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全金属无管式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285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方形全金属无管式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供应热空气的装置,具体地说是属于一种与烘干房或干燥箱配套使用的热风炉。
众所周知,干燥是各种农付产品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而热风炉又是所有干燥设备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使用以煤、木柴等为燃料的间接热风炉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采用对流换热为主的横管式热风炉,这种热风炉最下排管子面对着炽热的固体燃料,承受炉膛中热源的正压热辐射,而上层管子又由于下层管子的遮挡,不易接受燃料层的辐射热,同时,时间一久,使管壁积聚烟灰,不易清理,导致热效率较低,一般只占45%左右。此外,最下层管子又由于靠近燃烧着的炽热燃料层,热负荷极大,造成管子极易损坏,影响整个炉子的使用寿命;另一类型炉子是目前正在大力推广使用的无管式热风炉,如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的WR-15型和WR-22型无管式热风炉,见《四川农机》84年第2期,它是一种以辐射换热为主的热风炉。这种热风炉由金属炉体和土建的排烟道(即下烟道)相结合构成的,优点是热效率高,不需经常清理烟灰,操作条件较好。但是,不足之处是1、用户必须根据随机图纸自行砌制土建排烟道和耐火砖炉膛,才能使用;2、由于金属炉体外壳是光滑的园柱体结构,无固定点,运输吊装不方便;3、这种热风炉的环形炉底板上布有四个出烟孔,炉底板强度差,在高温条件下,容易产生曲翘变形,造成与土建排烟道之间产生离缝,漏气,负压下降,影响燃烧效果,又由于炉体内部缺乏支撑,炉体容易产生凹陷变形。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无管式热风炉中存在的缺点的方形全金属无管式热风炉。它既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又能方便于用户安装与使用,同时制造工艺简单,性能价格较好。
按照本实用新型目的,设计人公开的一种立式方形全金属无管式热风炉(如附图2和3所示)总体设计包括炉体(1),介质气流驱动风机(2),烟道连接管(3),冷却池(4),烟道过渡管(5),排烟风机总成(6),烟囱(7),除尘器(8),热风监测控制装置(9)等部件构成。
上述的炉体(1)包括外骨架(1-1),外封板(1-2),炉胆(1-3),内散热板(1-4),内中散热板(1-41),外中散热板(1-42),内烟道(1-5),上烟道(1-51),下烟道(1-52),外烟道(1-53),内风道(1-6),下风道(1-61),外风道(1-62),炉体抱箍(1-7),隔风帽(1-8),风量调节阀(1-9),炉膛(1-10),炉篦(1-11),炉门(1-12),炉底板(1-13),进风口(1-14),金属网(1-15),炉柱脚(1-16),加固铁(1-17)和加强铁(1-18)等零部件。整个炉体(1)呈立式方形全金属结构,上述的内散热板(1-4),内中散热板(1-41),外中散热板(1-42)分别呈方形整体结构,其底边分别焊接在炉底板(1-13)上。上述的炉胆(1-3)由方形管(1-31),方园渐变管(1-32),园柱形弯管(1-33)焊合而成,炉胆(1-3)内壁焊有多个散热片(1-34)。方形管(1-31)外壁和内散热板(1-4)上方四周焊有水平的内密封板(1-19),内中散热板(1-41)和外中散热板(1-42)的上方四周也焊有水平的外密封板(1-20),上烟道(1-51)分别通过内密封板(1-19)上的内上烟道孔(1-54)和外密封板(1-20)上的外上烟道孔(1-55)连接,将内烟道(1-5)和外烟道(1-53)沟通,上述的炉底板(1-13)呈方环形结构,如附图4所示。在炉底板(1-13)的外烟道(1-53)通过出烟孔(1-56)与炉底板(1-13)背面的下烟道(1-52)相通。炉体(1)的外骨架(1-1)内用外封板(1-2)封装,外封板(1-2)和外中散热板(1-42)之间构成外风道(1-62),在上述的外中散热板(1-42)和内中散热板(1-41)下方靠近炉底板(1-13)处有下风道孔(1-63),下风道(1-61)将内风道(1-6)和外风道(1-62)沟通起来。
在炉体上烟道(1-51)上方设有方形隔风帽(1-8),隔风帽(1-8)四周外沿与外中散热板(1-42)连接,隔风帽(1-8)外沿与炉体外封板(1-2)之间有喇叭形进风口(1-14),进风口(1-14)由金属网(1-15)覆盖着,以防止石块等杂物进入外风道(1-62)中。
燃料由炉门(1-12)加入炉膛(1-10),点火后,启动排烟风机(6),因负压作用,冷空气由四周下烟道(1-52)外底部进入炉膛(1-10)底部,穿过炉篦(1-11)和燃料,达到助燃目的。燃料产生的烟气顺着内烟道(1-5)负压气流的方向,通过四周上烟道(1-51),进入内中散热板(1-41)和外中散热板(1-42)之间外烟道(1-53),由炉底板(1-13)上的出烟孔(1-56)进入下烟道(1-52),通过烟道连接管(3),再通过烟道过渡管(5),由排烟风机(6)以正压送到烟囱(7),在除尘器(8)的气固分离的作用下,将烟气送到大气,烟灰通过落灰管(8-1)流到地面。
