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板、折流板对、密封垫及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4461发布日期:2024-04-25 10:00阅读:7来源:国知局
折流板、折流板对、密封垫及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折流板、折流板对、密封垫及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1、焊接板式热交换器,通常是由板片组装焊接成板对,再由板对、衬板、隔板、压紧板等部件通过特定的方式组装、焊接、夹紧形成最终产品,与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相比,焊接板式热交换器由于其具有更适用于高固含介质、安全性更高、灵活的流程组合以及处理量范围更大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

2、在现有的焊接板式热交换器中,板框式热交换器,由于其继承了可拆式板式热交换器人字形波纹高传热性能的优点,同时具有更突出的耐高温高压、便于拆装清洗和维修的特点,使得其在更多的苛刻工况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在一些高压、小流量,大温差的多流程工况中,现有的多流程结构板框式热交换器往往存在各流程折流板组装间隙引起的漏流问题,导致设备的传热性能下降,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3、一些技术中将折流板与框板直接焊接连接,其缺点是多流程折流板与框板焊接后为整体结构,拆装困难,不利于清洗和维护,同时,刚性配合件之间存在间隙,例如折流板与芯体板束之间会有间隙,导致漏流,设备传热性能差,而过紧的设计尺寸非常不便于设备的拆装维护,过松的设计尺寸又容易导致使用过程中的漏流增加,使设备满足不了工况要求。

4、还有一些技术中,采用镶嵌方式将折流板插接固定到两侧框板上,这样比较便于设备维护时折流板组件的拆装,但是镶嵌固定方式在各个连接部位会存在配合间隙,同时,使用过程中各流程的压力差造成的折流板变形也会加大折流板与框板配合件间隙,同样导致设备的漏流明显,降低传热性能。

5、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改善漏流现象同时便于装配的折流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折流板、折流板对、密封垫及热交换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相关问题。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流板,包括形状为矩形的板体,在所述板体的一个长边处设有向上翻折的第一折边部,在所述板体的另一个长边处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所述第一折边部;在所述板体的两个短边处分别设有一个向上翻折的第二折边部,所述第二折边部用于与热交换器的插槽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二折边部的翻折角度小于所述第一折边部的翻折角度,所述第二折边部与所述容纳槽相连接,用于形成连通的容纳腔,与密封垫相配合。

3、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折边部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设有向上翻折的第三折边部,所述第三折边部用于与热交换器的插槽结构相配合。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折边部的高度沿所述第一折边部至所述容纳槽的方向逐渐降低。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边部的翻折角度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90°;所述第二折边部的翻折角度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45°;所述第三折边部的翻折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所述第三折边部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与所述板体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

6、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上设有朝向长度方向的波纹,至少一个所述波纹与所述第二折边部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7、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折流板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折流板,两个所述折流板的容纳槽相接形成第一容纳腔,两个所述折流板的第二折边部相接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与所述密封垫相配合。

8、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密封垫,包括第一子垫,所述第一子垫的两侧分别垂直连接有一个第二子垫,所述第一子垫用于与第二方面所述的折流板对的第一容纳腔相配合,所述第二子垫用于与所述折流板对的第二容纳腔相配合。

9、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芯体板束,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折流板对,所述折流板对的第一容纳腔朝向所述芯体板束设置,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框板,所述框板上连接有插槽结构,所述折流板对的第二折边部与所述插槽结构插接配合,所述框板、所述芯体板束和所述折流板对之间安装有如上第三方面所述的密封垫。

10、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板对包括第三折边部,所述插槽结构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与所述框板连接,另一侧向下翻折形成第四折边部,所述第四折边部与所述第三折边部相配合;所述第四折边部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五折边部,所述第五折边部与所述第二折边部相配合。

1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至所述芯体板束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插槽结构的两个导向板所对应的第五折边部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方向保持一致,在所述插槽结构的开口处,所述第五折边部与所述第二折边部过盈配合;所述第三折边部的高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降低,所述第四折边部的高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降低,所述第三折边部的最小高度为第一长度,所述插槽结构的两个导向板所对应的基板的最小间距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小于两倍的所述第一长度。

12、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折流板、折流板对、密封垫及热交换器,折流板包括形状为矩形的板体,在板体的一个长边处设有向上翻折的第一折边部,第一折边部用于与热交换器的盖板挤压配合,确保密封性;在板体的另一个长边处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开口背离第一折边部,容纳槽用于容纳密封垫的第一子垫,这样容纳槽和芯体板束可以柔性挤压配合,相对于刚性配合可以避免产生配合间隙,避免漏流;在板体的两个短边处分别设有一个向上翻折的第二折边部,第二折边部用于与热交换器的插槽结构相配合,实现折流板与热交换器的插接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二折边部的翻折角度小于第一折边部的翻折角度,第二折边部可以容纳密封垫的第二子垫,这样第二折边部和框板可以柔性挤压配合,相对于刚性配合可以避免产生配合间隙,避免漏流;第二折边部与容纳槽相连接,用于形成连通的容纳腔,可以与u型的密封垫相配合,确保密封效果,避免在框板和芯体板束的转角处漏流;该折流板、折流板对、密封垫及热交换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便于拆卸和安装,同时可以确保热交换器的密封效果,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折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矩形的板体,在所述板体的一个长边处设有向上翻折的第一折边部,在所述板体的另一个长边处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所述第一折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折边部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设有向上翻折的第三折边部,所述第三折边部用于与热交换器的插槽结构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边部的高度沿所述第一折边部至所述容纳槽的方向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部的翻折角度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90°;所述第二折边部的翻折角度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45°;所述第三折边部的翻折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所述第三折边部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与所述板体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有朝向长度方向的波纹,至少一个所述波纹与所述第二折边部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6.一种折流板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折流板,两个所述折流板的容纳槽相接形成第一容纳腔,两个所述折流板的第二折边部相接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与所述密封垫相配合。

7.一种密封垫,包括第一子垫,所述第一子垫的两侧分别垂直连接有一个第二子垫,所述第一子垫用于与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流板对的第一容纳腔相配合,所述第二子垫用于与所述折流板对的第二容纳腔相配合。

8.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芯体板束,所述框架上安装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流板对,所述折流板对的第一容纳腔朝向所述芯体板束设置,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框板,所述框板上连接有插槽结构,所述折流板对的第二折边部与所述插槽结构插接配合,所述框板、所述芯体板束和所述折流板对之间安装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对包括第三折边部,所述插槽结构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与所述框板连接,另一侧向下翻折形成第四折边部,所述第四折边部与所述第三折边部相配合;所述第四折边部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五折边部,所述第五折边部与所述第二折边部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至所述芯体板束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插槽结构的两个导向板所对应的第五折边部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方向保持一致,在所述插槽结构的开口处,所述第五折边部与所述第二折边部过盈配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流板、折流板对、密封垫及热交换器,所述折流板,包括形状为矩形的板体,在所述板体的一个长边处设有向上翻折的第一折边部,在所述板体的另一个长边处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所述第一折边部;在所述板体的两个短边处分别设有一个向上翻折的第二折边部,所述第二折边部用于与热交换器的插槽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二折边部的翻折角度小于所述第一折边部的翻折角度,所述第二折边部与所述容纳槽相连接,用于形成连通的容纳腔,与密封垫相配合。本申请提供的折流板、折流板对、密封垫及热交换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便于拆卸和安装,同时可以确保热交换器的密封效果,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程耀,李官,米晓东,王頠,杜学斌,吕雪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