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844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有内吸热水管的暖气炉。
现行的用水作为取暖介质的暖气炉,一般是水套式结构,即炉体是双层的,水从炉体上的进水口进入炉体双层空间中,被炉内燃烧的煤加热后,由出水口流出经管道进入采暖器中。有的暖气炉的炉盘亦采用水套式,与炉体的双层水套式结构相互连通。这种水套式暖气炉内的煤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只有一部分传给暖气炉壁夹层中的水,而大部分则从烟道系统排出,因此热量转换率低,且采暖面积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双层水套式结构暖气炉缺点,而设计一种改进的热转换率高,且采暖面积大的暖气炉。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它由具有双层水套式结构的炉体1、炉盘2和长方体形烟囱3组成。其中烟囱3垂直位于炉盘2的一侧,炉盘2、烟囱3和炉体1的双层内空腔相互连通。烟囱3内装有1~2排吸热水管4,每根吸热水管4两端口与烟囱3双层夹壁空腔连通。烟囱3上设有热水出管5,炉体1上设有进水管6。
上述的烟囱3内每排上下平行排列4~10根吸热水管4。
冷水由进水管6流入并充满炉体1、炉盘2、烟囱3的双层夹壁空腔和吸热水管4。空气从炉体1下方的炉口进入炉体1后直接供给煤燃烧,燃煤释放的热量由炉体1经炉盘口进入烟囱3内而直接加热炉体1、炉盘2、吸热水管4和烟囱3,并使其内的水很快被加热。吸热水管4内热水由其端口流入烟囱3空腔内,再经热水出管7经输水管流向采暖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内吸热水管4,故热转换率高,炉体1、炉盘2和烟囱3均采用双层水套式结构,因此有充足的热水供给采暖器,使供暖面积可达到100m2。此外,炉体1内还可加装蜂窝煤瓦套,因此,此暖气炉不但烧煤球、烟煤、无烟煤,还可烧蜂窝煤。所设计的1~2排内吸热水管4两端均直接与烟囱3空腔连通,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省时、省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炉口拉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烟囱3内的吸热水管4为两排,每排上下平行排列8根,均为内径φ20mm的铁管。热水出管5和进水管6用内径φ25mm铁管制成。
烟囱3顶部和底部各开有一清灰口和漏灰口,其上分别装有一顶盖7和拉门8,烟囱3远离炉口的外侧面上方水平伸出一与烟囱3内部连通的凸体9,凸体9上固结有与其相通的烟囱连管10,烟囱连管10上方装有调节阀门。此调节阀门由阀门11和转把12组成,其中转把12一端从烟道连管10侧面插入,并固结在阀门11的中部。
权利要求1.一种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是由具有双层水套式结构的炉体1,炉盘2和长方体形烟囱3组成,所述的烟囱3垂直于炉盘2的一侧,炉体1、炉盘2和烟囱3的双层夹壁空腔相互连通,烟囱3内装有1~2排吸热水管4,每根吸热水管4两端口与烟囱3双层夹壁空腔连通,烟囱3上设有与其空腔相通的热水出管5,炉体1上设有与炉体1空腔相通的进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囱3内每排上下平行排列6~10根吸热水管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出管5位于烟囱3侧面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囱3顶部和底部各开有一清灰口和漏灰口,其上分别装有顶盖7和拉门8。
专利摘要一种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包括具有双层水套式结构的炉体、炉盘和烟囱,其空腔相互连通。烟囱垂直位于炉盘一侧,烟囱内装吸热水管,其两端与烟囱空腔连通。烟囱与炉体上分别设有热水出管和进水管。冷水由进水管流入并充满炉体、炉盘、烟囱空腔和吸热水管而被加热。由于采用内吸热水管,故热转换率高,水套式结构有充足热水供应采暖器,使供暖面积达100m
文档编号F24B9/04GK2120969SQ9220213
公开日1992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12日
发明者陈同和 申请人:陈同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