与此同时,在介质气流驱动风机(2)作用下,冷空气由炉体四周的进风口(1-14)进入外封板(1-2)和中外散热板(1-42)之间的外风道(1-62)进行预热后,通过四周下风道(1-61)进入内散热板(1-4)和内中散热板(1-41)之间的内风道(1-6)进一步加热后,再进入炉膛(1-3)进行最后加热,形成的高温热空气由介质气流风机(2)送到干燥箱中提供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烟气和空气分道隔离相对逆行,进行热交换,实现了间接加热干燥介质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设计有热风监测和控制机构。
在上述炉胆(1-3)的热空气送出的管口(1-35)上设有测温口(1-36),热风监测和控制机构的感温器(9-1)插入测温口(1-36)内,温度控制仪(温度控制仪可以设放在任何通风与方便操作的位置)的输出端控制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使主电路一端接入主电源,另一端接入排烟风机(6)的电机上,在感温器(9-1)输入信号作用下,当加热的空气温度超过所需要的温度时,温度控制仪的输出端控制交流接触器线圈失电,主电路断开,排烟风机(6)停止工作,炉膛(1-10)中失去负压作用,助燃空气不通,火力减弱。当风温下降到额定温度时,感温器(9-1)的输入信号又触及控温仪工作,使交流接触器的主电路呈闭合状态,排烟风机重新启动,炉膛(1-10)又开始旺火加热。就这样,通过排烟风机(6)的反复停、开工作,可使风温具有相对恒定状态,保证了被烘干物料达到质量要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炉体(1)的隔风帽(1-8)上面四周设有风量调节阀(1-9)(如图3所示)来实现进风量的调节控制。当被烘干物料需要高温干燥时,只要拉动风量调节阀(1-9)的拉线(1-91),使其关闭;反之,在拉线(1-91)和弹丸(1-92)作用下,也可将风量调节阀(1-9)呈半开或全开状态。
为了避免炉体(1)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整体或部位上的变形,设计人在炉外骨架(1-1)四周设有角钢抱箍(1-7),在外封板(1-2)以内和各层散热板中,有加固铁(1-17)支撑。在炉底板(1-13)背面焊有角钢加强铁(1-18)框架,同时又焊接有下烟道(1-52)焊接件,更加强了炉底板(1-13)的强度。在炉篦(1-11)搁铁(1-21)下方设有多个支撑铁(1-22)加强了承受炉膛的重量。在热风出口管(1-35)周围焊有隔热板(1-37),加固热风出口管的同时,又能防止送出热风温度散失。
本实用新型还可附设一个冷却池(4),上述的烟道连接管(3)直接通入冷却池水中,一方面可以减轻排烟风机(6)的热负荷,又可以给司炉工提供热水使用,使余热得到充分利用。
按照本实用新型原理设计的立式方形全金属无管式热风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炉体包括下烟道呈整体的全金属结构,各部件结构合理,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同时用户无需自行建造下烟道即可使用,总体造价低廉,性能稳定可靠;2、炉体外封板设有金属外骨架抱箍,炉底板下端四周有角钢炉柱脚,运输吊装及固定都很方便;3、炉胆依在炉膛内受热部位设计成由方柱管、方园渐变管和园柱弯管三部分焊合而成,使炉胆的热辐射面积加大,同时设有多个下风道和上烟道,保证了本热风炉热交换面积均匀,热效率比同类产品高;4、本实用新型设计有自动的温度监测、控制装置和进风量大小调节阀,实现热风温度可调,保证了烘干物料质量稳定可靠;下面通过给出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纵面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安装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安装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M向结构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B-B剖视图炉体(1),外骨架(1-1),外封板(1-2),炉胆(1-3),方形管(1-31),方园渐变管(1-32),园柱形弯管(1-33)炉胆散热片(1-34),热风送出管(1-35),测温口(1-36)隔热板(1-37),内散热板(1-4),内中散热板(1-41),外中散热板(1-42),内烟道(1-5),上烟道(1-51),下烟道(1-52),外烟道(1-53),内烟道孔(1-54),外烟道孔(1-55),出烟孔(1-56),内风道(1-6),下风道(1-61),外风道(1-62),下风道孔(1-63),炉体抱箍(1-7),隔风帽(1-8),风量调节阀(1-9),拉线(1-91),弹丸(1-92),炉膛(1-10),炉篦(1-11),炉门(1-12),炉底板(1-13),进风口(1-14),金属网(1-15),炉柱脚(1-16),加固铁(1-17),加强铁(1-18),内密封板(1-19),外密封板(1-20),介质气流驱动风机(2),烟道连接管(3),冷却池(4),烟道过渡管(5),排烟风机总成(6),烟囱(7),除尘器(8),落灰管(8-1),热风监测控制装置(9),感温器(9-1)。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可以制作成23万Kcal/hr,13万Kcal/hr,6万Kcal/hr等热风炉的系列产品。
