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845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
现行的用水作为取暖介质的暖气炉,一般是水套式结构,即炉体是双层的,水从炉体外层进水口进入炉体双层空腔中,被炉内燃烧的煤加热后,由出水口流出经输水管进入采暖器。有的暖气炉的炉盘与歪脖亦采用水套式结构,它与炉体的双层水套式结构相互连通,这种水套式暖气炉内的煤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只有一部分传给暖气炉壁夹层中的水,而大部分则从烟道系统排出,因此,热量转换率低。
为克服上述暖气炉的缺点,中国专利91202481.x介绍了一种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炉体内装有上、下吸热水圈,相互连通,吸热水圈外装有进气管,位于进气管的不同高度又设有通气管。炉盘上有竖直烟囱,其内装有吸热水管,炉盘、烟囱均为连通的水套式结构。冷水由进水管进入炉盘、烟囱空腔内并充满吸热水圈、吸热水管而被加热,再由出水管流出。空气主要从炉体下部炉口进入炉内使煤燃烧,燃煤释放的热量由炉体内经炉盘口进入烟囱而直接加热吸热水圈、炉盘、吸热水管和烟囱,并使其内水很快被加热。
该发明由于采用内吸热水管式结构,可增加热转换率,水套式结构能供应充足热水,使采暖面积增加。这种暖气炉的烟囱内设有双排、每排上下平行排列的3~6根吸热水管,每排3~6根吸热水管中间又有1根与之连通的竖直主水管,每根吸热水管通过其两端口与烟囱的双层夹壁空腔连通,而主水管又和其上方的热水出管连通。显然,这种结构的内吸热水管比较复杂,制造费时、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转换率高,结构较简单,制造省时、省力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方案是它由炉体1、炉盘2和长方体形烟囱3组成,其中炉盘2的侧面和顶部为双层水套式结构,炉盘2一侧装有竖直的长方体形烟囱3。此烟囱3除靠近炉口的侧面是单层外,左、右两侧面和远离炉口的外侧均为双层水套式结构,双层空腔与炉盘2双层空腔连通。烟囱3内设有1~3排吸热水管4,此吸热水管4与烟囱3的双层空腔连通。烟囱3上还设有与其空腔相通的热水出管7。上述的炉体1内装有上、下的吸热水圈5、6,其间用3~6根空心连管8连通,上吸热水圈5借助空心连管9与炉盘2固结一起,并与炉盘2空腔连通。炉体1上装有一进水管10,此进水管10与下吸热水圈6连通。烟囱3远离炉口的侧面还设有热气出口11。
冷水由进水管10流入炉体1内下吸热水圈6,通过空心连管8流入上吸热水圈5,再经空心连管9进入炉盘2双层空腔并流入与其相通的烟囱3双层空腔内,进而流入吸热水管4。
空气从炉体1下部炉口进入炉内直接供给煤燃烧。燃煤释放的热量由炉体1内经炉盘口进入烟囱3内,这样,就直接加热热吸水圈5、6。炉盘2、吸热水管4及烟囱3,并使其内水很快被加热。吸热水管4内热水由其端口流入烟囱3空腔,再由热水出管7经输水管流向采暖器。
由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冷水通过进水管经炉体1内的下吸热水圈6流入,而热水则由吸热水管4向外流入位于其四周的烟囱3的双层夹壁空腔,再由烟囱3上的热水出管7流出,即所谓外循环式。采用内吸热水管式结构使热转换率高,炉盘2、烟囱3又为双层水套式结构,因此有充足的热水供给采暖器,使供暖面积可达100m2。由于炉体1可加装蜂窝煤瓦套,因此,本暖气炉不但烧煤球、烟煤、无烟煤,还可烧蜂窝煤。故其燃料广泛。所设计的1~3排内吸热水管4两端均直接与烟囱3空腔连通,故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省时、省力。此外,烟囱3上还设有热气出口11,可直接与睡炕接通以供给其热气。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烟囱3上方是烟道连管17,烟道连管17上端装有控制通风量的调节阀门。此调节阀门包括阀门18和转把19,转把19一端从烟道连管17侧面插入,并固结在阀门18中部。
12.炉蓖,20.活动炉篦,21.炉口拉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形图。
烟囱3靠近炉口内侧面开有一清灰口,此清灰口上设有一拉门15,烟囱3底部设有一漏灰口,其上装有拉门16。清灰口与漏灰口是为了清除烟囱3内积累的灰尘。
炉篦12上方是内侧焊接有短棍的支圈13,其上可安装蜂窝煤瓦套,支圈13用焊接固定在铁方框14内。
本实施例中烟囱3内采用3排水平状吸热水管4,每排上、下排列4根,采用内径φ20mm铁管,炉体1内吸热水圈5、6亦采用内径φ20mm铁管,吸热水圈5、6外侧亦可均布3根进气管22,用焊接固结在其上,每根进气管22自上而下设有3根短通气管23。以进一步向燃煤供给空气。进气管22与通气管23均用内径φ25mm铁管制成。空心连管8为5根,空心连管9为3根。热水出管7和进水管10为内径φ20mm铁管。
权利要求1.一种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是由炉体1、炉盘2和长方体形烟囱3组成,所述的炉盘2、烟囱3为双层水套式结构,烟囱3内设有3吸热水管4,炉体1内装有上、下吸热水圈5、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囱3靠近炉口的内侧面是单层,左、右两侧面和远离炉口的外侧面均为双层水套式结构,其双层空腔与炉盘2双层空腔连通,烟囱3内设有1~3排吸热水管4,此吸热水管4与烟耸3的双层空腔连通,烟囱3上设有与其空腔相通的热水出管7,烟囱3远离炉口的外侧面设有热气出口11,炉体1上安装一进水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囱3内每排吸热水管4上、下平行排列2~5根,吸热水管4通过其两端口与烟囱3空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囱3靠近炉口的内侧面开有一清灰口,此清灰口上设有拉门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囱3底部设有一漏灰口,其上装有拉门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囱3上方是烟道连管17,烟道连管17上端装有调节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阀门包括阀门18和转把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把19一端从烟道连管17侧面插入,并固结在阀门18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侧位于炉口上方是内侧焊接有短棍的支圈13,其上可安装蜂窝煤瓦套,支圈13用焊接固定在铁方框14内。
专利摘要一种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包括炉体、炉盘和烟囱。炉体内装有上下吸热圈,相互连通,炉盘、烟囱均为水套式结构,烟囱垂直位于炉盘上,其内空腔相互连通,烟囱内装有吸热管。冷水由进水管进入吸热圈后流入炉盘、烟囱空腔再流入吸热管而被加热。吸热管中热水流入烟囱空腔并由热水出口流入采热器。吸热管直接与烟囱空腔连通,故结构简单,制造省时、省力,热转换率高,采暖面积达100m
文档编号F24B9/00GK2120970SQ9220215
公开日1992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12日
发明者陈同和 申请人:陈同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