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式均温热板、均温方法及均温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8035990发布日期:2024-05-17 13:2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式均温热板、均温方法及均温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均温板,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式均温热板、均温方法及均温系统。


背景技术:

1、均温板是一种常使用于热传导的导热元件,均温板内部具有一真空气密腔室,并于该真空气密腔室壁面设置毛细结构以及填充工作液体,以通过汽液循环的方式进行热传导。

2、申请号为202110793992.8的均温板、均温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中,在镂空部中充注有工质,不仅能够降低均温板的重量和成本,还能够适用多种工质,从而提高均温板的散热效果;申请号为202010641489.6的均温板及均温板的加工方法中,由热端到冷端的方向上,毛细结构的厚度逐渐增加,工作液体更易从冷端流向热端,使工作液体从液态至气态再至液态的循环速度更快,散热性能更优。

3、然而实际使用时,加厚的毛细结构以及多层叠层设置使用的毛细结构虽可大幅增加蒸发区域的含水量,但也因此造成该过厚或多层的毛细结构的网目及或孔隙被该复数加厚或层层设置的毛细结构因增厚或压叠,造成网目及或孔隙产生堵塞,以致使当工作液体在蒸发区域受热产生蒸发时形成热阻抗,使该复数加厚及或多层叠设的毛细结构形成蒸气阻塞而令蒸发区域的工作液体蒸发后无法扩散进而将热量锁闭于该蒸发区域中,而使汽液循环工作停止,则均温板将无法再提供热传导,使得均温板的热传导效果大幅度降低。

4、因此,通过一种热交换式均温热板、均温方法及均温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式均温热板、均温方法及均温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交换式均温热板,包括吸热底座,所述吸热底座顶部封装有放热盖板,所述吸热底座内侧壁和放热盖板内侧壁之间固定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的左右侧壁上均布有隔板,且所述吸热底座、放热盖板、导热柱和隔板之间设置为独立的均温单元。

3、所述均温单元包括固定在放热盖板内侧壁上的冷凝组件以及装配在吸热底座内侧壁上的毛细组件,且所述冷凝组件和毛细组件对应。

4、优选的,所述冷凝组件包括第一过渡弧形楞,所述第一过渡弧形楞,所述第一过渡弧形楞的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一弧形冷凝板,所述第一过渡弧形楞的另一侧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二弧形冷凝板,所述第二弧形冷凝板的顶部固定有冷凝柱,所述冷凝柱的顶端固定在放热盖板内侧壁上。

5、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冷凝板为自上而下的倾斜板,且所述第二弧形冷凝板的底端抵靠装配在导热柱侧壁上,所述第一弧形冷凝板为自上而下的倾斜板,且所述第一弧形冷凝板的底端抵靠装配在吸热底座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弧形冷凝板的倾斜度大于第一弧形冷凝板的倾斜度。

6、优选的,所述毛细组件包括第二过渡弧形楞,所述第二过渡弧形楞的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一弧形毛细片,所述第二过渡弧形楞的另一侧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二弧形毛细片。

7、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毛细片和第一弧形冷凝板适配,所述第二弧形毛细片和第二弧形冷凝板适配,且所述冷凝组件和毛细组件之间的距离相同。

8、一种均温系统,包括固定在冷凝组件底部的第一触头和固定在毛细组件顶部的第二触头,且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对应,所述第一弧形毛细片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凸楞,所述吸热底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滑道,所述凸楞滑动装配在滑道内,且所述凸楞的底部和滑道之间固定连接有波纹管。

9、所述吸热底座内底部开设有蒸发腔,所述吸热底座内侧底部固定有蒸汽导流座,所述吸热底座内侧壁上开设有补给槽,所述补给槽通过补给管和蒸发腔连通,所述导热柱上开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通过回流管和蒸发腔连通,所述回流管上固定装配有节流阀,所述补给管上固定装配有电磁阀。

10、优选的,所述导热柱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和集液槽连通的回流槽,所述回流槽内固定装配有液体单向阀,所述回流槽设置在毛细组件上方且和第二弧形毛细片对应,所述回流槽设置在冷凝组件的下方。

11、优选的,所述吸热底座内侧壁上开设有和补给槽连通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固定装配有液体单向阀,所述导流槽设置在毛细组件上方且和第一弧形毛细片对应,所述导流槽设置在冷凝组件的下方。

12、优选的,所述蒸汽导流座为条形座且均匀设置在吸热底座内壁上,所述蒸汽导流座的长度和毛细组件宽度相同,所述蒸汽导流座上均匀开设有和蒸发腔连通的蒸汽通孔,且所述蒸汽导流座和毛细组件正对。

13、一种热交换式均温热板的均温方法,均温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4、s1:使用时,吸热底座和发热源接触,能够完成对发热源热量进行快速传导,且蒸发腔内部的工质能够在吸热受热后进行蒸发,即可利用蒸发完成对热量的吸收传导,然后蒸汽通过蒸汽导流座导入到毛细组件下方,继而蒸汽能够在毛细组件下方形成蒸汽压力,继而随着蒸汽压力的增加,通过毛细组件将蒸汽传导并扩散至毛细组件上方,由于毛细组件未进行叠加设置,没有热阻抗,因此蒸汽的透过率得到保证,这样毛细组件能够快速完成对蒸汽的疏导;

15、s2:能够促使蒸汽快速吹打在冷凝组件上,冷凝组件能够使得蒸汽冷凝成为液态工质并附着在冷凝组件上,继而通过冷凝组件的导流作用使得冷凝组件上的液态工质流入到集液槽内,继而汇流在集液槽内的工质再次通过回流管导入到蒸发腔内,继而可以再次蒸发完成对发热源热量的吸收,从而形成散热循环。

16、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7、1、本发明将均温板内部均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工作区域,因此均温单元工作时相互不影响,能够使得均温单元根据发热源处不同的温度区域完成独立的均温工作,防止因存在温度差而造成高温区散逸到低温区而影响低温区的热量吸收,造成工质吸热效率受阻,确保均温单元对发热源处的吸热效率,同时冷凝组件和放热盖板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冷凝空间,能够为冷凝组件的冷凝提供足够的热交换空间,提高热交换效果,防止放热盖板的散热速度小于蒸汽的冷凝效率,这就容易使得蒸汽冷凝效率下降,因此放热盖板和冷凝组件之间设置热交换空间来避免散热量不够的情况,增加放热盖板外散热量的时间,提高散热效率。

18、2、本发明一改传统的毛细结构水平设置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得蒸汽向上传导时的路径是倾斜向外的,这样蒸汽向上移动时能够对附着在冷凝组件底部的液态工质具有鼓吹作用,便于液态工质快速回流,在毛细组件的辅助作用下可以使得液态工质顺着冷凝组件快速回流而不会发生直接落在毛细组件表面上而对蒸汽路径进行封堵造成蒸汽移动受阻的情况,间接提高了蒸汽传导效率,大幅度提高液态工质的流动效率。

19、3、本发明中的蒸汽压力能够推动毛细组件在吸热底座内部上移,继而通过毛细组件的上移来完成减压操作,并且在减压过程中通过毛细组件将蒸汽传导并扩散至毛细组件上方完成蒸汽的疏导,且在毛细组件由于蒸汽压力上移时,凸楞在滑道内滑动保证毛细组件上移的稳定性,同时波纹管也同步被拉伸,而波纹管的拉伸量能够直接等效于毛细组件下方的蒸汽压力值,即可通过波纹管的拉伸量来实现均温工作的调控,能够根据均温板的散热需求来适配相应的工质供给方式,防干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散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