实施例中炉体外骨架(1-1)采用40×40×4mm角钢,炉体外封板(1-2)采用1.2mm薄钢板,内中散热板(1-41)与外中散热板(1-42)采用2.5mm普通钢板,炉胆(1-3)与内散热板(1-4)采用3mm普通钢板,炉底板(1-13)采用6mm普通钢板,外骨架抱箍(1-7)采用30×30×3角钢,炉底板(1-13)的加固铁(1-17)采用40×40×4角钢,隔风帽(1-8)采用1.2mm普通钢板,上烟道(1-51)采用3mm普通钢板,下烟道(1-52)采用3mm普通钢板,依炉体(1)四周方向上烟道(1-51)设计有8个,下风道(1-61)设计有8个,隔风帽(1-8)顶部的风量调节阀(1-9)设计有4个,整个炉体(1)外形尺寸1360×1360×2360mm,排烟风机采用功率为2.2kw电机带动,介质气流驱动风机采用功率为5.5kw电机带动。这样构成的热风炉其热交换面积达15.47M2,总耗煤量40kg/hr,总产热量每小时11~13万kcal,总风量每小时6000~6810M3,热风温度在60℃~130℃范围内可调。
权利要求1.一种作为物料烘干设备配套使用的无管式间接热风炉,包括炉体(1),介质气流驱动风机(2),烟道过渡管(5),排烟风机总成(6),烟囱(7),炉体(1)包括外骨架(1-1),外封板(1-2),炉胆(1-3),炉胆散热片(1-34),内散热板(1-34),内中散热板(1-41),外中散热板(1-42),内烟道(1-5),上烟道(1-51),外烟道(1-53),内风道(1-6),下风道(1-61),外风道(1-62),隔风帽(1-8),炉膛(1-10),炉篦(1-11),炉门(1-12),炉底板(1-13),进风口(1-14),金属网(1-15),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热风监测控制装置(9),除尘器(8)和烟道连接管(3),上述的炉体(1)还包括下烟道(1-52),炉柱脚(1-16),测温口(1-36),整个炉体(1)呈方形全金属结构,上述的炉胆(1-3)由方形管(1-31)、方园渐变管(1-32)、园柱形弯管(1-33)焊合而成,上述的内散热板(1-4)、内中散热板(1-41)、外中散热板(1-42)分别呈方形整体结构,其底边分别焊接在炉底板(1-13)上,炉胆(1-3)的方形管(1-31)外壁与内散热板(1-4)之间形成内烟道(1-5),内中散热板(1-41)与外中散热板(1-42)之间形成外烟道(1-53),外中散热板(1-42)与外封板(1-2)间形成外风道(1-62),内中散热板(1-41)与内散热板(1-4)间形成内风道(1-6),上烟道(1-51)通过内密封板(1-19)上的内上烟道孔(1-54)和外密封板(1-20)上相应的外上烟道孔(1-55)将内烟道(1-5)和外烟道(1-53)沟通,外烟道(1-53)通过炉底板(1-13)上的出烟孔(1-56)与下烟道(1-52)相通,下烟道(1-52)通过烟道连接管(3)与烟道过渡管(5)及排烟风机总成(6)、烟囱(7)、除尘器(8)相通,外风道(1-62)通过外中散热板(1-42)和内中散热板(1-41)下端的两个相应的下风道孔(1-63)间的下风道(1-61)与内风道(1-6)相通,内风道(1-6)通过隔风帽(1-8)与上烟道(1-51)之间空间与炉胆(1-3)相通。
2.根据权利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隔风帽(1-8)顶部设有风量调节阀(1-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该热风炉还包括一个冷却池(4),上述的烟道 连接管(3)直接通入冷却池(4)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外骨架(1-1)四周有角钢抱箍(1-7)和外封板(1-2)和散热板(1-4),(1-41),(1-42)之间有加固铁(1-17)。互相支撑,炉底板(1-13)背面有加强铁(1-18)框架,热风送出管(1-35)周围有隔热板(1-37)加固,炉篦(1-11)搁铁(1-21)下方有多个支撑铁(1-22)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有8个上烟道(1-51),8个下风道(1-61)。
专利摘要一种作为物料烘干设备配套使用的方形全金属无管式热风炉,其特点在于整个热风炉呈整体的方形全金属结构。其总体构成有热风监测控制装置,风量调节阀,冷却池,除尘器等部件,炉胆由方形管,方圆渐变管,圆形弯管焊合成,使炉胆热辐射面加大。炉体中有多个上烟道和下风道,保证了炉体热交换面积均匀,热效率较同类产品高,同时本产品还具有结构合理,不易变形,造价低廉,自动化程度高,以及运输吊装和固定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F26B23/02GK2032697SQ8820223
公开日1989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22日
发明者赵振锋 申请人:赵振锋, 陈双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