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9993发布日期:2023-06-01 10:1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风炉,特指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


背景技术:

1、热风炉用热风作为介质和载体的热动力机械,在很多行业已经成为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替代产品,热风炉的燃料有以下几种:固体的煤、炭,液体的柴油、重油,以及气体的煤气、天然气、液体气等,操作方式可分为手烧和机烧。

2、传统热风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煤炭、油体、燃气等燃料在燃烧炉中燃烧,给热风炉中的水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变成水蒸气,然后在输送过程中往往配置循环风机,通过管道送入到另一方,用换热器将水蒸气的能量转换成热风,对所需要烘干的物料烘干或者将利用热能产生动力。这种过程存在大量浪费能源及中间附属设备多、工艺过程复杂等诸多缺点。

3、热风炉产生的高温热风通过硫化机内的密闭循环风道,使模具发热,对天然橡胶、硫磺和其他添加剂一起加热,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使其由线型结构的大分子交联成为立体网状结构的大分子,使胶料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抗腐蚀等优良性能,这个过程称为橡胶硫化。

4、用传统热风炉产生热风在橡胶的硫化生产过程中,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有害气体的污染,且热利用率低。采用蒸汽或远红外加热等硫化工艺,加热热量通过橡胶由外部向内部进行热传导,而橡胶是不良导热材料,被硫化橡胶表面与内部升温时间不一,靠物料表面向里层传热速率慢的,所以加热时间长、效率低、硫化均匀不好。

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包括电磁热风炉主焊件与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电磁热风炉主焊件包括热风炉底座、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发热碳钢管、空气入口管、空气出口管以及螺纹管,发热碳钢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与热风炉底座固定,空气入口管与设于发热碳钢管第一端的空气入口管连接孔固定连接,空气出口管与设于发热碳钢管第二端的空气出口管连接孔固定连接,螺纹管设于发热碳钢管内,螺纹管与发热碳钢管之间形成有螺旋状的风道,且螺纹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的穿孔外露,电磁感应加热组件与螺旋状的风道配合。

4、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铁氟龙布、发热碳钢管电磁线圈、保温棉、陶瓷内管电磁线圈、陶瓷纤维纸以及陶瓷内管,保温棉包覆于发热碳钢管的外圆上,发热碳钢管电磁线圈缠绕于发热碳钢管的外圆上,铁氟龙布包覆于发热碳钢管电磁线圈的外部,陶瓷内管设于螺纹管内,陶瓷内管电磁线圈缠绕于陶瓷内管的外圆上,陶瓷纤维纸包覆于陶瓷内管电磁线圈的外部。

5、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陶瓷内管为中空结构,陶瓷内管上设有多个通孔。

6、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螺纹管包括中空圆管及设有中空圆管外圆上的螺旋状翅片,螺旋状翅片的外沿与发热碳钢管的内壁相抵配合,螺纹管与发热碳钢管之间形成有螺旋状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空气入口管以及空气出口管相连通。

7、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空气入口管上设有空气入口温度传感器接口与空气入口管封口法兰盖。

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空气出口管上设有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接口与空气出口管封口法兰盖。

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热风炉底座包括l型钢结构,l型钢结构的第一端与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固定,l型钢结构的第二端与设备或地面固定,l型钢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形成的夹角固定有多个加固钢板。

1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螺纹管设于发热碳钢管内形成螺旋风道,减小热风炉体积,使从进口进来的风沿着螺旋风道流动,加长了风在发热体中流程,增大了换热面积,同时将产生的热量传导,提高热风产生效率,风流动到空气出口管时进来的风变成加热后的热风,根据硫化工艺要求控制加热功率,在与硫化机连通密闭空间中循环加热使用,节能高效,使硫化机内的模板温度更稳定的,制作硫化产品受热更均匀,质量更好;保温棉避免产生的热量向外散失,提高热的利用率,有效的提高了热利用率;本申请产生热风的过程无烟尘等有害气体产出,安全、环保。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热风炉主焊件(1)与电磁感应加热组件,所述电磁热风炉主焊件(1)包括热风炉底座(10)、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11)、发热碳钢管(12)、空气入口管(13)、空气出口管(14)以及螺纹管(15),所述发热碳钢管(12)的两端分别设有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11),所述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11)与热风炉底座(10)固定,所述空气入口管(13)与设于发热碳钢管(12)第一端的空气入口管连接孔(121)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出口管(14)与设于发热碳钢管(12)第二端的空气出口管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15)设于发热碳钢管(12)内,所述螺纹管(15)与发热碳钢管(12)之间形成有螺旋状的风道,且所述螺纹管(15)的两端分别穿过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11)的穿孔(111)外露,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与螺旋状的风道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铁氟龙布(2)、发热碳钢管电磁线圈(3)、保温棉(4)、陶瓷内管电磁线圈(5)、陶瓷纤维纸(6)以及陶瓷内管(7),所述保温棉(4)包覆于发热碳钢管(12)的外圆上,所述发热碳钢管电磁线圈(3)缠绕于发热碳钢管(12)的外圆上,所述铁氟龙布(2)包覆于发热碳钢管电磁线圈(3)的外部,所述陶瓷内管(7)设于螺纹管(15)内,所述陶瓷内管电磁线圈(5)缠绕于陶瓷内管(7)的外圆上,所述陶瓷纤维纸(6)包覆于陶瓷内管电磁线圈(5)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管(7)为中空结构,所述陶瓷内管(7)上设有多个通孔(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15)包括中空圆管(151)及设有中空圆管(151)外圆上的螺旋状翅片(152),所述螺旋状翅片(152)的外沿与发热碳钢管(12)的内壁相抵配合,所述螺纹管(15)与发热碳钢管(12)之间形成有螺旋状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空气入口管(13)以及空气出口管(1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入口管(13)上设有空气入口温度传感器接口(131)与空气入口管封口法兰盖(1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口管(14)上设有空气出口温度传感器接口(141)与空气出口管封口法兰盖(1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底座(10)包括l型钢结构(101)所述l型钢结构(101)的第一端与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11)固定,所述l型钢结构(101)的第二端与设备或地面固定,所述l型钢结构(10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形成的夹角固定有多个加固钢板(10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式电磁热风炉结构,包括电磁热风炉主焊件与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电磁热风炉主焊件包括热风炉底座、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发热碳钢管、空气入口管、空气出口管以及螺纹管,发热碳钢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与热风炉底座固定,空气入口管与设于发热碳钢管第一端的空气入口管连接孔固定连接,空气出口管与设于发热碳钢管第二端的空气出口管连接孔固定连接,螺纹管设于发热碳钢管内,螺纹管与发热碳钢管之间形成有螺旋状的风道,且螺纹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发热碳钢管封口法兰盖的穿孔外露,电磁感应加热组件与螺旋状的风道配合。

技术研发人员:傅保华,张志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喆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