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蒸汽循环节煤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423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蒸汽循环节煤炉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集体食堂、饭店、旅馆、用的节煤炉灶。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的节煤炉灶,种类繁多,国家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不少。例如其专利号为8520053、85201504、85203011、8520539、87204625、87204481等专利产品,都是目前较先进的节煤炉灶。这些炉灶的结构形式各异,其优点各有所长,总的来说,对节约能源,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作出了贡献。但是,这些炉灶的水箱、水套的加热都是用弯管或环形水套设置在炉胆周围来吸收炉胆的散热的,余热虽然吸收利用,但降低了炉胆内的温度。这样,就影响了炉灶的主火效率和晚间留火的功能,因此,炉灶的主火火力不强,且晚间留火一般要烧掉半它藕煤,才能保证第二天的用火需要。另外,这些炉灶的功能单一,不能同时用一炉火蒸饭和炒菜。所以,目前的炉灶有待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蒸汽循环节煤炉灶。该炉灶在炉胆口周围设置蒸汽发生器,以取代现有炉灶的聚热板和围火圈,以吸收炉口的余热,使蒸汽发生器内的水产生蒸汽,利用蒸汽加热水或蒸饭,然后通过管道将降温、降压后的蒸汽引入炉膛与燃煤中的碳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气体Co、H2、O2,使煤燃烧更加完全,火力旺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叙述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煤炉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节煤炉灶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根据附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节煤炉灶,包括用金属皮和耐火保温材料做成的六面方体的灶体(4),炉胆(6)设在灶体中心,炉胆下面有炉桥(10)、炉桥下面有进风口(16),为了充分利用炉灶的炉口散热,达到一灶多用的目的,在炉胆口周围设置了蒸汽发生器,以取代现有炉灶的聚热板和围火圈,用来吸收炉口的余热,使蒸汽发生器内的水产生蒸汽。再用管道将蒸汽引出,使之产生新的功能。要使炉灶在不影响主火效率的情况下,炉口的余热被吸收利用。因此,本炉灶在结构上就进行了改进。其改进的要点是在炉灶的体内和灶体正面、侧面及上、下两平面上设置了一个由进水管(11)排水阀(3)、蒸汽发生器(2)、输汽管(5)、三通阀(8)、三通阀调节手柄(17)、热水采暖管(9)、输汽管道(11)、蒸汽输出管道(7)、三通阀(12)、蒸馏水排出管(14)、控制开关(15)构成的蒸汽循环装置。该装置的进水管(1)一端伸出炉灶上平面,一端与炉灶体内的炉口周围的蒸汽发生器(2)下部连通,蒸汽发生器外形为环形夹套式样,炉灶正面设有与蒸汽发生器(2)连通的排水阀(3),输汽管(5)设在灶体内,一端与蒸汽发生器(2)的上方连通,另一端与三通阀(8)连接。管道(9)与三通阀(8)连接,其出口伸出灶体侧面,以供加热水或取暖的设备连接,把蒸汽发生器(2)的蒸汽引出,使其充分利用。三通阀(8)的调节手柄(17)设在灶体侧面。蒸汽柜(13)设在灶体内进风口(16)的下面,在蒸汽柜的上方设有一根与三通阀(8)连接的管道(11),在蒸汽柜的底部设有与蒸汽柜(13)连通的三通阀(12),蒸汽输出管道(7)设在灶体内,一端伸入进风口(16)内的炉桥(10)下面,另一端与三通阀(12)连接,蒸馏水排出管(14)设在灶体下面,一端与三通阀(12)连接,一端连接控制开关(15)。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蒸汽循环节煤炉灶使用时,由进水管(1)或排水阀(3)进水到蒸汽发生器(2),蒸汽发生器(2)的水沸腾产生的蒸汽由输汽管(5),三通阀(8)、输汽管道(11)进入蒸汽柜(13),这时,蒸汽柜(13)可以蒸饭菜,通过蒸汽柜降压降温后的蒸汽,又通过蒸汽柜底部的三通阀(12),由输出管道(7)排入进风口(16)内与空气混合进入炉膛,这时蒸汽与燃烧中的碳发生反应,形成可燃性气体Co2H2、O2,使煤燃烧更加完全,火力旺盛,火苗升高,蒸汽柜内的蒸馏水通过三通阀(12)、排出管(14)、控制开关(15)排出。若蒸汽柜(13)需停止供汽,调节三通阀(8),使蒸汽从管道(9)排到加热水或取暖设备内应用,本节煤炉灶封火时,只需将进风口(16)封闭,不需要留进风口让煤缓慢燃烧,由于炉胆周围保温效果好,燃煤在12个小时内不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节煤炉灶,结构新颖,原理可行。不但可以用主火炒菜,而且充分吸收了主火的余热来产生蒸汽,使之蒸饭、加热水或取暖。由于炉胆的周围无吸热水管、或水套,因此炉膛的保温性能好,炉膛内温度高,晚间封火不浪费煤,且第二天用火时上火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蒸汽循环节煤灶与现有的节煤炉灶相比的优点是1.使用方便,功能齐全,可节约炊事时间;2.煤燃烧充分,主火集中、火力旺盛;3.余热合理利用,封火性能好,节约能源。
权利要求多功能蒸汽循环节煤炉灶,包括灶体(4)、炉胆(6)、炉桥(10)和进风口(16)等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炉灶体内和灶体正面、侧面及上、下两平面上设置了一个由进水管(1)、排水阀(3)、蒸汽发生器(2)、输汽管(5)、三通阀(8),三通阀调节手柄(17)、热水采暖管(9)、输汽管道(11)、蒸汽柜(13)、蒸汽输出管道(7)、三通阀(12)、蒸馏水排出管(14)、控制开关(15)构成的蒸汽循环装置,该装置的进水管(1)一端伸出炉灶上平面,一端与炉灶体内的周围的蒸汽发生器(2)下部连通,蒸汽发生器(2)外形为环形夹套式样,炉灶正面设有与蒸汽发生器(2)连通的排水阀(3),输汽管(5)设在灶体内,一端与蒸汽发生器(2)的上方连接,另一端与三通阀(8)连接,管道(9)与三通阀(8)连接,其口伸出灶体侧面,三通阀调节手柄(17)设在灶体侧面,蒸汽柜(13)设在灶体内进风口(16)的下面,在蒸汽柜的上方设有一根与三通阀(8)连接的管道(11),在蒸汽柜的底部设有与蒸汽柜(13)连通的三通阀(12),蒸汽输出管道(7)设在灶体内,一端伸入进风口(16)内的炉桥(10)下面,另一端与三通阀(12)连接,蒸馏水排出管(14)设在灶体下面,一端与三通阀(12)连接,一端连接控制开关(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节煤炉灶由灶体,炉胆,炉桥、进风口等构成,其特点是在炉口周围设置了一个吸收余热的蒸汽发生器,以取代现有炉灶的围火圈,在进风口下面的炉体内设了一个蒸汽柜,利用管道将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输入蒸汽柜内蒸饭。然后将蒸汽输入进风口使之与炉胆内的燃煤发生反应,形成可燃气体,使煤燃烧充分,同时,可将蒸汽输到加热或取暖设备中应用,该炉灶使用方便,节约能源,封火性能好,上火速度快。
文档编号F24B1/183GK2052487SQ8921262
公开日1990年2月7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26日
发明者李伏仙 申请人:李伏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