32同步转动。
22.分隔筒31内位于风道门32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收水器5,收水器5与分隔筒31的内腔匹配。当风道门32处于打开状态时,湿热空气依次穿过下侧的收水器5、风道门32及上侧的收水器5后向上穿过风道21,上述过程中,上下两侧的收水器5可将湿热空气中的小水滴截留下来,从而降低了水量流失;当风道门32处于关闭状态时,风道门32下侧的收水器5可对风道门32起到防护作用,有效降低了上升湿热空气对风道门32的冲击作用,避免了风道门32轻易松动的情况,保证了风道门32在关闭后风道21不会漏风。可以理解地,分隔筒31可以是方筒或圆筒,此处不作限定,只需满足转动风道门32时能够打开或完全关闭分隔筒31即可。
23.塔体1的内部位于风门组件3与高位收水装置4之间还设置有配水管6和填料7,配水管6位于填料7的上方,配水管6上安装有多个喷头61,使用时,待冷却的热水经由配水管6流入至塔体1内,并在喷头61的作用下喷溅在下方的填料7上,热水在穿过填料7时可与向上流动的湿热空气充分接触以实现高效换热。
24.高位收水装置4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收水组件40,每个收水组件40均包括固定吊挂在塔体1内横梁上的t型吊架41、连接在t型吊架41底部的u型水槽42及连接在u型水槽42一侧的收水斜板43,塔体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集水槽14,u型水槽42的端部延伸至塔体1的侧壁上,且u型水槽42的内腔与集水槽14相互连通。使用时,穿过填料7的水滴滴落至收水斜板43上,然后沿收水斜板43向下流动直至流入至u型水槽42的内腔内,最终流入至塔体1外部的集水槽14内,从而完成对塔内下落水滴的收集。通过在塔体1的内部吊挂高位收水装置4,对塔内下落的淋水进行收集,减少了淋水下落的高度,避免了水滴落入至塔底时产生的巨大噪声。同时,塔内位于u型水槽42下方的区域无淋水阻挡,减少了气流向上流动的阻力,保证了进风量。另外,通过设置集水槽14,减少了连接在配水管6上的循环水泵的静扬程,进而节省了能源。
25.为了进一步减少水滴跌落的声音,收水斜板4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消音防溅填料层431,水滴跌落至消音防溅填料层431上,从而有效降低了噪声。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水消雾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在风道门3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收水器5,在实现收水的同时,处于下侧的收水器5能够对风道门32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了上升气流冲击风道门32而导致风道门32松动的情况,有效防止了漏风现象,进一步地,在风门组件3的下方安装高位收水装置4,减少了淋水下落的高度,避免了水滴落入至塔底时产生的巨大噪声,减少了周围的噪声污染,提高水泵前池水位高度,降低循环水泵静扬程,
降低能耗。
27.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